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老人指尖疼需要做什麼手術

老人指尖疼需要做什麼手術

發布時間:2024-06-15 13:27:57

老年人常因風濕,關節炎手腳痛,請有什麼好的葯推薦

你好。風濕性關節炎和類風濕性關節炎它主要變現為全身性疾病,不僅局部於關節部位,而只是以關節的病變表現最為顯著。一旦遇到天氣變化,就會引起疼痛。受累的關節以手足等小關節、膝關節最為常見。早期症狀有關節腫脹、疼痛,局部皮膚發熱。逐步發生關節周圍的肌肉萎縮、關節的纖維性僵硬,特別是手的指尖關節可形成典型的梭行改變。關節病變多發性和對稱性,嚴重的晚期病例除可形成畸形外,尚可造成關節脫位等病變。除局部症狀外,尚有全身不適、消瘦、貧血、皮下結節等全身症狀。

早日康復

⑵ 手指關節痛,可能是哪些原因

五指的指尖各有經穴,而且分別與內臟有密切的關系,如果有一個指尖感到特別疼痛時,表示與此經穴相關的內臟有某種毛病。將指甲根的部位捏住然後用力壓並轉動,從小手指開始,一個骨性關節炎有關節疼痛的症狀,其他的症狀還包括關節僵硬、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通過輕微活動,關節疼痛可以得到緩解。如果出現關節腫脹、肌肉萎縮等,病情較為嚴重。

骨關節炎:這種是最常見的手指關節痛的原因,由組織變性及積累性勞損引起,多見於肥胖超重的中老年人,最常發病的部位是膝、手指、頸、腰椎等處,症狀主要為關節疼痛、僵硬(經因為人身每天都要為生活勞累奔波,免不了會受傷,當時好象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勞傷,既然有勞傷就會產生骨質增生,所以就會發生關節長期疼痛。

⑶ 老年人手指麻木疼痛是怎麼回事

手指麻木是臨床常見的症狀,在門診常常有病人有手指麻木就誤認為得了頸椎病。其實手指麻木常見的原因較多,但是不少情況下,手指麻木的原因並不是頸椎病。下面談談手指麻木常見的幾種原因: 對於中老年人來講,引起手麻最常見的疾病就是頸椎病。當人步入中年以後,一些器官往往會發生退行性變,當頸椎間盤發生退行性以後,往往會導致頸椎間盤突出或是頸椎椎體間或關節突發生增生或肥大(俗稱骨質增生),這些突出的頸椎間盤或骨質增生一旦壓迫鄰近的頸神經根、交感神經、脊髓或血管時,便出現了頸椎病,引起手指麻木,甚至出現頭暈、四肢無力、行走跛行、大小便障礙等。神經根受壓的頸椎病(稱之為神經根型頸椎病),除了有手指麻木、感覺異常以外,還伴隨其它症狀,如:頸肩部骨肉酸痛,上肢有放射痛或活動障礙等。確診頸椎病並不困難,只要照一張X光片大部分患者即可確立診斷,但是有時還需要行磁共振檢查。另外還有一種檢查頸椎病的簡單方法,一個人托患側頭部,一手握患側上肢,將其外展90°,兩手同時向反方向推拉,有放射痛或麻木者可初步確診為頸椎病。 漯河市中心醫院骨科王海蛟 對於拇、食、中指的麻木疼痛,常有夜間麻醒史,醒後活動(甩甩手腕)可好轉或完全緩解;嚴重者可伴有手部肌肉萎縮,影響手的精細動作,這是因為正中神經在手腕部受到壓迫,即所謂的「腕管綜合症」;如果是環、小指的麻木疼痛,也可有夜間麻醒史,嚴重者伴有肌萎縮,環、小指的屈指力下降,影響精細運用。這是因為神經在肘部受到卡壓,即所謂的「肘管綜合症」(尺神經卡壓征)。還有一種常見的原因是胸廓出口綜合征,此病對於非專業人員講,很難理解,牽扯到解剖。通俗講,由於頸部兩側的解剖因素如韌帶、骨、肌肉對頸部兩側或一側鎖骨下血管和臂叢神經壓迫引起。臨床觀察發現經常提拿重物的人可以引起肩帶肌肉和韌帶肥厚,從而引起神經血管束的壓迫症狀,如手臂內側感覺異常、木、麻、疼。經常過度外展上肢的工人或某些體育運動員,長期處於含肩頭向前伸的體位的工作人員,老年人和駝背的中年人易於出現胸廓出口綜合征的症狀。上肢正常動作如上臂外展,肩部向後下垂,頸部伸展,面部轉向對側,以及深吸氣等引起神經和血管受壓迫的程度加重出現症狀加劇。該病診斷比較困難,盡管檢查方法較多,但主要還是依靠專科醫生對該病的認識程度,詳細的詢問病史,全面的檢查才能得出綜合性的判斷。 引起手麻的另一常見疾病便是腦血管疾病,中醫稱為中風。對於年齡在40歲以上的中年人來說,如果經常出現頭痛、眩暈、頭重腳輕、肢體麻木、舌頭發脹等症狀,且患者平時又有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腦動脈硬化等疾病時,應多加以注意,警惕中風的發生。 進入更年期的婦女有時候也有手麻(常常是雙側同時出現)的現象,但是並不明顯,隨著更年期的結束,手麻現象就會隨之消失;有時按照更年期綜合征治療或給予抗風濕葯物和復合維生素B即有可能緩解症狀。 臨床上患有末梢神經炎的病人,也可以引起手指麻木,這種病特點是,雙手麻木,而且雙手襪套樣對稱分布。 總之,手麻症狀的確診,需要看骨科專科,需參考頸椎X線片、磁共振、肌電圖等輔助檢查才能明確論斷。一旦確診,如若症狀尚輕,則經正規的非手術治療,均可有不同程度好轉,如若症狀明顯,並出現手內肌明顯萎縮,則應及時採取手術治療,阻止病情發展,以免造成手內在肌不可逆的嚴重萎縮,導致手的功能嚴重障礙。
我在網上查的

