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廣東人給老人祝壽送多少錢

廣東人給老人祝壽送多少錢

發布時間:2024-10-06 05:09:32

『壹』 廣東人做壽年齡有什麼講究

廣州民間素來就有「男做齊頭,女做出一」之說,即男子在60歲或歲做壽,女則要在61歲或71歲。不過,壽並不是任何年齡都可以做的。廣州地區講究50歲以上的男女,且歲數逢「十」和「十一」才能舉行祝壽,不是逢「十」和「十一」的誕辰,仍稱為「做生日」,而不能做壽。

祝壽的儀式有繁簡之粉,視其家庭經濟情況及壽星的身份而定。祝壽通常由兒女或親戚朋友發起,如是高官,過去則為同僚或下屬官員發起,大家齊來祝賀。建國前,廣州人做壽的禮儀習俗,條件好的富裕人家要設置壽堂,在正廳的牆上,男壽星懸掛南極仙翁,女壽星懸掛瑤池王母像,或"八仙慶壽圖"、"三星圖"、象徵高壽之畫軸或用金紙剪貼大"壽"字。結壽彩,燃壽燭,壽星穿著新衣褂,正堂端坐,接受晚輩及親友的叩拜與祝賀。禮品多為壽桃、壽面、新衣服,隆重者也有送壽聯壽幛的。

各個年齡段的壽誕,在廣州都有雅稱,如50歲稱梅花壽;60歲稱花甲大壽,也稱下壽;70歲為中壽;80歲為上壽;90歲為耆壽;百歲為"期頤壽".這些名詞,一般居民不大懂,只有知識分子或上層人士才懂得。現在做壽已大為簡略,只是做子女者邀請親戚和壽星的摯友在酒家或賓館設宴以賀,送禮也很簡單,只有蛋糕或紅包利是,和說些"祝老人家健康長壽"之類的吉利話。

『貳』 康有為 梁啟超的小故事

http://www.liangqichao.com/news/11-3.htm

康有為小時候走失過,過了一天被找回來。他的媽媽沒有抱頭痛哭之類,而是堅定的說「我兒是男兒,男兒當自強」

梁啟超九歲那年,他的祖父梁維清帶著他乘坐木船,由水路經江門前往廣州參加考試,這個還是梁啟超第一次離開家鄉。

當時滿船的人都是准備應試的趕考的書生,大家坐在一起都是在討論學問和誇耀才學的。一日在船上吃午飯,剛好吃的是白米飯和蒸咸魚,有一個考生就提議以咸魚為題進行吟詩或作對。其實用咸魚入詩入對,是一個非常難的題目,因為咸魚雖然是廣東人飯桌上的名菜,但畢竟是登不了大雅之堂,俗話說:「進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但說的仍然是臭,並且是與「入芝蘭之室」相對著的,話題一出,當時滿船的考生都一下子被難倒了,大家紛紛都在抓耳撓腮,苦苦思考。

梁啟超稍停片刻,便當眾吟誦:「太公垂釣後,膠鬲舉鹽初」。在座的人聽了,都不約如同地愣了一下,然後大家都拍手叫好,不約而同地稱贊他的詩做得十分切題,風格典雅,詩意濃郁,而且適當地運用典故,不落俗套,是一個十分難得的好句。

到後來有人討論到梁啟超的時候,就有這樣戲言:「廣東咸魚從此得翻身了,入風流儒雅的一類了」,這個可能都是從梁啟超作咸魚詩中得到的。

梁啟超智取壽文的故事 (石綺霞)

