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為什麼老人寧願找人搭夥過日子,也不願意和子女一起住呢
就現在的老人在另一半去世之後,就會再找另一個人陪自己過,他們不太喜歡搬到自己的兒女那裡去住。我覺得現在這種情況應該算是挺正常的了,基本上到處都是這種情況,在我身邊的很多老人,就是這個樣子,他們基本上都是另外再找一個人搭夥過日子。就有很多人覺得很疑惑,就你自己明明有兒子有女兒,為什麼寧願和別人搭夥過日子,也不願到自己的兒女那裡去住?我覺得這應該是有兩個原因。
所以我覺得人老了真的是挺不容易的,年輕的時候要為自己的兒女考慮,等到老了還要為自己的兒女考慮,真的是辛苦了一輩子。
② 在國外定居的獨生子女,父母在國內的,養老問題怎麼解決
孩子們都是由自己的父母一手培養長大的,無論孩子長大以後有什麼樣的成就,都是應該感謝和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的。但是在現在在人們眼中,養老問題其實是一個很嚴峻的問題了,有些老人因為兒女外出打工,所以沒有兒女的陪伴,年齡已經很大了還要自己在外面掙錢養活自己,更甚於自己生活的非常艱難,可能都吃不到飽飯,沒有一個干凈的環境可以休息。
但是我覺得,如果真的有孝心的話,在給父母養老這件事來說,還是要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因為無論是誰都會最誠心的去照顧自己的父母,父母在年齡大以後最需要的也是兒女的陪伴,無論你給他們多好的環境,或者特別多的錢,都不如把他們帶在身邊一起生活。
③ 留守老人為什麼不願意和兒女一起生活
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都是我們比較關注的問題,那麼很多留守兒童,他是迫不得已的,因為自己的父母要去外出工作,去給他更好的生活,所以他也無能為力,他想留下他父母,但是卻不能夠。但是這些留守老人的話,有些他並不是說不可以去城市和自己的孩子生活,只是他們不願意去,那麼為什麼這些留守老人寧願一個人守在農村,也不願意去和自己的兒女去城市生活呢?
我覺得應該每個老人都有每個老人自己的想法,可能有些老人他是想在晚年的時候,享受到自己兒女的關愛的,他們很珍惜自己和兒女在一起的時間,但是有些老人就會覺得他想在自己最後的一些時光中,去享受一個人的獨處,去做自己任何想做的事情,不要有任何的牽掛。那麼這是一方面。
他們是非常的自由的,兩個年輕人做什麼事情都是比較的沒有限制。但是要是自己到了兒女那邊,他們可能就會想著家裡還有一個老人,我不能去幹嘛幹嘛。那麼對於這個問題的話,作為兒女,首先你肯定是要讓你的父母知道你是願意接他們去城市裡生活的,但是他們到底願不願意來,那就是老人自己的事情。如果他們實在是不願意來,那你也就不要強求,你可以定期的回去看望他們,我想這也是一種孝順。
④ 為何外國老人不帶孩子這位外國老太太的說法,值得我們深刻反思
為移民家園加上星標,精彩移民資訊不錯過!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百善孝為先」。但是,不知道你是否有這種感受?你長大成人後,很多時間是在外漂泊打拚,然而陪伴父母的時間越來越少。
常常聽到父母抱怨兒女不孝順,而近日,美國老人一番話讓這個中國老人沉默...
中國老人:我的孩子太沒良心了
中國老人:唉,我的孩子實在是太沒良心了。
美國老人:此話怎講?
中國老人:他竟然問我願不願去老人公寓!
美國老人:老人公寓很好啊,我現在就住在那裡。
中國老人:啊?那種地方你也去?
美國老人:為什麼不去?
中國老人:那種孤寡老人才去的地方,我要是去了,一定被親戚朋友笑話死,不是折我的壽嗎?
美國老人:不對吧?到了一定年紀,住進老人公寓是件很方便的事。怎麼會被人笑話?
中國老人:到了一定年紀,應該和孩子還有孫子住在一起,共享天倫。住進老人公寓,又孤單又寂寞,聽起來好可憐啊。
美國老人直擺手:和孩子住在一起?那不行,我和孩子住在一起超過兩周就會不舒服,受不了。
中國老人:和自己孩子住一起不知多高興,怎麼會不舒服?
美國老人:我孩子十八歲就自己出門獨立了,他回來小住幾天我很歡迎,可他要是在家裡長住,尤其還帶著太太和孩子,我的生活就太受影響了。
中國老人:我就不明白,為什麼你們這么不講人情,早早就把孩子趕出家門,而且還讓他們貸款付學費!?難怪你們最後得住進老人公寓!
美國老人:孩子十八歲了,是成人了,就該自立。貸款付學帶渣山費,是他自己的選擇。他要是願意在家裡住,我們也沒意見。
中國老人:「沒意見?」剛才你還說孩子在家裡長住你就受不了。
美國老人:我是說,如果他帶著一家人來長住,我的生活會受影響。
中國老人:那你就去他家裡長住,不就用不著去老人公寓了嗎?
