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如何指導老年人適應角色

如何指導老年人適應角色

發布時間:2022-03-16 10:21:39

老年人常見健康問題指導有哪些技巧

社區老年人常見的心理健康問題

(1)社會角色的轉變:離退休使老年人的社會角色和生活規律都發生了變化,對老年人的心理也產生了影響。

據調查,不同職業群體的人對離退休的心理感受也大不相同,工人退休前後心理感受變化不大,他們退休後擺脫了沉重的體力勞動,有更充足的時間料理家務、消遣娛樂和結交朋友,並且有退休後的社保和醫保,所以心理比較滿足,情緒比較穩定,社會適應良好。

離退休幹部的心理狀況就不同了,他們退休之前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和廣泛的社會聯系,其生活重心是機關和事業,退休後的生活重心變成了家庭瑣事,廣泛的社會聯系驟然減少,特別是一些領導崗位的老幹部更是感到很不習慣、很不適應,產生悲觀心理,情緒低落、不願見人、急躁易怒、坐卧不安、失眠多夢、產生抑鬱,有的甚至影響了正常生活,引起其他疾病。

(2)經濟狀況:經濟是保證老年人正常生活和享受健康的基礎,老年人經濟收入一般都低於在職人員,加上醫療費用的逐年上升,使老年人的生活缺乏可靠的保障,特別是那些收入少或無收入的老年人,更容易產生自卑心理,怕自己一旦生病,無錢負擔醫葯費,拖累家人,怕家人不管,怕醫治不好等,從而影響了其身心健康。

(3)家庭環境:老年人退休後,從社會轉向家庭,家庭便成為重要的精神物質生活的依託。因此家庭對老年人具有特殊的意義,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具有重大的影響。

然而,有許多老年人由於喪偶獨居、夫妻爭吵、親友亡故、婆媳不和、突發重病等意外刺激,生活在極不愉快的環境之中,從而產生許多心理問題,情緒低落、孤獨寂寞、沉默寡言、對生活失去信心。

(4)身心衰老: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老化,生理功能逐漸減退,這是自然規律。但是,對具有價值觀念、思想追求和樂觀的老年人,他們退而不休,老有所為,渴望在有生之年發揮余熱,為社會多做一些工作,並且在工作中鍛煉自己的腦力、體力和與人交往的能力,在心理和生理上延緩衰老。

然而有許多老年人身心健康狀況卻不理想,他們機體衰老或身患多種疾病,有的在感知、記憶、思維等心理能力方面的衰退也非常明顯,使一些老年人陷入深深的苦惱和焦慮之中。

社區老年人的健康指導
我們與居委會聯合定期開展老年人健康指導工作,讓他們充分認識衰老是一個自然發展過程,從心理上正視這一生命現象,通過學習調整心態,提高自己的適應能力,通過自我調節延緩心理衰老。

鼓勵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盡其所能發揮余熱,並且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從社會生活中尋找生活動力,減少孤獨,消除失落感,使老年人的精神、心理得到滿足。

指導老年人有規律地生活:早睡早起、飲食定量、禁煙少酒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適度運動:鼓勵老年人參加體育鍛煉,改善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可延緩衰老。如太極拳、健美操、扭秧歌、散步等運動,每次運動時間在30~40分鍾。

培養良好的興趣和愛好:有了良好的興趣和愛好,使老年人有精神寄託,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每天過得充實,並增加與人交往的機會,減少孤獨感。如:書法、繪畫、下棋等。

培養良好的心態:良好的心態能使人心平氣和,遇事不慌,老年人受到外界刺激易過喜或過悲,所以應盡量減少各種不良刺激,保持樂觀平和的心態。

注意老年人的身體健康:當老年人身體不適時,家人要主動關心問候,積極尋求治療方法,做好老年人的安撫工作,必要時提供經濟援助。

總之,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增加,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問題也日益突出,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和心理健康也有待提高。因此,社區護士在老年人的心理護理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區護士必須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幫助老年人改變不良的心理行為和生活方式,指導他們自我調節和心理適應,幫助他們保持心理健康及良好的生活質量,使老年人在身心愉悅的狀態下安度晚年。

