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的心裡變化有哪些
人到了60歲以上,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老年期,此時,不僅身體臟器功能逐年老化,還會出現如下心理變化,必須引起我們的關註:
1.心理孤獨--造成老年人孤獨的最普遍原因是:退休在家,離開了工作崗位和長期相處的同事,終日無所事事,孤寂凄涼之情油然而生。兒女分開居住,寡朋少友,缺少社交活動。喪偶或離婚,老來孑然一生。老年人最怕孤獨。因為孤獨使老人處於孤獨無援的境地,很容易產生一種"被遺棄感"',繼而使老人對自身存在的價值表示懷疑、抑鬱、絕望。
2.心理空虛--這種問題多見於退休不久或對退休缺乏足夠思想准備的老人。他們從長期緊張、有序的工作與生活狀態突然轉入到鬆散、無規律的生活狀態,一時很難適應,可能會像無頭蒼蠅一樣,東碰碰、西靠靠,俊他們感到時間過的很慢,難以打發。伴隨"空虛感"而導致的問題往往是情緒的低沉或煩躁不安,這種惡劣的心境如果曠日持久,甚易加速衰老,有時可以達到使人想死的程度,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威脅很大。
3.情緒變化--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後一段,也是人生的"喪失期",例如"喪失"工作、喪失權力和地位、喪失金錢、喪失親人、喪失健康等。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趨於低沉,這與他們的歷史經歷和現實境遇是分不開的。另外,由於大腦和機體的衰老,老人往往產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變,如說話羅嗦、情緒易波動、主觀固執等,少數老人則變得很難接受和適應新生事物,懷戀過去,甚至對現實抱有對立情緒。老年人的性情改變,常常加大了他們與後輩、與現實生活的距離,導致社會適應能力的缺陷。
4.記憶力減退-不少老年人都時常為自己的記憶力不好而深感苦惱,例如:出門忘記帶鑰
匙,炒菜忘了放鹽,剛才介紹過的客人,轉眼便叫不出人家的名字,一會兒找不到手錶,一會兒找不到眼鏡一老年人記憶力減退的特點是對新近接觸的事物忘得很快(醫學上稱"近事遺忘"'),而對過去的往事卻記憶猶新。記憶力減遲是大腦細胞衰老、退變的常見現象,過於嚴重則可能是老年痴呆的一種表現。
5.睡眠問題--老年人大多數睡眠減少、睡眠淺、易驚醒,有的老人同時有入睡困難和早
醒,這也是腦功能自然現象。醫學研究發現,老人在睡眠過程中醒來的次數較多,女性入睡比男性慢。由於老年人睡眠的質和量都發生了明顯變化,因此許多老人常感到睡醒後不解乏,白天精神不濟,甚至有昏昏欲睡之感。有些老人可表現睡眠過多或睡眠倒錯(日睡夜醒),或在白天頻頻打盹、打呵欠,即使在很重要的場合也難以自製,這也是腦功能削弱的顯著標志。
2. 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問題有哪些
一、老年人常見心理病症
1、抑鬱症
抑鬱症是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之一,常伴有其他軀體疾病,老年人抑鬱症患者通常表現為情緒低落或抑鬱,對生活失去興趣,日常生活沒有快樂,睡眠不佳,慢性疼痛,記憶減退,甚至持續產生死亡念頭。老年人患上抑鬱症是十分危險的,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老年人自殺。
2、焦慮症
生活中經常看到有些老年人心煩意亂,坐卧不安,有的為一點小事而提心吊膽,緊張恐懼。這種現象在心理學上叫做焦慮,嚴重者稱為焦慮症。他們身體本無疾病,或僅有一點無傷大雅的小病,卻擔憂自己的病治不好,不斷輾轉於各處求醫問葯,做各種化驗檢查,遍嘗各種偏秘祖傳方;過分擔憂家人的安全和健康等等;對某種治療或葯物過度依賴,甚至覺得離了它們就沒有活下去的勇氣。種種表現提示「杞人憂天」式的恐懼擔憂是焦慮症的核心症狀,與現實處境不符的持續恐懼不安和憂心忡忡是其臨床特點。
3、疑病症
疑病症是一種老年人常見的心理疾病,患者常懷疑自己患了某種軀體疾病,或是斷定自己已經患了某種嚴重的疾病,感到十分煩惱,其煩惱的嚴重程度與患者的實際健康狀況很不相稱。患有疑病症的老年人性格上都有一定的缺陷,例如敏感、多疑、易受暗示;孤僻、內向,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身體變化過度關注,以及過分自戀等。
4、神經衰弱
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精神易興奮,控制不住,精力不足,情緒性疲勞,失眠,頭痛,心悸等,病程可達數十年,症狀可有間歇,病情容易反復。一般而言,老年人睡眠時間多在5~7小時之間,並常常有睡眠淺、早醒、多夢的現象。睡眠障礙是老年人神經衰弱最主要的表現。
5、老年痴呆症
據統計,65歲以上的老年人有10%存在智力障礙,其中1/2可發生老年痴呆。老年痴呆症主要表現為記憶減退和多種形式的認知功能減退,比如記憶力減退、語言功能障礙、定向力障礙、推理判斷思維減退等。
6、老年性精神分裂症