梁啟超在他十一歲那年,到省城參加考試,一舉就得中秀才。考完試之後,擔任主考的三品大員、廣東學政使葉大焯,得知廣東出了這么一個神童,再細細閱讀梁啟超的試卷,大為贊賞,就專門召見梁啟超和幾個年齡稍小的秀才面試一番,和他們談論經學、唐詩宋詞及唐宋八大家等。
被接見的新科秀才一個個進去之後很快就退出,惟獨梁啟超竟小小年紀就無所不知,對答如流。葉大焯不覺十分高興,對梁啟超大分贊賞。機靈的梁啟超見到這樣,馬上長跪於地請求說:老師啊,我的祖父今年已經是七十高齡,他的生辰為農歷十一月二十一日,弟子很快就回家鄉看望他老人家了,如果在我為祖父祝壽時,能得到先生所寫的壽言,一定會使我祖父延年益壽,而且還可以告慰叔父和父親孝順之心,在我們的宗族交往中會感到更加光彩的。」葉大焯面對這個稚氣未脫的孩子,聽他說出一番成人的語句,大為驚訝,並深深地為他孝心所感動,於是便接受了梁啟超的請求,欣然提筆,為梁老先生寫了壽文。
回到家中,梁維清一讀之下,非同小可啊,廣東學政是朝庭三品人員,竟親自揮筆為自己寫壽文,真是大喜過望,茶坑村雙喜臨門,當即像過節一樣慶祝梁啟超得中秀才,和梁維清得到高官的祝壽。
兩考官爭女婿的故事 (石綺霞)

在光緒十五年,年僅17歲的梁啟超參加了廣東鄉試,一次就順利地考中了舉人,排名第八,而且也是這次新會籍考生中的成績最優秀的一個,同時也是全省考生中年紀最小的一個。
在這次鄉試中,梁啟超的試卷文章,寫得洋洋灑灑,氣勢磅礴,思路敏捷,富有才情,自然就引起了兩位主考官的特別關注。正主考官李端棻,是貴州省貴築(今並入貴陽)人;副主考官為福建人王仁堪。兩人都很賞識梁啟超的學識與才華。李端棻心想,自己多年來擔任鄉試的主考官,但從來就沒有遇到過像梁啟超這樣才學超群的學子,他感到應該和梁啟超見見面,試試他的真正才學,同時,李端棻又想到,自己還有一個年輕的堂妹,正待字閨中,不如乘此機會,還可以綴合這門婚事呢,於是就打定主意請副主考官王仁堪從中作媒。
正當李端棻如此考慮的時候,副主考官王仁堪也因為很欣賞梁啟超的才智,想把自己尚未出閣的女兒許配給這位年輕舉子。因此,當李端棻提出請他做媒人的時候,簡直目瞪口呆。但由於李端棻是先提出,雖然自己內心有說不出口的惋惜,使他老半天都說不出話來,但最後也只得無奈地答應了。
後來,李端棻便借與考生面談的機會,直接就向梁啟超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梁啟超在主考官面前,一時之間,他無法拒絕、而且他也無意拒絕這門婚事,便深深感謝主考官的厚意和栽培,並馬上寫信告訴父母。梁啟超的父親知道這件事之後,覺得很不妥當,因為自己家世代耕讀,而李家則世代為官,難以高攀,門不當戶不對的,因而就婉言謝絕。李端棻坦然地寫信給梁啟超的父親,他說:「我也知道啟超出自寒門,但他前途無量,不久即可青雲直上。我家物色的是人才,而不是從貧富來考慮,而且我也知道我的堂妹深明大義,我才敢於為她主持這門婚事,你們就不不必推卻」。
就這樣,這門婚事就這樣定了下來,後來李小姐在梁啟超的一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成為一段佳話。

○ 梁啟超拜師 (劉永忠)