美國老人斬釘截鐵地說:那不行!去幾天可以,超過兩周絕對不行。
中國老人:你這個美國人好奇怪,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難道非要住到老人公寓才叫「行」?
美國老人:我有我的生活,我孩子有他自己的生活。我住在老人公寓,結識到許多新朋友,平時生活遇到麻煩,還有專業人員幫忙。我們分開住,很自由。
美國老人:孩子對我沒什麼責任
中國老人:你這話聽起來好瀟灑!你把孩子拉扯大,就算只到十八歲,他對你總該有些回報吧?
美國老人:回報?什麼回報?
中國老人:當然是——接你回家一起住,讓你安享晚年。不過反正你都住進了老人公寓,這福你是享不上了。你孩子給你錢嗎?
美國老人:給我錢?為什麼?
中國老人:表達孝心啊!
美國老人:不不不,我不需要孩子給我錢。他能把自己的貸款還清,有餘錢去渡假,我就很高興了。他不需要給我錢。
中國老人:我發現你的孩子好輕松啊,什麼責任也不需要承擔。
美國老人;責任?我孩子對我沒有什麼責任。
中國老人:沒責任?如果你沒有錢,你不需要孩子管你?
美國老人:我有退休金,而且我的房屋貸款早就還完了。我有足夠的餘錢養老。
中國老人:如果你有了病,難道不需要孩子管你?
美國老人:我如蠢中果生了病,老人公寓自然會送我上醫院。
中國老人:如果你進了醫院,需要陪床,難道不是你孩子?
美國老人:我們英國沒有親人陪床這一說。我家孩子只要來探望我,我就很高興了。
中國老人:如果你付不起醫葯費,難道不需要你孩子管你?
美國老人:我們住院免費,不花錢。
中國老人:天啊!養兒防老對你這美國人看來完全不適用。
美國老人:養兒防老?這是什麼意思?我生孩子,是因為我愛孩子,我從來沒有指望我的孩子為我的晚年有過多的付出。他正是人生打拚的階段,有許多事情要做需要努力工作,需要經營自己美滿的小家庭生活,需要享受生活。
美國老人:你居然還幫忙帶孫子?
中國老人:我也愛我的孩子,我也知道他在打拚的階段很辛苦。所以我才會幫他們把孩子帶大。沒想到,我為他付出這么多,他竟然有讓我去老人公寓的想法!梁返
美國老人:你還幫忙帶孩子!天啊,太不可思議了!
中國老人:為什麼幫忙帶孩子不可思議?
美國老人:帶孩子是父母自己的事,和你有什麼關系?
中國老人;他們要去上班掙錢,我反正也退了休,沒事干,幫一點是一點。
美國老人:為什麼不去渡渡假,喝喝咖啡,打打球,讀讀書,做點自己喜歡做的事?
中國老人:帶孫子,很應該啊。
美國老人:那太沒自己的生活了。我們已經把孩子帶大,帶孫子不是我們的責任。
中國老人:我明白了——你早早把孩子趕出家門,你連孫子也不帶,你不講人情,你過於自私,難怪你只能住進老人公寓。
美國老人;我倒是糊塗了——你為孩子和孫子做了這么多,好像沒過過自己的生活,這一切難道就是為了防老
歐美老人為什麼不帶孫子?
從上面這一段對話,可以看出中外養老文化的巨大差異。
一中國女士從英國回來探親,順便帶著她的洋老公和洋婆婆到中國旅遊。這位女士有兩個孩子,一個5歲,一個3歲,都是由她自己當全職媽媽養育著。
而她的外國婆婆則相當瀟灑,自從退休後,單身一個人每隔半年到一個新的地方居住、寫書,對人生有相當深刻的感悟。
剛到中國時,看到許多中國老人都在帶孫子,這位外國老太很震驚!她說了這樣一句話:「這是對孩子最大的不負責任。」
在英國,一般媽媽生完孩子後就會離職,在家裡當全職媽媽,直到孩子10-12歲再重新工作。
而他們的老人也從不輕易打攪年輕人的生活。對於年輕人的育兒,他們一般也只充當參謀提供建議,不輕易乾涉年輕人的行為和方法。
為什麼他們堅持要讓母親親自帶孩子?這位外國老太太說了三個原因:
1、孩子由母親自己帶,更利於成長
媽媽親自養育孩子長大,這是對孩子最大的愛。母親在孩子成長中的陪伴,是孩子獲取安全感的重要來源,也是孩子養成良好性格和健康心理的前提。
中國的留守兒童大多有性格上的缺陷,心理上更是感到十分孤單。賺錢是一個沒有止境的事,但孩子的長大卻在瞬間。
如果孩子成長的最重要的那幾年,沒有母親的陪伴,缺失母愛,將是孩子一輩子都難以癒合的傷害。
除了母親的角色,父親的角色對孩子的成長也很重要。所以英國一般都有家庭日,在這天,爸爸什麼也不幹,就陪伴孩子玩耍、郊遊或打橄欖球等。
2、隔代教育爆發矛盾和沖突
時代在發展,年輕人的觀念也越發新潮,與老年人的想法肯定有所不同。這時,我們中老年人不妨放一放手,要相信青出於藍而勝於藍,一代更比一代強!
