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有哪些變化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隨著消化器官的變化而改變。
①牙齒的磨損和脫落影響了對食物的咀嚼和消化。隨著年齡的增長,牙齒的透明度減弱,氣孔率增加。老年人的牙根部常見透明牙本質,牙齒的根管常常極為狹細,又因根尖孔的狹窄而妨礙牙齒的血運,助長了牙齒的萎縮性變化。一般在40歲後可見牙冠磨損,以後可見到前磨牙或大牙的唇側牙頸部出現楔形或彎月形的凹陷,當冷熱食物刺激時可感覺疼痛。盡管由於食物的改善,老年人牙齒磨損程度有所減輕,但65歲以上的老年人牙周病與齲齒的發病率仍較高。老年人牙齦萎縮,牙周間隙明顯露出。結果,牙齒脫落引起咀嚼能力降低,頜骨、頜關節變化,使口唇部和頰部失去了自然的豐滿,外觀消瘦,顴骨和下頜骨下緣突出,從而變成有特徵的老年性面貌。由於面部咀嚼肌的相應萎縮,又進一步影響口腔的咀嚼功能。
②舌乳頭的味蕾數減少影響了味覺和嗅覺。兒童每個舌乳頭的味蕾數平均為248個,而74~85歲老年人的每個舌乳頭的味蕾數平均只有38個,並且其中半數呈萎縮狀態。有人用一種弱電流施於舌上的方法對味覺進行檢查發現,年輕組82%有正常味覺閾值,18%異常;而老年組84%異常,16%正常。據學者阿納德報告。老年人中只有22%嗅覺正常,而年輕人中則有89%嗅覺正常。由於味覺和嗅覺的減退,影響了正常的食慾。
③消化器官黏膜萎縮影響了活動功能。口腔黏膜變薄,黑色素沉著達95%~100%,並容易受到損傷。女性更年期可自覺口腔黏膜的潛在性疼痛,特別在口唇、硬齶、頰、咽、舌等部位,有燒灼樣或針刺樣疼痛。老年人大多數以口呼吸,更易引起口腔黏膜的乾燥,也影響到了吞咽運動的能力。
食道黏膜同樣隨年齡的增加而逐漸萎縮,蠕動能力下降。有人研究了90歲以上長壽老人的食道蠕動能力,發現食道蠕動僅占吞咽動作的50%,而青壯年人則佔90%。
老年人的胃、腸黏膜也變薄,胃腸道的腺體和絨毛逐漸萎縮,因肌纖維萎縮而彈性減低。故老年人易出現胃腸擴張、消化不良及便秘現象。一般認為老年人便秘是結腸蠕動能力減低引起的。另外,老年人的直腸對脹氣的敏感也減低。
④消化液分泌的減少影響了營養成分的消化和吸收。由於口腔腺體的萎縮,唾液分泌減少,唾液性狀稀薄、黏度減少。年齡超過50歲的人,唾液中澱粉酶的含量明顯降低。這就影響了食物在口腔內初步的化學性消化過程。
老年人的胃液量和胃酸度亦逐漸下降,60歲以上的老人約有35%表現出低酸或缺酸。中年人嘔吐後易引起氫離子和氯離子的喪失而發生代謝性鹼中毒,而老年人因存在胃酸缺少現象,故在較劇烈的嘔吐後常常出現酸中毒和低鉀血症。
另外,老年人的胃蛋白酶及內因子也缺乏,加上胃酸少,胃黏膜退行性變而易患缺鐵性貧血。
老年人的胰脂肪酶分泌減少,也可妨礙對脂肪的吸收,但一般認為只要不是大量食入脂肪,消化脂肪的能力還是足夠的。胰澱粉酶和胰蛋白的分泌量也略有減少,但對碳水化合物(即糖類)和蛋白質消化的影響不太大。
⑤對營養成分的吸收減弱:這與老年人腸蠕動減弱,腸血流量相對減少,消化程度、吸收表面效應及運輸機構的效率減退等有關。例如,因胃酸分泌的減少可以影響鈣、鐵在小腸近端的吸收,同時對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B12的吸收也會減少。
