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老年人面部表情發呆是怎麼回事
引起面神經麻痹的體征有哪些?
引起面神經損害的病因甚多,例如各種腫瘤、炎症、血管性病變、外傷、顱骨骨折等侵及面神經皮質中樞、皮質腦干束、面神經核及其通路時均可使面神經受損。引起周圍性面癱最常見的病因有面神經炎(貝爾氏麻痹)、橋小腦角腫瘤、腦干腫瘤及炎症等;引起中樞性面癱最常見的病因為腦卒中及大腦半球腫瘤及腦疝。
面神經麻痹位於顳骨骨管內的部分最易遭受損傷。完全性面神經麻痹病人95%是因骨管內病變引起,其中貝爾氏麻痹最常見,外傷次之,另外有帶狀皰疹、中耳炎、腫瘤等。
引起面神經麻痹的病因有哪些?
面神經麻痹只是一種症狀或體征,必須仔細尋找病因,如果能找出病因並及時進行處理,如重症肌無力、結節病、腫瘤或顳骨感染,可以改變原發病及面癱的進程。面神經麻痹又可能是一些危及生命的神經科疾患的早期症狀,如脊髓灰白質炎或guillian-barre綜合征,如能早期診斷,可以挽救生命。下表顯示面神經不同部位的體征及可能的病因。
病例1 患者男性,60歲 因生氣後突然雙眼閉合不全,伴頭暈、言語欠流利,無頭痛及二便障礙。查體:內科系統未見異常。雙側周圍性面癱,四肢腱反射活躍,左指鼻試驗欠准,右巴彬斯基征陽性。血、尿常規、肝功、血糖、血沉均正常,心電圖示,多發性房性期前收縮、左前分支傳導阻滯。頭部ct掃描:未見異常。頭部磁共振(mri)檢查:t1 加權象見雙側橋腦基底部有低信號,t2加權象則呈高信號,診斷為雙側橋腦梗塞。經用神經細胞活化劑、血管擴張劑、抗血小板凝聚等葯物治療1個月,症狀體征好轉出院。
病例2 患者女性,28歲。以口角歪斜、頭暈、頭痛、復視、右肢麻木乏力3天入院。既往史、個人史、月經史、婚育史、家族史均正常。體驗:bp14/8kpa,神志清楚,發育正常,內科查體正常。神經系統:眼球運動正常,瞳孔右側0.3cm,左側0.4cm,對光反射正常,左鼻唇溝稍淺,伸舌輕偏右,右半身痛、觸覺減退。右側肌力ⅳ級、腱反射( ),右巴氏征( ),頭顱ct平掃見:左側大腦腳片狀密度不均、邊界不清的高度影,內部散在鈣化點。增強見不規則強化,邊界仍不清,周圍可見增粗的條狀血管影像,延遲5分鍾掃描見: 強化區密度減弱考慮左大腦腳腦血管畸形。8年後,上述症狀再發復入院。mri掃描見:左大腦腳及橋腦中下部有一不規則異常信號,約1.5cm×1.5cm×2.8cm大小,t1加權相呈高低混雜信號,t2加權相呈中心高信號,周邊部位低信號,未見明顯佔位效應,動靜脈血管顯影良好,病灶區未見明顯供血動脈及引流靜脈,示中腦及橋腦海綿狀血管瘤。
病例3 患者男性,8歲。家人發現,雙眼發呆,左右轉動不動,次日發現口角左斜並流口水。第三天進食發嗆,行走不穩呈蹣跚狀,易跌倒,第五天檢查發現雙眼水平性和垂直性眼球震顫,雙眼外展力弱,右側面肌、斜方肌無力,雙側軟齶提舉力弱,吞咽發嗆,構音困難,發音不清,伸舌偏右,無肌萎縮。雙下肢腱反射活躍,雙巴彬斯基氏征陽性,四肢主動運動困難,右側為著,無感覺障礙和腦膜刺激征。二個月後症狀逐漸加重,雙側面癱和四肢癱更明顯。無明顯顱內壓增高體征。頭顱正側位及顱底平片無異常。腦脊液正常,三月後死亡。本例後經屍檢,病理診斷腦干髓內多形成膠質細胞瘤,病變以橋腦為主,累及兩側,延腦上部受累,並波及小腦上蚓部。
面癱後如何自我鍛煉、按摩和理療?
