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低燒怎麼治療怎麼預防
什麼是低燒
低燒是指人體腋下體溫在37.3℃-38℃,正常人的體溫在體溫調節中樞的調控下,集體的產熱和散熱保持動態平衡,使體溫保持在相對恆定的范圍內。
當各種原因導致體溫調節中樞的功能發生障礙時,產熱超過散熱,體溫升高超出正常范圍,即稱為發熱。
正常人的體溫一般在36-37度,24小時內稍有波動,腋窩測量的溫度一般在36-37度之間,如果是37.3-38度則為低熱。
低燒的分類
一、功能性低燒
其臨床特徵是體溫較正常升高0.3-0.5℃左右,一般不超過38℃。
1.生理性低燒
常見於女性經前或妊娠期低燒。
2.季節性低燒
會出現微熱伴有乏力、食慾減退。
3.環境性低燒
在高溫環境中工作者,約有10%的人會出現低燒。
4.神經功能性低燒
臨床上以20─30歲的青年多見,患者體溫較正常人升高0.3℃─0.5℃。低燒時間數月至數年不等,一般情況較好,體重不減輕。此類患者約占長期低燒患者總數的1/3左右,預後良好。
二、器質性低燒
引起器質性低燒的疾病很多,常見病因如結核,膽道感染,慢性病灶感染,尿路感染、風濕、肝炎、腫瘤等。其他是甲亢、貧血、結締組織病、鏈球菌感染後狀態等。
低燒的病因
體溫是人類最重要的生命特徵之一,它會隨24小時晝夜變化在一定范圍內波動,而非恆定不變。測量體溫的方法通常包括口腔溫度、腋窩溫度和肛門溫度三種,其中測量腋窩和口腔溫度較為常用。
正常人的體溫一般為:口溫36.7℃-37.7℃,腋溫36.6℃-37.4℃,肛溫36.9℃-37.9℃。如果有人每日口溫在37.5℃-38.3℃、腋溫在37.4℃-38.3℃之間波動,且持續3周以上不退,即可叫做「長期低熱」。
而長期低熱往往預示著身體可能發生了某種問題,需要引起注意。
持續低燒的病因
1.感染性低熱
這種在生活中最為常見,約佔40%左右,而在所有的感染性低熱中,以結核菌感染最多。
結核菌感染表現為午後低熱,還可能伴有咳嗽、乏力、夜間或睡醒後出汗等。
慢性膽道感染、慢性腎盂腎炎、慢性尿路感染、慢性盆腔炎、慢性中耳炎、慢性鼻竇炎、艾滋病、亞急性心內膜炎及病毒等引起的長期低熱也較常見。
2.是非感染性發熱
包括甲狀腺機能亢進、風濕熱、紅斑狼瘡、血液病、腫瘤、葯物熱等。
3.功能性發熱
多見於青年女性和3歲以內的兒童,上午以發熱為主,也可能伴隨有出汗、手顫、失眠、乏力和不想吃飯等。
4.結核病
低熱的常見病因主要是肺結核引起的,早期無症狀體征及時進行胸部X線檢查。
其次為肺外結核,如肝腎、腸、腸系膜淋巴結、盆腔、骨關節結核等除局部症狀外,常發熱有結核病的中毒症狀,血沉增快結核菌素試驗強陽性,抗結核治療有確切療效。
有助於診斷老年肺結核起病症狀不明顯,其肺部並發症多,結核菌素試驗陰性易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或哮喘。
因此老年人長期持續咳嗽、咳痰易感冒,用抗炎葯治療無效,低熱乏力及納差者,應及時查痰結核菌(塗片或TB-PCR)及胸部X線檢查。
老年肺結核易合並肺外結核如結核性腦膜炎、胸膜炎、腹膜炎骨、腎、淋巴結結核等.