隔代教育,多多少少會引發一些矛盾和沖突。而放手,則不僅減少了這樣的矛盾,而且自己也有了更多的休息時間,可以去和朋友聊天、打牌、唱歌、跳舞,何樂而不為呢?
當然,對於年輕人來說,也要多理解自己的父母,畢竟父母都是一片好心,在生活經驗上,老人總歸比年輕人更豐富一些。
3、外國老人都有晚年計劃
中國的老人大多很空虛,有些老人退休後,從充滿活力的一個人似乎突然變成了另外一個人,有些甚至一下子得了老人痴呆。
因為退休前,日子推著自己走,而退休後沒有了後面「推」的動力,就像個沒有方向感的飄零。沒有了寄託,這時他們會變得敏感,甚至把自己生命的價值,寄託在年輕人對自己的尊重和重要性上面來。
而外國老人則自己找樂子,自己安排晚年生活、旅遊、寫書,甚至只是在社區當義工,料理花園當個勤勞的園丁都能把小日子過得津津有味。
這位外國老太太的說法,真的值得所有的中國爸媽、爺爺奶奶反思!給孩子一個更好的成長環境,也給自己一份更輕松的晚年生活吧!
以下是8個發達國家的新潮養老方式,不妨大家學習學習。
美國: 開房車旅遊,挺酷!
美國老年人熱愛室外活動的佔大多數,他們把享受大自然稱為是「太陽加快樂」的活動(Sun and Fun)。
很多人在退休後走出家門:「去看看天下」。
當然他們的方式也是可豐可簡,而兩夫婦一起開著露營車、大房車周遊美國,已經成為近年來美國老人最時尚的旅遊方式。
這種房車被稱為「車輪上的家」,設備一應俱全,既是車又是房,可以上路,也可以煮飯、洗浴,還能裝個舒服的大床,所以很受時間充裕、喜歡自由行的老年人喜愛。
從造紙公司退休的63歲的吉姆和62歲的妻子傑琳在過去的五年裡,開著他們11米長的大房車,且行且露營,優哉游哉地把以前夢想去的地方一個一個地走過來。
是旅行也是生活,頗有一種四海為家的勇氣。但前提是車技要達標,也要有良好的身體素質,這種「車輪上的家」很酷有沒有?
德國:同居式養老,互助有照料
德國早就步入老年社會,如果你去德國鄉下,那些安靜的村莊里,看到的多是老年人。
但德國人早就沒有了養兒防老的概念,沒有哪個老人是依靠兒女的資金維持生活。
如今德國出現新的養老模式,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自願組合在一起,過起「同居」的晚年生活。
雖然大家生活在「同一間屋子裡」,但平時他們各做各的飯,只有每周周末在公共廚房聚一次餐,有集體活動時則共同參與——要麼到附近城市旅遊,要麼到劇院聽戲。
如果平日里有誰生了病,同居好友們也會主動承擔照顧他(她)或幫助購物等。
加拿大:我健身,我快樂!
如今加拿大不少老人退休後選擇離開城市,搬到郊區或是鄉村,回歸田園生活。
很多加拿大老人一般在退休前就會把養老的地點選好,然後請設計師和建築師為自己蓋幢溫馨的房子,大都是一層的,也有兩三層的。等一切都就緒了,正好是退休「回鄉」的時候。
回歸田園除了享受鄉村的寧靜和悠閑外,老人還可以親自種自己喜歡吃的蔬菜,飼養家禽。綠色蔬菜中,黃瓜、菠菜、西蘭花也幾乎是家家都種。
由於加拿大人愛吃肉食,因此,患高血壓等心腦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日漸增多。
回歸田園後,吃得天然健康,呼吸清新的空氣,也使部分老年人的身體狀況得到了明顯的改善。
種菜是很多人喜歡的勞動,不論在國內還是國外。既能吃到綠色食物,還能放鬆心情,享受播種、澆水、施肥、除草、收獲的喜悅,勞動在一定程度上讓人身心舒暢!
老年人平時還有一項最大的愛好就是健身。加拿大土地遼闊,首都渥太華就是一座花園城市,到處提供了讓人們跑步、騎車、健身的專用道。而冬天,冰雪覆蓋的加拿大,人們則更熱衷於室內冰球、室外滑雪、溜冰等運動。
在加拿大大型社區幾乎都有高爾夫球場,打一場高爾夫球,就如同在自家門口一樣方便。
老人們運動也很講究行頭,比如專用的跑步衣、跑步鞋,專用的運動水壺;騎車則是專用的健身自行車,還戴著頭盔。他們大都喜歡結隊一起健身,健身結束後一起去喝杯咖啡,吃點點心,開心地說笑一番再離去。
法國:保持飲食、保養的慢生活,很優雅!