面癱後自我鍛煉、按摩、理療非常重要,主要為防止麻痹肌的萎縮及促進康復,一般認為,在發病10天到2周時進行為好。具體做法如下:
(1)溫濕毛巾熱敷面部,以改善血循環,每天可進行2~3次。
(2)表情動作訓練:對著鏡子進行皺額、閉眼、吹口哨、示齒等運動,訓練時按體操節奏進行,每個動作做二八呼或四八呼,每天進行2~3次。
(3)自我按摩:可按照健側肌運動方向按摩患側,因面肌非常薄,按摩用力應柔軟、適度、持續、穩重,每日早晚各進行一次為宜。
(4)低頻電療:因電刺激能引起麻痹的面肌收縮,改善血循環,刺激血管運動神經,防止麻痹肌萎縮,故可購買各種電理療機(儀)進行自我電療,在前額、眼、鼻的周圍用時強時弱的電流刺激,時間為700-1000毫秒,停止3000毫秒,每次通電5~10分鍾。每天進行1次為宜。
注意,早期進行電療法能引起面肌痙攣,最好於發病2周後進行;同時,注意一旦麻痹恢復運動,即應終止電理療,否則也可引起面肌痙攣。
囑患者勿用冷水洗臉,風、雨、寒冷天外出應加強防護。
如何進行面神經麻痹患者心理護理?
(1)勸解安慰,穩定患者的情緒。
顏面神經麻痹大多數患者突然起病,主要症狀是:表情肌松緩不收,前額及眉間皺紋消失,眼裂閉合不全,迎風流淚,鼻唇溝變平,口角向健側歪斜,鼓腮時患側口角漏氣,咀嚼咬腮,唇頰溝積食,口角流涎。個別女性患者照鏡時,發現自己的面容變醜陋,害怕見人。多數前來就診的患者有情緒的變化,有的產生焦慮、恐懼、憂郁的情感,有的心情緊張、激動,有的患者擔心治不好而留下後遺症而唉聲嘆氣,內心充滿苦惱。根據患者不良的心理特徵,對患者耐心解釋、安慰、同情、關心,緩解患者緊張的心理狀態,穩定患者的情緒,克服焦虛、憂郁感。並告知患者,如在患病期間心理上處於焦慮、緊張的狀態,可以導致體內病理生理的變化,促使病情發展。中醫學認為,良好的心理狀態能提高針刺的療效,在針刺治療時要觀察病人的精神狀態,使患者能保持鎮定的情緒,密切配合治療,獲得適宜的針感,提高針刺的療效。如果患者在焦慮、消極、緊張和不配合的情況下,就不能充分地發揮針刺的作用,影響針刺的療效。
(2)啟發疏導患者,以促進疾病的康復
不同年齡、文化程度的患者,對顏面神經麻痹有不同程度的心理表現,有的對治療充滿信心,有的對治療失去信心而產生悲觀失望的情緒,有的懷疑自己患了此病是中了邪,用針刺不能治好病,甚至想放棄治療。針對患者不良的心理表現,耐心向病人解釋,顏面神經麻痹是由於筋脈空虛,經脈受阻,血氣運行不通暢而致,也是面部經脈失去濡養所致,用針刺治療可疏通經絡及配用中西葯物治療,只要患者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穩定的情緒,堅持治療,面部的功能會恢復正常,一般不會留下後遺症。並正確運用「語言」對患者進行啟發疏導,使患者消除顧慮,克服內心憂郁、苦悶和緊張,增強了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疾病的康復。
(3)鼓勵患者提高自護的能力
治療期間,鼓勵患者合理安排好工作、學習、生活、休息,調整飲食,避免情志的激動和不良因素的刺激。指導患者掌握一些家庭康復自護的常識。如按摩面部鬆弛的皮膚,叩齒 ,鼓腮,皺眉,用中葯煎水熱敷面部,避免直接吹風,寒冷天氣出門帶眼鏡、口罩,避免感冒,對年齡較小的患者,還要做好患者家屬的工作,以達到配合治療的目的。
在急性期,應注意休息,不可過度勞累。
如何選擇面癱最佳治療方案?