梁啟超考中舉人以後,但他並不滿足已取得的成就,還是繼續努力學習,在廣州的學海堂繼續讀書。在學海堂中,有一個同學名叫陳千秋,是南海縣西樵鄉人,與梁啟超非常要好,而且他還是學堂里的高材生。一天,他從外面回來,非常興奮地對梁啟超說:「梁兄,我聽說南海康有為先生上書皇帝請求變法,沒有得到皇帝的同意,現在他剛巧從京師回來,我正想前往拜見他,他的學問是我與你所想像不到的。如果我們現在能找到一位好老師,那就太好了。」
陳千秋見到梁啟超還是一臉納悶,就向他介紹了康有為的學問和思想,1888年,康有為在北京參加順天鄉試,他寫了一封五千字的《上清帝書》,向光緒皇帝提出:「強鄰四逼於外,奸民蓄亂於內,一旦有變,其何以支? 」�他還警告皇帝,如果還是因循守舊,不變法圖強,外國列強必然會進一步深入國土,像太平天國那樣的起義就會再次發生。本來康在這次鄉試中,已經考中舉人,可是頑固派大臣徐桐認為,「像康有為這樣輕狂的人,如果給他考中,今後必然會將朝庭搞得烏煙瘴氣的。」於是抽去他的試卷,使康有為不幸落榜了。但這次上書卻轟動整個北京官場,產生較大的社會影響,康有為也因此有了一定的聲望。陳千秋還說,康有為除此之外,還有許多異議和奇怪的論說,都是他聞所未聞的。這個消息大大地震動了求知慾極為旺盛的梁啟超,他急切地懇求陳千秋說:「陳兄,我也想見見這位康先生,你快帶我去見見他吧」陳千秋爽快地應允了。
見到康有為後,梁啟超便正式拜康有為為師。陳千秋、梁啟超二人還共同請求康有為自己開學館,於是康有為便在廣州長興里成立了「萬木草堂」。梁啟超從此便結束了在學海堂的學習。
康有為中舉是1893年的事 ,比梁啟超中舉晚四年,當1890年梁啟超成為康有為的及門弟子,及1891年萬木草堂創立時,康有為還是沒有中舉呢。可見梁啟超拜康有為為師,是舉人拜秀才為師,這在歷史上是罕見的。但這也說明,康有為的確是有學問,很不尋常,不僅學富五車,而且思想新穎,否則,已經中舉的梁啟超豈肯拜在他的門下?同時也說明,梁啟超的確虛心好學,不計較康有為還只是個秀才,只要他有真才實學,能為己師,還是很願意拜他為師的。

○ 梁啟超走向輿論界 (劉永忠)

梁啟超被稱作中國近代輿論界之驕子,他的一支筆強於十萬兵,他編撰的《萬國公報》,就是他走向輿論界的起點,在這里我向大家說說梁啟超編輯的第一份報紙的故事。
在1895年6月,康有為在北京創辦《萬國公報》,由於他們當時不會,而且也根本不敢希望有人購閱,所以這份報紙只是作為一種贈閱的報刊,他們還與送京報的人商定,隨《宮門抄》這份報刊一起附送給官宅,不收費,並給送報人一定的報酬。開始的時候,每期印1000份,每期紙墨費銀二兩,這些費用都是由康有為籌集。這份報紙編輯是由梁啟超和麥孟華做的,報紙的內容除轉載清政府的奏章和在華外國人辦的報刊上的文章外,並報導國內外要聞,其中還刊有一篇主要由梁啟超撰寫的「時評」,就好像是現在的社論或短評式的論說文。官吏們在《萬國公報》上所讀到的,都是他們聞所未聞的內容,認識和議論逐漸為之一變,在朝廷內外產生很大的影響。這份報紙辦了一個多月後,居然可以增印到3000份,可以說是一份中國近代業績輝煌的一份報紙。

○ 梁啟超的趣味教育 (林媚笑)