70歲老人站著時間長腳痛是什麼回事

人的腳和全身其他器官一樣,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發生退行性變化。腳痛,便是退行性變化的一種表現。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人,平時走路較少,腳底板的皮膚肌肉變軟,再加上皮下脂肪變薄,走路時地面挨著腳部的骨頭,更是硌得疼痛。下面幾種腳病更容易引起腳痛,應及時到檢查治療。 一、跖底痛:多見於身體虛弱久病卧床的老年人。有扁平足的老年人也常發生。引起這種病的原因是身體過度虛弱或長期卧床,維持腳弓的韌帶逐漸鬆弛,致使無力維持腳弓的形狀,使腳部的跖骨下陷,腳底板的肌肉出現疲勞。防治的方法是經常將五指並攏屈曲,以五指尖和腳後跟著地走路堅持鍛煉下去,使腳弓早日形成便可減輕。也可在鞋底的中間釘上一塊一厘米高、二厘米長、三厘米寬的硬橡皮墊。走路時腳心卡在硬橡皮墊上,使身體的重量不完全落在跖骨上,即可減輕跖底痛。 二、趾外翻:多見於中老年婦女,主要表現為行走或站立時,腳趾疼痛,拇指端明顯向小指傾斜,趾跖關節腫脹,局部皮膚增厚,這種病有一定的遺傳因素。防治的方法是穿松緊合適的鞋,夜間睡覺時可用特製的小夾板固定拇指,盡量使外翻的拇指回到中立位,病情嚴重時需用手術治療。 三、腱膜炎:老年人的跖腱膜彈性較差,功能降低,如果劇烈跑跳、長時間走路以及受到寒冷潮濕的刺激,容易發生炎症。防治的方法是老年人不要劇烈跑跳,多用熱水洗腳,平時盡量踮著腳尖走路,病情嚴重的請醫生用強地松龍配普魯卡因局部封閉。 四、跟腱周圍炎:跟腱及其周圍的組織,因外傷、過度摩擦或長期勞損易發生無菌性炎症,尤其是穿著又小又硬的皮鞋,鞋後跟反復摩擦跟腱時,更容易發病。防治的方法是換上寬大的軟幫布鞋,少走路,多用熱水燙腳後跟,休息幾天便能治好。 五、跟骨骨刺:跟骨骨刺是老年人的多發病。多數人因為腳後跟長骨刺,引起滑囊無菌性炎症造成的疼痛。長了骨刺並不一定開刀才能治好腳痛,只要防止骨刺周圍的滑囊發炎便能防治腳痛。常用的方法是經常用熱水燙腳,少做劇烈的跑跳活動,也可用理療、針灸、按摩的方法治療

⑸ 老人患有類風濕手關節腫脹,什麼緩解的方法比較有效

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發病率很高,其主要發病人群是中老年人。老年類風濕性關節炎不僅需要疼痛,還需要心理上的痛苦。所以當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得到及時緩解時,他們的心情就會好起來。那麼,老年人如何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疼痛?

重視飲食飲食治療只能作為緩解患者症狀的輔助措施,正確調整飲食也是防止症狀復發的一種手段。補充劑包括維生素、海藻、冬蟲夏草、蜂王漿、人參、蘋果醋、大蒜和蜂蜜。不要吃太多的高脂肪食物,如肥肉、動物內臟、鹹味和酸味食物等,不要吃海鮮,因為這類食物可能會加重病情或復發。老人如何緩解類風濕性關節炎疼痛的方法,可以告訴老人,讓他們放鬆心情,及時治療,合理護理類風濕性關節炎就可以了,一定不要悲觀、灰心。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哦,您的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閱讀全文

與老人指尖疼需要做什麼手術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春節慰問退休職工方案 瀏覽:916
戴波波扮演者 瀏覽:459
王寶強柳岩演的電影 瀏覽:899
一群蛇變成女人的電影 瀏覽:12
泰州養老認證農村 瀏覽:660
適合夫妻二人觀看的免費電影 瀏覽:666
看小電影的網址 瀏覽:16
《信任》啄木鳥 瀏覽:139
又是一年一度九九重陽節 瀏覽:507
廣西長壽文化 瀏覽:324
央企退休職工工資與工齡有關系嗎 瀏覽:818
關於重陽節感恩的ppt 瀏覽:577
2016年新疆退休人員漲工資情況 瀏覽:133
養老基數乘以多少 瀏覽:586
旅遊老年人好處 瀏覽:864
老年痴呆老人怎樣段練 瀏覽:557
厚街醫院體檢一般多少錢 瀏覽:502
中秋節慰問敬老院活動主持詞 瀏覽:426
怎麼描述聖誕老人 瀏覽:603
河北省企業退休工資怎麼調 瀏覽: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