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一些農村辦白事非常隆重,很講究排場
形式主義罷了
大家都知道農村人比較傳統,對婚喪娶嫁看得比較重,對一個家庭來說,紅白事就是天大的事情,農村人也很注重鄰里之間的關系,畢竟是祖祖輩輩的都生活在一個地方,感情是有的,農村人的人情世故都比較多,誰家要是有事情,大傢伙都會來幫忙的,人家來幫忙肯定會留大傢伙來吃飯。
就算你請再多的歌舞團,也不比老人在世的時候好好的伺候他,讓他吃好喝好,躺在床上別受委屈,別嫌老人臟給他多嚓嚓身體,讓老人走的時候沒遺憾,這才是對去世人的尊重,鄰里之間也會贊成你。
二、放禮花鞭炮還不夠,還要找來了大
雖然現在禁止放鞭炮,但是在農村辦喪事,禮花鞭炮是少不了的,很多地方還是可以放的,如今不少地方出現了用大炮的形式,就是把設備裝在車上拉著,而且還不止一輛車,甚至是四五輛車,這種現象在農村事很常見的,因為很多人為了面子,自己親人去世了,要把喪事辦的響亮一些,但是這樣一來的話,葬禮的成本就一下子提高了,也就有了鋪張浪費的意思,其實這樣是很沒有必要的。
② 白事百歲老人掉念詞
百歲老人
跨過多少歲月
兒孫滿堂
見過多少世面
經歷多少年代
受你感染的人
一代又一代
你的長壽
你的隨和
你的道理
永遠刻在我的心上
③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
近來特別是廣大農村,辦喪事經常會請一些艷舞團之類的低俗表演,老百姓也喜歡這種表演。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有很多,我覺得主要是以下幾個原因:
第一,精神文明缺乏。大家對這樣的表演不覺得低俗,還覺得挺有意思。
第二,近些年農村生活條件逐步提高,加上舊有的封建思想的影響,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在農村滋生,各種腐化墮落的思想意識沉渣泛起,而 社會 主義的先進文化不夠豐富,尚未迅速普及農村,低俗表演在農村還有一定生存的空間。
第三,監管、打擊力度不夠,不少地方對農村工作有忽視的地方,不想多管農村的事,監管力度不夠,對「黃賭毒」文化很少重拳出擊,掃黃打非工作還存在眾多盲點、死角。
破除這種陋習,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們需要建設好農村 娛樂 設施,多創造人們休閑 娛樂 的地方,讓人們有地方「玩」,讓人們學會「玩」。讓老百姓從思想上認識到這種行為是低俗,自覺抵制,讓這種色情文化失去市場。
謝邀!看到提問者的描述,我感到非常震驚!在舉辦喪事上出現低俗的東西,確實太過分了,雖然在農村有人把婚喪嫁娶稱為紅白喜事,但畢竟舉辦喪事是一個莊重嚴肅的事情,唱什麼就不說了,表演脫衣的的確確是對死者最大的不敬!
這種事情發生在許多農村,而且還出現在別人失去親人最悲痛之時,反映了歌舞團全體人員的人品和素質堪憂。中國人講的是死者為大,歌舞團在這種場合表演這樣的節目,未能表現出他們對死者最起碼的尊重,失去了死者家屬請叫歌舞團的目的和意義,與其說是為了熱鬧,還不如說是對死者及其家屬和觀眾最大的污辱。
農村雖然遠離繁榮的城鎮,但並不等於農村就應該缺少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 主義新農村,主要是要在提高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上下功夫。不但要破除封建迷信和舊思想、舊觀念束縛,還要在解決農村紅白喜事講排場等不良風氣上做文章,更不能讓黃賭毒污染了農村環境。
單就題主提出的風俗低俗一事,白事是一件很嚴肅、莊重的事情。他們花大錢請吹鼓手、哭喪者、唱歌跳舞,特別是脫衣舞,我認為是對亡者的極大不尊。俗話說的好:父母面前一碗水,勝似墳頭千噸灰。應還亡者一片凈土,讓他們安安靜靜的步入天堂。
現在各級政府都在倡議紅事白事厲行節約,要簡辦。各村辦都成立了紅白理事會,深受人民群眾的歡迎。
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新聞,在農村的某些地方,有老人去逝了,在舉辦喪事的時候,主家 竟然請了歌舞團來,又唱又跳又蹦,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是,有些極個別的歌舞團,竟然還跳起了低俗不堪的一些舞蹈!
據說,個中原因是為了吸引人氣,說給老人舉辦喪事期間,誰家的人氣高,去的人多,誰家就有臉有光,有面子。
我的天,還有這樣的操作!
感覺就是不可理解,不可理喻,簡直就是純在胡鬧。
老人離世,親人悲痛,舉行個送別儀式,送老人最後一程,送逝去的親人一路走好。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傳統習俗,更是一種紀念形式,本無可厚非。
誰知現實 社會 中,偏編有些人就別出心裁,花樣百出,特立獨行,非搞出點花里胡哨的花樣來不可。
家中老人去世,本是一件無限悲痛傷心的事情,搞成這種"載歌載舞"的樣子,實在有些不倫不類,並讓人哭笑不得。
總有那麼一種人,老人在世的時候,活著的時候,不好好考順,不好好伺候老人,甚至還虐待老人,老人去世了,他們卻來了"精神",為了顯擺,為了逞能,把個喪事搞的"轟轟烈烈","驚天動地"。
大肆鋪張,大肆揮霍,就差把喪事搞成是一出什麼盛大的演出一樣了。
而其目的,卻都僅有-個,那就是為自己聚籠人氣,爭臉爭光。
想想,都覺得可笑,和不可思議。
這種種作為和做法,叫人十分反感,況且,你讓還活著的老人們怎麼去感受,讓他們情何以堪?
厚養薄葬,在老人活著的時候,好好孝敬他們,逝去後禮送老人一路走好,就是對待老人孝順的最好的方式。可別去做些這些"花花腸子",讓人難已接受,看著就別扭。
這種不良風氣,真不可以持續下去了。
我是個農村人,參過最土豪的白事,是一個客戶的父親去世,來參加葬禮的人坐席110桌,前來弔唁告別的人數千人之多,每桌宴席的標准550元一桌,香煙50元一盒,酒100多元一瓶,就連礦泉水都是喝的那種非常高檔的一種,整個白事的規格標准,都非常的高端大氣,氣派豪放的程度讓我目瞪口呆,孤陋寡聞沒有見過世面的我,第一次發現原來白事也可以這么辦。
憑心而論,雖然這次白事的鋪張程度讓我吃驚,但是整個白事的過程,卻是很讓人尊重,並沒有出現浪費奢侈的情況,現場有很多人幫忙維持秩序,雖然很多人,場面卻是一點都不亂,人群也非常安靜,大家都按照既定的程序,按部就班地做著每件事,整個白事給人的感覺就是很大氣很莊重很嚴肅,當然也很費錢。
其實對於這種鋪張的白事,我個人並沒有感覺什麼不妥,老人去世,兒孫子女們有本事,把白事辦得風光莊重一些,這種事情無可厚非,後世子孫用自己的錢,盡自己的能力,送老人風風光光地走這是面子,老人生前活著的時候,兒孫們都孝順孝敬老人,這是里子,試想一個面子里子都要,都做的很好很到位的家族,有什麼理由讓人討厭那?再問一句,哪一個老人臨死的時候,不想著辦一次風風光光的葬禮呢?
