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為什麼農村死老人兒女要戴白布

為什麼農村死老人兒女要戴白布

發布時間:2024-06-15 21:17:06

Ⅰ 老人過世晚輩戴孝有哪些講究

據傳統,來服喪孝服有輩份之分自,不應弄錯:
白布——死者同輩、外親
麻布——子女兒媳;
萱布——孫侄甥
淺布——曾孫輩
黃布——玄孫輩
紅布——直系玄孫(因玄孫為五代子孫,用紅色隱含笑喪之義)
成年人頭配喪布改成的草箍,小孩戴帽狀的包;男性穿草鞋,女性穿布鞋。孝球為男配左腕孝球,女結於發上;而且男子更分白、藍、青、黃四色,待除靈後依次換色,古時稱為「換孝」。及至現今,一切已從簡。主要看各地風俗不同,一般分為三天,七天,百天.

孝服尺寸規則每個地方風俗不大相同:
兒子兒媳的孝是一樣的,閨女的孝是一樣的,其餘的親人是一樣的
兒子兒媳的孝:頭戴孝冒,頭系著6尺白布包頭,包頭從後邊向前繞,把扣子系在腦門上,兩邊自然下垂;身上披14尺白布,用繩子繫上。腿上系白布條。
閨女的孝:不戴孝冒,白布包頭也是六尺,直接系在頭上活扣系在右邊,身上披14尺白布,用繩子繫上。腿上系白布條。
其餘親人的孝:男的頭戴孝冒,白布包頭六尺活扣系在左邊,身上一樣,腿上不系白布;女的不戴孝冒,直接系白布包頭,和閨女一樣,但是褲腿不系白布。

Ⅱ 農村葬禮上,死者親人要披麻戴孝,披麻是什麼講究

電視劇里有關於披麻戴孝的劇情,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時候就有了人死後要披麻戴孝,古代只有儒家是遵從禮儀的,可能這些禮儀都是儒家流傳下來的。現在披麻戴孝已經成為了一種習俗,據說這些禮儀是孔子流傳下來的,因為孔子的母親死了,因為孔子是一位比較德高望重的所以很多人都來為他的母親弔唁,而當時孔子就穿了一身麻布,白色象徵著純潔,麻布象徵著素凈,這樣的穿戴也表達了對死者的尊敬和哀思。披麻戴孝就慢慢流傳了下來。親人去世是我們最難過的時候,可以表達對親人的思念。

現在只要是家裡的長輩去世了都會披麻戴孝的,這些子孫也是要穿麻袋衣的,頭上要戴上白布,表示這是最後一次的孝道對親人深深的哀悼,其他的一些親戚都是在手臂上或者是在腰間系一條白布,也有一些地方是黑色的布,披麻戴孝就是穿一些粗布麻衣,這是對親人深深地哀悼,這是比較傳統的民俗,這個習俗的來源是和血脈和家族的形式是有關的,也就是五服觀念,

對於五服,可能有一大部分的人都不了解五服是一個什麼概念,五服就是自己前

四代和後四代加上自己這一代一共是九代入之間的血緣關系,五服是從父親那一代開始的,和男性關系遠近的一種方法。

Ⅲ 靈堂上祭奠死去的親人為什麼要戴孝帽

戴孝也叫穿孝。戴孝是死了人的標志。由於輩數不同,「孝」的規格也不一樣。死者的親生兒女謂之孝男孝女都穿重孝(也叫大孝),即頭戴白孝帽,身穿白孝衫、白筒褲、白綁腿、白布綳鞋。長子的孝帽後綴三大朵籽棉和麻團等。有的後邊戴個象徵性的麻辮子。閨女和媳婦的孝都用白布包頭,頭布是用極長的麻絲系著,披上肩上,甚至拖到地上。有的還用孝衫裹身,謂之重孝。孝布長短均有定規,如五服以外都是一個普通孝巾或者只是頭上一個白箍。但個別地方也有披麻穿孝衫的。女婿孝只是一根白腰帶(有的地方只是一個孝帽)。孫子孫女輩的孝,都是一條白帶箍,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綴一塊紅布,如果是重孫子輩,在孝箍上分男左女右綴上一綠布。

閱讀全文

與為什麼農村死老人兒女要戴白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泰州養老認證農村 瀏覽:660
適合夫妻二人觀看的免費電影 瀏覽:666
看小電影的網址 瀏覽:16
《信任》啄木鳥 瀏覽:139
又是一年一度九九重陽節 瀏覽:507
廣西長壽文化 瀏覽:324
央企退休職工工資與工齡有關系嗎 瀏覽:818
關於重陽節感恩的ppt 瀏覽:577
2016年新疆退休人員漲工資情況 瀏覽:133
養老基數乘以多少 瀏覽:586
旅遊老年人好處 瀏覽:864
老年痴呆老人怎樣段練 瀏覽:557
厚街醫院體檢一般多少錢 瀏覽:502
中秋節慰問敬老院活動主持詞 瀏覽:426
怎麼描述聖誕老人 瀏覽:603
河北省企業退休工資怎麼調 瀏覽:526
南通小孩體檢需要多少錢 瀏覽:780
頭暈嘔吐是怎麼回事老人家 瀏覽:172
重陽節作文450字 瀏覽:600
敬老院餐廳升級改造 瀏覽: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