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75歲的老人平時走多少步最好
我認為,作為老人向前走多少部全都由每個具體老人的身體素質來決定的,所以根本就沒有什麼標準的答案。如,我本人,今年70歲,身體好時步行就較快。然而,有一天早上,我見一位較熟悉的老同志,己85歲了,身體較瘦,我和他一起走,我還跟不上他。還有,同樣的葯,也同樣的病,有的人吃病就好,有的就不行。像我服磺胺是過敏的。所以步行多少是不能統一標準的。當然也有特殊的非標准不可。如閱兵的步伐就特別要求一定有標准。但這需要練。
我虛歲八十,自2001年年底退休後便開始了上海植物園晨練。有一次聽了一位老人說了「全身放鬆散步」很好,我也開始獨自晨練放鬆了。貴在堅持!效果很好,受益匪淺啊!我現在還可以不間斷地放鬆散步。以我之見高齡老人不必單純的追求步數。關鍵是從頭開始重新學走路,正確走路,走好自己的每一步。最好的運動——就是全身放鬆(走路)散步!我平時每天不少於萬步!天氣好在藍天白雲下每天大於2~3萬步沒有問題!當然全身放鬆散步,必須認真的從頭到腳,有一定的動作要領。我的方法是:兩腳分開,與肩同寬,虛翎頂頸,含胸抜背,腹式呼吸,氣沉丹田,收腹松胯,步踏湧泉!以腰部為軸心,上提下沉,力求不是手動腳動,而是愎式呼吸的同時,氣沉丹田帶動腰部,腰部帶動胯部,胯部帶動大腿根,大腿根帶動膝部,膝部帶動小腿……要在全身放鬆下完成!老年人就是要練舒筋活血,四肢靈活。練四肢發達,一身肌肉…我個人覺得還是全身放鬆好了多了(最好能移動向前則更完美了)僅供參考!
我今年七十五,褲腰上掛著計步器,早晨穿上長褲就計數,我每天一萬四千步,完成任務才睡覺,大約相當於八到九公里的活動量,其中晚飯後走三千步,下午走六千步,其他是零零散散走的。習慣了也不累,不走足,心裡放不下,體重指數24,合格,感覺比較適合。其他運動不搞,沒三高,不經常生病。
我今年73歲了,每天早上打太極拳活動一個小時,然後就去干自己喜歡的事了,反正手機上有自動計步的App可以大約計錄一天的活動量,感覺一天步數在5000~6000步最好,到8000步仍然很好,如果一天活動到1萬多步就有點累了。
這個問題真的沒法統一標准。網上有好多說法,有的說任何人不能超過多少步,多了就會磨損膝蓋,無益有害。每一個人的身體條件不同,身體素質不同,生活方式不同,當然走的路也不同,因此他們每天走路的步數都不同。舉幾個事例來說明:
我的朋友圈裡有三個不同年齡的老人,一個75歲,一個80歲,一個90歲,除了90歲的楊大爺沒有計步器之外,另外兩個都有「微信運動」計步。
楊大爺現在應該說是91歲了,他每天早上逛街、逛菜市場兩小時左右,下午去活動室下象棋兩小時左右,晚上散步半小時,回到樓下還要和鄰居聊聊天。每天走路不下萬,今天早上我還看見。
80歲的老胡和75歲的老王都是軍人出身。老胡有很多戰友在他的「微信圈」但大部分都是他當年接的新兵,比他的年齡小十幾歲。他每天要在「朋友圈」的幾十人裡面爭第一,我和老王都在他的「朋友圈」,多的一天,3萬多步,少的一天1萬多步,一般情況都是2萬多。「每天晚上十點,只要他發現自己是第二,他就會下樓再走。」老王說。只要一見面,老胡就拿出手機對我說:你看昨天我第一,王(老王)才兩萬四千多,你是六千多。
有一天晚上(大約1月上旬),我剛走到小區的一個十字路口,就看到一條流浪狗跟著老王叫,老王一看生氣了:你個流浪狗還把自己當主人了,竟咬我這個在這里住了幾十年的人,真是瞎了你的狗眼!於是他就攆狗,流浪狗從路上竄到花園,老王跟了進去;狗跑不掉,趕緊來了個急轉彎,又從另一面竄出了花園,老王一跳又跟了出來;狗跑不及,趕緊從低矮的灌木叢中鑽了進去,跑到遠處,朝著老王叫。
老王看見我說:這狗像兔子一樣來不及了就急轉彎,要不然我就逮住它了。說話時竟沒有喘粗氣,75、6歲的人,跑起來那樣敏捷,絕不亞於一個年輕人!
75歲的老人每天走路多少步合適呢?因人而異!
七十五歲及以上老人,每天運動量千萬不可一概而論,必須依據自己身體狀況分別論之。
夲者虛七十八,雖生月小足亦七十六有餘。由於身染心臟重疾,自從去年有回趕早去只清晨開放的馬路集市淘便宜貨,歸家路途中發病,要死不活地堅持到家,而後於家中昏倒在地,從此便開始改變了行為舉致。
從那過後就開始很少離家遠行,買菜購物也基夲上全由康健家人代理。偶爾超市購物負重也會出現步履艱難身體不適。如今並不是日日外出,自覺不佳時僅家中室內度步,陽台上幌身扭軀遙望遠方。體況好或買香煙時,亦在街上漫步,不定時間、步距,適可而止,漫步時一般離家附近從不走遠,救治葯物隨身走(客廳、床頭、衣袋全備,家人都知悉)。
說來您也許不信,從2013年三月一天被急診確診心臟頑疾以耒,僅於一星期後上門診復診過一回,六七年來只因急性腸炎上醫院掛過兩回水,再因心臟病服用「阿斯匹林腸溶片」反應起疹,上醫院去拿過幾回塗抹葯膏,再沒去過醫院看病,前後因病不省人事昏倒三回都沒上醫院。
您千萬別認為老漢違疾忌醫,以自已親身感受,我覺得心臟疾病跟糖尿病等疾病有所不同,雖說心臟病是說走就走來勢兇猛的疾病,但是只要時時注意防犯,除了身體活力異於常人,其它與常人別無二致。我並沒按時按頓服葯,只在自我感覺不佳時或洗浴前服葯。這不,除洗澡前夕已只少一星期沒碰葯了,一切都好好的。
所以不厭其煩還冒著發文無人看的可能說這么多,一因佳節無眠,二因老漢有過年連睡三日元寶覺(必須次日正午後起床)之陋習,故而時間多多有餘。更重要的是,老漢以自身經驗想告知網友,很多體病過度醫療有害無益!