⑥老年人肝臟的形態和功能改變,肝細胞減少,纖維組織增多,肝的解毒和合成蛋白的能力降低,從而出現血漿白蛋白降低、球蛋白相對增加。由於白蛋白減低,血漿膠體滲透壓下降,加之組織老化,間質壓降低,水分易自毛細血管漏至間質,因而老年人也就容易出現浮腫。
老年人在生理功能,包括消化功能上的變化是客觀存在的。但是如果我們能經常注意飲食保健,一方面可以延緩及減輕這些老化現象的發生:另一方面又可以彌補這些器官和功能上的變化給人們的不利影響。這只能通過飲食的調養來達到,任何葯物的應用都不可能取得令人滿意的效果。
B. 老人的胃腸道功能會慢慢下降,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
老年人腹脹可能是胃腸道功能紊亂、胃腸道器質性疾病、胃腸道功能性疾病、其他系統性疾病。胃腸功能紊亂:老年人的胃腸功能會逐漸減弱,可能出現消化不良、脹氣等胃脹。胃腸道器質性疾病:胃腸道腫瘤、慢性胃炎、胃潰瘍、胃下垂和幽門梗阻等胃腸道器質性疾病,可導致胃腸道氣體引起的腹脹。胃腸道功能性疾病:腸易激綜合征、便秘型、神經衰弱等。此類疾病患者的檢查相對正常,但患者會有腹痛、腹脹症狀。
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胃腸道的消化功能會逐漸減弱,進食量也不多了。老年人的食慾突然增加不是一個好現象。這極有可能是甲亢或糖尿病。甲亢也就是甲狀腺功能亢進,甲狀腺素分泌比較旺盛,新陳代謝和消耗較快,容易出現飢餓、出汗和失眠以及脾氣大、吃得多;糖尿病患者胰島素分泌不足,身體不能充分利用糖產生能量,導致血糖升高,主要表現為暴飲暴食、多飲多尿和體重下降。
一般精神高度緊張、情緒波動大、焦慮不安的人容易出現手抖,這是一種正常現象,無需特殊處理。排除上述因素,對不自主的手抖應高度警惕疾病,手抖分為靜態和動態,還需仔細辨別並積極配合醫生治療。肌肉放鬆時手抖,運動時消失或減輕,這很可能是帕金森病;手抖常見於腦部病變。
隨著年齡的增加,聽覺系統逐漸退化,容易出現聽覺功能下降,導致感覺性耳聾,其主要症狀是聽不低,不願聽高聲,討厭呆在嘈雜的環境中。如果老年人聽力迅速下降,並伴有耳痛,排出膿性或水樣分泌物,應高度懷疑是聽覺系統炎症或腫瘤。
C. 老年人消化系統有哪些改變
牙齒萎縮、磨損、松動、脫落
老年人由於牙周組織退行性改變、牙齦萎縮、牙根外露、齒槽骨被吸收以及牙齒咬合面的牙釉質和牙本質逐漸磨損,牙本質向髓腔內增厚,髓腔縮小,引起牙齒萎縮、磨損、松動、脫落。味覺減退老年人舌頭的味蕾逐漸變性萎縮,數量減少;唾液腺細胞不斷萎縮,分泌唾液減少。老年人嗅覺減退,這些都不利於老人感受食物中的味道。咀嚼力減弱老年人由於牙齒磨損松動、脫落,加上咀嚼肌退化,故老年人的咀嚼力減弱。
胃腸蠕動減慢
因為老年人胃粘膜變薄,平滑肌萎縮,彈性降低,胃腔擴大;腸粘膜和肌層萎縮,腸上皮細胞減少,小腸絨毛膜增寬、變短,結締組織增多,纖毛活動減弱,腺體萎縮腸液分泌減少,腸壁血管硬化,從而引起胃腸蠕動減慢,排便過程延緩,因而容易產生便秘。
消化酶分泌減少
老年人隨著機體衰老,唾液澱粉酶、胃酸、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脂肪酶、胰澱粉酶分泌減少,活性下降,因此老年人對食物的消化吸收能力減退。
肝臟功能減退
老年人肝臟萎縮,肝內結締組織增生,肝細胞中的細胞色素P
