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老人為什麼會變成「低頭一族」呢
其一,老人們有更多閑暇時間,玩手機更隨意,尤其智能手機具備大猜了搜集記憶、信息自動關聯及推薦功能後,他們玩手機的時間更長,很難停下來,對手機的依賴非常大。
其二,由於長期低頭玩手機,乾眼症、結膜炎、心腦血管、頸椎、肩椎、腰椎等疾病會找上門來,進而威脅他們的身體健康。
其三,手機尤其智能手機的支付功能非常強大,誘導性消費極其普遍,知識及信息甄別能力較差的老人很容易蒙受財產損失。
以我爸媽為例,與我爸通電話,他告訴我他的手機經常收到扣款的簡訊,因為平日都是我給他手機充值的,我料定很大可能性是他不小心進行了一些需要付費的操作,從而導致被頻繁扣費。
其次,組織開展各類型活動,佔領老人的業余時間,讓他們少玩手機,沒有帆橋時間玩視頻。
第三,鑒於部分老人比較頑固的特點,可以適當採取勸滾轎型誡性措施,比如由鄉鎮政府、衛生院、村衛生所、村委、小隊隊長、志願者及老人的家屬共同負責,對老人玩手機的時間進行必要的監管與說服,從而逐步引導其遠離「手機控」一族。
❷ 老人低頭時,容易感覺頭暈應該怎麼辦呢
小兵經常聽見一些老年人表示,自己平時低頭的時候就會出現頭暈的現象,隨著老年人的年齡越來越大。他們的身體也逐漸出現了一些問題,這必然是家屬非常擔心的,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說一說,老年人如果是出現了頭暈該怎麼辦?
老年人年紀大了之後,疾病就會發生,所以說在這個時候,小編也建議大家最好是多關照一下老年人的身體情況。如果說家裡面的老年人經常會有頭暈的情況,應該要及時的去醫院詢問一下這種現象的原因,提早的治療才能夠幫助緩解老年人的疾病,是千萬不能拖的。
❸ 中老年人頸椎病防治要點有哪些
頸椎病屬於退行性病變,是中老年人的常見病、多發病。調查資料顯示,60~70歲的中老年人年患病率達50%左右,而70歲以後則接近100%。只不過症狀輕重程度不一,多數患者以頸區局部症狀為重。比如頸部酸痛、發脹,常在晨起、過勞、寒冷刺激或姿勢不當時加重。此外,還經常自覺手指發麻、後枕部疼痛、下肢發軟、肩背部沉重,甚至全身出現「電擊式反應」。少數患者輕輕轉動頸部後眩暈,有的出現不明原因的吞咽困難。當然,不是說所有症狀都會在同一名頸椎病患者身上表現出來,還要看病變的具體情況和病情的發展。
因此,中老年人都應加強預防意識。首先,要注意讓頸肩部肌肉放鬆。具體說,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要盡可能減少頸椎的損傷和勞損。例如,要避免長時間伏案、低頭、打電腦等,因為這些活動很容易引起頸肌疲勞,久之可導致頸椎受損。工作或勞動時應保持既不長時間低頭又不過於抬頭的姿勢,並且在勞動過程中有意識地活動一下頭頸部,使其韌帶和肌肉得到鬆弛。其次,中老年人可以進行簡單的鍛煉。方法是向前方低頭,使下巴能觸胸,然後再仰頭看天,如此反復操作下,每日3次,每次5分鍾即可。雖說方法簡單,卻有助於頸部肌肉放鬆。第三,睡眠時枕頭高低要適中。枕頭的高度以側卧時和肩部持平,並自我感覺舒適為宜,這樣可使頸部、頭部與背部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少數中老年人喜歡使用高枕、軟枕,這種習慣並不好。因為高枕使頸椎呈過屈位,不符合頸部的正常生理彎曲;軟的則常使頭部深陷於枕頭中,形成姿勢固定,易造成慢性勞損。一般說,枕頭長度應在40~60cm,高度應在10cm左右,可確保人體在仰卧及側卧時頸椎的正常彎曲度,使頸椎保持中立位,肌肉和韌帶能得到休息。
最後,要提醒患者切勿濫用止痛葯。因為再好的止痛葯也只能暫時緩解症狀,停葯後又會發作,不僅於事無補,且易引起並發症。個別確需服葯或作頸椎牽引治療者,應在正規醫院專科醫生指導下進行。
❹ 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了「銀發低頭族」,你怎麼看
越來越多老年人成「低頭族」,老年人玩起手機有多「瘋狂」?