我住處隔樓下,也有一心臟病患者,起先病況比我輕微得多,三天兩頭上醫院,不是急診就是住院,支架上一跟著上兩,見天中葯西葯一把把地服用,眼下卻已狀況惡劣,倘若能捱過2020,我覺得已算幸運啦!
時下,我醫保卡內又積存了七千多元,期間老母活著時為老母買葯化了不少,要不早萬元出頭嘍。當然病態惡化必須上醫院看病,起碼要對自已負責嘛,但不等於有醫保便抱著不看白不看心理。
最後說兩句玩笑話,有人,連家人都不理解,醫保卡內再多錢又不可取現,放那干逑!
見我病況絕無惡化跡向,也有不少醫生半開玩笑地跟我感慨地不止一次地說過:你自救能力不錯,可當醫師助理啦,如果國人都能這般認真對待生病事宜,全民免費醫療早可實現嘍!
對於75歲的老年人老說,每天適量的運動是改善身體的 健康 的,只是運動的時候首先要量力而行,其次要注意身體本身的情況是否適合運動,尤其是對於一些有基礎性的疾病的人,要根據身體情況來定走多久,以及如何走,什麼時間走,這對於身體的影響都是不一樣的,要正確的走路,才能對 健康 起到更積極的作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建議每人每天走的步數為6000步。
首先走的時間,早上走路最好在太陽升起的時候走,對於 健康 最好,尤其是在秋冬季節,空氣比較寒,太陽出來以後可以陽氣比較充足,更有利於身體的 健康 ,早上的走路,夏天可以適量的運動量大一些,但是秋冬季節建議身上微微出汗即可,以免大汗淋漓,造成著涼感冒,或者引發血管的收縮。上午走的步數可以在3000步左右,如果覺得有點累,不要硬撐,建議休息。如果是晚上散步,建議晚飯後半小時至1小時散步,既可以幫助促進消化又能幫助控制體重。
如果身體狀況允許,步數可以逐漸的增加,這樣能起到更好的運動效果,只要是循序漸進即可,並且在運動的時候注意,千萬不要較勁,每次以稍微有點累但休息一下就能緩解為標准,如果走路回來覺得很累不舒服,那麼則應該減少運動量。最後就是要關注關節的 健康 ,尤其是膝蓋,運動後晚上可以熱敷緩解。
走路是最好的運動,但不要刻意規定每天所走的里程,特別上了年紀不要勉強為之,否則適得其反。
運動當講適度,不要勉強為之。走路雖好當講方法,首先選路徑,不走車馬喧鬧之處,宜河畔或樹蔭芳草之處,空氣新鮮,環境清幽。走路當注意恣式,挺胸平視,步履均勻,不緊不慢,全身放鬆。行步之時可哼點小曲,心情愉悅而無旁鶩,這是最佳的方法。
堅持步行可健身、可靜心,當每天必課,年紀已大,走平路為好,爬山不宜,當保護膝關節,注意安全。
您好!運動健身理應因人而異。以散步為例,其運動強度就是單位時間內的步數(速度);運動量就是走的總步數(距離)。所以,評價走多少步適宜,還要看其單位時間內的步數(運動強度)。
作為75歲的老人,從大概率講,每天走4000——6000步,較為合適。至於個別人,則要做具體分析。個人體質,有沒有長期鍛煉習慣等。
但是,做為老年人,如果以散步健身為主,那末,運動後有幾點反應,可作為評價適宜運動量的參考。
1、散步後當天有無足底筋膜、韌帶疼痛。
2、散步一個階段後,腳趾和腳掌骨之間有無疼痛。
如果有疼痛,說明運動量太大,應適當減少散步距離和速度,或休息一段時間。也可通過按摩足底,泡腳得以緩解。若果痛的厲害,則要及時休息並貼敷中葯。以免因誤治造成足底慢性筋膜炎、足底的掌趾關節處磨損。
我今年七十五歲。75歲老年人走多少步數最好?我談談自己看法。我們這個年齡段的人身體狀況各不相同,走步要因人而異。只有適合自己的步數才最好。要凴自己的感覺而定。運動後感到身體更更舒服,筋骨更靈活,不憋氣不心慌,關節沒有疼痛感,沒有過度的疲勞感,身體微微發汗。這時你走的步數為最好。
老年人走路要注意走路的姿勢和速度。最好是快走慢走間隔進行,走軍人的步伐,挺胸抬頭收腹,雙臂擺動到位,每分鍾114步。
2.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最怕的是什麼
六十五歲的老人我認為什麼都不怕,到這個年齡人生離終結不遠,一切順其自然,活過一天算一天,活過一年算一年。
人過六十五已快到古稀之年,把一切看開,名利與我們無關,什麼高官厚祿,兒多女少也得過,什麼亊情趕上只有一個無奈。
不管你年輕時是達官貴人,家財萬貫,到頭來都要面對生,老,病,死,老天是公平的。
只不過條件好的活的好些,條件差的還得活,不要和人比錢多,不要和人比孑孫孝順,活者就好。
人的一生不好活,年輕時奮斗過,自已心安理得,只講付出,不計回報,該放還得放下,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見百歲人。
珍惜自已,少生病,少一份痛苦,珍惜身邊的人,愛情,珍惜與你相濡以沬,相扶到老的人。
珍惜兒女親情,多體涼他們,孩孑們也不容易,盡量不要給兒女們添麻煩,凡亊盡量親力親為,不要動不動就孝呀什麼的,人心換人心。
不要怨天憂人,什麼 社會 不公,福利不好,兒女不孝,世態冷暖,都得放下,人之生死,自然規律,坦然面對才是。
老年人有五怕,聽我說說大實話:
根據本人觀察了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有五怕。
一怕失去另一伴,身邊無人來陪伴。有病有災沒人管,孤獨寂寞很無奈。
二怕得病去醫院,來回折騰受不了。辛辛苦苦攢倆錢,一場大病全花完。
三怕養老金太少,養老院都去不了。請個保姆都困難,精打細算度殘年。
四怕下雪道路滑,一不小心就跌倒。皮肉之傷是小事,就怕骨折受不了。
五怕出門過馬路,來往車輛真不少。走走停停四處看,小心翼翼防意外。
人人都有老來難,怕也沒有什麼用。
生老病死是規律,只能樂觀去面對。
開心快樂每一天,活在當下心最安。
怕的事很多了,人老了身體漸漸衰退了,做什麼事都力不從心,要靠別人來幫忙完成,人們常說求人不如求己,人老了,有些事不求人還不行。
六十五歲這年齡,最怕身體不好,生病,口袋裡沒錢,那才是最大的悲哀,沒錢疼死的感覺,其次就是沒人照顧,風燭殘年需要有人關愛,有人溫暖,害怕孤獨。
現實生活中孤寡老人,獨居老人較多,雖說有 社會 關愛,但ta們還是渴望有家人陪伴安度餘生。養兒防老不是沒道理。國家養老體制逐步在完善,在完善過程中,離不開家庭養老模式,只有兩者結合起來,老人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人老是必然規律,我們尊重自然規律,怕也沒用,該來則來,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樂觀的面對現實,保重身體, 健康 快樂過好每一天。
65歲已經進入人生的暮年,不論你多顯年輕,多麼精力旺盛,可是你的生理會經常提醒你,不再年輕,是時候考慮養老問題了。
現在城市的很多老人有足夠的養老金,衣食無憂,身體允許,可以到處 旅遊 ,盡情地享受生活。
但是,靜下來想想,還是有憂慮的事,擔心的事,最怕的事,每每提起都如鯁在喉 : 擔心老了重病卧床,怕給兒女帶來沉重的負擔。
這種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不是每一個老人都能像馬克思一樣在安樂椅上,永遠地睡著了。有的讓過了65歲,身體就出現病變,中風心腦血管病疾病,導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我鄰居韓教授67歲,打掃房間,登高一步踩空,鎖骨骨折,現在卧床不起。兒子工作忙,無力分憂,請一中年婦女,每月4000元,供吃住,日夜照顧。幸虧韓老師退休費每月8000多元,不會出現赤字。但是,他躺在病床上心疼啊!人沒有事事如意的,心疼也得認。
擔心不如從現在做起,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不要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捨不得消費。身體是最寶貴的,最值錢的不動產,家裡所有大件都貶值,唯有身體價值連城。
如果你想開了,時時處處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科學 養生 ,吃得香,睡得實,玩得快,走得動,每天生活在快樂之中。估計你不會患大病,你也完全不必擔驚受怕啊!
六十五歲,逾過了花甲,在往古稀蹣跚。
告別了熱戀的崗位
告別了辛苦的工作
告別了熟悉的同事
告別了爭先和恐後
告別了雄心和壯志
告別了晉級和加薪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乘著還有餘暉,乘著還有餘熱,
或解甲歸田,或葉落歸根,或堅守老巢,或移駕兒女處。
退休後經過五年的修身養性,
遠離了汗流浹背
遠離了頭昏腦脹
遠離了精疲力盡
遠離了辛勤耕耘
遠離了日以繼夜
遠離了轟轟烈烈
遠離了紛紛爭爭
遠離了鼓角爭鳴
遠離了情重仇深
淡忘了在職時的熱血沸騰
淡忘了在位時的叱吒風雲
淡忘了在崗時的如履薄冰
一身輕松,淡看著烈日雪月、秋雨春風。
置身鬧市,置身小巷,置身山村,置身桃花源,
游遍名山大川,嘗盡各類特產,玩盡愛玩之物,以伏櫪忘志為榮。
當好了保育員、保安員、采購員、炊事員、衛生員、享受著天倫之樂。
不經意間,對著穿衣鏡端詳:
裡面多麼熟悉的面孔,忽然變得不曾相識:
濃密的頭發,竟像冬天樹上的枯葉,稀稀拉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光滑的臉龐,竟像長滿了皺紋的樹皮,溝溝壑壑。「塵滿面,鬢如霜」。
明亮的眼睛,竟像沒有擦乾凈的玻璃,渾濁無光。
聰穎的耳朵,感覺窗外嘹亮的歌聲越來越輕盈。「卧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潔白的牙齒,上上下下有好幾顆不辭而別。
個子好像矮了兩公分,
飯量好像少了兩小碗,
瞌睡好像減了兩小時,
步履好像慢了兩節拍,
衣服好像大了兩指頭,
皮鞋好像重了兩市斤,
老了,自然規律,不服不行!