Ⅱ 怎麼說服老人去融入養老機構

我覺得可以多和老人描述一下養老機構中老人們的生活,也可以舉一些身邊的例子,多數老人不回肯去這些機構,無非答是礙於面子,覺得讓親朋好友看起來好像是子女不孝順
所以建議子女尋找離家較近的養老機構,這樣平時看望老人也比較方便。老人進入養老機構最開始都是會不適應的,在這期間最好子女能夠多陪同,讓老人可以度過這個適應期,像萬科怡園光熙長者公寓,就有30天親情陪住的安排,子女可以在老人身邊同吃同住30天,能很好的解決這一問題。
就像小孩子剛上學時有個適應期一樣,老人更需要陪伴,所以這個階段需要引起子女的重視。

Ⅲ 淺談如何指導老年人合理用葯

1、五種葯物原則 老年人同時用葯不能超過5種。據統計,同時使用5種葯物以下的葯品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6~10種為10%,11~15種為25%,16~20種為54%。要明確治療目標,抓住主要矛盾、選擇主要葯物治療。凡是療效不確切、耐受性差、未按醫囑服用的葯物都可考慮停止使用,以減少用葯數目。如果病情危重需要使用多種葯物時,在病情穩定後仍應遵守5種葯物原則。 2、受益原則 首先要有明確的用葯適應症,另外還要保證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大於1。即便有適應症但用葯的受益/風險比小於1時,就不應給予葯物治療。 3、擇時原則 擇時原則是根據時間生物學和時間葯理學的原理,選擇最合適的用葯時間進行治療。由於許多疾病的發作、加重與緩解具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變異型心絞痛、腦血栓、哮喘常在夜間出現,急性心肌梗死和腦出血的發病高峰在上午);葯代動力學有晝夜節律的變化(如白天腸道功能相對亢進,因此白天用葯比夜間吸收快、血液濃度高);葯效學也有晝夜節律變化(如胰島素的降糖作用上午大於下午)。 舉例來說,抗心絞痛葯物的有效時間應能覆蓋心絞痛發作的高峰時段。變異型心絞痛多在零點到六點發作,因此主張睡前用長效鈣拮抗劑。而勞力型心絞痛多在上午6時到1 2時發作,應在晚上用長效硝酸鹽、p阻滯劑及鈣拮抗劑。 4、暫停用葯原則 當懷疑葯品不良反應時,要停葯一段時間。在老人用葯期間應密切觀察,一旦發生新的症狀,包括軀體、認識或情感方面的症狀,都應考慮葯品不良反應或病情進展。對於服葯的老年人出現新症狀,停葯受益明顯多於加葯受益。所以暫停用葯原則作為現代老年病學中最簡單、最有效的干預措施之一,值得高度重視。 5、小劑量原則 老年人除維生素、微量元素和消化酶類等葯物可以用成年人劑量外,其他所有葯物都應低於成年人劑量。由於現在尚缺乏針對老年人劑量的調整指南。因此,應根據老年患者的年齡和健康狀態、體重、肝腎功能、臨床情況、治療指數、蛋白結合率等情況具體分析,能用較小劑量達到治療目的的,就沒有必要使用大劑量。 應注意的是,也並非保持始終如一的小劑量,可以是開始時小劑量,也可以是維持治療的小劑量,這主要與葯物類型有關。對於需要使用首次負荷量的葯物(利多卡因、乙胺碘呋酮、部分抗生素等),為了確保迅速起效,老年人首次可用成年人劑量的下限。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維持量上。而對於其他大多數葯物來說,小劑量原則主要體現在開始用葯階段,即開始用葯就從小劑量(成年人劑量的1/5~1/4)開始,緩慢增量。以獲得更大療效和更小副作用為准則,探索每位老年患者的最佳劑量。

