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古稀是多少歲
超過70歲。
古稀是中國人自古指七十高齡的說法。它源於唐代大詩人杜甫《曲江二首》詩,杜甫吟詠道:「人生七十古來稀。」杜甫慨嘆人生苦短,能活到七十歲,自古以來十分稀少。」
用法
宋·趙令疇《侯鯖錄》:「令合方當而立歲,賢夫已近古希年。」
他如今已是年近古稀又體弱多病,當年在皇上跟前當一等侍衛時,那拔山扛鼎、慷慨悲歌的豪邁氣魄早已盪然無存了。二月河《康熙大帝》八。
Ⅱ 古稀指幾歲
古稀指的是70歲的老人,因為古語有雲「人生七十古來稀」,只不過以前是算的虛歲,因此年滿70虛歲就算古稀了!
Ⅲ 古稀之年是指多少歲耄耋
古稀之年是指七十歲,耄耋之年是指八十至九十歲。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例如:垂髫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而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年齡稱謂與對應歲數
弱冠之年:20歲(男子)。
不惑之年:40歲。
而立之年:30歲。
年過半百:50歲以上。
花甲之年:60歲。
年逾古稀:70歲以上。
耄耋之年:80至90歲。
歲至期頣:100歲。
故事
古時男女稱呼年齡是有區別的,一般來講,男性稱壽,而女性是不稱壽的,一般稱福。在雲南羅平富樂有一塊古匾「期頤人瑞」,說的是該村王姓一女老人曾經活到一百多歲,所以有這個稱呼。
該村何姓有一匾「冀衍耄耋」,是女兒送的,其中冀是期望、希望的意思,衍在這兒有延長、達到的意思,耄耋的本意是八九十歲的人,在這兒引申為高壽。
Ⅳ 中國古代年齡稱謂中「古稀」指的是男子多少歲
古稀之年是幾歲?古人把人的70歲稱為古稀,稀就是少的意思。
在古代的時候,由於長期戰亂,人們的生活也陷入飢荒、瘟疫等災害之下,因此人的平均壽命都是在四十歲到五十歲之間,七十歲在古代也是很難得的了,所以被人稱為是“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除了用來形容年齡以外,還有另外一種含義就是人到了古稀之年,能多活一天就是感覺賺到的,畢竟生老病死已經成為了一種常態。
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人到七十古來稀這句話放現在是不成立,古代醫療技術不科學,導致很多人生病就死,沒能及時治療。
古代因為種種原因,年齡達到古稀真的非常的稀少,比較出名的便是唐寅,說唐寅可能不太熟悉,但是一提起唐伯虎大家就知道了,他曾經感嘆自己活過了古稀,並寫了一首詩,詩中有說到“前二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以此來表達人生幾何。
隨著時間的不斷向前,人的壽命越來越高了,就好比一千年以前的超過古稀之年的拿學者來比較在我的印象當中只有春秋戰國時期的老子和孔子等人,在幾百年之前的時候,比如說四大名著的作家羅貫中和吳承恩書畫名家鄭板橋年齡都已過古稀。
Ⅳ 年過古稀是指老人多少歲
就是70歲!`
Ⅵ 「古稀老人」一般指年齡幾歲的老年人
古代年齡稱謂知識介紹
自古以來,我國對嬰、幼、少、青、壯、中、老各個年齡的稱謂,真可說是名目繁多,雅緻有趣。
不滿周歲——襁褓
2~3歲——孩提
女孩7歲——髫年
男孩8歲——齠年
幼年泛稱——總角
10歲以下——黃口
13~15歲——舞勺之年
15~20歲——舞象之年
12歲(女)——金釵之年
20歲(男)——弱冠
13歲(女)——豆蔻年華
15歲(女)——及笄之年
16歲(女)——破瓜年華、碧玉年華
20歲(女)——桃李年華
24歲(女)花信年華
至出嫁——梅之年
至30歲(女)——半老徐娘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Ⅶ 古稀是指多少歲
是指70歲。
古稀,稱人年七十。古稀,原有古來稀少,而今也不多含義;但是解作古來稀少,與過去不同了。醫學保健昌明,閱報見過百歲老人還侍奉著高堂老母的事,將來這有可能就不再是新聞了。
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曲江二首》:「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白話譯文:上朝回來,天天去典當春天穿的衣服,換得的錢每天到江頭買酒喝,直到喝醉了才肯回來。到處都欠著酒債,那是尋常小事,人能夠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7)古稀老人是指多少歲擴展閱讀
其他的年齡稱謂:
1、湯餅:出生三天,邀親友吃湯餅。
2、初度:周歲。後稱生日為初度。
3、生小:幼年。
4、總角:總,聚束;角,小髻,意為收發結之,即兒童的發髻向上分開的樣子,俗稱小丫角,因此稱童年時代為總角。
5、垂髫:指童年。古時童子未冠,頭發下垂,因而以「垂髫」代指童年。
6、始齔:齔,兒童換牙,即脫去乳牙長出恆牙。按生理常規,男孩八歲、女孩七歲時換牙,始齔便成了童年的代稱。
7、教數:9歲。
8、外傅:10歲,出外就學。
9、束發:束,捆,結之意。古代男孩成童時束發為髻,因以「束發」為成童的代稱,通常年十五歲始稱成童。
10、舞勺:13歲。
11、及笄:指女子15歲。結發而用笄貫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歲。
12、舞象:男十五歲~二十歲。是成童的代名詞。原本是古武舞名。
13、待年:指女子成年待嫁,又稱「待字」。
14、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古代男子20歲行冠禮,表示已經成年
15、鮐背:指長壽老人。
Ⅷ 花甲、古稀、耄耋、期頤分別指多少歲
花甲:六十歲
古稀:七十歲
耄耋:八九十歲
期頤:百歲
4、期頤
指百歲高壽。期頤:期,朱熹講是「周匝之義」,即轉過一圈了,「謂百年已周」。頤,朱熹講是「謂當養而已」。即生活起居詩人養護。期頤就是指百歲之人
「期頤」是人壽至「百歲」的特稱。《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鄭玄註:「期,猶要也;頤,養也。不知衣服食味,孝子要盡養道而已。」意思是:人至百歲,飲食、居住、動物等各方面都需要孝子照養,所以「百歲」稱作「期頤」。
Ⅸ 古稀一般指多少歲
古稀之年是指70歲。
拓展資料:
初生叫嬰兒,不滿周歲稱襁褓。
2至3歲稱孩提。
10歲以下稱黃口。
男子20歲稱弱冠,
30歲稱而立之年,
40歲稱不惑之年,
50歲稱知命之年,
60歲稱花甲之年、耳順之年,
70歲稱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從心之年。
80歲稱杖朝之年,
90歲稱鮐背之年,
80、90歲也合稱耄耋之年,
100歲稱期頤,又可稱為人瑞。
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