法國老年人除了保證有充足的睡眠外,一天中要花幾個小時來細細品嘗食品和啜飲咖啡,他們用在「吃」「喝」的時間,比美國和加拿大等國的同齡人要長一倍多。
法國老年人認為,安適地把錢花在自己喜歡的餐廳和咖啡館里,最為實惠,對美式「垃圾食品」不屑一顧。
法國女性對美容的重視,也持續到老年。
一位女性曾對記者說:「我的奶奶76歲了,可是她對自己皮膚、頭發的保養從來是一絲不苟。她還告訴我說,女人的皮膚非常嬌嫩,要用最合適自己的護膚品。」經濟寬裕的法國女性使用肉毒桿菌素防止皺紋很普遍,而收入不很高的老祖母們則通過購買護膚品、避免暴曬等方法防止過快衰老。
在巴黎街頭,有些老年的女性竟然按照自己心中的音樂,用華爾茲的舞步翩翩而行,成為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提到法國,總是伴隨著浪漫、優雅這些詞彙,與此不同的是,許多人已經習慣了快節奏的生活方式,做事喜歡乾脆利落,一輩子勤儉持家。但我們不妨也試一試細品一杯咖啡,敷一敷面膜。
讓自己從容不迫地過一天,或許你會喜歡這樣的自己哦~
(法國模特Yasmina Rossi,生於50年代)
日本:返聘去工作,很有成就感!
日本政府鼓勵老人「再就業」或「發揮余熱」。
「高齡僱傭保險法」特別加強了對大量僱傭高齡者的企業進行獎勵的制度,對工資低於60歲退休時工資的高齡受雇者給予一定的補助。
另外,日本政府還採取鼓勵延長企業職工退休年齡等措施,引導老年人由「老有所養」轉變為「老有所為」。
許多人覺得退休了,自己沒有價值了,這種「繼續發揮余熱」的工作讓多人重新找到了自信,感覺自己還是建設社會的一份子。
英國:自主創業,精力更加旺盛!
英國老人喜歡獨來獨往,子女成年後都離家自立,不僅與父母分居,而且為了謀職,常常遷居異地。
年邁的老人,身邊沒有兒孫繞膝,有老伴的還可以相互照顧,喪偶的鰥夫寡婦,一切都得自己料理。
盡管老人缺乏「天倫之樂」,但退休老人很少發生「退休綜合征」。他們不是在家種花養草,就是到處旅遊,早晚總是牽著寵物(狗)散步,過著「天馬行空」、獨來獨往的生活。
還有英國老人,不少人富有創新精神。
他們除了參加志願性的慈善機構外,不少退休後還開創新事業,做力所能及的事,例如開咖啡館、小飯店或是做企業顧問、辦咨詢公司等。
紐西蘭:政府發放養老金,人人平等!
紐西蘭是一個充滿神話色彩與休閑空間的島國,是令世人瘋狂的中土世界,也是純凈自然的上帝花園。
紐西蘭的空氣質量很好,而且政府也致力於向退休的人提供高質量的生活服務。
紐西蘭的養老金制度規定,不管是紐西蘭本國公民,還是有永久居留權的外國人,只要年齡滿65歲,在紐西蘭住滿10年,就有資格申領養老金。
盡管一些老人團體普遍認為目前養老金數額相對於社會平均工資偏低,但由於看病不用花錢,坐公交車、火車、輪渡都不用花錢,這些錢足以保證老人吃飯、旅遊,有質量的生活。
紐西蘭的社會調查顯示,75歲以上的老人是幸福感最強的群體。紐西蘭政府對老人的照顧無微不至,老人的生活有充分保障。
瑞士
「時間銀行」養老,未雨綢繆很實際!