如前所述,面癱是許多復雜疾病的表現的症狀,在某些時候(如貝爾氏麻痹)也可以作為一種疾病診斷(如西醫診為面神經炎,中醫診為面癱病證)。大多數情況下,不能作為一種病來診斷,只能是反映這種疾病的症狀來提示疾病本質,因此,治療面癱的最佳方案只能是在進一步確診疾病後確立;另外,各位醫家有自己專長,各涉及面癱的臨床學科有自己的專業領域,因此,最佳方案也只能相對而言。
這里所說的最佳方案,僅憑作者的經驗與教訓,給就診患者提個建議,與臨床醫者商討一下診治思路,盡量使患者恢復其本來面目。
(1)面癱發生後如何就醫
患了面癱的患者,發病後不必著急,但應積極、盡早就醫,以便為醫生診治創造良好時機,就診是否及時直接關繫到面癱之預後好壞。
面癱後就醫,如當地醫療條件較好,則不應盲目就醫,建議盡量選擇較大醫院、專科醫院及有經驗醫生就醫,推薦醫生是中醫(神經-針灸科醫生,既懂神經科又專針灸科的醫生)、神經科醫生、耳鼻喉科醫生。如沒有以上專科醫生,可以在內科、針灸科就診。但應注意,如一個月治療無顯效者,應立即轉為上面專科醫生診治。
(2)面癱治療專科的選擇
面癱治療方案的選擇,首先要做出明確定位診斷,然後定性,分專科治療。
a 如屬中樞性面癱,應在神經科就診,做神經科查體、光、電、化、ct、mri診斷,屬於腦血管病或腫瘤或其它疾病,治療其原發疾病為中心任務,面癱的預後由其原發病決定。當然可以對症應用中醫針灸療法:①頭針取面運動區;②體針取地倉、頰車、合谷、太沖等。
b 如屬周圍性面癱,也不能簡單地稱為面神經炎,亦當由神經科查體,及其它光、電、化、ct、mri檢查。
a 因為急性脊髓前角灰質炎、腦炎、進行性球麻痹、先天性面神經核形成不全,可以引起面神經核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其鑒別診斷見前面的論述。
b 因為腦血管病(出血、梗塞)、腫瘤、炎症、多發性硬化症可以引起面神經髓內根段的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其要點是伴有病側外展神經癱,眼球運動障礙,或對側偏癱。
c 因為顱底動脈瘤、腦膜炎、顱底腦膜瘤及其他腫瘤、小腦橋腦角蛛網膜炎、聽神經瘤,均可引起面神經髓外根段病變,引起周圍性面癱,其特點尚有其原發病的症狀及舌前2/3味覺、淚、唾腺分泌減少症狀。
以上多種疾病產生的周圍性面癱,均應到神經內科、腦外科、耳鼻喉科保守或手術治療,在明確診斷基礎上,可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方案,急性期可配合針灸與中葯,後遺證期可繼續針灸、中葯治療,配合理療。
d 因為岩骨骨折、面神經鞘瘤、顳骨腫瘤、中耳炎、膽脂瘤、膝狀神經節皰疹、腮腺腫瘤、腮腺炎、面神經炎、產鉗拉傷等,分別可以引起岩骨內段或莖乳突下段面神經病變,出現周圍性面癱。
其中除膝狀神經節皰疹、面神經炎、面神經產鉗損傷可以作為中醫面癱病證診斷,在中醫科、針灸科用針灸、中西葯物治療外,其餘的疾病均應在專科治療,有些必須手術。
對以上各種情況的周圍性面癱,尤其是久治不愈,多方求醫的難治面癱,醫生應重新耐心、細致地詢問病史與檢查,才有利於鑒別診斷,更正誤診。本書作者近年經歷過兩例半年以上面癱病人,一例由於重新詢問發病歷史及發病情況,疑是耳部疾患,轉至耳科診為膽質瘤,更正了面神經炎(面癱)的診斷;另一例年齡在60歲的女患者,由於忽視了其癱瘓側面肌水腫症狀,沒有深究其病因,貽誤了其鼻咽癌本病的診斷時機,最終患者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