450系列等有關葯物代謝酶減少,導致肝功能減退,肝臟合成代謝、解毒能力下降,
葯物及毒素的排泄減慢;膽囊不易排空,膽汁粘稠。
膽囊運動不良
膽囊排空能力下降,膽汁粘稠,容易形成膽石症。
此外,老年人消化系統的改變還有:胰腺體積變小,胰腺內分泌和外分泌減退,腹壁肌肉減弱、腹腔內韌帶松馳,肛門松馳等。這些對消化系統功能的影響也不容忽視。
D. 中老年消化系統的變化是怎樣的
消化系統的主要器官是胃和腸道。胃位於腹腔上部,如果是中等程度的充盈狀況,大部分偏左上腹。胃是消化道中最為膨大的部分。胃的入口叫賁門,與食管相連接。胃的出口叫幽門,與十二指腸相通。胃的上緣叫胃下彎,下緣叫胃大彎。胃分為賁門部、胃體、胃底和幽門部四個部分。胃小彎和幽門部是胃潰瘍的好發部位。
腸道分小腸和大腸。小腸是消化道中最長的一部分,約5~6米長,依次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三部分。大腸約1~2米長,依次分為盲腸、結腸、直腸及肛管四個部分。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主要在小腸里進行,大腸除了部分吸收功能,主要是排泄。
人體在新陳代謝過程中,要經過消化道攝取各種營養物質,其中蛋白質、糖、脂肪等都是分子結構較為復雜的有機物,它們不能直接為人體所利用,必須經消化道的物理及化學等作用,變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才能透過消化道的粘膜進入血液循環,供人體各組織器官的應用。食物的消化吸收過程是一個很復雜的生物理化過程。
食物經口腔機械性的磨碎後,唾液中的澱粉酶可將食物中的澱粉分解為麥芽糖,因而,咀嚼時間越長,越能嘗到食品的甘甜。雖然口腔中的牙齒與舌能負責食物的粉碎、攪拌,咽、食管是轉運的通道,但食物的主要消化過程還是在胃與腸道。胃的蠕動可有助於食物進一步磨碎,食物與胃液充分混合,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及胃酸能把蛋白質類食物分解成比分子更小的蛋白腖和蛋白,胃對食物中營養成分的吸收是很少的,胃只能吸收40%~60%的酒精與少量水分,對蛋白腖與葡萄糖的吸收很慢、很少。食物更主要的消化過程是在小腸進行的,小腸是各種營養物質的主要吸收場所。在胰液、膽汁及小腸液的綜合作用下,各種營養成分可被分解成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質。食物通過小腸後,消化過程基本完成,只留下未經消化的食物殘渣和部分水分,大腸主要吸收水分與礦物質,並把經大腸細菌酵解過的渣滓排出體外。
胃與腸道對食物的消化與吸收,離不開消化系統中的消化腺,人體的消化腺每天可分泌約8000毫升左右的消化液,絕大部分最後被腸粘膜吸收進入血液循環,小部分隨糞便排出。肝臟是人體中最大的消化腺,它對各種營養物質(糖、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的代謝都起著重要作用。肝臟分泌的膽汁影響著脂肪的消化。胃的腺體分泌的胃液,其主要成分是鹽酸、胃蛋白酶和粘液蛋白,鹽酸和胃蛋白酶對蛋白質起消化作用,鹽酸還有利於鐵的吸收和殺死進入胃的微生物。腸腺分泌的腸液量最多可達1000~3000毫升,是小腸完成復雜的消化吸收功能的必須參與者。胰腺的外分泌液更是有助於糖、蛋白質和脂肪的消化。