六十五歲了,最怕什麼?
怕身體有病,不能自理,拖累兒女,
怕身無分文,捉襟見肘,寸步難行,
怕失去老伴,孤立無助,寂寞難耐,
怕兒女不孝,不理不採,獨守黃昏。
更怕國家不繁榮, 社會 不太平,遇到災難,最倒霉的是年邁老人。
六十五了,最怕什麼?
歷經滄桑,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該聚聚,該散散,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該起起,該玩玩,該游游,該樂樂。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來,而蘇軾東坡卻認為: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的青春雖然不可再現,但人可以老當益壯,可以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往往使人煥發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樣。
這兩句振奮人心的議論,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要清醒的看到:六十五歲,還年輕吶:
比美國競選總統的兩位老人年輕二十歲;
在農村,還算半個勞動力,照常鋤禾日當午,種瓜種豆;
在外國,有的在企業當老總,有的到處謀求職業,自食其力,有的還在相約花前月下和黃昏之後。
要順其自然,要知足常樂。
要慶幸我們生在好國家,傳承好傳統,依靠好政府,遇到好體制,享受到了好待遇:
手持三卡:
社保卡,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醫保卡,有病早治,體質剛強;
公交卡,遨遊城鄉,賞心悅目。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世界老人首當其害,人人自危,有些國家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直接放棄治療。
惟有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無論男女老少,無論是六十五歲,七十五歲,八十五歲,九十五歲……只要患病,只要一息尚存,拼全力救死扶傷。
為我們是中國人自豪,
為我們是中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驕傲。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敬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放心吧,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放下包袱,輕裝前行,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正笑咪咪的等著我們。
健 健康 康是我們的身體,
快快樂樂是我們的心情,
嘻嘻哈哈是我們的朋友,
團團圓圓是我們的家庭,
扶扶攙攙是我們的老伴,
孝孝順順是我們的子孫,
安安定定是我們的 社會 ,
繁繁榮榮是我們的國家。
65歲以後,人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各種疾病慢慢開始出現,三高,腿疼,腰疼,身子沒有過靈活了。其實這些並不可怕,最怕的是急病住院。如腦溢血,心梗,各種息肉,特別是癌症。花錢是個事,孩子們有工作不能光耽誤,顧人還不放心。住院光受罪,想想就毛骨悚然。所以老人怕有急病。慢性病沒事,街上凈葯店,吃葯養病是老年常識。老年人聽大夫的話,盡量避免急性病。不吸煙,少喝酒,穿厚衣,少吃飯,慢行走,少管事,處處謹慎小心,就能避免急病。
到了這個年紀,最怕的事兒很多,如,身體有病、口袋沒錢、子女不孝......
若說最怕,我認為是 孤獨 。
六十五歲, 從時間上看 ,應該很充足,特別是城裡的退休老人,根本就沒事干。可是,一個孤老頭兒,有時間他連自己的飯都不想做,經常是飽一餐餓一頓的,三餐變兩餐、兩餐也是吃剩的;門也不想出,出遠門,歲數不允許,怕出意外、出家門無事干;衣服都不想洗,為啥?沒動力!
大把的空餘時間就關在那住了若干年的房子里,還不孤獨?!
從精神上看 ,生活沒有了目標和追求,轉移不了注意力。一人閑在家中,說話沒人聽,有苦無處訴。子女稀少,多數成家立業不在身邊,見面難,見了面也沒耐心聽你傾訴心裡話;跟著子女住也無濟於事,不但不能解決孤獨,弄不好還失去了自由,還是孤獨!
從現實看 ,如果遇上自己頭痛腦熱的時候,想喝口水,水瓶是空的,有水也到不了自己手裡;眼前才六十五歲,身體還算硬朗,想干什麼身體還能動,可是,後面的路就不敢往下想了,恐怕是有錢也花不了。不但孤獨還恐懼。
......
所以,人到六十五歲以後,最怕的是孤獨。
但是,如果有老伴,特別是原配老伴就不孤獨了。原配老伴與自己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即使平時也少不了爭爭吵吵,磕磕絆絆的時候,但她不會與自己離心離德,忠誠、可靠、貼心度比較高,早已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了。
有了老伴,哪怕錢少點,可以把日子過艱苦一點;心裡有苦,可以說給老伴聽聽,也許會得到老伴的安慰或是主意;生活也有規律,哪怕是自己動手也有勁點;生病了,有人守在身邊問寒問暖......
所以,珍惜原配老伴;即使原配因故不在了,也要盡快找老伴。
一孔之見。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在不知不覺中會到古稀之年。就是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也退休幾年了,農村的老人在這個年齡去打工,說啥也是不會有人要的。我國延遲退休還在討論中,年齡也定格在65歲,不得不承認完全進入老年了。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最怕什麼呢? 提神認為不是養老,而是怕生病。
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入生命的「決定期」。腳根不穩,跌倒了有時會引起連帶疾病的發生;特別是腦中風,一不小心會落下癱瘓。且不說看不起病,單是生活不能自理,受累受罪已經無法言表。養老只耍有一日三餐,不餓著肚子就行,怎麼也會一天天的過去。生病了,苦不堪言,應該是65歲以上老人最害怕的事。
65歲以上的老人,要進行適當的鍛煉,比如,做體操、散步,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注意作息時間,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每天至少睡眠6小時以上,能調節生理功能,穩定神經系統的平衡;保護腦部 健康 。只有這樣,才能是自己處於 健康 的良性狀態,延年益壽。
最怕的是身沒錢,身體不好,兒女不孝順, 社會 沒人理,生不如死。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退休已經有些年頭了,剛退休時暢享的快樂退休生活已經享受過了,瘋也瘋過了,玩也玩夠了,身體各項機能也慢慢退化出毛病了,甚至有些玩伴都可能走了,如果不能保持好的心態,就開始為今後的生活操心了:
首先怕兒女不孝順。本來是安享天倫的時候,要是碰上不孝子孫,不光不盡孝道,反過來天天跟你嘔氣,或不贍養反啃老,或對卧病不起的你不聞不問,或對空巢老人不管不顧,或在外惹是生非讓你去擦屁股,你說你能不糟心?
