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老年人脫肛怎麼辦
步入老年,身體內器官、機能逐漸顯示出不如往昔,肛周和盆腔內肌肉、韌帶鬆弛。加之,不少老年人有長期的慢性疾患,如慢支、哮喘、前列腺疾病和便秘等,以及老年人從事重體力勞動,都會使得腹腔內壓力持續升高,器官下移,脫肛現象也就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
當您發現自己有脫肛現象時,應找專科醫生檢查,排除內痔、息肉脫出等因素,如是則需及時治療。
輕度脫肛的老人應積極治療被長期困擾的慢性疾病,每日做提肛操(即向上升提肛門)30-50次,持之以恆。脫肛雖難以徹底治癒,但控制和緩解症狀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嚴重的則應到醫院處理。
2. 老人大便,脫肛。怎麼辦
老人脫肛比較來常見,脫肛分為直腸完全自脫垂,還有直腸部分脫垂。一般在老年人比較多見,老年人容易便秘,隨著腹壓的增加,肛門括約肌的鬆弛,身體的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現直腸部分黏膜或直腸全層脫出肛門外。如果是直腸部分黏膜脫垂,症狀比較輕,可以採取保守治療,增強抵抗力,增強營養,加強支持治療,讓患者多做提肛運動。如果症狀比較重,脫出的黏膜壞死、水腫等,這種需要手術治療,可以做微創手術,比如(PPH)痔上黏膜環切釘合術。如果是直腸完全脫垂,一般需要手術,這種情況一般伴隨肛門鬆弛,需要經腹做直腸懸吊術以及肛門成形術。
3. 直腸脫垂怎麼辦
直腸脫垂又稱脫肛,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雖然常見,但很多人對於直腸脫垂都引不起重視,直到產生了嚴重的後果,不得不治才去醫院治療。雖然脫肛是一種常見的肛腸疾病,但有許多人對它不了解。下面,詳細的為您介紹一下。 在現代醫學上,直腸脫垂是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於肛門外,部分脫垂可見圓形、紅色、表面光滑的腫物,粘膜呈「放射狀」皺襞、質軟,排糞後自行縮回的症狀。若為完全性脫垂,則脫出較長,脫出物呈寶塔樣或球形,表面可見環狀的直腸粘膜皺襞,直腸指診感到括約肌鬆弛無力。如脫垂內有小腸,有時可聽到腸鳴音的現象。 二、晚期:直腸脫垂在咳嗽、噴嚏、走路、久站或稍一用力即可脫出,脫出後局部有發脹感,也可感到腰骶部脹痛,脫出的黏膜有黏液分泌,黏膜常受刺激可發生充血、水腫、糜爛和潰瘍,分泌可夾雜血性黏液,刺激肛周皮膚,可引起瘙癢。 三、嵌頓:由於肛括約肌鬆弛,很少發生嵌頓,一旦嵌頓發生,病人即感到局部劇痛,腫物不能用手托復位,脫出肛管很快出現腫脹,充血,黏膜皺襞消失。如不及時治療,可發生絞窄和壞死。在臨床上,直腸脫垂按脫垂程度輕重分成三度:一度為直腸黏膜脫出,二度為直腸全層脫出,三度為直腸及乙狀結腸脫出。 脫肛危害很多,尤其是對於中老年人、小兒,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排便排出腫物:直腸脫垂初期有便秘、排便無規律,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凈。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但可自行縮回。 二、粘液刺激:由於直腸脫出,腸液流溢,容易刺激肛周皮膚導致肛門瘙癢,可造成肛門濕疹等疾病的發病; 三、感染:直腸脫出後病菌容易侵入腸道,引發腸道炎症、肛周皮下膿腫等等; 四、粘膜充血水腫:直腸反復脫出、回縮,容易造成粘膜充血、水腫,導致大便帶血; 五、腸套疊、絞窄、壞死:直腸脫出後無法復位或者不能恢復原位,可能造成腸套疊等情況,嚴重者不排除腸梗阻的可能; 六、影響身體發育:對於小兒脫肛患者來說,脫肛可嚴重影響小兒身體發育。 另外脫肛較嚴重的,將致陰部神經損傷產生肛門失禁、潰瘍、肛周感染、直腸出血,脫垂腸段水腫、狹窄及壞死的危險。所以,患者應及時到專業肛腸醫院進行科學診治。 幼兒直腸脫垂多可自愈故以非手術治療為主。即隨著小兒的生長發育,骶骨彎曲度的形成直腸脫垂將逐漸消失。如糾正便秘,養成良好的排便習慣,排便時間應縮短,便後立即復位。如脫出時間長脫垂充血、水腫,應取俯卧位或側卧位立即手法復位。 2 注射療法短期內再發、患病時間較長,使用上述方法仍不見效,可用注射療法方法,注射途徑可經肛門鏡在直視下將葯物注射到粘膜下層,使粘膜與肌層粘連;或經肛周皮膚在直腸指診下做直腸周圍注射,使直腸與周圍粘連固定。 3 手術治療病情較為嚴重的病人需手術治療。手術方法很多,大多經開腹將直腸懸吊固定而達到治療目的,優點是治療效果好,缺點是需開腹,創傷大。 4 微創治療微創治療是採用腹腔鏡技術,在腹部作3個0.5到1cm的微小切口,置入腹腔鏡器械,將直腸懸吊固定術,達到與傳統開腹手術同樣的治療效果。其創傷小,病人恢復快,一般術後2到3天即可出院。但該項技術需要先進的腹腔鏡設備,目前僅在有條件的醫院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