胃腸功能的好壞對人體健康狀況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人到中年以後,隨著年齡的增加,胃腸道的消化吸收功能有所下降,中年後期,有些中年人牙齒脫落,使食物未經充分咀嚼而直接進入胃,顯然加重了胃的負擔,加之胃腸粘膜、肌肉隨年齡增加而萎縮,胃腸粘膜分泌的消化液減少,尤其是膽汁和胰液的減少,使脂肪、蛋白質等食物消化、吸收過程延遲。腸蠕動減慢,增加了水分的吸收,常常容易出現便秘。所以,胃腸功能的下降,必然導致全身的營養狀況減退。
E. 老年人腸胃常見的8大症狀及可能存在的疾病
古人雲,十人九胃病,說明自古以來胃病都是很常見很普及的一種疾病。胃病的種類很多,包括各種急慢性胃炎、胃息肉、胃癌等。胃病的臨床症狀很多,形式多樣,雖然同為胃病,但是每個人的症狀都不相同。
老人的胃腸道疾病多是功能性的,但是也應該掌握一些鑒別診斷知識,增加對疾病的了解。出現哪些症狀,需要馬上就醫。
一、分清胃腸疾病
1.進食時有胸骨後受阻、停頓、疼痛感,且時輕時重者,可能患有食管炎、食管憩室或食管早期癌。
2.飯後上中腹痛,腹脹或有惡心、嘔吐、積食感,病史可以多年,常在秋冬季發作,疼痛可能有節律性,如受涼、生氣,攝入刺激性食物可誘發,可能是胃潰瘍。
3.常在空腹時開始胃痛,或半夜痛醒,吃點東西可以緩解,常有反酸現象,秋冬易發,疼痛在上腹偏右,常有節律性,要想到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或炎症。
4.飯後腹部脹痛,常有惡心、嘔吐,偶可嘔血,過去有胃病史近來加重,或過去無胃病史近期才發,且伴有貧血、消瘦、不思飲食、在臍上或心口處摸到硬塊,則考慮為胃癌。
5.突然發作的上腹劇烈疼痛,如有飲食不潔或受涼史,坐卧不安,偶伴有嘔吐、腹瀉,可在1-2小時後自行緩解,可能是胃痙攣。
6.面色蒼白出冷汗,四肢發冷,肚子硬不能觸碰者可能是潰瘍病急性穿孔。吃東西不當心或受了涼後發生腹痛、腹瀉,可伴有嘔吐、畏寒、發熱,可能是急性胃腸炎、急性痢疾。
7.飯後立即腹瀉,吃一頓瀉一次、稍有受涼或吃東西不當心就發作,時而腹瀉時而便秘,腹瀉為水樣,便秘時黏液較多,有時腹脹有便意而上廁所又無大便,數年並未見消瘦,多為慢性過敏性腸炎或者功能性腹瀉。
8.腹部隱痛或脹痛,過去可能有便秘,近來經常腹痛,大便常帶黏液和膿血;或過去大便正常,現在經常腹瀉,消瘦明顯,面色蒼白,要考慮直腸或結腸癌的可能。
二、日常生活建議
「合理膳食,適當運動」是首要原則。
老年人常出現的胃腸道問題是功能性疾病,多因整體機能下降導致,無論是腹脹、噯氣、排便不暢均與胃腸道蠕動能力下降有關。
身體 健康 有利於消化功能的正常運行,良好的消化功能可增強體質,二者相輔相成。
如胃下垂患者多見於體弱消瘦者,由於胃的排空下降,常出現上腹飽脹「不消化」的情況。如果適當加強腹肌鍛煉,可以提高腹腔內壓力,對腹內下垂的臟器起支撐作用。
飲食建議:
1.定時定量,粗細搭配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定時定量,每餐只吃七、八分飽。每餐粗細糧搭配合理,多吃蔬菜、水果,既可均衡營養,又能保證每天攝入必要的維生素。維生素可促進食物在腸道中移動,保持腸道中含有一定量水分,促進消化,防止便秘。