「時間銀行」是由瑞士聯邦社會保險部開發的一個養老項目——人們把年輕時照顧老人的時間存起來,等到將來自己老了、病了或需要人照顧時,再拿出來使用。
申請者必須身體健康、善於溝通和充滿愛心,每天有充裕的時間去照顧需要幫助的老人,其服務時數將會存入社保系統的個人賬戶內。
當她需要別人照顧時,可以憑著手裡的「時間銀行卡」去「時間銀行」支取「時間和時間利息」,在信息驗證通過後,「時間銀行」會指派義工到醫院或她家中照顧她。
在瑞士,用「時間銀行」養老已蔚然成風,這不僅為國家節約了養老開支,還解決了一些其他的社會問題。
很多瑞士民眾都非常支持這種養老方式,瑞士養老機構調查結果顯示,有一半以上的瑞士年輕人也希望參加這類養老服務。瑞士政府還專門立法支持「時間銀行」養老。
世界各國風俗習慣、文化氛圍、經濟狀況各有不同,退休一族後半生的生活志趣也不相同。
⑤ 有人認為「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你怎麼看
我是燈花物語,此題我來回答。 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不一定是好事——這句話有一定的道理。
我單位有個同事,在關於孩子學習成績好與差方面,說過一句「名言」:「孩子學習好了,孩子有福;孩子學習差了,做父母的有福。」什麼意思呢?孩子學習好,上重點本科,讀研讀博,甚至出國留學,畢業後找工作,再回到家鄉、回到父母身邊的概率非常小。孩子遠離父母,等父母年邁時,肯定不方便照顧。除非孩子有條件把父母接到身邊。而孩子學習差的話,多數會在家鄉找個事做,從而陪伴在父母身邊。我同事的這句「名言」,和題主提到的那句話,簡直有異曲同工之妙。當然,孩子有無出息,不一定只看學習成績好壞,條條大路通羅馬,成材方式有多種,學習成績好只是孩子有出息的一個方面吧。
曾在網上讀到過一則和養老有關的新聞。有一個家庭,有兩個兒子,一個比一個優秀,一個讀了清華,一個讀了人大。大學畢業後,都在北京工作,並買房安了家。父母在一個遠離北京的小縣城工作和生活,剛退休時,老兩口身體挺好的,心情也挺好的,經常外出遊山玩水,過得很瀟灑。後來,老頭病倒了,還好有老太太照顧。再後來老太太也病倒了,無奈之下,讓兩個兒子回來了。兩個老人住院治療的這一個多月,兩個兒子輪流照顧,也是盡心盡力。老人出院後,兩個兒子便回到了北京。北京有他們的小家,有他們的事業。家鄉的老兩口身體大不如前,就找保姆,可連續辭了三個,也沒找到理想的。想去北京到兒子身邊生活,孩子沒提起過,老兩口也張不開嘴。這是「子女有出息,父母老了不得濟」的典型案例吧。
毛澤東等開國元勛,肯定是算有出息的一類人,且是有「大出息」。他們為了國家,為了民族,不惜流血犧牲,為大家舍小家。他們長年在外地參加革命,別說為父母養老,有的甚至連送終也做不到。開國元勛們為革命奮斗,他們的父母和親人也為革命做出了各種犧牲。即使在和平年代,也時常有忠孝不能兩全的情況。這種情況讓人無奈。不管怎麼說,他們為國為民無私奉獻的精神,值得褒獎,令人崇敬。這算是「子女有出息,父母老了不得濟」的一種特殊情況吧。
孩子既有出息,又能陪伴在父母身邊盡孝,這是最理想的了。孩子沒什麼出息,但能守在父母身邊盡孝,也是不錯的事。但也有孩子在身邊,父母晚年卻不幸福的情況存在。
冀南平原一個小村裡,有戶人家有六子一女。六個兒子都在村裡成家生活,女兒嫁到了鄰村,也不遠。老頭去世早,老太太幫幾個兒子看大了所有的孫子孫女,之後沒幾年,得了腦血栓,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七個子女都不讓老人住自己家,而是湊錢為老人在村邊蓋了一間冬冷夏暖的小房。白天兒媳輪流送飯,送完飯就走,老人大小便失禁,弄臟了,晚上去值夜的兒子就簡單的處理一下。那間小屋裡經常是惡臭熏天。老人唯一的女兒也是奇葩,老人想念她,每天在小屋裡喊她的名字,有好心人專門去告訴她,可她也不去看老人一眼。等到老人油盡燈枯,村裡人都說老人解脫了,終於不用受罪了。 這樣沒有孝心的子女,就是守在身邊再多,又有什麼用呢?
還在網上讀過一則新聞,其中提到的一句話讓我動容:「 一個老人和子女最遠的距離,是中間隔著一條馬路。 」原來,在某個城市裡,一個老人生活在一條馬路旁邊的小區里,她的大兒子居住的小區,則在這條馬路的另一側。老人在家裡去世了,沒人知道,一個多月後,鄰居聞到了異味,報了警,老人的子女才知道母親已經去世了。而那個大兒子的家,和老人的家只隔著一條馬路!!!這些不孝子女,可恨!可惡!可憎!
總之,兒女太有出息了,往往會遠走高飛,老人便得不到應有的陪伴,於老人而言,這自然不是好事。但是,有子女生活在身邊,卻不孝順,更是悲哀。
去年的11月,我帶著我爸和兩個孩子去北京自然博物館玩。
回來的路上, 在公交車上遇上一位78歲的大爺, 從我們上車之後,他便一直看著我們。後來嫌聊之後,我才得知: 原來,他特羨慕我爸!
