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橋邊的老人如何刻畫老人的形象

橋邊的老人如何刻畫老人的形象

發布時間:2024-01-02 12:47:55

① 橋邊的老人的老人的內心獨白是什麼

文中刻畫了一個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他熱愛自己的家鄉,一談到自己的家鄉,老人就高興地笑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他心地善良,充滿愛心。敵人入侵,他不得不逃離家鄉,但一直牽掛他養的那幾只動物,對這幾只動物能否避過戰火,一直放心不下。他不關心政治,他不理解敵人為什麼會入侵自己的家鄉,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之情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② 橋邊的老人。 試分析小說中老人的形象

文中刻畫了一個年老孤苦的西班牙老人形象。他熱愛自己的家鄉,一談到自己的家鄉,專老人就高興地笑屬了,對家鄉的熱愛之情溢於言表。他心地善良,充滿愛心。敵人入侵,他不得不逃離家鄉,但一直牽掛他養的那幾只動物,對這幾只動物能否避過戰火,一直放心不下。他不關心政治,他不理解敵人為什麼會入侵自己的家鄉,表達了對戰爭的厭惡之情和對和平生活的嚮往。

③ 求海明威的《橋邊老人》的深解

橋邊的老人》實在是一篇小品:僅由一幅畫面、一段對話構成,格局之小,筆法之簡練,在宏大戰爭主題的小說林中,可以說微不足道,但《橋邊的老人》彷彿一個小小的窗口,以小見大地揭示出戰爭的殘忍、罪惡,顯示出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人性的善良——對生命的尊重與對和平的渴望。老人形象作品開篇通過「戴鋼絲邊眼睛」、「塵土」、「浮橋」已經忙著逃命的車輛、人群的各種動作以簡單的白描手法為我們勾勒出一幅戰爭來臨前忙亂的極富寫實效果的畫面,又佐以後文對於「撐起來,搖晃了幾步,向後一仰,終於又在路邊的塵土中坐了下去」等動作的描寫,剔透地寫出生活現實,烘托出了在人們競相逃命之際,一個朴實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通過其好似不斷在重復著同樣內容的質朴語言,表現出一個既不懂政治又不懂戰爭,一個簡簡單單的飼養員,一個最普通的人在戰爭是的心態,這與包括「我」在內的其他人面對戰爭的那種一心想著撤離的恐慌,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時的老人就好像一名即將坐化的老僧,表現不出一絲對死亡的畏懼,然而並非他不恐懼死亡,而是他根本不知道戰爭的來臨,死亡的即將到來,將主題表現的淋漓盡致。
老人充滿愛心,其形象閃耀著普通的人性的光輝,與踐踏人類生命的殘酷戰爭形成鮮明的對比。作者旨在呼喚人性與愛的回歸,斥責非正義戰爭給世界帶來的災難。
品析鑒賞——「我」的形象
「我」只是充當故事中的一個人物、一個觀察者,並沒有發表議論和流露感情。第一段末尾的那句「他太累了,走不動了」,以及「我」與老人的對話中插入的一句「那是他的故鄉,提到它,老人便高興起來,微笑了」,都是「我」的揣測而已。盡管如此,我們通過對有關戰爭的場面描寫和與老人的談話以及催促老人離開這些細節,還是可以看出,「我」是對老人同情的,對戰爭厭惡的。
敘述視角首先,這種角度給了我們一種「親歷」的感覺,彷彿這是一篇來自戰場的報道,一個真實的特寫,可以增加一些真實感和親切感。
其次,採用第一人稱,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講述故事而不是顯示故事,顯得比較親切、自然、真實。具體說來,小說通過「我」之眼,通過「我」與老人之間的對話,尤其是老人三次嘮叨著「貓會照顧自己,可是,另外幾只東西怎麼辦呢?」這樣的細節描寫,將老人的內心之痛刻畫入微。盡管沒有一句帶有情緒化的語言,卻令我們感受到對戰爭的譴責和對和平的熱愛。
最後,「我」作為故事的敘述者講述的僅僅是「我」的所見所聞,對其他人物的感受只能推測,這對讀者而言,要求能挖掘人物的心理,玩味故事的內涵。比如,在小說末尾,當「我」再次催促老人離開,而老人卻無力起身時的動作描寫和語言描寫:老人「搖晃了幾步,向後一仰,終於又在路旁的塵土中坐了下去」,那時我在照看動物,他木然地說,可是不再是對著我講了,我只是在照看動物。這一切都是客觀地呈現出來的,關於老人在戰爭中的命運和老人對現實的情感等,都需要讀者借小說的信息推導出來。人物對話1、對話設計富有張力。
2、對話成為推動敘述的主要力量。
這篇小說的人物幾乎原地不動,除了對話沒有其他動作;小說的情節也非常簡單,它的展開主要藉助人物對話。小說里的對話簡單高效,蘊涵了所有該有的生動情節,反映出人物的個性心理。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下面一段對話:
「你從哪兒來?」我問他。「從聖卡洛斯來。」他說著,露出笑容。那是他的故鄉,提到它,老人便高興起來,微笑了。「那時我在看管動物,」他對我解釋。「噢。」我說,並沒有完全聽懂。「唔,」他又說,「你知道,我待在那兒照料動物。我是最後一個離開聖卡洛斯的。」
這一句接一句,彷彿踏實堅定的腳步,將我們一步步引向老人的身世。老人提到故鄉便暫時忘記了眼前艱難凶險的處境並微笑了起來的這一細節,告訴我們他是多麼愛他生活的家園;呆在那兒照顧動物直到最後離開的這個細節,又說明他對它們是多麼不舍。離開自己深愛之物、讓它們被炮火摧殘,這種被迫和無奈何其苦澀和悲哀。
3、對話看似簡潔,卻蘊涵大量的信息。如:
「什麼動物?」我又問道。
「一共三種,」他說,「兩只山羊,一隻貓,還有四對鴿子。」
「你只得撇下它們了?」我問。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個上尉叫我走,他說炮火不饒人哪。」
「你沒家?」我問,邊注視著浮橋的另一頭,那兒最後幾輛大車正匆忙地駛下河邊的斜坡。
「沒家,」老人說,「只有剛才講過的那些動物。貓,當然不要緊。貓會照顧自己的,可是,另外幾只東西怎麼辦呢?我簡直不敢想。」
老人對動物如數家珍,我們不但了解了老人平日的生活狀況,這幾只動物在老人心目中所佔據的地位,還了解到老人離家時的無奈和被迫。「我」「注視著浮橋的另一頭,那兒最後幾輛大車正匆忙地駛下河邊的斜坡」,暗示了我對老人命運的擔心:沒趕上去巴塞羅那的卡車就等於要留在戰場上了,而此時,最後的大車也即將駛離。末尾處老人「搖晃了幾步,向後一仰,終於又在路旁的塵土中坐了下去」。實際意味著老人凶多吉少的未來。這一切,都是被客觀地呈現出來,讓讀者憑借小說所透露地信息推導出來。這也正體現出海明威所倡導的「冰山理論」。
「你沒家?」我問,邊注視著浮橋的另一頭,那兒最後幾輛大車正匆忙地駛下河邊的斜坡。
「最後幾輛大車」沒趕上,就意味著老人要留在戰場上了。平靜而簡潔的敘述中隱藏的是作者對老人命運的深深擔憂。
與老人命運相關的句子還有:
「謝謝你,」他說著撐起來,搖晃了幾步,向後一仰,終於又在路旁的塵土中坐了下去。
「坐了下去」也就意味著老人凶多吉少的未來。
問:明知此處即將成為戰場,「我」兩次勸老人離開,但老人為什麼不走?
一方面是因為體力不支,疲憊不堪,「我七十六歲了。我已經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現在再也走不動了。」另一方面,老人還有對故園的留戀,對未來的茫然,「那邊我沒有熟人」,老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慾望減退了。對於一個76歲高齡的孤獨老人來說,在生命臨近終點之際卻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慾望自然減退,以至於可置生死於度外。