5.慢性腎炎
慢性腎炎是女性患者常見低熱原因,這種病無明顯症狀、體征甚至尿檢查無異常,以低熱為唯一表現。及時檢測尿Addi細胞計數,清晨第一次中段尿培養及菌落計數,如尿白細胞>5/HP,細菌培養陽性,菌落計數>105可以確定診斷。
6.慢性病灶感染
如副鼻竇炎、牙齦膿腫、前列腺炎膽道感染、慢性盆腔炎等。以不規則低熱多見常伴有局部症狀體征,當病灶清除後症狀消失。
7.艾滋病(AIDS)
艾滋病是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lV)侵犯和破壞人體免疫系統,損害多個器官的全身性疾病。可通過血液和體液傳播性傳播。
臨床表現非常復雜,其基本特徵是HlV造成人體細胞免疫受損使機體處於嚴重的、進行性的免疫缺陷狀態,從而並發各種機會性感染和惡性腫瘤表現為長期不規則發熱。
慢性腹瀉超過1個月,對一般抗生素治療無效消瘦,原因不明全身淋巴結腫大,反復細菌真菌、原蟲等感染,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及時進行抗HlVP24抖抗原檢測。
8.巨細胞病毒感染
可持續低熱,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據抗CMV IgM檢測診斷。
9.甲狀腺功能亢進
表現早期低熱伴心悸、脈搏快、多汗食慾亢進、消瘦、手顫甲狀腺腫大,局部雜音等。檢測T3T4、rT3等。
對無突眼的甲狀腺功能亢進需進行131I攝取試驗,以除外甲狀腺炎時激素外溢引起血中T3、T4水平升高。
10.誘發惡性腫瘤
中年以上者有不明原因低熱,血沉增快,應注意腫瘤檢查如原發性肝癌。肺癌、腎癌及結腸癌等。
11.巨細胞病毒感染
可持續低熱,類似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病毒性肝炎依據抗CMV IgM檢測診斷。
寶寶低燒的原因
1、自身體質原因
寶寶自身代謝快,體溫波動在1°C以內都算正常。
2、天氣原因
和天氣相關,寶寶的水分補充不足、出汗少,導致體溫升高。等天氣轉涼後,寶寶的體溫就會恢復正常。
3、飲食因素
寶寶有不消化、積食的現象,他很可能會有低熱、不愛吃飯、嘔吐等症狀。這個時候,可能需要做飲食調整或用幫助消化的葯物來治療。
4、感染性低熱
寶寶患病後因治療療程不足,會出現病情反復,同時,還會有間斷性的低熱現象。
5、感染後低熱
寶寶患麻疹、白喉、百日咳、菌痢、乙型腦炎等傳染病後,調節體溫的機能沒有完全恢復,導致低熱不退。
6、慢性感染性低熱
如結核、慢性扁桃體炎、中耳炎、鼻竇炎、泌尿系感染等,導致寶寶出現連續性的低熱。
7、非感染性低熱
如果寶寶有血液疾病、內分泌和免疫系統疾病,可能會出現低熱。
多種疾病會引起低燒,發燒是一種症狀,風濕、結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長期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造成不明原因的持續低燒。
不明低燒不能濫用葯,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侵襲的反應之一。低熱病人服用退熱葯,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
亂用退燒葯,還有導致白細胞下降、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危險。體溫38℃以上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葯。