不管是走路、坐車、吃飯還是休息,他們都在低頭捧著手機;飯都顧不上做了,大半夜不睡覺刷抖音;早起第一件事就是刷微信朋友圈……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成了「銀發低頭族」。近日,記者調查了解到,老年人一旦退休,如果興趣愛好不多,加上兒孫上班、上學,剩下時間多是無聊,刷手機成為打發時間的替代品。
老人說法:
學習新知識,拓展朋友圈
9月4日,記者在廣西南寧市人民公園逛了一圈後發現,以往熱衷於在公園里唱歌、跳舞、拉二胡的老年人,如今開始低頭玩起了手機。幾年前退休的市民黃阿姨說,她女兒平時忙於工作,而外孫、外孫女上小學及幼兒園後,她的空閑時間也多了起來。於是,她每天早上和晚上睡覺前,最喜歡做的一行哪悔件事就是刷抖音上的小視頻,了解新鮮的事物。從手機上刷到搞笑的片段,讓她的心情也暢快了起來。
在南湖邊,不少老年人邊走邊玩手機
「退休後生活很無聊,每天讓子女陪伴、聊天也會累,就想上網跟朋友聊天,了解一些社會動態。」今年65歲的魏先生認為,如今年輕人都喜歡玩手機,他們也想與時俱進。學會玩智能手機後,不僅能讓他們打發掉無聊的時間,而且還能學習新知識,擴大朋友圈,並且學會網上購物,給他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
在公交、地鐵、緩冊廣場等公共場合中,隨處可見低頭玩手機的老年人。張阿姨退休後覺得無聊,跟著兒子學會玩智能手機後,她現在每天都會花幾個小時的時間在手機上瀏覽時政、新聞資訊和追電視劇。她坦言,雖然現在她變成了「低頭族」,但是她確實通過手機學習了新知識,擴大了朋友圈,與其他人交流起來也有了談資,讓她的退休生活豐富了起來。
有的老年人坐著玩手機,還有的躺著玩
還有的老年人認為,玩手機可以讓他們與子女增進親情,減少孤獨感。通過手機視頻,他們與子女雖然不在一個城市生活,但是每個星期可以視頻通話,讓他們的老年生活沒有那麼孤單了。
子女說:
玩物喪志,缺乏判斷力
父母沉迷於玩手機,子女們如何看待呢?家住南寧市明秀東路的市民何先生表示,自從他為母親下載打麻將的游戲軟體並教會她如何使用手機玩游戲後,母親經常一打牌就樂此不疲,比年輕人還上癮,有時候飯也顧不上吃,甚至玩到深夜還不睡覺。因為擔心母親長期熬夜對身體不好,他多次勸母親早點睡覺,但說多了老人家就不高興。
老人在家刷抖音、玩鬥地主
韋先生也吐槽道,自從自己的母親迷上玩手機後,家裡的生活節奏都打亂了。有時候他們工作忙,想讓母親幫忙做飯,結果老人還沖他發脾氣。老人沉迷玩手機後,對帶孫子也沒有那麼上心了。
家住南寧市金源城小區的王女士的母親很早就使用上了智能手機。王女士的母親很關注健康養生,每天的必修課就是在手機上瀏覽養生保健知識。有一次,母親在朋友圈看到有人推銷保健品,沖著宣傳中所說的效果以及有很多優惠和贈品福利,她一下子就買了3000多元的保健品,但用了一段時間後,感覺沒有商家宣傳的效果,想退款但遭到了拒絕。
還有的市民表示,家裡的老人有時候沖著商家的小獎勵,因為缺乏判斷,盲目轉發各種保健帖、心靈雞湯,還有些時候對各種瞎編亂造的「內幕新聞」信以為真。
專家說法:
應探索社區養老模式
其實,越來越多的老人成為「銀發低頭族」,一定程度上折射出子女和家人對老年人關愛的「缺位」, 這有可能讓老人依賴上網路。社會學專家謝金甫分析道,工作是我們很重要的精神支柱,老年人退休後,從工作中退出來,相當於失去了一大依賴。空閑時間比較多後,精神支柱的缺失,會讓老人沒有安全感,心理產生變化,就會希檔正望親人多一點陪伴,增強安全感。
「老人需要家人陪伴,親人需要工作,這是一個難解的社會矛盾,而且有的親人在外地工作,有的老人則喜歡待在自己熟悉的環境,為了他們的安全感,不太願意融入子女的生活環境中,導致親人的陪伴變得困難。」謝金甫認為,這時,有通訊功能的手機就成為老年人精神寄託的工具,不僅方便與子女聯系,為了不跟社會脫節、追求時髦,就需要用手機看新聞、在群里與其他老年人交流。年輕人都喜歡玩手機,老年人玩手機的現象是正常需求,這不是什麼壞事,我們更需要思考的是,如何解決社會矛盾。
謝金甫建議,老年人的時間多,就會產生空虛感,子女們可以幫助老年人培養興趣愛好,比如唱歌、練書法等業余活動。一些國有單位專門設有老乾處或老乾科等部門,平時組織單位退休職工進行集體活動,幫助退休職工豐富業餘生活。但是社會上仍有不少老人沒有得到關懷,從社會的角度來說,需要提倡社區養老的模式,由社區扮演機關單位的老乾處或老乾科,可以在社區里設置會所、俱樂部或者棋牌室等,組織老年人進行文娛活動,幫助社區老人豐富文化生活。
在南湖邊健身的老人
謝金甫認為,南寧的社區辦公場所比較小,除了辦公室幾乎沒有娛樂場所,實現起來比較困難。他建議,開拓養老模式是社會的責任,需要我們去豐富、完善,要走出一條新路子。老年人依賴於社區,如果社區居委會的場地不夠,是否可以在社區里開辟出活動場所,組織老年人進行一些書法、繪畫、唱歌等社區養老活動,幫助老年人豐富活動。此外,需要改變觀念,社區居委會的主要工作是為社區居民服務,提供社區養老應該是社區的主業之一,意義比協助政府各部門的工作意義大。如果將服務居民的工作做好,讓他們的生活豐富起來、身心愉悅起來,從而疏導內心的空虛寂寞,社會將更和諧,政府的工作壓力也會變小。
相關數據:
目前,老年人正逐漸成為上網生力軍。2017年,50歲以上網民群體所佔比例達到10.6%。據趣頭條聯合澎湃新聞發布的《2020老年人互聯網生活報告》,截至2020年6月,中國已有9.4億網民,其中60歲以上老年網民佔10.3%。在中國,99.2%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這意味著,中國移動互聯網上活躍著約9600萬都是銀發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