「動物」意象
小說的主體部分的對話始終圍繞著「動物」展開。在不長的篇幅里,小說反復出現著這樣的細節:老人三次嘮叨著「貓會照顧自己的,可是,另外幾只東西怎麼辦呢?」作者在強調什麼呢?在老人的話語里,我們似乎能夠看到,在他孤獨的垂老之年,只有幾個動物與他相依為命的晚景。然而,殘酷的戰爭使這一溫馨都無處存身,一無所有的老人在炮火中不但失去了家園,也失去了最後幾位可依靠的伴侶。前景的悲涼顯而易見,這也許正是老人並不急於逃離,也不懼怕戰火的緣故。這些動物被拋棄,無辜地面對人類製造的戰火,對人類的仇恨一無所知。戰爭雙方,有誰會關注生命的被扼殺被銷毀被剝奪呢?在老人的眼中,這卻是世界的價值所在。

④ 《橋邊的老人》應該如何賞析

文章的構思和取材是巧妙和獨特的,它不是以戰火紛飛,血腥殘酷的戰爭實景來表現該主題,而是以在戰爭即將到來前,一個相對平靜的環境下,一個孤身老人當人們競相逃命時的內心世界,冷靜而逼真地揭示出了戰爭的殘忍、罪惡。

在小說的情節安排上,作者通過將撤離人群的逐漸稀少、遠去,戰爭越來越近的緊張感與老人從始至終的緩慢平和的語調,與戰爭毫不相乾的談話內容沖突著,把小說一步步推向高潮,讓人不禁為老人的安危擔憂,也更深刻的感受到主題。

《橋邊的老人》敘述視角

採用第一人稱,可以避免作者的介入,更多的是顯示故事而不是講述故事,顯得比較親切、自然、真實。

具體說來,小說通過「我」之眼,通過「我」與老人之間的對話,尤其是老人三次嘮叨著「貓會照顧自己,這樣的細節描寫,將老人的內心之痛刻畫入微。盡管沒有一句帶有情緒化的語言,卻令我們感受到對戰爭的譴責和對和平的熱愛。

閱讀全文

與橋邊的老人如何刻畫老人的形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退休年齡最新規定放屁 瀏覽:824
如何演好一個坐著的老人 瀏覽:677
結婚父母邀請微信怎麼寫 瀏覽:471
應征報名之後大概多久就要體檢 瀏覽:188
保定市靈活就業人員退休 瀏覽:283
長壽區電信 瀏覽:838
中老年人玩轉網路新生活捷徑 瀏覽:604
養生茶品牌起什麼名字好聽 瀏覽:862
遼寧省省直單位養老保險查詢 瀏覽:633
體檢顯示左氟沙星耐葯是什麼意思 瀏覽:524
學習不好與父母親關系如何 瀏覽:201
沂南小學老師退休工資 瀏覽:744
體檢血尿酸496怎麼辦 瀏覽:219
趕集網退休人員找工作 瀏覽:708
父母的撫恤金和子女的多少有關嗎 瀏覽:22
工作勞累體檢有什麼好處 瀏覽:194
蓬萊和即墨選哪個養老 瀏覽:9
花妮長壽 瀏覽:774
高曉松父母什麼時候離婚 瀏覽:585
50歲能以房養老嗎 瀏覽:4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