其次是怕有病有災。不管是病還是災,都是敗財折壽,空耗元氣。年輕氣盛還有翻身的機會,老了還真的是折騰不起,所以得什麼都別得病,有什麼都別有災。
三怕缺錢後繼無米。錢雖然不是萬能的,但沒錢是萬萬不能的,若老無所依,只能強撐一把老骨頭為兩餐奔波,想想都悲哀。
四怕看到平日一起的好友一個個的離開,更怕白發人送黑發人,那心情,唉。
3. 老人對九十七歲母親哭訴:媽,你再不死,我就要被你折磨死了,你怎麼看
對於一個家庭來說,長壽的老人是個寶,有人認為,長壽的家庭是一件很幸福的事。特別是當你有什麼問題的時候,也可以問長壽老人,因為長壽老人的經歷更多。許多,但也很驚人的,可以給年輕一代很多建議。但是,有人認為長壽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特別是那些生病,重要的人並且不死的人,對他們的孩子來說確實是一種折磨。
我不必每次都休息,我經常在白天打瞌睡,而且我做不到任何事情。 我的心特別痛苦,但是我真的再也無濟於事了,我不知道該怎麼辦,媽媽聽到了她默默地流下了眼淚,在家裡長壽的老人確實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但是一個孩子,你不應該不喜歡老人,你不應該說這樣的話,這會傷害到老人的心,無論老人多麼殘酷和不合理,他們都不會這樣。太生氣了,因為他老了病了,無論如何,他的孩子都必須背書老人,因為這是你應該做的,不要迴避或避免。
4. 81歲大爺養老院大開殺戒,造成3死4傷,什麼仇什麼怨
沒有任何的仇與怨。疑似是因為一件小事,但是具體原因還在調查。
一、81歲大爺在養老院里大開殺戒,太可怕了赤峰市一所老年公寓里發生了一起重大命案,犯罪嫌疑人是81歲的老大爺。疑似因為一件小事,連砍殺8人,導致3人死亡,4人重傷,81歲的老大爺當場被捕。
看到這則消息我的心臟是砰砰直跳,一位81歲的老大爺怎麼能痛下殺手呢?怎麼會呢?人到暮年不都已經看透看淡一切了嗎?怎麼會殺人呢?還有在老年公寓里這些老年人們的生命安全如何得以保障?如何放心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里?
比如有的老年人喜歡聽流行歌曲,討厭京劇;而另一個老人就是喜歡京劇,每天不是自己唱就是聽,試問這兩位老人的問題該如何解決呢?
還有每位老人的文化素質不一樣,比如打擾的別人睡覺,有的老人會特別的不好意思,會充滿愧疚;而有的老人則感覺是理所當然,沒有任何問題。在面對別人的勸阻時,還不以為然,面對服務人員的勸阻時還會大罵服務員,這樣的人豪橫起來是誰也不怕。
作為年輕人應該適當的關心老人,重視老人的情緒,重視老人的感覺,盡量不要冷了老人的心,讓老人變得抑鬱,變得極端。
而作為養老院應該要教育老人,提高老人的素質水平,強化養老院里的政策規定,不要慣著一些豪橫的老人。
5.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最怕的東西是什麼
六十五歲的老人我認為什麼都不怕,到這個年齡人生離終結不遠,一切順其自然,活過一天算一天,活過一年算一年。
人過六十五已快到古稀之年,把一切看開,名利與我們無關,什麼高官厚祿,兒多女少也得過,什麼亊情趕上只有一個無奈。
不管你年輕時是達官貴人,家財萬貫,到頭來都要面對生,老,病,死,老天是公平的。
只不過條件好的活的好些,條件差的還得活,不要和人比錢多,不要和人比孑孫孝順,活者就好。
人的一生不好活,年輕時奮斗過,自已心安理得,只講付出,不計回報,該放還得放下,山中自有千年樹,世上難見百歲人。
珍惜自已,少生病,少一份痛苦,珍惜身邊的人,愛情,珍惜與你相濡以沬,相扶到老的人。
珍惜兒女親情,多體涼他們,孩孑們也不容易,盡量不要給兒女們添麻煩,凡亊盡量親力親為,不要動不動就孝呀什麼的,人心換人心。
不要怨天憂人,什麼 社會 不公,福利不好,兒女不孝,世態冷暖,都得放下,人之生死,自然規律,坦然面對才是。
老年人有五怕,聽我說說大實話:
根據本人觀察了解,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有五怕。
一怕失去另一伴,身邊無人來陪伴。有病有災沒人管,孤獨寂寞很無奈。
二怕得病去醫院,來回折騰受不了。辛辛苦苦攢倆錢,一場大病全花完。
三怕養老金太少,養老院都去不了。請個保姆都困難,精打細算度殘年。
四怕下雪道路滑,一不小心就跌倒。皮肉之傷是小事,就怕骨折受不了。
五怕出門過馬路,來往車輛真不少。走走停停四處看,小心翼翼防意外。
人人都有老來難,怕也沒有什麼用。
生老病死是規律,只能樂觀去面對。
開心快樂每一天,活在當下心最安。
我今年59歲 ,65歲還差幾年 ,我認為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最怕的就是沒有錢 ,有錢一切都好辦 ,沒錢寸步難行 。如果到了65歲以上 自己銀行里沒有存款 ,也沒有退休工資 ,如果再加上子女不孝 ,估計會活的很悲慘 。大家是不是同意我這個觀點 ?老來難啊!