持續低燒應盡早就醫,應及早進行全面檢查。一些惡性腫瘤早期或細菌感染早期的症狀也是低燒。
低燒的臨床診斷
長期低燒最常見的為結核感染。結核病在小兒還是比較多見的,除低燒外,小兒尚有性格的改變。
原來好動的孩子變得發懶不愛動,原來好靜的孩子性情急躁、愛發脾氣、食慾減退、消瘦、動則汗出或夜間多汗、疲乏無力、面色蒼白、頸部等淺表淋巴結腫大等。
為此,應作結核菌素試驗(簡稱OT)或三聯皮拭(PPD—PHA)。如為陽性結果,可作為參考,因孩子接種過卡介苗後也可見陽性反應。
另外,過去得過結核病,也可以出現陽性反應。進一步還得檢查血沉,一般在結核病活動時,血沉均可增快。
最後還得用X線檢查肺部,是否有結核病灶。假如以上各種檢查均為陰性,則可以排除結核病。
長期低燒還見於病毒感染,主要見於嬰幼兒,多見於咽喉部感染,無全身表現。
一般檢查均無明顯異常,也無呼吸道症狀,多為某次病毒感染高燒後,低燒較長時間不退。
咽部鏈球菌或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時,也可表現為長期低燒,可作咽分泌培養,如能找到細菌,即可確診。
如為鏈球菌感染,還可取血檢查抗鏈球菌溶血素(簡稱抗「O」),如滴定度高,說明有過鏈球菌感染。
如抗「O」增高明顯,還應想到風濕熱的可能,應注意有無關節痛或腫脹,皮膚有無環形紅斑,心臟有無改變,這些都是診斷風濕熱的依據。
女孩長期低燒應注意泌尿系感染,可以檢查尿得到確定。
長期低燒也可能與感染無關,而是由其他病或其他原因所致。在血液病方面,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可見長期低燒。
如果孩子還有貧血、出血、黃疸等表現,檢查一下耳血,即可找出是否與其有關。
低燒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
血常規檢查是最簡便、普通的化驗檢查,其中白細胞總數及中性粒細胞增高提示細菌感染,降低提示病毒性感染及結核病等。
(2)尿常規
尿常規的異常或尿培養陽性提示泌尿系感染。
(3)血沉
臨床意義
①對疾病動態觀察,如結核病和風濕病患兒,若血沉增快,表示病變活動。
②療效評價,疾病治療後,血沉由快變慢,表示病情好轉。
③區別疾病性質,一般而言,功能性失衡血沉加快不明顯,而器質性疾病加快明顯。
(4)抗鏈球菌溶血素「O」
抗「O」是抗鏈球菌溶血素的簡稱,當鏈球菌溶血素進入人體後,就產生一種叫抗鏈球菌溶血素的抗體。
抗「O」測定就是測定體內這種抗體的滴度,從而判斷是否有過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如滴度大於500U,提示機體最近有過溶血性鏈球菌的感染。
(5)肝功能檢查
肝功能檢查有助於診斷肝臟病變所致的低熱。
低燒的治療方法
1.冷敷
如果高燒讓你無法耐受,可以採用冷敷幫助降低體溫。在額頭、手腕、小腿上各放一塊濕冷毛巾,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當冷敷布達到體溫時,應換一次,反復直到燒退為止。也可將冰塊包在布袋裡,放在額頭上。
2.熱敷
假使體溫不是太高,可以採用熱敷來退燒。用熱的濕毛巾反復擦拭病人額頭、四肢,使身體散熱,直到退燒為止。
但是,如果體溫上升到39℃以上,切勿再使用熱敷退燒,應以冷敷處理,以免體溫繼續升高。
3.擦拭身體
蒸發也確降溫作用,建議使用冷自來水來幫助皮膚驅散過多的熱。雖然你可以擦拭(用海綿)全身,但應特別加強一些體溫較高的部位,例如腋窩及鼠蹊部。
將海綿擠出過多的水後,一次擦拭一個部位,其他部位應以衣物蓋住。體溫將蒸發這些水分,有助於散熱。