四月份的時候,去附近一個省的農村采購原材料,在一個小山村住了幾天,恰好遇到了這個村裡面有人去世,見識到了一場非常奇葩的葬禮,把白事辦成這個樣子,真的是讓我感覺汗顏,這樣的子孫後代,這樣的風氣讓人無地自容。
那是一個傍晚,和當地這個朋友一起吃過飯以後,他說村裡明天有白事,晚上有表演,說帶我們去看個熱鬧,還沒有到地方,老遠的就聽到一陣陣的歌聲傳來,並且唱的歌曲還非常奇葩,全部是那種情愛之類很燒腦的歌曲,我問當地的朋友,你確定這是葬禮嗎?你們這里的葬禮唱歌,都是會唱這種歌曲嗎?朋友一臉不在乎地說,這有什麼,接下來還有更熱鬧的呢。
唱歌的女孩穿的花枝招展,四月的天氣還不算很熱,可是唱歌的女孩卻是穿的非常清爽,雖然歌唱得一塌糊塗,但是和現場的觀眾互動卻是做的非常好,一會一個飛吻,一會要掌聲,看起來讓人非常無語,但是周圍的人一幅見怪不怪的樣子,吶喊的喝彩的拍照的鼓掌的,那場面卻是熱鬧極了。
大概到了表演馬上散場的時候,整個現場到了高潮的階段,五六個打扮的花枝招展非常妖冶的女孩,在舞台上面居然跳起了舞蹈,而且是那種非常曖昧低俗的舞蹈,現場尖叫聲吶喊聲,聲聲入耳,我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往外面走,很驚奇地發現,外面居然幾個穿著孝服的人,也在有滋有味的看著表演,那場面讓我感覺,這里的一切太可怕了。
回到了賓館裡面,當地的朋友告訴我,前幾年其實他們這里的白事也非常傳統,沒有這么多亂七八糟的表演,但是最近幾年,村裡面的經濟條件好了,大家的腰包鼓了,都有錢了,不知道誰先帶頭在葬禮上面整了這么一處,然後大家都跟著學,到了現在就演變成了,基本上每家每戶的紅白喜事都這么辦,誰家如果有事情,不請歌舞團表演,倒是成了另類,讓大家看笑話了。
這件事情過去好幾個月了,我心裏面久久不能回味,傳承習俗怎麼成了這個樣子,這樣的辦事,地下有知的老人,難道也會喜歡嗎?
有些農村辦喪事的風俗比較低俗,你有什麼看法?作為一個地道的魯西南農民,在農村生活了三十多年,參加過的紅白喜事,大大小小加在一起也有上百次之多了,相對而言我們這里的紅白喜事婚喪嫁娶,大都還保留著很傳統很古老的做法,在傳統禮儀的習俗上面,傳承得相對還比較完整,不管是白事和喜事基本上都保留了過去原汁原味的風格,既不守舊低俗也不鋪張浪費,不管誰家裡面有什麼事情,村裡面的父老鄉親老鄉爺們都是會過去幫忙,相處的非常融洽。
對於個別農村一些低俗落伍,讓人目瞪口呆的喪事儀式,從我個人來說是斷然不能接受的,低俗葬禮的舉辦完全就是一種陋習,一種讓人無法接受的無知行為,敬畏生命敬畏傳統習俗是我們大家都應該具有的一種觀念,老事新辦創新是好事,但是這種在葬禮上面低俗有傷風化的表演,完全就是一場花里胡哨,漠視生命和傳統習俗的醜陋行為。
花自己的錢,辦自己家的白事,別人當然無話可說,但是你的所作所為一定要有一個度,要有一個界限,要遵守村規民約,要守秩序,不能恣意妄為,不能用自己的行為,挑戰大傢伙的道德底線,做人尤其不能忘本。
不良風氣形成以後,很多農民都是會相互比較的,他們會在這種無知的陋習上面相互攀比,發展到最後整個村裡的風氣都被帶壞了,村裡面的人也就被相互影響,以至於發展到最後一發不可收拾,這樣的行為應該及早的被制止疏導,千萬不能愈演愈惡劣。
現在農村人為喪事,那就是有錢人埋錢,沒錢人埋人,有錢人大辦喪事,死人在家停放七天,也就會有更多人隨禮,把死人當搖錢樹,沒錢人也辦不了大喪,頭天死了,二天就會入土了,沒人送禮,他也耗不起每天的費用,至於吹次打打,我覺得不好,生老病死自然現象,應該歡歡喜喜來到世上,高高興興去到天堂,後人應該遵循長輩的逆願,不要過度的吹打鬧的心煩。
低風俗的都是有錢人辦的,擺排場,請歌舞團,大吃大喝,這就超出喪事新辦、移風易俗的范濤。
按喪事的一般風俗習慣,出殯日請鑼鼓班參加湊哀樂,是常見的事,頭七請幾個經師誦經做做功德,這些都是有的,都是以勤儉節約為主題,超出范圍的都是有錢人辦的事。
逝者家屬樂意就行,局外人不必多費口舌。
感謝悟空邀請。
看了提問者的對農村辦喪事的風俗介紹,我也是覺得這種不良風氣應該引起重視了。
記得我們有一次 旅遊 經過某地農村,看到當地村民正在辦喪事。當時我也覺得好奇怪,辦喪事居然還搭起了「大舞台」,演員在舞台上表現「二人轉」,那不堪入耳的語言和動作又和現場極其不協調,有人告訴我這是當地的的喪事風俗習慣,有錢人家會「搭台辦喪事」,說啥叫「喪事新辦」,說後人以後會有好日子過,這樣人多還熱鬧。
印象中我就見過那一次,大多數農村辦喪事還是比較傳統的。但是在視頻、電視里也見過類似的報道,表演最後還演變成了脫衣舞,真是傷風敗俗。一些「雜技」演員演著演著最後脫得穿成了比基尼,全然不顧場下還有一些未成年人,而且有的演員看起來年齡也不大,讓人感覺喪事的舉辦與其氛圍極不匹配,且給人身心不舒服之感。
現在應該說已經基本杜絕了這種不良風氣,但某些較偏僻的地方或許還會有這種敗俗現象。主要是現在農村一些人富裕起來了,喜歡喪事大操「特辦」,斂財不說,就是顯示自己孝順,其實也是精神空虛借故尋求刺激的借口,這看起來哪裡是辦喪事啊,簡直就是一種低級趣味。
說他們孝順老人真是不知道該怎麼評價了,這些人的父母可能在他們生前就沒花過兒女這么多辦喪事的錢,人死了如此操辦來表現孝順,真是感覺在「糊弄鬼」吶!