65歲以上的老人 ,他們怕什麼呢 ?大概可以分為兩個類型 。
第一種類型 :有錢的或者是有養老金的 ,他們怕的是生活質量不好 。
有錢的或者是有養老金的65歲以上的老人 ,大多數都會住在城鎮 ,因為他們不要擔心沒有錢用 ,那麼他們會擔心一些什麼呢 ?或者說是最怕的是什麼呢 ?結合我個人的感受試想一下 ,那麼我應該最怕的應該是 :
第一 ,怕失去老伴 。少年夫妻老來伴 ,到了老年人以後 ,失去老伴是一件最痛苦的事情 ,那就會成為真正的「孤寡老人 」。我們這一代人 ,思想比較保守 ,既然兩個人在一起了 ,就希望能夠白頭到老 ,失去了老伴 ,即使自己兒孫滿堂 ,即使自己的子女非常的孝順 ,也代替不了老伴的作用 ,自己的身邊有一個說話的人 。
第二 ,怕自己得病 。即使自己有錢醫治,自己也要受痛苦 ,如果是得了不治之症 ,即使有再多的錢 ,也是無濟於事 ,趙本山的小品里有句話說的好 :人最怕的就是人在天堂 ,錢在銀行 。所以都希望自己到老有一個好的身體 ,但是有錢並不能買到好身體 ,與之相反粗茶淡飯的人身體會更好一些 ,所以在身體好壞方面錢不能決定一切 。最怕自己得病 ,久病床前無孝子 ,兒女們也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不會來天天照顧你 ,關鍵還是要靠自己 ,有一個好身體才能擁有一切 。
第二種類型 :自己的銀行沒有存款 ,也沒有退休工資 ,他們怕的是生存問題 。
雖然生活和生存只有一次之差 ,實質的生活中相差很大 ,有錢的人是考慮生活質量提高的問題 ,而沒有錢的人是考慮以後怎麼生存下去的問題 。一般的人都不存在生存問題 ,但是如果到老年了,又沒有錢 ,沒有養老金 ,再加上子女不孝 ,那麼就會有生存的問題 。銀行里沒有存款也沒有退休工資的人 ,他們怕的是什麼呢 ?
第一 ,他們最擔心的就是自己的身體問題 。因為沒有了好身體 ,就不能去勞動 ,收入就沒有保障 ,沒有了經濟收入 ,生存的問題就會出現 ,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在農村的老人只要身體條件允許 ,不管他多少歲 ,都要下地勞動 ,是他們不想休息嗎 ?還有的人說 難道他們沒有養老金嗎 ?其實他們不是不想休息 ,微薄的一點養老金根本頂不上什麼用 ,每月100元的養老金 ,最多能買一袋米 ,其餘的怎麼辦 ?所以沒錢的老人都希望自己有一個好身體 ,能夠下地勞動賺錢 。
第二 ,他們怕子女不孝,害怕子女沒錢 。為什麼他們會有這種想法呢 ?如果自己的年齡老了,銀行里也沒有存款 ,也沒有養老金 ,自己賺錢不夠糊口的時候 ,就希望子女能給一點 ,給他們養老 ,養兒防老在他們的觀念中根深蒂固 ,如果是自己有錢就不存在這個想法 。他們還希望子女能混得好 ,如果是他們的子女自己都沒有錢 ,那麼他們還拿什麼給他們的父母養老呢 ?即使子女再孝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手裡沒有錢 ,再孝順也是一句空話 ,大家說對不對呢 ?
怕的事很多了,人老了身體漸漸衰退了,做什麼事都力不從心,要靠別人來幫忙完成,人們常說求人不如求己,人老了,有些事不求人還不行。
六十五歲這年齡,最怕身體不好,生病,口袋裡沒錢,那才是最大的悲哀,沒錢疼死的感覺,其次就是沒人照顧,風燭殘年需要有人關愛,有人溫暖,害怕孤獨。
現實生活中孤寡老人,獨居老人較多,雖說有 社會 關愛,但ta們還是渴望有家人陪伴安度餘生。養兒防老不是沒道理。國家養老體制逐步在完善,在完善過程中,離不開家庭養老模式,只有兩者結合起來,老人才老有所依,老有所養。
人老是必然規律,我們尊重自然規律,怕也沒用,該來則來,要有一個好的心態,有良好的生活習慣,樂觀的面對現實,保重身體, 健康 快樂過好每一天。
六十五歲,逾過了花甲,在往古稀蹣跚。
告別了熱戀的崗位
告別了辛苦的工作
告別了熟悉的同事
告別了爭先和恐後
告別了雄心和壯志
告別了晉級和加薪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乘著還有餘暉,乘著還有餘熱,
或解甲歸田,或葉落歸根,或堅守老巢,或移駕兒女處。
退休後經過五年的修身養性,
遠離了汗流浹背
遠離了頭昏腦脹
遠離了精疲力盡
遠離了辛勤耕耘
遠離了日以繼夜
遠離了轟轟烈烈
遠離了紛紛爭爭
遠離了鼓角爭鳴
遠離了情重仇深
淡忘了在職時的熱血沸騰
淡忘了在位時的叱吒風雲
淡忘了在崗時的如履薄冰
一身輕松,淡看著烈日雪月、秋雨春風。
置身鬧市,置身小巷,置身山村,置身桃花源,
游遍名山大川,嘗盡各類特產,玩盡愛玩之物,以伏櫪忘志為榮。
當好了保育員、保安員、采購員、炊事員、衛生員、享受著天倫之樂。
不經意間,對著穿衣鏡端詳:
裡面多麼熟悉的面孔,忽然變得不曾相識:
濃密的頭發,竟像冬天樹上的枯葉,稀稀拉拉。「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光滑的臉龐,竟像長滿了皺紋的樹皮,溝溝壑壑。「塵滿面,鬢如霜」。
明亮的眼睛,竟像沒有擦乾凈的玻璃,渾濁無光。
聰穎的耳朵,感覺窗外嘹亮的歌聲越來越輕盈。「卧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
潔白的牙齒,上上下下有好幾顆不辭而別。
個子好像矮了兩公分,
飯量好像少了兩小碗,
瞌睡好像減了兩小時,
步履好像慢了兩節拍,
衣服好像大了兩指頭,
皮鞋好像重了兩市斤,
老了,自然規律,不服不行!