4.泡澡
有時候,泡個溫水澡是最舒服不過了。它同樣也可以起到緩解發熱的症狀。嬰兒應以溫水泡澡,或是以濕毛巾包住嬰兒,每15分鍾換一次。
5.多喝水,補充水分
當你發燒時,你的身體會流汗散熱,但當你發高燒時,身體會因為流失太多水分而關閉汗腺,以阻止進一步的水分流失,這使你的身體無法散熱。
解決之道就是補充液體,喝大量的白開水及果菜汁,其中果菜汁含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尤其是甜菜汁及胡蘿卜汁。
如果你想喝番茄汁,應選用低鈉的產品。發燒期間應避免固體食物,直到狀況好轉。
如果嘔吐情形不嚴重,還可以吃冰塊退燒。在製冰盒內倒入果汁,冰成冰塊,還可在冰格內放入葡萄或草莓,這尤其受到發燒的孩子歡迎。
6.適當用葯
若感到非常不舒服,可服用止痛葯。成人服用2片阿司匹林或2片撲熱息痛,每4小時服用——次。撲熱息痛的優點是較少人對它過敏。
由於阿司匹林與撲熱息痛的作用方式有些不同,因此你若覺得使用任何一種皆無法有效地控制發燒,不妨兩種並用。每6小時服用2片阿司匹林及2片撲熱息痛。服用這些葯物時,需先經醫師同意。
7.注意穿衣
如果你感到很熱,則脫下過多的衣物,使體內的熱氣可以散發出來。但如果因此而使你打寒顫,則說明衣物太少,應該增加,直到不冷為止。
如果患者是小嬰兒,則需特別注意,因為他們還不會表達他們的感受。其實,給小孩穿過多衣服或把他們置於酷熱的場所,都可能引起發燒。
同時,勿使室溫過高,醫師通常建議勿超過20℃。同時,應讓室內適度地透氣,以幫助復原,並保持柔和的光線,使病人放鬆心情。
兒童退燒葯的注意事項
1.兒童的病毒性感冒發熱往往會反復,所以用退熱葯後,體溫在下降一段時間後還會有可能上升。如果孩子熱退後精神好,玩耍如常,是好的表現。
孩子發熱後精神又欠佳,只需再次給予退熱葯即可。如果熱退後精神狀態仍然不好,需要再次就醫。
2.多數的退熱葯都是OTC(over the counter,即在貨架上,任何人都可以買,不需要醫生處方)。
因此,葯物說明上的推薦劑量實際很小,往往退熱效果不佳。
然而,當您帶孩子到醫院找醫生就診時,醫生會給您一個處方劑量,這是根據您的孩子的實際體重精確計算出來的,通常能夠有效的退熱。因此在您就醫後請按醫生的處方量服用葯物。
3.兒童腋下體溫大於38.5度可以服用退熱葯。但必需喝足夠的含有礦物的水份(比如口服補液鹽),體溫才會下降,否則效果不佳。
4.不要在短時間內重復服用相同的葯物,容易出現中毒現象。如果必需使用應該更換不同的退熱葯交替使用,減少中毒的機會。
5.某些情況下,體溫不高或正常,也是可以服用這一類葯物的,當然也需要喝足夠的含有礦物的水份。醫生在使用這一類葯物是為了抗炎或者鎮痛。
6.這類葯物較少有過敏反應,但個別兒童仍有出現過敏現象,因在就醫時告知醫生。
有哮喘,G-6-PD,肝炎,凝血功能障礙,心血管系統疾病的兒童,不要輕易使用這一類葯品。
Ⅱ 老年人老是低燒,是怎麼回事
您好,低燒是指體溫在37.3℃~38℃。多種疾病會引起低燒。發燒是一種症狀,風濕、結核、慢性炎症、免疫力低下等疾病都會引起持續低燒;長期心理緊張、情緒不穩定也會引起體溫中樞紊亂,導致持續低燒。關鍵是需要查明病因,不明低燒不能濫用葯。發熱是機體抵抗疾病侵襲的反應之一。低熱病人服用退熱葯,並不利於疾病的治療。亂用退燒葯,還有導致白細胞下降、再生障礙性貧血等危險。體溫38℃以上時,才應考慮使用退燒葯。
Ⅲ 老人總是低燒怎麼辦
建議您帶老人去醫院做個全面檢查,看看有什麼問題沒有。平常注意鍛煉身體,提高機體免疫力。
Ⅳ 大人發低燒應該怎麼辦
很多孩子的抵抗能力非常的低,所以往往在出現低燒的現象的時候也總是不退,嘗試過很多的方法但是都不能解決低燒不退這個問題,下面我們來為大家科普下低燒不退是什麼原因。