Ⅳ 如何為痴呆老人照顧者進行健康教育和指導

老年痴呆(AD)是由於腦功能障礙而產生的獲得性、全面性、持續性的智能損害綜合征,除認知功能障礙外,還伴有精神行為症狀。隨著人口的老齡化,老年痴呆的患病率逐漸上升,在60~90歲的老年人中,患病率隨年齡的增大呈指數增長,平均每隔5.1歲增加1倍[1]。在老年痴呆病人的日常護理工作中,照顧者佔有重要的地位,我科通過對照顧者進行健康教育,增強其護理知識技能,提高了輕中度老年痴呆病人的生活能力及質量,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我科2005年4月至2007年5月收治老年痴呆病人64例,男42例,女22例,平均年齡(75.4±8.1)歲。經DSM-IV[2](美國精神病診斷的統計手冊第IV版)確診,血管性痴呆36例,阿爾茨海默病17例,阿爾茨海默病+血管性痴獃痴呆11。根據MMSE [3]評分,輕度認知損害40例,中度認知損害24例。均因其他疾病入院,慢支12例,肺氣腫14例,高血壓病16例,糖尿病13例,肺部感染9例。隨機分成觀察組33例,對照組31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及病情,經統計學檢驗,P>0.05,具有可比性。配對選擇觀察組病人的照顧者31例,其中男18例,女13例,平均年齡(49.88±8.99)歲。關系:配偶8例,子女10例,其他13例;文化程度:高中以上10例,高中及以下21例。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
兩組患者住院後均予常規綜合治療,包括葯物治療、健康教育、飲食指導、運動指導、行為干預等。對照組未對照顧者進行強化的健康教育,觀察組對照顧者也實施健康教育,措施包括:
1.2.1.1健康教育評估
首先對患者進行一般情況評估,系統地收集資料和記錄患者的健康情況,護理查體系統、完整、准確。了解患者生活質量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對社會支持的需要程度、對葯物的認識水平及對今後生活的態度,了解照顧者對患者的關心程度、對疾病的認知和態度及對疾病的承受能力。
1.2.1.2健康教育內容
①身體功能教育:向照顧者講解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行為表現等,教授照顧者對患者實施身體功能知識指導,協同照顧者、患者了解其個性特徵,妥善解決各類生活事件,並在今後保持專業的指導與聯系。②角色功能教育:根據照顧者的接受能力,宣教老年性痴呆症的相關知識,包括老年性痴呆症的臨床表現、病因、誘發因素、功能鍛煉的作用及措施、有關護理知識等,提高照顧者對老年人生活質量及老年痴呆症的了解,盡快進入角色。強調老年性痴呆症是一種隨著時間推移而漸進的、有害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身體、角色、情緒、社會功能將呈難以逆轉的損害。調整個體對事件的認知評價,提高個體角色能力。③情緒功能教育:鼓勵照顧者、親友、同事經常探視患者,給予情感支持,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人及各方面的照顧和關愛,激發其對生活的信心和對親人的眷戀,逐步提高患者的情緒防禦機制。講解心理、情緒對老年性痴呆的影響,對照顧者進行心理指導,提供適度的幫助,減少照顧者的應激、焦慮情緒。堅持對照顧者的觀察,善於發現並掌握不同照顧者的適應能力和功能行為及情緒變化。④社會功能教育:教授照顧者改變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特別是行為控制,使之不斷適應社會需要。講解堅持社會活動的意義,合理安排患者的生活、作業,督促患者堅持最大化地接觸社會和 自然 界。告訴照顧者適當的有氧鍛煉有助於改善器官功能和患者社會功能,讓患者有成就感。社會支持影響患者功能狀態、總體健康感覺和幸福感,從而影響其健康相關生活質量。⑤綜合技巧教育:溝通技巧—評估患者溝通的需求、理解能力,教授照顧者對患者實施措施前、中、後的目的、過程、效果及影響進行溝通,及時給予鼓勵,並調整下一步的實施項目力度和進度,實施結束後給患者講評效果;表達技巧—教授照顧者學會如何表達患者的錯誤行為和糾正方法,以及觀察患者情緒、行動、思維等變化,根據患者接受能力,進行衣、食、住、行、排泄鍛煉等各方面表達技巧的學習;示範技巧—指導照顧者觀察患者手勢、表情等,及時滿足患者需要。在語言表達的同時,充分利用肢體語言示範,如雙手並攏,頭偏向一側,表示睡覺。
1.2.2教育形式和方法
患者入院後,由專職護士根據評估情況,對患者照顧者小組或個別講解,發放健康知識小冊子等方式,對其進行AD知識的健康教育,並要求其照顧者將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運用到患者的日常生活護理中。並注意循序漸進定期評價教育效果,根據患者的個體差異、疾病 發展 不同時期及時調整教育計劃和修改教育內容,使患者照顧者能完全掌握AD的有關知識和照顧患者的技能。
1.2.3教育效果的評價
由專職護士採用生活質量評定表[4]在入院時入院後第4周對兩組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包括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飲食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5個方面。得分越高,表明生活質量越好。
1.3統計學方法
調查數據採用SPSS11.5軟體包進行統計學處理。
2.1兩組患者入院時與入院後第4周生活質量的比較
對照組患者入院後第4周各觀察指標與入院時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觀察組患者入院後第4周身體功能、角色功能、社會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與入院時比較,差異非常顯著(P<0.01)。見表1