還是希望有關方面應該重視一下個別地方農村的這類「習俗」,杜絕此低俗的表演成為不良的風氣。喪事新辦沒錯,像過去吹嗩吶我覺得就不錯,這種「表演風」應該禁止。因為這種表演不僅讓農村的殯葬習俗變味,對下一代身心 健康 也是不利的。
農村的攀比風!很多東西可以不用,但一定要有
每逢春節,親人的農村總是無比的熱鬧。現在家家戶戶基本上都是開車回來。就好像原子彈一樣,並不一定要用,但一定要有。如果哪一家沒車的話。感覺出去打拚,你混的並不如人,心裡會有落差會自卑。
生活上開始富裕了,但精神很匱乏 以為是孝敬先人,卻是褻瀆了亡靈
④ 人口老齡化帶來的問題和解決辦法
目前,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一個極為嚴峻的社會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社會、經濟等各方面的發展。總體來看,人口老齡化問題成因復雜,一方面,計劃生育政策的實行使我國人口的生育率降低;另一方面,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老年人有著更好的養老條件;此外,由於現代醫學水平的進步,老年人的平均壽命有了很大的提高。諸多因素導致我國新生兒逐漸減少,青壯年人口數量減少,而老年人口比例不斷上升,造成日趨嚴峻的人口老齡化問題。
一、2018年中國人口老齡化現狀分析
2017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0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37萬人。從年齡構成看,16至59周歲的勞動年齡人口為90199萬人,占總人口的比重為64.9%;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
2005-2017年中國65周歲及以上人口數量走勢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17年全年共出生人口1723萬人,比2016年減少63萬人。同時老齡化程度繼續加大,60歲以上及65歲以上老人占總人口的比重都有明顯上升。
2008-2017年中國新生人口數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2005-2017年中國人口出生率走勢圖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中國人口的老齡化程度正在加速加深。2017年,全國人口中60周歲及以上人口24090萬人,占總人口的17.3%,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5831萬人,占總人口的11.4%。60周歲以上人口和65周歲以上人口都比上年增加了0.6個百分點。預計到2020年,老年人口達到2.48億,老齡化水平達到17.17%,其中80歲以上老年人口將達到3067萬人;2025年,六十歲以上人口將達到3億,成為超老年型國家。考慮到70年代末,計劃生育工作力度的加大,預計到2040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達到頂峰,之後,老齡化進程進入減速期。
2007-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及比重
數據來源:公開資料整理
2017年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包括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現役軍人,不包括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和台灣省以及海外華僑人數)13900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737萬人。
2008-2017年中國人口總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智研咨詢整理
二、中國人口老齡化特點分析
1、我國老年人絕對數量大,發展態勢迅猛。據調查顯示,世界老年人口總數的20%都被我國老年人口所佔據,人口老齡化年均增長率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從2011年到2015年,全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由1.78億增加到2.21億,老年人口的比重由13.3%增至16%。如此巨大的老年人口增長速度和增長質量讓我國較其他國家提前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2、地區間發展不均衡,城鄉倒置。一方面,20世紀70年代,受「少生優生,晚婚晚育」的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城鎮生育率較農村生育率低;另一方面,農村大量年輕勞動力去往一線二線城市發展,農村老年人口增多,尤其空巢老人和獨居老人居多,農村老齡化越來越嚴重,這些方面導致人口老齡化地區間發展不平衡,城鄉倒置。
3、高齡化趨勢加劇。中國人民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教授杜鵬[5]提出高齡老人的病殘率較其他老人更高,需要的關心照顧程度較其他老人也更多,高齡老人是老年人中最為脆弱的群體,是解決好養老問題的重難點。據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每年新增長100萬高齡老年人口,這種大幅度增長的態勢將持續到2025年。
4、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增速加快,比重增高。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不斷加快,家庭模式中傳統三世同堂越來越少,越來越多的家庭趨於小型化,加之城市生活節奏的加快,年輕子女陪伴父母的時間變少,使得我國傳統的家庭養老功能正在逐漸弱化。據最新調查顯示,預計到2020年,獨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將增加到1.18億人左右,獨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將成為老年人中的「主力軍」。
三、中國人口老齡化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齡人口的供給支付額度對人口比例較小
的青壯年形成極大的壓力,社會財富創造與現代化建設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快速發展需求。從而導致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產生較大的矛盾,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撫養需求,很多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從實質上來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並不是社會經濟壓力的決定因素,但老齡人口保障必須有著充分的經濟基礎和社會資源。但我國當前的情況仍不具備足夠的經濟基礎和社條件,所以老齡化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相關學者預測,我國在未來40年內會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也是經濟壓力的高峰期,社會發展會受到空前的壓力。
1、人口老齡化對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響