此類精神病分為三種類型:①以往有分裂症,晚年仍保持有發作特點,但症狀常減輕,當有誘因時,可加重。②晚發性分裂症,即60歲以後第一次出現精神症狀,具有性感妄想,性感幻覺障礙,但發作時間短,妄想和幻覺常在晚間明顯。③緩慢進行性連續型。發病日期很難確定,既往可能有神經症或類似人格變態的表現。一般來說,妄想在進入老年期以前便已形成,整個病程時間較漫長。
老年人常見心理
1、黃昏心理
因為喪偶、子女離家工作、自身年老體弱或罹患疾病,感到生活失去樂趣,對未來喪失信心,甚至對生活前景感到悲觀等,對任何人和事都懷有一種消極,否定的灰色心理。
2、自卑心理
由於退休後經濟收入減少,社會地位下降,感到不再受人尊敬和重視,而產生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可表現為發牢騷、埋怨,指責子女或過去的同事和下屬,或是自暴自棄。
3、無價值感
對退休後的無所事事不能適應,認為自己成了家庭和社會的累贅,失去存在的價值,對自己評價過低。
4、不安全感
有些老年人對外界社會反感,有偏見,從而封閉自己,很少與人效,同時,也產生孤獨無助的感覺,變得恐懼外面的世界。
5、懼死心理
這類老人懼怕談論死亡,不敢探視病人,怕經過墓地和聽到哀樂,甚至看到一隻死亡的動物也備受刺激,不敢正視。
6、害怕孤單心理
這是老年人最常見的一種心理異常,這類老人既希望別人關心照顧,又害怕由於過分期望而出現過大的心理落差和失望,於是常常拒絕與他人交往,因而會變得行為孤獨、性情孤僻,與周圍人的距離越來越遠。
保持良好的心態和精神面貌不僅是對保健養生,也對疾病康復非常有幫助。特別是一些身心疾病,即疾病狀態與心理情緒存在密切聯系的疾病,如高血壓、老年性痴呆、更年期綜合征等,良好的情緒會給它們帶來幫助。
3. 六十七歲老人傾訴:晚年聽信子女的話,不找老伴是我最糊塗的事,你怎麼看
生與死是自然的法則,誰都無法避免的是早晚的事情。如果還有一半去的話,要不要再找一個同伴?即使那樣上了年紀,也有人陪在自己身邊。但是,很多孩子因為各種各樣的理由而反對。如果你聽孩子的話,不找嗎?還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去尋找?
我傾訴著67歲老人的心聲。晚年相信孩子的話,不找伴侶是我最愚蠢的事。
小王六十七歲
老伴很早就去了,孩子也很忙,自己變成了空巢的老人。這是多少老人面臨的問題?表面上有孩子,還有很多孩子。
我不想和孩子一起生活。我年紀大了,和他們的三觀不合,很容易吵架。我雖然上了年紀,但是性格很急躁。所以我有了認識自己的明。如果自己難受就好。沒有必要和自己一起度過孩子。
今年初,一個老朋友說說我又沒去跟子女一起住,自己一個人住很危險的,晚上出什麼事情,誰救得了你?這句話說到心窩去了,是啊,如果出事情不等於直接等死了嗎?但是跟子女一起又不想……何嘗不找過一個老伴?大嫂也去了那麼多年,什麼都該淡了,做人沒必要那麼執著。是吧,如果有個老伴在身邊也好,可以互相照顧,說句不好聽的,晚上出事了,還有人知道 有人幫你打120……
4. 老年人的懷舊情緒有哪些
一般來說是因為自己意識到自己的現實境遇不如從前好,感覺到自己的願望實現受阻。一個在現實生活中春風得意、事業如日中天的人是很少有時間去留戀往事的。他們的目光盯在未來,偶爾對比一下今天與明天,激起的也是更強的鬥志,以及對更宏偉的目標的聯想。而那些曾經輝煌過、現在已輝煌不再的人,十分容易產生失落感,為取得暫時的心理平衡,將自己陶醉在往日的輝煌之中。
有的老年人多愁善感,留戀過去,常沉緬於對已往的追求,表現出程度不同的懷舊情結。有過多坎坷經歷的老年人,其思緒會集中於過去艱幸的生活,睹物思人,愁緒滿腸;
4、有些老年人,生活很低調,心境較灰黯,經常是過去的事情不提,現在的事情不做,將來的事情不想,終日無所作為,無所事事,這無疑是一種不健康的心理。人到老年生活更需要自信,自信是人的半個生命,退而不休,老有所為,人老精神不老,只有這樣,生命的樂章才會奏出強音,生命的火焰才會越燃越旺
5、積極參與現實生活中的老年入會更有信心。老年入可以認真的讀書、看報,了解並接受新生事物,另外,上網可以幫助老年人接觸一種全新的世界,創建了一種新型的交流方式,提高起新鮮感,增加對生活的樂趣。中老年人也很有必要和同年齡段的人去交流想法,學習別人的處世態度,這樣可以幫助自己用另一種方式來看待生活,發現更多生活的樂趣。
生活缺少情趣,就不能老有所樂,思想觀念陳舊,就會缺乏人生追求和進取心。其實,對於工作而言,老年人已畫上了句號,但對整個生活而言,老年期則是一個「逗號」,是一個新的起點而不是終點。生活要有情趣,要有陽光心態,閑遐可迷於書畫、痴於養花等,這樣,枯燥無聊之感就會盪然無存。
5. 老年日報即能說出老年人的心聲,也能給老年人帶來健康和快樂
是呀,老年日報就是圍著老年的圈子設計的日報,讓老年人也及時知道最新的社會圈的事,讓老年人也知道社會的變化,活到老,學到老,讓老年人身心健康快樂。
6. 對於老年人來講,他們都有哪些情感心理困惑
當下老齡化趨勢逐步上升,尤其以大城市表現最為明顯,其中上海60歲以上的老年人已有將近500萬人口,佔全市人口的35%左右,因此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幸福指數成了當下政府和全社會共同的一個焦點問題,而對於老年人自己來說,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各方面逐漸退化,行動不便,認為自己已經無用武之地,此時作為一名年輕人應該怎樣對其進行情感疏通,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