六十五歲了,最怕什麼?
怕身體有病,不能自理,拖累兒女,
怕身無分文,捉襟見肘,寸步難行,
怕失去老伴,孤立無助,寂寞難耐,
怕兒女不孝,不理不採,獨守黃昏。
更怕國家不繁榮, 社會 不太平,遇到災難,最倒霉的是年邁老人。
六十五了,最怕什麼?
歷經滄桑,沒有什麼可怕的了!
該聚聚,該散散,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該起起,該玩玩,該游游,該樂樂。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來,而蘇軾東坡卻認為:
「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
人的青春雖然不可再現,但人可以老當益壯,可以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往往使人煥發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樣。
這兩句振奮人心的議論,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
要清醒的看到:六十五歲,還年輕吶:
比美國競選總統的兩位老人年輕二十歲;
在農村,還算半個勞動力,照常鋤禾日當午,種瓜種豆;
在外國,有的在企業當老總,有的到處謀求職業,自食其力,有的還在相約花前月下和黃昏之後。
要順其自然,要知足常樂。
要慶幸我們生在好國家,傳承好傳統,依靠好政府,遇到好體制,享受到了好待遇:
手持三卡:
社保卡,手中有糧,心中不慌;
醫保卡,有病早治,體質剛強;
公交卡,遨遊城鄉,賞心悅目。
庚子年初新冠肺炎肆虐全球,全世界老人首當其害,人人自危,有些國家對六十五歲以上老人直接放棄治療。
惟有偉大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以人為本,生命至上,無論男女老少,無論是六十五歲,七十五歲,八十五歲,九十五歲……只要患病,只要一息尚存,拼全力救死扶傷。
為我們是中國人自豪,
為我們是中國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驕傲。
「五星紅旗迎風飄揚,勝利歌聲多麼響亮,歌唱我們敬愛的祖國,從今走向繁榮富強!」
放心吧,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放下包袱,輕裝前行,更加幸福美滿的生活正笑咪咪的等著我們。
健 健康 康是我們的身體,
快快樂樂是我們的心情,
嘻嘻哈哈是我們的朋友,
團團圓圓是我們的家庭,
扶扶攙攙是我們的老伴,
孝孝順順是我們的子孫,
安安定定是我們的 社會 ,
繁繁榮榮是我們的國家。
65歲已經進入人生的暮年,不論你多顯年輕,多麼精力旺盛,可是你的生理會經常提醒你,不再年輕,是時候考慮養老問題了。
現在城市的很多老人有足夠的養老金,衣食無憂,身體允許,可以到處 旅遊 ,盡情地享受生活。
但是,靜下來想想,還是有憂慮的事,擔心的事,最怕的事,每每提起都如鯁在喉 : 擔心老了重病卧床,怕給兒女帶來沉重的負擔。
這種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不是每一個老人都能像馬克思一樣在安樂椅上,永遠地睡著了。有的讓過了65歲,身體就出現病變,中風心腦血管病疾病,導致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
我鄰居韓教授67歲,打掃房間,登高一步踩空,鎖骨骨折,現在卧床不起。兒子工作忙,無力分憂,請一中年婦女,每月4000元,供吃住,日夜照顧。幸虧韓老師退休費每月8000多元,不會出現赤字。但是,他躺在病床上心疼啊!人沒有事事如意的,心疼也得認。
擔心不如從現在做起,好好保養自己的身體。不要捨不得吃,捨不得喝,捨不得消費。身體是最寶貴的,最值錢的不動產,家裡所有大件都貶值,唯有身體價值連城。
如果你想開了,時時處處注意保護自己的身體,科學 養生 ,吃得香,睡得實,玩得快,走得動,每天生活在快樂之中。估計你不會患大病,你也完全不必擔驚受怕啊!
65歲以後,人的身體一年不如一年,各種疾病慢慢開始出現,三高,腿疼,腰疼,身子沒有過靈活了。其實這些並不可怕,最怕的是急病住院。如腦溢血,心梗,各種息肉,特別是癌症。花錢是個事,孩子們有工作不能光耽誤,顧人還不放心。住院光受罪,想想就毛骨悚然。所以老人怕有急病。慢性病沒事,街上凈葯店,吃葯養病是老年常識。老年人聽大夫的話,盡量避免急性病。不吸煙,少喝酒,穿厚衣,少吃飯,慢行走,少管事,處處謹慎小心,就能避免急病。
到了這個年紀,最怕的事兒很多,如,身體有病、口袋沒錢、子女不孝......
若說最怕,我認為是 孤獨 。
六十五歲, 從時間上看 ,應該很充足,特別是城裡的退休老人,根本就沒事干。可是,一個孤老頭兒,有時間他連自己的飯都不想做,經常是飽一餐餓一頓的,三餐變兩餐、兩餐也是吃剩的;門也不想出,出遠門,歲數不允許,怕出意外、出家門無事干;衣服都不想洗,為啥?沒動力!