梁啟超生平信仰的是趣味主義。如果有人問他,你的人生觀拿什麼做根柢?他便會回答:「拿趣味做根柢。我生平對於自己所做的事,總是做得津津有味,而且興會淋漓,什麼悲觀咧,厭世咧,這種字眼,我所用的字典里頭,可以說完全沒有。我所做的事常常失敗,但我不僅從成功里感到趣味,就是在失敗里也感到趣味。」
有一次,梁啟超被邀請到南京東南大學作學術報告,當時他向學員作了一介題目為《教育家的自家田地》的講演,進一步闡述教育這門職業的特別好處。他在講演中,一開頭就說:孔子屢次自白,說自己沒有別的過人之處,不過是「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他的門生贊嘆道:「我們這一點真的難做到啊」。梁啟超剖析說, 「為什麼你們做不到呢?因為學是不難,而要做到不厭卻是不容易;誨人不難,不倦卻是很難的。厭倦是人生第一件罪惡,也是人生第一件苦痛。厭倦是一種想脫離活動的心理現象,換句話說,即不願勞作。不願勞作的念頭一起,不僅減低了勞作的效率,還會生出無窮弊害,所以說它是罪惡。而從另一個方面看,不論是誰,總要靠勞作來維持自己的生命,不管你如何不願意,勞作還是免不了。既免不了,又不願意,天天皺著眉、哭著臉去做那不願意做的苦工,豈不是活活的把自己關在第十八層地獄!所以說厭倦是人生第一件苦痛。」,梁啟超的講演,引起學員的廣泛興趣,掌聲在會堂里久久不能停息。
第二天,他再為這些學員作題為《學問之趣味》的講演。他一開頭又說:「我是個主張趣味主義的人,倘若用化學化分『梁啟超』這件東西,把里頭所含一種原素名叫『趣味』的抽出來,只怕所剩下僅有個零了。」這句關於趣味的開場白,一下子把學員引入了聽講的興趣。
梁啟超接著說:凡人必須常常生活於趣味之中,生活才有價值。若哭喪著臉,捱過幾十年,那麼生命便成為沙漠,要來何用。我覺得天下萬事萬物都有趣味,只嫌每天二十四小時不能擴充到四十八小時,不夠我享用。我忙什麼?忙的是我的趣味。「我以為這便是人生最合理的生活。」梁啟超對趣味的經典闡述,引起學生的廣泛關注,這種趣味的學習方法,對我們現代人也同樣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 康、梁三上書 (香紅)

在古代,凡是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是由各省派送的,有乘公家車輛赴京的慣例,所以對進京參加會試的舉人又稱為「公車」。
康有為在創立萬木草堂和中舉之前,都曾經以平民百姓的身份,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救國,以防日本進一步侵略中國。這在清朝是破天荒的事,全國的人民都欽佩他的敢說敢言的行為,所以康有為的名聲大振,尤其是廣東的讀書人都是很擁護他的。等到甲午戰敗,連光緒帝的老師翁同也認為康有為有先見之明,對他十分看重。這是康有為的第一次上書。
1894年是甲午年,日本侵略中國和朝鮮的戰爭稱為甲午戰爭。中國在戰爭中失敗。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議和的全權大臣李鴻章與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馬關簽訂了停戰條約,稱《馬關條約》,在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即將簽訂的消息傳來後,立即引起全國人民的強烈反對,當然也引起在北京參加會試的全國各省舉人的強烈反對。
在《馬關條約》即將簽訂的時候,康有為倡議發動各省的舉人聯名上書皇帝,拒絕簽訂《馬關條約》。經過梁啟超幾個晝夜的奔走呼號,湖南的舉人首先響應,福建、江西、貴州、四川的舉人跟著響應,河北、山東、河南的舉人也隨後響應。結果,進京參加會試的十八省的舉人,都被鼓動起來。康有為大受鼓舞,立即用了一天兩夜的時間,趕寫了一篇一萬四千字的「上皇帝書」,即我們歷史上所稱的「公車上書」,慷慨激昂地提出了拒和、遷都、變法三項建議,在文章中簽名的舉人就有1300餘人。後來舉人們在松筠庵集會,討論和通過上書的內容,到會的舉人有數百人。在京城有數百讀書人集會,這是前所未有的創舉,呵呵,可以說這是中國後來學生運動的先導吧。
主和派見到這種情況,馬上感到情況不妙,就派人到各省會館,向舉人們進行恐嚇,要他們撤銷簽名,一些膽小怕事的舉人,在威逼之下,便照著辦了,但到最後仍有603人不願屈服,還繼續保留簽名。
由於當時朝廷規定:上皇帝的書是不能直達,必須先經都察院,才能轉達給皇上的,等到四月初十日上書送至都察院時,《馬關條約》已提前於初八日在煙台換文。都察院的官員就推說簽約已成,無法挽回,拒絕代收這份「公車上書」。這是康有為的第二次上書。上書失敗之後,康有為、梁啟超便把維新思想轉向民間宣傳,為提高廣大民眾對時局的認識,他們兩人就在上海撰寫了《公車上書記》這本小冊子。由於當時康有為四處奔波,與各方接洽,沒有時間執筆,他只提供意見,實際撰寫的工作則由梁啟超負責。梁啟超花了幾天幾夜的努力,便把這本小書寫好了。
康有為根據《公車上書記》的內容,又進行第三次上書。這次上書,當然還是由都察院代轉,但是最終還是可以順利到達了光緒帝的手中。光緒和恭親王奕斤看了之後,十分欣賞,還下令謄抄四份,一份呈慈禧太後,一份交軍機處轉發各省,一份存乾清宮,一份存勤政殿,以備展閱。光緒帝的老師翁同和生生還親自去拜訪過康有為。到此,上書運動總算取得了好結果。