2.2兩組患者入院時各指標比較
無顯著差異(P>0.05)。 入院後第4周,兩組患者的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差異顯著(P<0.05或0.01),見表2

3討論

由於老年AD是腦功能障礙性疾病,在 治療 上無根本性突破,護理是延緩病情並提高病人生活質量的主要手段。
我國絕大多數老年AD病人都以家庭照料為主,對病人的照料,僅有親情是不夠的,必須講究 科學 化和專業化,必須具有照顧的知識和技巧。本研究通過強化照顧者的健康 教育 ,使照顧者了解和掌握了治療和護理知識,並將知識運用到患者的治療、護理過程中,使患者保持情緒穩定,避免患者不能進入角色或角色行為得不到其照顧者理解和支持的現象。研究結果示:干預後患者生活質量各指數較入院時顯著提高,總體生活質量明顯高於干預前,經統計學分析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對照組相比,入院後第4周,兩組患者的身體功能、角色功能、情緒功能及總體生活質量差異顯著(P<0.05或0.01)。提示:加強照顧者健康教育可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照顧者的照料水平及配合程度,提高老年痴呆患者的生活質量。

Ⅳ 如何應對老年人人際交往出現的問題

你是說在和老年人的交往中的一些問題嗎,那還是以尊重對方為主,加以適當的自己的看法。老年人都有自己長期形成的價值觀,等等,還是尊重他們為主吧!

Ⅵ 怎樣讓老人開心 讓老人開心有10個方法

1、多陪伴老年人
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千百年來的傳統美德,也是一種普遍的社會要求。當人的飲食溫飽等生理需求得到了解決之後,人類最難忍受的大概就是孤獨了。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每個人似乎都有與接近他人、避免孤獨的傾向。幾乎是沒有人是願意獨自一人,與外界不相往來的。子女們平時應該多陪伴老年人,常回家看看,不要讓老年人獨守空巢。
2、鼓勵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
老人要快樂,就要調整自己的認識與態度。如何讓老人開心?快樂的老人善於適應困境,能在黑暗中尋求光明。老年人要使自己快樂,必須心胸開闊,以現實的眼光看待一切。不封閉自己,正確評價自己,能自知、自信、知足,順應自然,自己能力達不到的事不去強求。
3、鼓勵老人發展自己的興趣
鼓勵老年人發展自己的興趣,把夢想變成現實。為培養興趣,可以多參加一些戶外活動,例如爬山,或是從事一些志願者活動,或是學術研究,這些都可以填補因不上班所造成的精神空虛。在退休之前,就要認真思考一下自己喜歡做的事情,等真正從工作崗位退下來的時候,就不會因沒事情做而閑著無聊。
4、多與老人溝通
子女們平時不僅要多與老年人溝通,還要與父母達成有效的溝通,最重要的就是表達要清晰、具體,在共同面對和處理問題的時候就更是如此。但是往往有許多人在處理問題時語言表達不明確,就使問題無法得到解決。許多問題和誤解就是因為模糊不清的溝通而產生的。因此,交流彼此的想法,學會傾聽老年人的心聲也是讓老年人快樂起來的一個有效的方法。
5、常和老人一起吃飯
有空就去陪陪她們吃頓飯,不需要很豐富的菜,只需要清淡,簡單,家常就好。跟她們一起吃飯你還會很幸福。因為她們會怕我們吃不飽,時常往我們碗里夾菜,看到她們開心的樣子,你的心裡也是暖暖的。