老年人本身就是社會的弱勢群體,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老年群體自身的免疫功能也會逐漸下降,生理機能開始退化,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風濕病等都是老年群體中常見的疾病。由於老年人自身健康狀況和社會角色的改變,常容易產生悲觀、抑鬱、孤獨和焦慮等一系列不良心理和情緒,而如今的家庭結構模式越來越趨於小型化,子女忙於工作無心照料在家的老人,更別說是精神上的交流,因此,很多老年人精神狀態比較差,他們需要社會的關心和理解。老年人是社會的一種寶貴財富,古俗語說:「家有一老如有一寶。」老年人的知識儲備和生活閱歷是值得我們年輕人學習的,老一輩人對革命的建設和歷史的貢獻更是值得全社會敬仰的,全社會應將老年群體視為寶貴財富去尊敬愛護他們,要知道每一個人都會變老,我們不應該帶著有色眼鏡去看待每一個老年人,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發揚光大。
2、人口老齡化使家庭養老問題突出
北京大學袁方教授認為解決中國老齡化的問題單靠哪一方面的力量是不夠的,需要各方努力,需國家、社會和家庭相互結合。如今的家庭結構模式大多數為傳統的「4-2-1」家庭,即四個老人,夫妻雙方,一個孩子,意味著兩個子女要承擔贍養四個老人的義務,這無形中加重了家庭成員的養老負擔,並且受西方文化的沖擊,我國傳統的家庭觀念正在逐漸淡化,家庭養老功能也在弱化,老年人的物質和情感需求得不到相應的滿足,而這種現象在農村尤為嚴重,農村大量中青年勞動力去往經濟更發達的一、二線城市發展,使家庭養老功能弱化,農村高齡老人養老問題嚴峻,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城鄉發展不均衡,我國的養老問題遇到瓶頸。
3、人口老齡化加重了我國經濟負擔
近年來我國人口老齡化速度的加快,老齡人口的供給支付額度對人口比例較小的青壯年形成極大的壓力,社會財富創造與現代化建設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快速發展需求。從而導致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產生較大的矛盾,特別是在經濟欠發達區域,經濟發展無法滿足老齡人口的撫養需求,很多地方財政出現赤字。從實質上來看,人口老齡化程度並不是社會經濟壓力的決定因素,但老齡人口保障必須有著充分的經濟基礎和社會資源。但我國當前的情況仍不具備足夠的經濟基礎和社條件,所以老齡化問題給社會經濟發展帶來巨大的壓力。相關學者預測,我國在未來40年內會達到人口老齡化高峰,也是經濟壓力的高峰期,社會發展會受到空前的壓力。
4、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穩定的影響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資源的日漸緊張使得社會經濟不斷震盪,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發展的影響。城鎮化進程促使我國農村的勞動力不斷轉移向城市范圍,大量人力資源的聚集雖然在很大程度上彌補了城市缺乏青壯年群體的不足,但同時也給城市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資源緊張、就業壓力、社會保障等各個方面都受到較大的沖擊。同時由於農村生產力的大量轉移,使農村生產力日漸匱乏,從而呈現出嚴重的空巢現象,很多農村老齡人口缺乏生產能力和生產技能,經濟收入極其微薄,加之老年人口基數的不斷增大,我國農村社會保障的不到位,很難有效解決農村老齡人口的贍養問題,從而導致社會貧富階級矛盾的加劇,造成社會公共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潛在的威脅。
5、人口老齡化對文化的影響
我國文化自古推崇孝道,百善孝為先,孝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有著極其濃重的尊老思想。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程度的加劇,老齡人口日漸增多,而青壯年由於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大多為獨生子女,在贍養、關懷老人方面普遍存在著力不從心的情況;加之現代生活節奏加快、人們的生活壓力逐漸增大形成普遍的物質至上的價值觀,導致養老從以往的「用心」逐漸轉變為「用錢」模式,傳統家庭觀念中贍養父母的思想逐漸轉變為用物質、金錢供養老人的思想。這種情況的普遍存在使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精髓與經濟資源掛鉤,導致我國5000年的「孝道」文化逐漸歪曲、遭受極大的挑戰。
四、解決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對策
1、實行與人口協調發展的經濟戰略
要統籌處理好社會經濟發展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的關系,將人口老齡化問題作為重大的經濟問題,實行與人口老齡化問題相協調的經濟發展戰略。其一,實施科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不斷提升社會生產力,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作用,通過提高生產力來對沖人口老齡化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其二,拓展新的經濟發展方式,通過調整經濟結構、壯大實體經濟、促進居民消費等方式來不斷適應人口老齡化問題對社會經濟的沖擊。不斷完善老齡社會條件下的消費需求機制,完善社會保障的各項制度,最大限度發滿足老齡人口的消費需求,提升當前社會條件下的經濟驅動力。
2、完善核心價值體系,倡導年齡平等文化
在文化發展方面,應該將老齡社會建設納入人文發展戰略中,構建老齡社會的新文化。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大力倡導年齡平等文化,宣傳新的價值觀。通過現代各種媒體、自媒體渠道,在全社會范圍內大力宣傳傳統道德文化,提升全社會敬老、愛老、助老的孝道文化。同時要提倡家庭養老的重要方式,構建老齡社會的新型文化體系。
3、轉變人口老齡化問題的觀念,加強對老年人的精神關懷
在對待人口老齡化這一問題上,我們首先要轉變觀念,我們要辯證面對這一客觀社會現象而不是敬而畏之。社會在滿足老年人物質生活的同時,更應該關心關懷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注重老年人身心健康。一是各地相關部門應加大資金投入,為老年人提供較好的精神娛樂場所,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其在與不同人群的交流中體會樂趣,從而排解空虛寂寞的情緒;二是建設老年大學,為老年人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提供平台,使老年人在活動和學習中認識同齡人體會其中的快樂;三是定期組織老年群體開展形式多樣的娛樂活動,通過琴棋書畫、戲劇、歌舞團等活動讓老年人修身養性,充實精神生活;四是醫護人員為老年人提供情感支持,開展心理咨詢,醫護人員在服務老年人群的過程中,對待老年人要更有耐心和愛心,站在老人的角色為他們著想,理解他們的痛苦,主動與他們溝通交流,傾聽他們內心的真實想法,更要在肢體和語言上表達出對他們的尊重與關懷。積極開展老年群體活動,幫助老年人樹立積極、樂觀的心態,解除他們精神和內心負擔,通過這些方式豐富了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好的增強了他們的社會歸屬感。
4、建立健全醫療保障制度,加強對老年人醫學人文關懷
隨著老年人年齡的增長,身體抵抗力下降,多數老年人深受疾病的困擾,因此,醫療保障對於老年人是一項重要的保障措施。一方面要完善醫療福利保障,降低葯品價格,讓老年人看得起病;另一方面,對老年患者要更有耐心。老年患者的疾病主要是慢性病,不僅治癒率低,而且病程長,經常會伴有功能性方面的問題,所以更需要醫護人員長期的醫療照護。同時對老年人的醫療保障,不但要為其提供醫療技術的指導,更要為其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與安慰,真正去關懷關愛老年人,關注他們的身心健康。醫療機構人員更需要加強對老年群體健康知識的宣傳,以老年群體常見病為主要內容,更具針對性向老年群體普及老年保健和衛生科學知識,加強對他們的健康指導。同時積極向老年人講解相關常見病、多發病的預防和治療,對他們的生活行為也要進行適當的干預,從而加強對老年人醫學人文關懷。