○ 梁啟超妙對張之洞 (香紅)

話說梁啟超去武漢講學,禮節性地去拜訪時任湖廣總督的張之洞。
當時,張之洞還真有點看不起梁啟超,總想難為他,便傲慢地出了個上聯:四水江第一,四時夏第二,老夫居江夏,誰是第一誰是第二?這個上聯出的是十分巧妙,江河湖海四水中江是排第一,春夏秋冬中夏是列第二,江夏是指武漢,誰是第一第二,分明是說我才是老大嘛。
但梁啟超不愧為一代大儒,略一思索,口佔一聯: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後,小子本儒人,豈敢在前豈敢在後!真乃絕對,十分工整,不卑不亢。三教是指儒佛道,三才是說天地人,我不在你前也不在你後,與你平起平坐嘛。張之洞一看,厲害,算是我服了你,從此就改變了對梁啟超的看法,還奉梁啟超為上賓。

○ 熊子塔的故事 (香紅)

傳說明朝萬曆年間,一日,明神宗在睡夢中見到在一處江河環繞的群山中升起裊裊紫煙,一隻美麗的鳳凰在紫煙中引吭高歌,翩翩起舞,如此夢境重復了三天,他覺得好奇怪,便召來圓夢師為他解夢。
圓夢師掐指算了半晌,說:「皇上,此乃不祥之兆啊,紫煙代表皇氣,鳳凰象徵權力與尊貴,鳳凰在紫煙中騰飛,預兆要誕生新的皇權,不久將會出現新的真龍天子或女皇帝。」明神宗大驚失色,忙問有何解救辦法,圓夢師說,唯一辦法就是找到夢境中的地方,然後施法鎮壓這道新生皇氣,便可保江山穩定。明神宗連忙召來畫師,將他夢境中的地方畫出來,發散到各地尋找。三個月後,終於在廣州府(當時新會屬於廣州府)找到與明神宗夢境相同的地方。在明神宗在位100年前,廣州府就出了一個叫陳白沙的人,他是兩千年來廣東唯一入禮孔廟的思想家、哲學家,明神宗夢境中的地方恰好是陳白沙的家鄉,而且夢中的山名叫鳳山,新會這個地方地靈人傑,誕生一個皇權不是意外的事。
明神宗便按照圓夢師的方法,在鳳山上建了一座寶塔,鎮壓著將要騰飛的鳳凰;寶塔建成文筆狀,使新會這個地方只能出文人,忠心為朝庭效力。
果然,400多年後,在鳳山下就誕生了梁啟超,他學貫中西,譽為「網路全書」式天才學人,他留下的著述達1400多萬字,是自古以來作家流傳下來的作品中字數最多的一個,而且梁啟超的兒孫都是文人,梁思成、梁思成、梁思禮先後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誕生了一個絕無僅有的家族傳奇。

