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為何古人說「壽多則辱」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壽多則辱」用現代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人的壽命過長,會受到困辱。
這句話出自《莊子.外篇.天地》,典故來自:堯視察的時候,百姓祝他高壽,而堯覺得人老了並非好事,而是會受折辱。
那古代所說的「壽多則辱」,在現在社會依舊存在嗎?
的確存在。
去年,老人去世了,在她的葬禮上,同村老人討論的最多的是:受了這么久的折磨,終於解脫了。
如果說是身體康健,能長壽自然是最好。
但如果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這種折磨,怕是自己都適應不了。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古人所說的「壽多則辱」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也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
『貳』 教育子女孝敬老人的名言警句
1.事其親者,不擇地而安之,孝之至也。——莊子
2.事親以敬,美過三牲。——摯虞
3.侍於親長,聲容易肅,勿因瑣事,大聲呼叱。——周秉清
4.誰拒絕父母對自己的訓導,誰就首先失去了做人的機會。——哈吉·阿布巴卡·伊芒
5.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
6.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狄更斯
7.所有傑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親,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己的母親,把他們當作最好的朋友。——(英)狄更斯
8.天地之性,人為貴;人之行,莫大於孝,孝莫大於嚴父。——《孝經·聖至章》
9.天下最苦惱的事莫過於看不起自己的家。——狄更斯
10.惟孝順父母,可以解憂。——孟子
11.我看見過挨餓的孩子。我看見過母親和妻子們的悲痛。我痛恨戰爭。——羅斯福
12.我們體貼老人,要像對待孩子一樣。——(德)歌德
13.我們有誰看到從別人處所受的恩惠有比子女從父母處所受的恩惠更多呢?——色諾芬
14.無父無君,是禽獸也。——孟子
15.賢不肖不可以不相分,若命之不可易,若美惡之不可移。——《呂氏春秋》
16.孝有三:大尊尊親,其次弗辱,其下能養。——《禮記》
17.孝子不諛其親,忠臣不諂其君,臣子之盛也。——莊子
18.孝子之養也,樂其心,不違其志。——《禮記》
19.孝子之至,莫大乎尊親。——孟子
20.要用希望孩子對待你的方式去對待父母。——蘇格拉底
21.一個高尚的人,如果有一個像他自己一樣的兒子,其樂一定不亞於他自己生命的延續。——斯梯爾
22.一個老年人的死亡,等於傾倒了一座博物館。——高爾基
23.一個人如果使自己的母親傷心,無論他的地位多麼顯赫,無論他多麼有名,他都是一個卑劣的人。——(義大利)亞米契斯
24.一家人能夠相互密切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居里夫人
25.有的兒女使我們感到此生不虛,有的兒女為我們留下了終身遺憾。——紀伯倫
26.再沒有什麼能比人的母親更為偉大。——惠特曼
27.在父母的眼中,孩子常是自我的一部分,子女是他理想自我再來一次的機會。——費孝通
28.在孩子的嘴上和心中,母親就是上帝。——(英)薩克雷
29.在家庭中,孩子最微小的歡笑,就是使父母認識統一能得到鞏固的偉大精神動力。——蘇霍姆林斯基
30.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永遠需要報答最美好的人,這就是母親。——(前蘇聯)奧斯特洛夫斯基
『叄』 莊子「壽多則辱」的背後故事是什麼呢
莊子曾揭露過一個真相,即“壽命多則恥辱”,這句話的意思也許字面意思是人壽命長反而會遭受更多的痛苦。其實,就像莊子說的,人的年齡、腿、心都不行,有些人甚至需要年輕人照顧,在這里,不可避免地可以沒有自己年輕的力量幸福地生活,遇到不那麼孝順的後輩,可能會受到一些“羞辱”。“長壽多侮辱”一詞來自《莊子》。“姚說:“男人多恐懼,有錢人多事,壽命多侮辱人多。
事實上,古代有一句類似的話:“老不死的是小偷。”也就是說,當你足夠老,不再有價值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死,孩子們就會把你當成“小偷”。所以很多長壽的人,活這么久是什麼意思,受委屈和屈辱也是討厭的。但是莊子的“長壽就侮辱”不是揭露“長壽的人反而更不容易受到尊重”的人性真相,而是告訴我們有很多“好的”。反而有害。因此,莊子在宣傳道家的“滿足知識”,同時莊子的“壽命多則恥辱”理論經典不是強調“滿足智慧”,而是告訴我們“停止”的“善”在哪裡,這“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