大爺說:「閨女,你們還沒上車的時候,我就注意到你們了。你全程護著你爸。怕人擠著你爸,你用身子替你爸擋著。上車的時候,你細心的囑咐你爸扶穩,看到座位,你讓你爸帶著孩子坐下,而你一直站在你爸和孩子身邊,細心和你爸聊天,這讓我羨慕啊!」
大爺78歲了,這次是獨自一個人乘坐公交車去四惠老朋友家玩。
大爺說他整天孤孤單單的,特羨慕別的老人有兒女陪伴。
大爺告訴我,他有一兒一女,都在北京,家都離他煮得地方不太遠,開車也就一個小時的路程,他們都是單位的高官。可是,卻都特別忙。忙到一個月陪他吃一次飯都難。
大爺說年齡越大,越害怕孤單。
他老伴走了好幾年了,他一直希望孩子們能夠多陪陪他。可是,他也知道,孩子們真的是太忙太忙了,忙到家裡的廚房幾乎是擺設,很少做飯,兩口子天天吃外賣,有的時候,忙起來,連飯都顧不上吃的。至於孩子,更顧不上了。小小年紀,就被送去國外了。
大爺曾經去過兒子家住,想能夠天天看到兒子兒媳。
可是,兒子兒媳都忙,早上四五點就出門了,晚上很晚才回來。等於還是他一個人在家待著。住了一個多月,他實在受不了,又回到自己家去了。
有一次,他發脾氣,讓兒子兒媳,女兒女婿放下工作,陪著他好好的玩一天。
可是,他卻悲哀的發現,他們都是大忙人,雖然人在他身邊,心卻早飛了。尤其是他兒子,手機不離手,一會這個人打電話過來請示工作,一會那個人打電話過來,還有一次,是總公司開視頻會議之類的......
他最後無奈的對兒女說:「我寧可你們不這么優秀,我寧可你們只是普通的工薪階層。這樣,你們就能多陪陪我這個老頭子,多陪陪孩子,也多顧及點身體,不這樣累!」
我們是一塊下的車,下車之後,他還拉著我們坐在一邊的長椅上聊了一會天。他對我爸爸說:「小老弟啊,我太羨慕你了,年紀比我小多了,有女兒在身邊陪伴著,有孫輩在身邊嬉鬧著。不像老哥我,整天一個人,找個說話的人,還得跑這么遠的地方來。我想我孫子外孫,可是,一年到頭都難得見他們一眼啊!」
分別的時候,大爺眼裡淚汪汪的,摟著我的兩個孩子不想放手。我能看出來,他真的太孤單了,真的太想太想兒女能在他身邊陪陪他,真的太想太想孫子們了。
為人兒女的,不管咱們工作多麼的忙,身體的壓力有多重,懇求大家一定要多抽出點時間來陪陪家中日漸蒼老的父母。工作可以暫時放一邊,錢可以慢慢賺,可是,我們的父母,年齡越來越大了,他們等不起了!常回家看看吧,哪怕陪著父母安安靜靜的吃頓飯,對於父母來說,也是莫大的幸福!
前幾年我們這里發生一件很轟動的事。我們當地有一位老太太,獨生女兒留學美國,她老伴兒去世的時候女兒沒有回來,等她病重住院的時候,醫院院長是老人的學生,他多次打電話給老人的女兒,希望她回國看望並料理老人的後事,沒想到匆匆回國的女兒,連一眼都沒有看看她媽媽,就要求醫院拔掉氧氣,連後事都沒有處理就匆匆走了。
這件事在我們當地引起很大的轟動。很多父母都說,兒女培養得太優秀,對很多渴望晚年幸福舒坦的老人來說也不一定是好事。兒女一旦出國了,就相當於給別人培養,自己晚年什麼都依靠不了。甚至很多有感觸的父母和老人會發出這樣的感慨,等到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息等於「失獨」,實話難聽卻現實。
兒女越有出息,學歷越高,對親情和孝道的經營越淡薄
改革開放後中西文化交流增多,出國留學潮盛行,海龜也成為國內知名企業追逐的對象。那時候只要有條件的家庭都熱衷把孩子往國外送,開闊孩子眼界,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成為優秀的人才,甚至有些人直接在國外定居。
但是那些定居在國外優秀的兒女,本身思想和行為的獨立性就很高。再加上受西方個人主義的影響,價值觀會改變,對於國內一家團聚,晚年互相取暖,互相捆綁的家庭觀念的不再認同,親情比較淡薄。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越優秀的子女以後花在父母身上的時間和精力就越小。而且如果子女定居在大城市或者國外,如果父母不能和兒女住在一處,兒女返回家照顧和陪伴父母的時間和成本,都要仔細衡量,回家一趟也就越來越難,所以晚年想要兒女多陪在自己身邊就成為·一種奢望了。
兒女越優秀,父母的犧牲感就越強烈,晚年越不願意拖累兒女
大部分中國的父母對兒女都帶著強烈的犧牲感,不管自己多辛苦多累,也想給孩子們提供好的。為了孩子的成長和夢想,願意犧牲自己的事業和夢想,所有的一切都願意為了孩子讓路。所以對於優秀的子女,父母心裡雖然充滿了驕傲,但也藏著深深的犧牲感和奉獻感,兒女那麼有出息,作為父母的不能孩子後腿,也不能給孩子添麻煩。