大把的空餘時間就關在那住了若干年的房子里,還不孤獨?!
從精神上看 ,生活沒有了目標和追求,轉移不了注意力。一人閑在家中,說話沒人聽,有苦無處訴。子女稀少,多數成家立業不在身邊,見面難,見了面也沒耐心聽你傾訴心裡話;跟著子女住也無濟於事,不但不能解決孤獨,弄不好還失去了自由,還是孤獨!
從現實看 ,如果遇上自己頭痛腦熱的時候,想喝口水,水瓶是空的,有水也到不了自己手裡;眼前才六十五歲,身體還算硬朗,想干什麼身體還能動,可是,後面的路就不敢往下想了,恐怕是有錢也花不了。不但孤獨還恐懼。
......
所以,人到六十五歲以後,最怕的是孤獨。
但是,如果有老伴,特別是原配老伴就不孤獨了。原配老伴與自己在一起生活了幾十年,即使平時也少不了爭爭吵吵,磕磕絆絆的時候,但她不會與自己離心離德,忠誠、可靠、貼心度比較高,早已是一個戰壕里的「戰友」了。
有了老伴,哪怕錢少點,可以把日子過艱苦一點;心裡有苦,可以說給老伴聽聽,也許會得到老伴的安慰或是主意;生活也有規律,哪怕是自己動手也有勁點;生病了,有人守在身邊問寒問暖......
所以,珍惜原配老伴;即使原配因故不在了,也要盡快找老伴。
一孔之見。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年人最可怕的是什麼?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回答。
六十五歲以上老人有什麼可怕的?生老病死自然規律,誰也不可避免,無論什麼年齡都應該勇敢的面對人生各個階段出現的各種情況。
走過人生六十五個春秋的人,見得多了,看得慣了,想得通了,已經沒有了過多的慾望和追求,一覺睡過去永不醒來又如何呢?
六十五歲以上老人,一般來說積累了不少生活經驗,更懂得人生的意義,遇事不會那麼神經質,很注重節制自己的慾望,有了自己的習慣和規律,每天都過得很開心。
人生應該是這樣:大度,灑脫,開朗,樂觀!無論到什麼年齡,都坦然面對生活,對一切艱難困苦無所畏懼。
在農村的話,六十五歲還正是「年富力強」之時,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裡的幾畝責任田全靠倆老打理。如果這個時候身體跨了,下不了地、做不了農活,那就麻煩了。
在城裡的話,或者是子女混得好,將父母接過來享清福。辛苦了幾十年,如果這個時候身體不爭氣,那就太不值得了。或者是有退休金的老人,幾十年忙忙碌碌,希望這個時候做點自己想做的事,抑或又出去游覽,恰恰身體出故障,這當然難受。
確實,無論生活在城裡還是鄉下,六十五歲雖說算作老人,但其實還不老,還能做不少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假如這個年紀身體就不行了,心中的想法不就成了泡影!
不少人幾十年奔波勞碌,生活無規律,吃喝不講究,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不是這種問題就是那種問題。那怕家財萬貫,也經不得幾下折騰。
有的老人,早年為了子女「跳出農門」而不懈奮斗,後來又為子女買房買車結婚操勞,根本不顧自己日子過得如何。
等到子女將老人接到城裡,希望老人過點好日子時,老人先是腿腳不利索了,再是雙手也不聽使喚了,然後是說話時舌頭不靈活了……,一檢查,說是「腦梗」「腦萎縮」,問題一股腦兒都來了!
這下好了,坐上了輪椅,從早到晚,吃喝拉撒,完全靠別人照顧。子女孝順的話當然好過些,但久病床前無孝子啊!何況子女都有事業有家,天長日久怎麼照顧得過來呢?
由此看來,一個人老了,最怕的是身體不爭氣,自己活動不自如。
人啊,不要為名利得失較勁,不要為地位高低攀比,不要為錢財多少生氣!
人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多為別人快樂著想,多為家人幸福著想,多為自己 健康 著想!此外都是身外之物。
六十五歲以上的老人,在不知不覺中會到古稀之年。就是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也退休幾年了,農村的老人在這個年齡去打工,說啥也是不會有人要的。我國延遲退休還在討論中,年齡也定格在65歲,不得不承認完全進入老年了。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最怕什麼呢? 提神認為不是養老,而是怕生病。
65歲以上的老年人,進入生命的「決定期」。腳根不穩,跌倒了有時會引起連帶疾病的發生;特別是腦中風,一不小心會落下癱瘓。且不說看不起病,單是生活不能自理,受累受罪已經無法言表。養老只耍有一日三餐,不餓著肚子就行,怎麼也會一天天的過去。生病了,苦不堪言,應該是65歲以上老人最害怕的事。
65歲以上的老人,要進行適當的鍛煉,比如,做體操、散步,可以促進身體血液循環,提高免疫力;注意作息時間,養成早睡早起的良好習慣,每天至少睡眠6小時以上,能調節生理功能,穩定神經系統的平衡;保護腦部 健康 。只有這樣,才能是自己處於 健康 的良性狀態,延年益壽。
6. 劉姥姥簡介
劉姥姥是中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里的人物,王板兒之姥姥。
一位具有非凡公關才能的老版太太權。見證了賈府興衰榮辱的全過程。一進榮國府,劉姥姥小心謹慎,打通關節,與赫赫有名的金陵大戶建立關系,二進榮國府,劉姥姥左右逢源,裝瘋賣傻,演繹著一位公關人士的成功之道。三進榮國府,劉姥姥挺身而出,俠肝義膽,成為《紅樓夢》里重要的收場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