5、多方面籌集養老保障資金,實行新型養老保障制度
我國政府應充分發揮財政的再分配功能,根據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狀況,增加養老補貼,加大對老年福利的投入。鼓勵地方政府對經濟困難老人和高齡老人,給予適當的家庭補助和高齡津貼。同時,政府要支持社會力量成立養老服務機構,整合地方資源,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向養老服務業的投入。可以採取以國家、集體、社會、個人等多渠道相結合的籌資模式,以各種方式加大養老服務機構的興辦,為老年人群提供更加全面、便捷以及高水準的養老福利機構。此外,要鼓勵社會資本成立更多公益慈善養老基金,充分發揮慈善組織作用,發揚尊老、敬老、愛老、養老的傳統美德,切實凝聚社會的力量,提高老年群體的生命質量和生活品質。
6、開發老年人力資源,提倡老年人自養。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老年人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其精神面貌以及身體素質得到了很大提升,同時由於現在老年人退休年齡較低,所以許多已經退休的老年人仍具有勞動能力。老年人對待工作認真堅韌,具有多年的工作經驗,甚至有些老年人的工作能力比大部分年輕人還要強,是社會不可缺少的資源。因此,應大力發掘老年人力資源,鼓勵老年人為社會發展繼續作貢獻。對於身體素質較好並願意從事新工作的老年人,應當為其提供機會,在增加其經濟來源的同時減輕社會壓力。
關心關愛老年群體,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需要我們不斷創新實踐方法,開拓新途徑。不僅是從宏觀的制度、政策模式和公共財政傾斜等方面進行努力,更要在實施具體政策中不斷完善社保、醫療和娛樂基礎設施等方面的內容,是要在滿足老年人物質生活需求的同時,更加註重豐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讓老年群體切實體會到社會的關懷。這不僅有利於推動社會穩定,促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更有利於我們早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整體目標。
⑤ 農村「喪事喜辦」怪象何時了老農想不通,難道很值得高興嗎
生老病死,自然規律,高齡無疾而終,含笑九泉,喜登極樂世界。可以說是每個人最終的歸屬。有些地區的農村,確實存在著喪事喜辦的現象。
我三奶奶,87歲,上午還在村老年茶館打麻將,中午回家吃完飯,坐飯桌邊,煙還沒抽完,就斷氣了,前後不到10秒鍾。
我幾個伯伯,叔叔,趕緊通知親朋好友,等我們趕到,三奶奶壽衣已經穿戴整齊,躺在門口裡面的涼席上了,我撲跪靈床,嚎啕大哭,想著三奶奶生前對我的各種好,從今往後再也看不見她了,真是特別傷心。幾個伯伯,叔叔都拉我起來,並勸慰,人死不能復生復生,她這是喜死,值得慶賀才對。
大伯家請廚子進門,大擺筵席,廣接親朋,也請來了據說是,縣里最好的樂隊,前後唱鬧了三天,有小品,魔術,歌曲,戲曲,當然 搞笑 的,甚至低俗的歌舞都有,比如歌曲:今天是個好日子,開心馬騮,千年等一回 ,小蘋果,八戒背媳婦等這些歌舞。
我從三奶奶去世,一直忙前忙後,開車幫忙采購食材,祭奠用品。幫忙聯系火葬場,選擇下葬墓地,迎來送去的工作,三天兩夜都沒休息,幾天都沉浸在悲痛和忙碌中,聽他們鬧這些歌舞,我上台把樂隊電子琴,架子鼓都給他們掀了,後來被人拉住。
不反對停喪三天的習俗,是怕去世的人假死。也不反對邀請親朋好友,前來弔唁,緬懷先烈對我們的淳淳教誨。我討厭的是,莊重悲痛的時刻,被惡搞來破壞和褻瀆,活著不孝,死了胡鬧這些農村陋習,希望被文明風尚所替代。
小時候最怕村裡有人過世了,因為辦喪事那場面特別的悲傷,除了過世的人的親人各種悲痛的哭喊聲,喪禮上敲鑼打鼓吹吶的那種音樂聲也是很悲傷的,讓人聽著也莫名的傷心、難受,那時候小,很害怕聽到這種聲音,曾經為了不聽到這種聲音,躲在被子里捂住耳朵呢。
要說農村「喪事喜辦」我是沒見過的,上個月底,村裡有一老人過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過世的,據說辦得挺簡單的,他們家離我們房子不算很遠,但那些親人的哭聲我們在這邊能聽到,很悲傷,哭著蠻久的,後面送喪的時候也一路哭,我沒出去看(這邊的習俗是不能去看的,而是關閉門窗待在家裡)。
之前在網上看到了一些地方的農村「喪事喜辦」的視頻,感覺有些還能接受,但有些就顯得比較惡俗、低級趣味了,那場面感覺更像是為這些活著的人舉辦的 娛樂 活動,我個人認為有些過分了,不尊重過世的人。
讀書的時候,宿舍的人也會聊些自己農村家鄉的一些趣事、怪事,有舍友就說到了自己農村老家農村「喪事喜辦」的事兒;那舍友說,農村「喪事喜辦」也不是所有過世的人都可以辦的,一般是 健康 高壽(超過80歲)、正常死亡的老者才行,因為高壽嘛,這本身就是很值得開心的事兒,到後面正常死亡自然離世,老人沒有病痛,這是好事,辦喪禮辦得喜慶一些,沒有傳統喪事的那麼嚴肅哭的死去活來,讓老人熱熱鬧鬧、安安樂樂的到另外一個世界去,而這不代表其親人內心不悲傷。
所以這樣的「喪事喜辦」,相信大夥都能接受吧?鄉居小菜是能接受的,不過我接受不了的是一些「喪事喜辦」上的低級趣味節目,比如請人跳些艷舞、播放露骨情歌音樂之類的,這樣就有 娛樂 的成分了,想想幾十歲高齡的逝者在世的時候也不喜歡這樣的節目吧,這樣搞,不尊重逝者。
而說到「喪事喜辦」上播放的音樂,除了露骨歌詞的情歌,有些還播放《今天是個好日子》、《千年等一回》、《開心的馬騮》等之類的「喜慶」歌曲,光聽歌名,就讓人有些反感了,難道這是慶祝老人過世嗎?若是過路的人不知道是辦喪事的,光聽到這樣的音樂還以為是結婚 、入新居等辦酒席放的音樂呢,不太合適。
現在農村「喪事喜辦」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感覺還是辦得稍微保守些的好,一些比較低級惡趣味的表演、音樂還是就不要搞了。
在農村這種「喪事喜辦」最常見了,從我記事起就一直存在,反正在我們這里只要有老人過世就會有人過來給紅包,然後擺上好幾桌,搞得和吃酒席一樣,再接著就是請樂隊吹吹打打,還會請人和尚過來做法式等,有的甚至通宵在哪裡吹吹打打,搞得我們都無法安睡。在我的記憶中喪事和喜事是最熱鬧的了。
老人過世後要「喪事喜辦」也是有要求的,老人的年紀最少要達到70歲以上,而且也不是因為病痛去世的,然後過世老人的子女是孝順的,這才可以「喪事喜辦」。其實老人過世後搞的這么熱鬧和中國人的傳統有關系,中國自古以來有朝拜祖先美的,認為人過世後並不意味著結束,去世的人可以為後人祈福,保佑後代,所以後代人把葬禮辦的非常隆重,希望去世的老人能更好的為後代祈福。
而現在的喪事都變味了,不知道的人還有可能認為是喜事呢。有些人生前對老人不管不問,到老人去世後就把葬禮搞的非常隆重,因為怕別人說閑話,有的甚至是在攀比,覺得辦的熱鬧才是對老人孝順。以前辦喪事簡單的請個嗩吶班吹拉下就下葬了,現在他們覺得嗩吶班吹的聲音不夠大,還請了樂隊,搞的整條街都知道。甚至更加離譜的就是還請表演團表演一些低俗的東西給大家欣賞,各種花樣百出。
個人感覺人過世後沒有必要搞的這么熱鬧,生前對老人好點是最大的尊重。
以上是個人所答,希望可以幫助到你。
喪事喜辦是 社會 的倒退還是 社會 的進步。 現在的農村,會出現一個怪現象,家 里的人去世了以後,應該都是沉浸在悲痛之中才對,但是反而是感覺像辦喜事一樣,去請一些人來,吹吹打打,唱歌,演小品,在網上還曾爆出有人在辦喪事的現場,表演脫衣舞這樣的事來,讓大家都想不通,更讓老一輩人想不通,這 社會 怎麼啦,怎麼會變成這樣。
前段時間回到農村老家去,本來是一個唐大伯年歲已高,生病以後去世了,是准備去弔唁的,賣好了香紙和花圈,准備隆重去弔唁下,可是回到村子裡一看, 在靈堂的前面,就搭了一個舞台,在靈堂的前面香火裊裊,可是人們大部份都已經坐在戲台的前面,正在看幾個年輕女子的歌舞表演,音樂里放著《這是個好日子》這首歌,看到這場面,我真的是哭笑不得,難道今天有老人去世了,真的是個好日子嗎?