低燒不退是什麼原因
第一:對於這種低燒不退怎麼辦,其實在社會上的做法也是比較多種多樣的,所以大家的選擇也是比較多的,而下面就是一些有關這種低燒不退的怎麼辦的資料的。
第二:如果孩子只是發燒,不超過38度5,沒有別的不適,就不用太擔心。可以先給孩子採取物理降溫措施,再給孩子吃退燒葯和消炎葯(最好是兒童專用葯),多喝水,少量多飲。一般發燒3至5天不退是正常的,沒有哪個孩子發燒一天就好,都會有個過程的。
第三:如果孩子發燒超過38度5,喝了退燒葯(美琳、尼美舒顆粒等之類的)幾次之後(一般隔4小時吃一次)仍不退燒。就要去醫院最檢查了,如果孩子沒有其它不適,化驗血會顯示血象高,一般為細菌性感染。
低燒比高燒還危險
一般人都覺得高燒比較嚇人,39度40度的,低燒確實沒像高燒那麼讓人重視,它似乎來的比較溫和,沒想到卻是溫柔一刀,刀刀見血,很多大病都是從持續低燒開始的……
人的正常體溫是36.5-37度,低燒就比正常體溫高一點,37-38度之間。
我們說的低燒跟感冒發燒不是一回事,感冒發燒,上呼吸道感染,溫度一般在38-39度,醫學上叫中燒,不會是37-38度之間的低燒。
另外,那種持續一段時間的低燒,比如一周了都是37度幾,不到38度,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視。
要確定低燒,需要先量體溫,因為低燒度數不高,所以一定要學會正確的量體溫方法:
1、腋下不能有汗;
2、要把溫度計水銀頭真正插在腋中間,插深了插淺了都不準。
3、距離用餐時間半小時以上。
4、每次測量5分鍾。
5、最好多次測量取平均值。
低燒是癌症的信號
所有的癌症,惡性腫瘤,它的最早期症狀就有低熱。當然不是癌症病人不是100%都低熱,但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很多癌症早期除了低熱,沒有任何其它症狀。
所以,這個時候,低燒就成了唯一的發現早期腫瘤的蛛絲馬跡。但如果你遲遲不幹預,持續低熱,甚至常年低熱,慢慢的,就發展成中晚期了,就不可逆了。
癌症為啥會低燒
因為發熱就是人體通過燃燒垃圾的方法清除垃圾,就產生了熱,所以只要是發燒就一定代表身體里產生了多餘的垃圾。
垃圾少就低熱,垃圾多就高熱。垃圾燃燒光了,溫度就降下來了。
如果多餘的垃圾總是持續產生就會一直發熱不退。
所以,不難理解,癌症發熱,就說明身體里的癌細胞不斷產生死了的細胞,身體要把它清除出去,就持續低熱了。
女性持續低熱要排查盆腔炎
除了癌症,還有很多情況身體也會持續的產生垃圾,如果是成年女性,低燒的排查有一個重點。
這是由女性的生理構造決定的,女性的尿道短,外界病原體容易通過尿道進入身體。
所以成年女性如果沒有什麼其他症狀,只有持續低燒的症狀,首先要排查盆腔——慢性盆腔炎。
如果是女性,沒有其它症狀,持續低熱,原因又找不出來,其它檢查又都正常,高度懷疑慢性盆腔炎。
低燒很可能有慢性炎症
其實排查低燒,只要掌握一條原則,出現低燒,就是有多餘的垃圾在燃燒,就一定得找到這部分垃圾在哪,怎麼產生的,身體所有部位都能產生垃圾。
比如慢性咽喉炎患者、慢性鼻炎、慢性乙型丙型肝炎患者都會出現低熱的現象。
腎炎也會引起低燒,而且不及時干預,久而久之,可能發展成尿毒症。
一般來說,慢性炎症都會導致發燒,37-38度之間,就是醫學上所說的中燒和低燒的范疇。
老年低燒不能忽視
老年人的體溫具有特殊性,因為老年人的正常體溫就比年輕人低,再加上對溫度低變化不敏感,所以,
第一、本該表現出發燒症狀的疾病,老年人也許真的就沒發燒,或者發燒溫度很低;
第二、已經發燒了,但自己不覺得;
第三、老年人一旦發燒了,常提示有嚴重的感染或疾病。