『叄』 生日是做九不做十的嗎

民間確有習俗,過生日逢九就做的…
並且"做九不做十",即:做49,不做50;做59,不做60;做69,不做70;如此等等…
「過生日」也稱「做壽」,區別無非是不同地方有不同的祝壽方式而已,北方多是「四十不做壽,做九不做十」的習俗…
做壽一般是指過了50歲過生日才稱做壽(半百壽),特別是滿「九」之年,如59周歲時虛上一歲即做六十大壽(花甲壽);69周歲時虛上一歲即做七十大壽(古稀壽),這些「花甲」壽和「古稀」壽格外受到重視。另外,還有較少見的杖朝壽(八十歲,舊時指八十歲的老人可拄杖上朝)、米壽(八十八歲)、凍梨壽(九十歲)、期頤壽(百歲)、茶壽(一百零八歲)和雙甲子壽(一百二十歲)等等…
有人查得明代王臨亨撰《粵劍編》書中寫到:"粵俗賀壽不賀齊年,而賀齊年之後一年.其說曰:'十者數之終,故不賀;一者數之始,故賀.'似理勝可從.""齊",整也."齊年"即整年,也即整50,整60,整70,等等..古代廣東人做壽做一不做十,是因為十是"數之終",就是說,十是"到頭了".假如做壽做整50\60\70等,會被認為"到頭了",會被認為不吉利."做九不做十"可能也是這個道理.而且九有久之義.古人、今人都喜歡九這個數字…
《黃帝內經素問》曰:「天之至數,始於一,終於九焉。」

『肆』 壽宴的宴席菜單。

我這里可以提供抄一套壽宴襲的宴席菜單給你:

1、鴻運燒豬肉拼雙鴿海蜇

2、煎焗大連鮮鮑

3、蜜瓜海鮮船。

4、西芹蘭豆百合炒鮮帶子。

5、瑤柱螺頭茶樹菇燉鷓鴣。

6、碎蒸大東星。

7、蔥油白切雞。

8、美極焗大桂蝦。

9、玉環瑤柱普。

10、家鄉彭公排骨。

11、鹽水菜心。

12、壽宴當然少不了長壽面了。

13、美點雙輝。

這是我們廣東這邊的茶,不清楚你那裡是需要那種特色菜來的。

閱讀全文

與廣東人給老人祝壽送多少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慶體檢多少錢 瀏覽:20
濟南農村的養老金60歲 瀏覽:924
企業轉個人社保女的多大退休 瀏覽:629
紋身孝敬父母的 瀏覽:729
老人和小孩發生矛盾怎麼辦 瀏覽:775
老年人電動自行車電瓶多少錢 瀏覽:4
父母的債務孩子怎麼處理 瀏覽:656
50歲之後早餐吃什麼好 瀏覽:710
江蘇省企業退休軍轉幹部生活補助 瀏覽:378
手機體檢怎麼弄 瀏覽:192
60歲磕到 瀏覽:225
坂長壽司 瀏覽:292
老年公寓副主任述職報告 瀏覽:267
農村人有必要交社保養老金嗎 瀏覽:562
農村老人60周歲養老認證軟體下載 瀏覽:239
永康退休工資計算方法 瀏覽:954
老年人腳掌癢痛有什麼好方法治 瀏覽:594
重陽節生日有什麼忌諱嗎 瀏覽:484
長壽花插桿 瀏覽:6
對父母我們要孝順孝而不順 瀏覽: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