問了下父母,父母親告訴我,這個風氣不知道是什麼時候興起的,在以前有老人去世了,是去請人來念經超度,放的是大悲咒,而現在有人去世了, 放的是《今天是個好日子》,連他們也搞不懂,搞不明白。
對於這個喪事喜辦現象,我認為是人們的一種思想退化的表現,是一種 社會 倒退的表現,有老人去世了,應該以祭奠以主,以默哀為主,更提倡喪事從儉的做法,對於喪事喜辦這這種怪現象,應該積極引導,並拋棄這種陋習,你認為呢?
在如今人們的觀念里,老人高壽自然死亡,稱之為「喜喪」,但即便是喜喪也絕不等同於將喪事用辦「喜事」的方式操辦,說「喪事喜辦」為怪象,一點不為過。
「喪事喜辦」的怪象,朴實的老農想不通是正常的,在我們的傳統觀念里,人死為大,可是人死了,無論是含笑而終,還是生病離世,對於死者的後代來說都是悲痛的。也正因此,喪事有其不可改變的肅穆性,這種肅穆不是對死者的不敬,反而是大敬。
去年臘月我奶奶過世,參加葬禮的時候,所有的人都保持沉默,神色凝重,一方面是對死者的緬懷,一方面是怕說多話觸及死者子孫的傷心處,一方面表達自己的沉痛心情。
但如今有些農村卻錯誤的理解了「喜喪」的含義,將喪事辦成了「鬧劇」。
正所謂紅白喜事,人們對於正常死亡且高壽的老人去世稱之為「喜事」,但這種說法並不代表老人的子孫不再悲痛,心情不再沉重,不代表可以將喪事當成「喜事」來辦。
我生活的農村,從小到大經歷了喪事操辦的變遷,小時候人們大辦喪事的方式,無非就是唱大戲,在死者靈台之前搭建戲台,連唱三天大戲,表達對死者的緬懷,而剛開始的大戲唱腔還屬於悲傷,後來發展成為什麼熱鬧唱什麼,讓村子裡的人都知道這家人是大孝子,給父母大辦喪事。
後來唱大戲已經不足以「博人眼球」,村子裡辦喪事甚至出現了跳搖頭舞,美女穿著涼爽,跟隨動感的音樂大跳搖頭舞,看客眾多,時不時冒出一陣掌聲。
再後來,農村的惡趣味進一步升級,出現了跳脫衣舞的節目表演。喪事辦到這個份上,其實已經很過分了。可是近幾年更過分的出現了,「大孝子」們紛紛請來專門的歌舞團,表演節目更加刺激,黃段子,隱形暗示,肢體暗示等等窮出不窮,而看台下的小孩子甚至還猛抬頭想要一探表演者裙底,讓人忍俊不禁。
以上就是我們村經歷的「喪事喜辦」變遷史,今年春節的時候,我們村有戶人家給老人「辦三年」,就請來一支喪事歌舞表演團,細節不再描述,表演內容時不時讓人臉紅,時不時讓人捧腹大笑,有時候你不得不服,在農村無下限的惡趣味,確實可以達到嘩眾取寵的效果。
而請歌舞團的「孝子們」需要的正是這種其樂融融的歡樂效果,美其名曰「喜喪」。
其實在我看來這就是對「喜喪」的誤解,以前喜喪吹嗩吶都有人覺得不妥,現在直接突破下限,越走越歪,如果沒有歌舞團正前方擺設的靈堂,我想任何人都感受不到這是在辦喪事,還以為誰家結婚呢。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這種怪象出現呢?