有資料顯示,老年人發熱有25%―35%因為感染,其中結核感染的概率遠高於年輕入;
結締組織病佔25%―31%,如類風濕關節炎、顳動脈炎等;惡性腫瘤佔12%―23%。
另外,當老人患心內膜炎、肺炎時,發熱要比年輕人低,甚至有相當一部分急性膽囊炎、闌尾炎、胃腸穿孔的老年患者,體溫低於37.5℃。
患嚴重感染的老年人中,還有約20%―30%不發熱或發熱反應遲緩,這往往是預後較差的原因。
因此,當老人有發熱或有功能狀態的急劇變化時,必須盡快到醫院治療。
因為大量的臨床觀察發現,老年人感染疾病時,發熱並不明顯或不發熱,容易造成漏診而延誤治療,從而使老年人發生並發症和死亡的危險增高。
老年人要養成習慣,在床頭放一個溫度計,每天起床就量一下體溫,堅持每天記錄,以便了解自己的正常體溫,隨時掌握體溫的變化。
老人的平均清晨口腔溫度為36.7攝氏度,發熱一般指口腔溫度持續為37.2攝氏度。
不論用任何溫度計在任何部位測量,只要溫度比基礎體溫升高1.3度,即表明發熱了。
低燒也可能提示免疫系統出毛病
一個人如果低燒了,他沒有癌症,也沒有慢性炎症,那這多餘的垃圾還有可能出在哪呢?
就是自身免疫性疾病,比如:腎炎、風濕、類風濕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沒有明顯症狀,除了低熱。所以,低熱是非常有價值的早期信號。對於風濕、類風濕,早期干預效果會好很多。
如果發出信號,你不理睬它,不去治療它,發展到嚴重的程度,就不可逆了。
猜你喜歡
1. 大人怎麼物理退燒
2. 成人如何快速退燒的方法
3. 老人物理降溫的方法
4. 發燒老人如何物理降溫
5. 大人發燒的緩解方
Ⅳ 低燒怎麼解決
去醫院檢查。多數情況下,發熱並不是病,而是身體和入侵病原作戰的一種保護性反應,也就是人體正在發動免疫系統抵抗感染。但許多人不了解這一點,一發燒就盲目服退燒葯,結果使康復減慢。關於發熱有以下幾點忠告:
正常體溫是一個數值段而不是一個點。這個數值段還隨著每個人情況的不同而差別很大。人的自然生理節律通常會使體溫有0.5℃的波幅,而有些人體溫波動的幅度可達到1.2℃左右。兒童的正常體溫比成人略高一些,而老年人的體溫多半低於年輕人。體溫在一天中也隨著生理活動而有所變化,飽餐之後、運動、曬太陽、啼哭都能夠使體溫上升。
發燒不一定意味著患了重病。發燒的生理機制實際就是白細胞發現了病原入侵者,於是就釋放出蛋白質,刺激丘腦的下部把體溫調高。人體之所以要這樣,是因為人體的許多免疫系統都是在體
溫較高的時候戰鬥力較強,而不少細菌和病毒在溫度較高的情況下進攻的能力也會降低。人體每次發熱都給免疫系統一次鍛煉機會。一個體38.3℃神情呆滯的孩子和一個體溫40℃但仍然頑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我們關注。應該注意病人的神態和舉止,不要只依賴溫度計,對新生兒和老人尤其應該如此。他們由於抵抗力低,縱使患嚴重的疾病也可能不發燒。
服用退燒葯可能無益。兒童體溫40℃以下,成人體溫39℃以下,一般不要急於用退燒葯。尤其是16歲以下的青少年,只是發燒而沒有其它不適的,通常不服用退燒葯反而更好。醫生通過了解熱型及發燒程度可能更快得出確切診斷。
發燒很少會把腦子燒壞。有很多人錯誤地認為發燒可能把腦子燒壞,有半數以上的父母在孩子體溫到37—38℃之間就急忙給孩子服退燒葯,要知道只有燒到41.4℃以上,腦部才會有受損傷的危
險,也有些家長錯誤認為發燒可能燒成肺炎,其實他們把概念搞反了,肺炎可能有發燒,如果肺部
沒有感染,發燒是不會燒成肺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