所以兒女越優秀,越有出息,父母越不敢麻煩和要求孩子,晚年就算想享受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多數父母還是會選擇犧牲自己的利益,成全孩子的人生。
當然子女優秀,是 社會 的財富,也是父母的驕傲。雖說生兒育女並不是為了養老,養兒防老已經不靠譜,但父母和子女都應該明白責任的意義。
我認為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兒女有了大出息也就有了很重要的工作。因而他們不能隨便休息請假。甚至老人病了都不能回來看一眼。
記得前兩年婆婆身體不太好,歲數大了本地醫院不好看,姊妹幾個就帶老人去了北醫三院看病。
在同病室中有一位歲數近九十歲的老媽媽,老身體當時我們入院時已經基本醫好了病,出來進去就他一個人。當時,我很好奇,但也沒敢問她為什麼。
過了幾天婆婆通過手術身體一天天好轉。幾個孩子天天床前床後守著,講開心的事讓婆婆開心。
臨床的花媽媽開始說話了。她原來是一位老紅軍戰士,老伴生前是個大幹部。兒子現職中央部門工作。
她說有時想兒子了去看看,都不能進院,讓警官先進去報告才行。
老媽媽特別羨慕我婆婆,她說,」雖然我錢多條件比你好,但我沒有你幸福。」
老人的話是發自內心的,她多盼望當她需要兒女照顧時有人陪在身邊啊!
幾天後老人出院了,孫子來接走了她。沒想到,過了兩天老人家拿了許多東西來看我婆婆。她說,」我喜歡你們一家人,以後有什麼事來北京找我。」
老人心太好了,我們全家都很感動。
我婆婆過後經常會想起這件事,她晚年很知足。
因為孩子們都很孝順,雖然沒有什麼大本事,但老人有事時能盡孝。
以上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但是天下的老人又有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有大出息啊!
最後還要說,當父母老了不方便了,無論官多大,工作多忙,多陪伴老人些。
世上有狠心的兒女,沒有不疼兒女的爹娘。
天下孝為先,孝順,兒女孝了,老人也就順了。
願天下的兒女都孝順,願天下的父母都幸福 健康 。
謝謝朋友支持。
大家好,我是鳳姐,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這是個很予盾的問題,的確在我們父母年輕身體好的時候希望自己的兒女能成龍成鳳,有出息,有成就,可以光宗耀祖,很有面子,但是一般這樣有出息的兒女要麼都是在大城市發展,有的甚至出國了,有自己的事業:也會有自己的家庭,那麼他們就會很忙,沒有時間經常回家陪伴相守自己的父母,都是離老家很遠,可能逢年過節:一年回去那麼幾次,所以當父母老了就會覺得兒女太有出息了就沒有時問陪伴父母,像一般家庭的兒女都會相守在一起,才會有這樣子的感覺,不過人老了的確是希望兒孫滿堂的聚一起熱鬧,幸福,以上是我個人的表迖,謝謝!
忠孝不能兩全。
有能力的孩子他、她會走得更遠,飛得更高,擔的責任更重。
有得就必有失。
沒有能力的孩子,他、她走不到好遠,沒有所謂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只能腳踏實地工作或挖田挖土,那麼在父母身邊的時間就多些,養老送終就成這種孩子的事。
親身故事。
我們家父母兒女七個,二哥沒讀多少書,加之我家家規盛嚴,二哥就變得逆來順受,很聽父母話的乖孩子,在家務農,一直在父母身邊。三哥、四哥就在外發展,幾年前父親仙游時,第一次休克,二哥電話通知,我們全部都回來看望父親,結果父親活過來了,一家兒女小聚兩三天,又去忙自己的事。沒過半過月,父親又休克了,二哥又打電話,在外的兒女又忙著往家趕,以許父親捨不得我們,又舒醒了過來,但父親比以前更消瘦,眼神充滿留念,我們每個兒女都喑自流淚,想著年輕時的父親,多麼堅強,多麼偉岸,現經被病痛折磨得不成人形,但是我們不能天天待在他身邊,除了二哥,我們都各自有事業,父親他是知道的,揮揮手,你們回去吧!嘴裡還能說出完整的話。
第三次休克,父親在以沒有醒過來,他走完了人世征程,去到了另一個國度。二哥給我們打電話說父親又休克了,聽完馬上放下手中事情,開車急忙往家趕,近的都趕到了,唯有三哥和我,沒有見到父親最後一面,寫到這里,早以淚流滿面。
作為兒女誰不想盡孝!
這個問題來不得半絲玩笑。我正重的回答"忠孝不能兩權"。如果老人家不開明且不富有才智的話,孩子固然也就很平庸。在此,我謹代表一心報孝祖國母親,而愧歉於小家爹娘的優秀孩子們,向普天下所有生兒育女為祖國的爹娘們說聲"對不起",同時祝福老人家快樂無比,壽與天齊!