我認為,無非就是人們思想的轉變,和農村大操大辦喪事攀比成風的後果。
在農村對於壽寢正終的老人,稱為「喜喪」,人們總是想方設法製造出一種喜事的概念,通過大操大辦,鞭炮齊鳴,鑼鼓嗩吶,歌舞表演來表達這種心情,這本就是不正常的,對於老人子女的悲痛原不該以此方式表達。
對非自然死亡(如常年生病在床)的老人,則會默默舉辦喪禮,我奶奶去年臘月去世,就屬於常年卧病在床,去世後在家中停喪了三天就默默埋葬了。雖然沒有請歌舞團表演,但依然舉行了煙花演出和嗩吶齊鳴。
為什麼呢?其實就是村裡的攀比心理在作祟,覺得不大辦就是不孝,就是對老人不敬。而這種大操大辦的喪禮在村裡人與人之間攀比成風,你家唱大戲,我家就跳個舞,你家熱鬧我家要辦的更熱鬧,彷彿這樣才配得上「孝順」的美名。基於此,有些人甚至借錢都要將「喪事喜辦」的熱鬧非凡。
這種「喪事喜辦」的怪象想要徹底解決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的,需要一個長久的過程。
(文/阿冰)
小時候最怕村裡有人過世了,因為辦喪事那場面特別的悲傷,除了過世的人的親人各種悲痛的哭喊聲,喪禮上敲鑼打鼓吹吶的那種音樂聲也是很悲傷的,讓人聽著也莫名的傷心、難受,那時候小,很害怕聽到這種聲音,曾經為了不聽到這種聲音,躲在被子里捂住耳朵呢。
要說農村「喪事喜辦」我是沒見過的,上個月底,村裡有一老人過世,不知道是什麼原因過世的,據說辦得挺簡單的,他們家離我們房子不算很遠,但那些親人的哭聲我們在這邊能聽到,很悲傷,哭著蠻久的,後面送喪的時候也一路哭,我沒出去看(這邊的習俗是不能去看的,而是關閉門窗待在家裡)。
之前在網上看到了一些地方的農村「喪事喜辦」的視頻,感覺有些還能接受,但有些就顯得比較惡俗、低級趣味了,那場面感覺更像是為這些活著的人舉辦的 娛樂 活動,我個人認為有些過分了,不尊重過世的人。
讀書的時候,宿舍的人也會聊些自己農村家鄉的一些趣事、怪事,有舍友就說到了自己農村老家農村「喪事喜辦」的事兒;那舍友說,農村「喪事喜辦」也不是所有過世的人都可以辦的,一般是 健康 高壽(超過80歲)、正常死亡的老者才行,因為高壽嘛,這本身就是很值得開心的事兒,到後面正常死亡自然離世,老人沒有病痛,這是好事,辦喪禮辦得喜慶一些,沒有傳統喪事的那麼嚴肅哭的死去活來,讓老人熱熱鬧鬧、安安樂樂的到另外一個世界去,而這不代表其親人內心不悲傷。
所以這樣的「喪事喜辦」,相信大夥都能接受吧?鄉居小菜是能接受的,不過我接受不了的是一些「喪事喜辦」上的低級趣味節目,比如請人跳些艷舞、播放露骨情歌音樂之類的,這樣就有 娛樂 的成分了,想想幾十歲高齡的逝者在世的時候也不喜歡這樣的節目吧,這樣搞,不尊重逝者。
而說到「喪事喜辦」上播放的音樂,除了露骨歌詞的情歌,有些還播放《今天是個好日子》、《千年等一回》、《開心的馬騮》等之類的「喜慶」歌曲,光聽歌名,就讓人有些反感了,難道這是慶祝老人過世嗎?若是過路的人不知道是辦喪事的,光聽到這樣的音樂還以為是結婚 、入新居等辦酒席放的音樂呢,不太合適。
現在農村「喪事喜辦」越來越多越來越熱鬧,感覺還是辦得稍微保守些的好,一些比較低級惡趣味的表演、音樂還是就不要搞了。
我們老家即使老人100歲了走了孝子孝女也要哭喪,大多數人活著的時候子女都會孝順,死後喪事視家庭的情況辦得風光或從簡。就如我家送走了86歲的老爹,五年後送走了90歲的老媽[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雖然都算高壽,但是我們兄弟姐妹都哭得非常傷心,連我嫂子都是真哭,她說雖然父母年歲都大了,但是真走了還是不舍。作為兒女更是這樣年歲再大的父母也是父母,走了是實在難舍。父母在有來處,父母都走了我們就只剩歸途了⋯[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流淚]。我們從簡但不簡陋的把父母送上了山。我們雖然同處福建,但絕對不學福州或團閩南農村的陋習。我一個福州閩侯縣朋友95歲的奶奶去世,花費了兩百多萬舉辦葬禮,單舞龍舞獅跳舞唱歌的團隊就請了十個,送葬隊伍長達三公里。送葬時間長達五小時,我擔任他的錄象攝影,害慘我了,手持攝像機快把我的手壓斷了。這真是有錢燒的,我在送葬路上聽到不止一次[呲牙][呲牙][呲牙][呲牙]
我家四川的,近幾年也跟風。老人去世了還請歌舞隊,唱歌跳舞還不夠,還搞些葷段子,整點肚皮舞。說實話很別扭,該笑還是該哭呢?記得小時候村裡有老人去世都興做「家祭」。就是敘述老人一生所經歷的苦與樂,比如經歷過的艱難歲月、父母親人的離去…好的事件比如:出生、上學、結婚、生子…總之很感人,再加上「師爺"高亢的哭唱聲,那簡直就是一場感人肺腑的演講。現在好像沒有這樣的儀式了。
對於「喜喪」一說自古有之,但是並不等同於現在「喪事喜辦」,「喜喪」是指年齡過80的老者無疾而終的情況,也只是在說法上叫「喜喪」,並不是要顛覆傳統,但是現在農村的很多地方卻把這種「喜喪」搞得面目全非,弄成了「喪事喜辦」的形式,這就讓人不能理解了。
個人感覺喪事可以喜辦,但也要莊重的送老人一程,不能搞得像一些農村地區那樣,有的地方簡直是趕大會,一些「三俗」節目層出不窮,讓人看起來不倫不類,我記得在A省見過一次這種所謂的「喜喪」,竟然有喜慶的舞蹈,還有一些不合時宜的歌曲,像《今個兒高興》、《恭喜你》這種歌曲真的讓人不能認同。
其實喪葬習俗我還是比較認同河南新鄉的,大家都知道河南豫劇很有名,在新鄉見過一次這種場面,專門有一個哭爹娘的環節,是專業演員來哭,唱詞也很有教育意義,都是講父母不易的內容,這一種形式要比A省好很多,應該提倡一些類似的東西,唱歌跳舞也就免了。
其實「喜喪」可以辦的更加樸素一些,沒有必要搞得像婚禮似的,這些也應該是一個地方一個習俗,我們可能看著奇怪,當地應該感覺這樣才好,所以也沒有辦法來直接作出一個評判,這個還要相關部門進行引導一下。
我們湖南小天府,從漢朝習俗傳承至今
去世的年長80歲上喜喪,但依然是哭泣不止。
講一下我們這里傳統的一些喪葬習俗
去世時,孝家第一時間在生產隊每家每戶報孝,下跪即是,由一人帶領孝子上門。
探老,得信最後一面大家都去,俗稱探老,家裡面的人都見人下跪。
男人主動上前幫忙,女人感情好也會在探老哭下。
此時孝子要去外婆家報喪,不能座椅子的,帶掛鞭去。
家裡面洗最後一個澡,祖師水前七後八拭下。
靈堂布置,分靈精,神龕,殺叫雞,點香,稍後就有人來弔孝,所以要快。
女人在後面接吊香客,哭,越凶越大聲代表越傷心孝順。
作輯,起動樂師,靈前四拜,平輩兩拜,向靈最後作輯,向陪東互跪答謝,向孝子作輯,扶起來,引客人相互作輯引至酒水桌上,茶置,孝子到桌前下跪答謝。