6、主動邀老人出去走走
主動邀請她們出去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有時候她們老了,人也懶散了,也不願意經常走動了。我們要主動邀請她們,其實只要我們一提出來,她們是很樂意跟我們一起出去,因為她們心裡總想著我們。
7、常給老人買禮物
如果碰到有適合她們的東西就給她們買吧,因為她是捨不得給自己添置東西的。她們總說你們喜歡什麼就去買吧,我們老人家了不用,往往她們才是最最需要的。她們也需要愛,那作為子女有碰到適合她們的就給她們買吧。
8、帶老人一起運動
對老年人來說,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並堅持下去最重要,推薦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經絡拍打操等慢運動。每周運動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每周不少於150分鍾。
9、鼓勵老人交朋友
人是社會性角色,需要有朋友、圈子做支持。研究發現,與5個以上親密朋友一直保持接觸的老人,死亡率降低22%,平均延壽7年。
10、幫助老年人擺脫退休綜合症
許多人還沒退休時盼退休,真正退休後卻又懷念以前忙忙碌碌的日子。退休人士如果不正視退休造成的困擾,不只會患上心理疾病,還可能患上多種生理疾病,這些疾病統稱為退休綜合征。老年人由於離退休後不能適應新的社會角色、生活環境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出現焦慮、抑鬱、悲哀、恐懼等消極情緒,這種心理障礙往往會引發其他生理疾病,影響身體健康。如何讓老人開心?老年人想要快樂起來也要做到的是擺脫退休綜合症,找到退休後快樂生活的方式。

Ⅶ 如何轉變老年人的社會角色

離退休是人生歷程中的重大轉折之一,從正式離退休那天開始,老年人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繁忙緊張的工作第一線退下來,生活節奏、工作節奏都突然變得鬆弛緩慢起來,本來天天見面的朋友、同事突然疏遠不見了;本來天天經過的街道馬路也不常經過了;一種極度悠閑沉寂、無所適從和難以排解的孤獨感的心理情緒會強烈地沖擊每一個從生命的前台退居後台的老年人,使他們感到難以適應。這實際上是一個老年幹部職工社會角色類型轉變的適應問題。這種角色的轉換,可歸納為以下幾種表現:
(1)從肩負社會公職的角色類型向不負社會公職的社會角色類型轉換。
(2)從緊張、固定、繁忙、有規律的工作(勞動)的競爭型,向自由、消閑的休息型過渡。
(3)從交往范圍寬、活動頻率較高的動態型向交往圈子狹窄、活動減少、趨於近似靜態型的轉變。
(4)對於一部分原先是領導幹部的老人來說,由權威型的社會角色變成「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總的來說,離退休以後的角色轉換,是一種衰退型的轉換,它不像壯年以前各時期(由幼年——青年——壯年)的角色轉換,那是一種發展型的轉換,比較容易適應。如果不能順利地實現這一角色轉換,就會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障礙,譬如:孤獨、寂寞、狹隘多疑、抑鬱煩躁,等等。有的老人不能正確對待衰老的現實,在一人獨處的時候常常胡思亂想,情緒緊張,心情憂郁,結果則是下坡路走得更快。
其實,這種社會角色類型轉變中的消極因素是不難克服的。其消除和克服的措施是:
(1)要更新觀念。首先,應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老年價值觀,就如葉劍英元帥的《八十抒懷》詩所寫:「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長壽的老人大多是樂觀開朗,生活態度積極的。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盡力為社會多作貢獻。離退休以後,奉獻余熱的天地是很廣闊的,完全不必自暴自棄。
(2)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事做。比如主動找些有益社會公益事業,有益於教育下一代的事情做做,則是完全可能的。在老人當中,有不少離退休後不甘心家居,仍在外邊做點工作,他們並非都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有個說說話的人或地方,排除家居的無所適從和孤獨感。
(3)要培養起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寫字作畫,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於忘卻孤獨寂寞。種花養鳥,須投入時間與精力,花要肥,鳥要食,須去購買,去置備;種花養鳥有一套技術、方法,鑽進去,很要一番忙碌;花香宜人,鳥鳴解悶,可以幫助你擺脫煩惱,驅除孤寂。其他如參加集體文娛活動、跳舞、打太極拳、下棋、打球等,都能使你在群體內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獨感。
總的來說,老人離退休了還應該做到"心寬、氣寬、趣寬",樂觀一些,大度一些,愛好興趣要廣泛一些.