此致:向普天下淳樸之中章顯偉大的父親母親們,獻上至高無上的革命敬禮!
今天我的鄰居,一個老太大,因為拖地板,不小心摔倒了,就送到醫院病房,過不了幾天就走了,家裡還剩下一個做輪椅的老伴,也無人照顧。以前老太沒有逝世前,都是老太照顧老伴。有個女兒,就是象你所說的太有能力了,到了美國畄學定居,結婚生子。
今天母親過世,因為疫情的影響,無法從美國回來辦理喪事,平常也沒見她回來過,根本就無從談起照顧老人起居生活,現在老人過世都是鄰居和親戚幫她料理後事。現在老人過世了,另一個癱瘓在家,無子女在身邊照顧,有點無兒無女,孤苦伶仃的感覺,有點凄涼。
中國人的思想,老有所養,死了有人送終,都不希望兒女離自己太遠,現在死了,臨終了未能見最後一面,是不是有點死不瞑目!
人過一生不容易,老了就希望孩子能培在身邊,老少一家大大小小,平平安安,合合美美,共享天倫之樂!
這是完全是錯誤的觀點,首先要清楚,什麼是出色,一個沒有道德品質,不會知恩圖報的人,無論怎麼樣成功,根本就算不上是什麼出色的人,難道泯滅人性、忘恩負義也算是出色嗎?
我們所說的出色的人是說表現超出一般常人的人,而他的能力、成果以及品格也比常人優秀的人,受人們推崇和敬仰,並讓父母感到自豪,這樣的人才是真正出色的人,試問,作為父母的,有此子女又怎麼會認為並非是好事呢?
其實,只不過現在有些人過於功利化,嚴重扭曲了思想認知,把哪些只是取得些少成績和財富,而毫無道德觀念、毫無做人品行的人,也視為出色,其實哪是極為錯誤的,任何時候,任何角度,一個人出色與否,是與他的品德、情操相關連的,人們敬仰他不但是他的能力和成績,更是他為人的道德品行。有這樣的子女父母,又怎麼會出現「很多人,老了才知道:兒女太有出色不一定是好事」的感覺啊?
我覺得這個觀念相對比較正確!就拿我身邊人為例吧。
A,王叔,長得高高帥帥的,某軍事學院教授,退休後,來我們小區買了一套房子,和他兒子住在同一棟不同樓層,開始還其樂融融,後來,因為孫女上小學,他兒子想讓孩子去更好的學校,就去別的區又買了一套房子搬走了,他不想搬過去,還是住在我們小區。他兒子搬走後1年多,他得了肺癌,兒子是某局的,工作非常忙,想照顧他,是有心無力,請的人,很少靠譜的,就這樣,他在確診肺癌後的第二年,去世了,至今我都記得他和善的面容,唉!
B、趙叔,退休前是某局的,平時威風凜凜
的樣子,唯一的女兒,通過技術移民去了美國,他性子比較犟,不願意去美國,就獨立生活在我們小區,自己請了一個阿姨照顧,有一次,不小心摔裂了腰骨,行走都比較困難,沒多久,阿姨也走了,吃飯都成問題,再後來,去了養老院,去養老院不到一年,就去世了,一聲嘆息!說說他女兒,她一年就回來看他2次,待幾天就走了,根本沒有照顧他!
C、劉叔,退休前是某企業的,他兒子只讀了一個比較差的專科,目前的工作也是他幫忙找的,因為他兒子沒錢買房,和他們住在一起,經常會聽到他們吵架之類的,但是,很快又和好了,上次劉叔半夜發病,他兒子立馬開車送他去醫院,撿回一條命,反正,他們就是這樣吵吵鬧鬧的生活著,有事相互扶持著。
以上內容,僅陳述事實,不批評誰對誰錯,生活就是這樣,熊掌和魚翅不能兼得!
⑥ 為何很多人到老年,不願跟兒女到大城市「享福」
因為老人對大城市的生活不適應,習慣了在老家生活;和兒女住一起沒有自己一個人住舒服;難免會幫助子女分擔一些家務,累著自己。
現在我們的生活質量也是越來越好,很多人都選擇從農村搬遷到城市裡住,但是有的老人卻不願意和自己的兒女搬到大城市裡生活,他們更加的願意呆在生活了幾十年的老家。在有些人看來會覺得這種老人怎麼不懂得享福呢?大城市交通也方便,想吃什麼就可以吃什麼,為什麼他們不願意去大城市呢?
三、需要幫他們分擔家務
對於有些老人來說和兒女去大城市生活,並不是享福的。而失去幫助他們分擔家裡的家務活,因為現在很多年輕人工作壓力比較大,所以家裡有很多事情都會顧及不到,如果有老人在的話可以為她們分擔很多。長期下去老人也是非常累,自己辛苦了一輩子現在還要這么累,他們就會想要回到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