只能退出去不宜直走回去。
晚上夜歌陪亡人,主家,女兒,侄女,等各請歌師唱一晚,古話,夜歌夜歌光靈光,一夜半夜飯陪到天光(亮)
鄰居朋友都來座夜陪亡人。
夜歌起源
儒教,來自漢朝,古在墳前唱三夜。
以四言八句,對唱問答,典故,時局, 歷史 ,人文,風俗,都是題材,一般歌師好幾位,搶答或點答,呤唱悲傷,一堂白事,全在歌師為亡人揚名,比如,經典故事,討論話題,
唱滴好,問是詩句,答是詩句,考驗歌師文化底蘊深厚及反應能力,有鬥文之稱,利害滴唱滴啞口無言,不熟讀四書五經答題人就沒面子。
中間有人敲鼓節拍。
在凌晨一兩點鍾,東家酒席招待賓客,誰請歌師誰出煙酒錢。
現在歌師要200紅包,古時,鞋,手巾
有時候歌師20多位,都是興趣愛好者,到了齋日,弔孝(吊香)即完了,
佛事有,三旦兩宵,七天八夜道場,倆種以上選擇,有佛教,儒教,道教,儒教,但你說,最繁襄復雜。
老是喊禮,下跪,禮(經文)
開事之前:五服之內呈服,上白衣,帶孝,
晚輩垂直戴白孝,平輩戴橫孝,孝子戴,孝帽,麻衣,草繩,草鞋,孝棍。
完整的一套傳統文化。
晚上道士,破地獄,過奈何橋,(麻石滴)解結,親朋打燈幾個小時,分不同親屬,第一堂主家(家族)第二堂後祖,第三堂親朋等
其中贊花文,主要陪亡人在花園散心,也勸世人重孝從現在起。
白天還有迎賓禮
流程,家門不遠處,打鑼,簽到,掌燈引客,分別有,平輩倆位,晚輩倆位,有甚者長輩,一般宗族人,
相互向前一步,90度鞠躬 後退引至另一輩,最後到靈前跪拜
以迎後祖最隆重,在門外半里地,孝家,家族,女兒,內侄等,跪在外面第一排,很狀觀。
後祖,一般有禮,龍、樂隊,金銀山,祭文,大花圈,大鑼鼓,是整個迎賓禮最隆重熱甲,來龍了還有龍祭喊禮,復雜。
後祖一般來人,3桌以上,有滴七八桌上,在於他家族大小,所以有的小姓,攀外人來撐面子。
娘家要有人才隆重,亡者才有口碑。
這風俗在「湖南小天府廣峨眉山瓦」有人吃道「打泵不」?
白事前不能打泵滴只能掛紅。
你們那裡有些什麼樣的風俗,不妨也在評論的地方,俺談一談。
⑥ 80歲老年人玩什麼
奶奶視力還好嗎?老人家一般在年輕時都會點針線活,找點這類的給她玩弄玩弄,也許她會因自己還能幹點什麼而高興的....哦,她眼睛....呃...要不找個和她一樣的奶奶陪她說說話!養貓不錯.老人家都喜歡的...(也不知道能否幫上忙)
⑦ 南京地區的中老年合唱團
南京老年合唱團成立於1997年。合唱團的成語均為油田離退休職工,平均年齡57歲,現有成員640名。
合唱團的指揮和聲樂教師都既有專業學校學歷和多年的教學經驗。並邀請了中央樂團、遼寧歌劇院的專家作臨時指導或講課。三年來,按規范教學訓練,側重在發聲、音準、節奏上下功夫,同時,選用念故鄉、牧歌、祝酒歌等20餘首中外名曲進行排練和演出。
到目前,合唱團經常為油田基層職工特別是離退休老石油們服務,三年來共演出20餘場次,局重大演出5場。在1999年局舉辦的"迎接新世紀遼河杯";合唱比賽中獲獎。今年三月被盤錦市廣播電台特邀在每周五的"夕陽紅"欄目安排30分鍾獨唱節目向全市廣播。
老年大學合唱團已成為油田一支特殊的文藝奇葩,吸引著眾多的老年朋友,並為油田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發揮作用,得到油田各級領導的關懷和支持。
南京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藝術團(簡稱:老科協藝術團)是在河北省老年科技工作者協會及省老幹部活動中心雙重領導下,為豐富老年科技工作者的文化藝術生活,增強身心健康,自願組織起來的群眾性團體,於1999年9月6日正式成立。本團宗旨面向廣大離退休科技幹部,本著「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精神,廣泛吸收退休老年科技工作,成員由成立時100人發展到148人,中級職稱以上達110人,其中高級工程師、副教授以上近60人。團內成立合唱團、時裝隊、舞蹈隊、民樂隊、戲曲隊、武術隊。開展多種有益的文體活動,有力的抑制*****的侵蝕。1999年9月17日參加石家莊市「99銀發金秋系列公益活動」的十項競賽,其中,合唱比賽名列第二名,99年9月22日參加石家莊合唱藝術節比賽獲銀獎,11月24日我藝術團參加河北電視台「萬花叢」欄目舉辦的「1999年國際老年人綜藝晚會」,參加節目有大合唱,男聲小合唱、表演唱、歌伴舞、武術表演等,於12月份四次由河北電視台及河北衛視台向全國、全省播出獲得好評。並配合老幹部活動中心進行慶國慶、慶澳門回歸、慶新世紀到來等慶祝演出活動。
國家廣播電影電視總局老幹部合唱團始建於1986年12月,1995年重新組建,由中國廣播合唱團、電影樂團離退休的老藝術家及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有較高音樂素養的高級編輯、記者、音響導演和廣電總局各部門的合唱愛好者組成。在著名指揮家聶中明的精心指導下,排練了一批中外合唱曲目。通過廣播、電視和舞台演出,受到廣大聽眾、觀眾好評。在96年美華杯晚霞情老年人合唱節和「裕興杯」98夕陽紅老年電視合唱比賽中分別獲得青 自貢市老年大學創建於1986年。學校佔地12畝,校園綠樹成蔭,環境非常優美。有教學活動場地4600多平方米。有一定的教學經費和基本能滿足需要的教學設備。學校現有四個專業(藝術、書畫、文史、醫療保健)21個教學班在校學員1250多人。
為了以學促樂,學、樂、為互相結合、陶冶情操、促進老年人身心、身體健康,活躍老年人校園生活。學校於1991年組建了自貢市老年大學藝術團,團員中有參加革命工作幾十年的老幹部,有從市領導崗位卸任的老同志,也有退休的老工人等。藝術團下設合唱、舞蹈、時裝表演、戲曲等團。其中合唱團有120多名團員,他們當中年齡最大的75歲,平均年齡63歲。團員們一方面參加老年大學聲樂專業的學習,一方面進行排練。每年除參加校內的各種演出外,還深入到工廠、學校、機關演出,市裡每次大型文化演出都有他們的身影。自貢老年大學合唱團成立8年來,先後29次參加省、市舉辦的大型文化活動和有關比賽,集體獲市一等獎5次、二等獎2次、三等獎4次,去年10月參加自貢市慶祝建國50周年歌詠比賽,榮獲一等獎,受到全市人民的贊譽。
松杯(一等獎)和金獎。
www.green888.com
我也想得分啊,能給我一點嗎
我很認真得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