Ⅷ 老年人如何適應老年期在家庭中的角色轉變

老年人年齡大了,一切事情都有年輕人來做決定,老年人就應該過老年人的生活,不要太多的去干預別的事情。

Ⅸ 如何讓老年人生活態度積極些

離退休是人生歷程中的重大轉折之一,從正式離退休那天開始,老年人的社會角色發生了變化,從繁忙緊張的工作第一線退下來,生活節奏、工作節奏都突然變得鬆弛緩慢起來,本來天天見面的朋友、同事突然疏遠不見了;本來天天經過的街道馬路也不常經過了;一種極度悠閑沉寂、無所適從和難以排解的孤獨感的心理情緒會強烈地沖擊每一個從生命的前台退居後台的老年人,使他們感到難以適應。這實際上是一個老年幹部職工社會角色類型轉變的適應問題。這種角色的轉換,可歸納為以下幾種表現:
(1)從肩負社會公職的角色類型向不負社會公職的社會角色類型轉換。
(2)從緊張、固定、繁忙、有規律的工作(勞動)的競爭型,向自由、消閑的休息型過渡。
(3)從交往范圍寬、活動頻率較高的動態型向交往圈子狹窄、活動減少、趨於近似靜態型的轉變。
(4)對於一部分原先是領導幹部的老人來說,由權威型的社會角色變成「無足輕重」的小人物。
總的來說,離退休以後的角色轉換,是一種衰退型的轉換,它不像壯年以前各時期(由幼年——青年——壯年)的角色轉換,那是一種發展型的轉換,比較容易適應。如果不能順利地實現這一角色轉換,就會出現一些不健康的心理障礙,譬如:孤獨、寂寞、狹隘多疑、抑鬱煩躁,等等。有的老人不能正確對待衰老的現實,在一人獨處的時候常常胡思亂想,情緒緊張,心情憂郁,結果則是下坡路走得更快。
其實,這種社會角色類型轉變中的消極因素是不難克服的。其消除和克服的措施是:
(1)要更新觀念。首先,應有一個正確的人生觀和老年價值觀,就如葉劍英元帥的《八十抒懷》詩所寫:「老夫喜作黃昏頌,滿目青山夕照明。」長壽的老人大多是樂觀開朗,生活態度積極的。活到老,學到老,干到老,盡力為社會多作貢獻。離退休以後,奉獻余熱的天地是很廣闊的,完全不必自暴自棄。
(2)最有效的辦法是找事做。比如主動找些有益社會公益事業,有益於教育下一代的事情做做,則是完全可能的。在老人當中,有不少離退休後不甘心家居,仍在外邊做點工作,他們並非都是為了掙錢,而是為了有個說說話的人或地方,排除家居的無所適從和孤獨感。
(3)要培養起多方面的生活情趣。寫字作畫,可以陶冶情操,集中注意力,利於忘卻孤獨寂寞。種花養鳥,須投入時間與精力,花要肥,鳥要食,須去購買,去置備;種花養鳥有一套技術、方法,鑽進去,很要一番忙碌;花香宜人,鳥鳴解悶,可以幫助你擺脫煩惱,驅除孤寂。其他如參加集體文娛活動、跳舞、打太極拳、下棋、打球等,都能使你在群體內交流思想情感,消除孤獨感。
總的來說,老人離退休了還應該做到"心寬、氣寬、趣寬",樂觀一些,大度一些,愛好興趣要廣泛一些.