常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如全谷(粗糧)食品、薯類、青菜、白蘿卜、芹菜、絲瓜、菠菜、海帶、西紅柿、蘋果、香蕉、梨等,合理搭配,以刺激腸道蠕動,加快糞便排出。
避免進食不易消化的食物:油炸、油煎食物,未煮熟的肉類、魚類、蛋類等,均不易消化。高脂肪食物會延緩胃排空,應該盡量少吃。
2.攝入食物要新鮮
不吃變質食物,不吃街頭無衛生保障的食品。由於腹部喜暖怕涼,胃腸道遇寒冷刺激時易出現痙攣,可發生陣發性腹部絞痛,因此,應根據天氣情況增減衣服,入睡時也應將腹部蓋好,防止受涼。
3.用水沖刷胃腸道
養成良好的喝水習慣,一般在早晨醒來和夜晚睡前都應該喝一杯水,既起到「內洗滌」「稀血液」的作用,又刺激胃腸道,利於軟化糞便。
生活建議:
1.定時排便
不拖延時間,使腸中常清。大便後用溫水清洗肛門及會陰部,保持清潔。
2.保持良好心情
消化系統活動由植物神經調節,精神狀態與植物神經關系密切。樂觀的情緒可以提高人的消化能力,增強食慾,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情,對胃腸道的 健康 來說十分重要。
3.不亂服損傷胃腸道的葯物
如果是心臟支架植入術後等情況需要長期服葯,建議同時服用胃黏膜保護劑,減少葯物對胃黏膜的損害。
4.按時揉腹
每天早晚及午睡後將兩手相疊揉腹,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揉100次,可促進腹腔血液循環,助消化、通腸胃,從而促使大便順暢排泄。
5.適度運動
每天早晚慢跑、散步,促進胃腸道蠕動。另外,早晚各做一次腹式呼吸,時間為15分鍾,使小腹、腰背部有發熱感覺。隨著腹肌的起伏運動,胃腸蠕動加快,消化功能也得到增強。每天早晚的提肛運動以及規范的生物反饋治療,可增加肌肉訓練,有效防止因肛門括約肌鬆弛而出現輕度大小便失禁。
6.修補好牙齒,養成細嚼慢咽的習慣
老年人多有牙齒松動、脫落,會使食物在口腔里咀嚼不完全。整修好牙齒,從容咀嚼,緩慢吞咽,加強了食物的機械性加工,既可以減輕胃腸道的負擔,又可以避免粗糙、堅硬的食物對消化道粘膜的不良刺激。
三、定期檢查
很多人不願意接受胃鏡、腸鏡檢查,主要是覺得這些檢查非常痛苦。
很多胃腸不適者因此延誤了病情,往往發現時已是癌症中晚期,錯過了治療的最佳時機。
所以專家建議45歲以上中老年人,建議隔年堅持做胃鏡和腸鏡檢查。鏡下可以使胃腸道情況清晰地呈現出來。一旦發現病症,可以得到及時有針對性的治療。
如果出現胃痛、胃脹、反酸、燒心、腹痛、腹脹、腹瀉、便秘甚至大便帶血等症狀,需要馬上接受胃鏡、腸鏡檢查。
因為這些症狀很可能是由於胃炎、胃十二指腸潰瘍、結腸炎、結腸息肉等良性疾病引起,需要對症治療。
也可能是胃癌、食道癌、結腸癌等發病率逐年攀升的消化道惡性腫瘤引起,這一類疾病只有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對於上述疾病,一般的體檢檢查很難做出早期或明確診斷,檢查胃腸道疾病最准確最直觀的方法就是做胃鏡和結腸鏡。
二毛有話說:老年人養好腸胃,才能促進食物的消化吸收,保持 健康 的身體狀態。記住,合理膳食、適量運動和定期檢查都是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