Ⅹ 老年角色的變化主要表現分幾方面

(1)主要角色轉變為次要角色

主要角色表現為具有獨立思想和行動力,能對自己思想和行為負責,且能夠不斷地認識和改造世界的—種角色。次要角色則為上述能力減弱或缺失的一種角色。轉變為次要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現精神沮喪,情緒低落,對未來失去信心和出現失落感等精神症狀。如長期處於這種狀態下,則可能出現病理上的變化,如患上心腦血管疾病、消化性潰瘍、老年痴呆症和癌症等。因此,老年人應面對現實,接受現實,使心理得以放鬆,並善於適應角色的變化。

(2)工作角色轉變為休閑角色

工作角色指人在社會或單位內從事—份工作,擔任一個或幾個職務並因此而擁有一定權利和履行一定義務的一種角色。休閑角色則指老年人因離退休而使工作、職務發生變化,使擁有的權利喪失。轉變為休閑角色的老年人可能出現精神空虛,無所事事等症狀。如長期處於這種精神心理狀態下,可漸出現病理生理上的變化如患精神、心理疾病;或沉湎賭博、酗酒等不良行為或嗜好中。所以老年人應善於轉變思維方式,把從工作角色轉變為休閑角色視為職業生涯的結束。不妨多做一些在職期間無閑顧及的事情,如看書、寫作、繪畫和旅遊等;承擔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間接為社會作貢獻。

(3)配偶角色轉變為單身角色

配偶角色是指一個人作為他人的丈夫或妻子,並享有作為丈夫或妻子的特定權利和義務的一種角色。單身角色則為丈夫或妻子因衰老、意外或疾病等原因死亡而自然成立的一種角色。轉變為單身角色的老年人可出現心情悲傷,以淚洗面,睹物思人等症狀,並產生消極心理。所以老年人應勇敢面對現實,接受現實,將配偶的不幸去世作為一種考驗,考驗自己能否經得起挫折;能否照顧好自己;能否珍惜生命的每一天,使配偶在九泉之下安心。也可以適當考慮再婚。

(4)居家角色轉變為集體角色

居家角色是居住在家中與家庭成員朝夕相處,相互依存,並享有一定權利和義務的一種角色。集體角色則為喪失居家角色而住進養老院或其它老年集體機構,過上集體生活的一種角色。轉變為集體角色的老年人,性格內向者可出現自閉、鬱郁寡歡等症狀;性格外向者可因與他人生活習慣等的不同產生沖突,並萌發「別人金窩銀窩,不如自家狗窩」等極端想法。長期處於消極心理狀態下,可能患上自閉症和心身疾病等。為此,出現上述症狀的老年人應隨遇而安,多從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性格內向者應廣開心胸,主動和他人交朋友;性格外向者應主動接觸和幫助他人,盡量克制自己的言行,避免與他人產生沖突。

總之,老年人對自我角色以及出現的心理矛盾應有良好的認知,這樣才有助於解決心理和生理上出現的問題。

閱讀全文

與如何指導老年人適應角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中國有多少老年大學 瀏覽:627
阿雨很孝順 瀏覽:8
敬老院怎麼形容 瀏覽:769
老年大學為什麼開設合唱班 瀏覽:974
今年秋季老年大學開學嗎 瀏覽:293
今年個人交養老醫療保險多少錢 瀏覽:565
養老賬號3萬1能領多少退休金 瀏覽:601
2016淮安退休人員調資 瀏覽:720
綿陽駕校體檢在哪些醫院 瀏覽:197
商丘市養老保險電話號碼 瀏覽:686
喝完奶體檢會怎麼樣 瀏覽:498
新型老年活動中心 瀏覽:753
老年公寓新年晚會節目串詞 瀏覽:717
重陽節孝敬爺爺的話 瀏覽:618
2017北京靈活就業人員退休 瀏覽:287
女孩子嫁過去要叫對方父母什麼 瀏覽:945
江西2018退休工資上調 瀏覽:96
社保體檢需要掛哪個科室 瀏覽:178
山東省補發增長養老金的時間 瀏覽:15
天佑醫院怎麼查體檢報告 瀏覽: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