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老年人的語句有哪些
老當益壯,倚老賣老,步履蹣跚,返老還童,風中之燭。
奶奶今年了,走起路來步履蹣跚非常的慢,我看在心裡真的非常的心疼。每次看到奶奶走路我都在默默的問自己,人為什麼會變老呢?
她輕盈地轉過身去,她轉身時的動作很優美,手隨著身體往後輕輕一擺,然後徑直往前邁起輕便的步伐,頭發隨著微風在空中飄搖著,慢慢地走向人群中央,最後淹沒於人群中。
她心中很是惱火,額頭上的汗珠都要發燙了,她一聲怒吼,眉毛把汗攪在了一起,球「刷」地蹦了過去,正中對手要害,對手往後一個踉蹌。
奶奶將雙袖向上一挽,褲腳也被卷到了大腿。她在小溪水裡慢慢移動著,左腳輕輕地抬起一點,向前邁了一小步,右腳再慢慢拖向前,好像穿著千斤重的鞋。她把帽子扭了扭正,躬著背,低著頭,眯著眼,雙手做出捧東西的樣子。
老奶奶躬著腰,手裡拄著根拐杖,步履蹣跚的走著。她滿連皺紋,但很容易讓人看出來她是個飽經風霜的老人。她小心翼翼的,另一隻手不時的捶著腰,時而又咳嗽幾聲,讓人不免想要攙扶她一把。
2. 描述老年人的語句
描述老年人的語句
老年人_詞語解釋
【拼音】:lǎo nián rén
【解釋】:上了年紀或較老的人老年人,按照國際規定,65周歲以上的人確定為老年;在中國,60周歲以上的公民為老年人。隨著社會老齡化的日益加重,中國的老年人越來越多,所佔人口比例也越來越高,2010年我國老年人口(≥65歲)占總人口比重8.9%;2011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1%;2012年我國老年人口比重達9.4%。隨著數量的不斷增加,老年人面臨著養老、醫療以及精神贍養等諸多社會問題,值得各界關注。
【例句】:老年人對宗教的信仰往往歷久彌堅。
3. 如何描寫一個努力工作的老人
老人雖飽經風霜,臉上的皺紋似歲月的雕琢,雙目卻炯炯有神,透著堅毅和智慧的光芒,無論春夏秋冬、酷暑嚴寒,老人忘我的工作著,享受著樂在其中的充實,追求著人生道路上的自我價值
(非抄錄、原創,供參考)
4. 怎樣形容 老年人(四個字)
風燭殘年 , 精神飽滿,抄童心未泯,老當益壯,大器晚成 , 神采奕奕,容光煥發,風流瀟灑,氣宇軒昂,滿面紅光,威風凜凜,風度翩翩,神采飛揚,意氣風發,喜氣洋洋,爐火純青,精神矍鑠 , 枯木逢春 , 紅光滿面, 鶴發童顏 ,精神矍鑠 ,老當益壯 ,老氣橫秋 ,腰板硬朗 ,鶴發童顏 ,老有所為,老態龍鍾 ,老驥伏櫪, 志在千里
5. 描寫老人的句子,至少10個
瘦削的臉,面色黝黑,淡淡的眉毛下,一雙慈善眼睛炯炯有神。
我循聲迎上去,及至到了眼前,才看清是一位精瘦的老人。他身穿一套褪色的衣服,足登一雙棕的的運動鞋,正用一把竹掃帚清掃著路面。
他雖然已經是老態龍鍾了,走路時卻仍然步履矯健。
雖然已經身形佝僂,可是菊瓣似的笑容從奶奶滿是皺紋的臉上綻放;雖然已經雙目混濁,可是年輕時美好的回憶依然充滿了她整個瘦小的身軀。
、他專心的在昏暗的燈光下看書,書的樣子已經舊得不能用字眼來形容了,只見老人戴著一副老花鏡,白花花的鬍子,頭發在燈光下顯得特別的稀疏..風燭殘年 。2、在台燈下,有一位愛看書的人,而且是位老人,他兩鬢斑白,鬍子長長的,在他長滿皺紋的額頭下,有一副老花鏡,這時夜已深了,他還在燈下看書,可見他多麼地愛讀書啊! 3、這位老漢的眉毛鬍子都花白了。但臉膛仍是紫紅色的,顯得神采奕奕。他身穿嶄新的青布棉襖棉褲,頭上還包著一塊雪白的毛巾。老漢蹲在地上,樂滋滋地抽著旱煙。 4、太陽曬得墨黑的清瘦的臉上,有一對稍稍窪進去的大大的雙眼皮兒眼睛;眉毛細而斜;黑里帶黃的頭發用花布條子扎兩條短辮子;衣服都很舊;右褲腳上的一個破洞別一支別針;春夏秋三季都打赤腳,只有上山抓柴禾的時節,怕刺破腳板,才穿雙鞋子,但一下山就脫了。 5、這老漢,頭上戴著一頂破草帽,露在帽沿外邊的頭發已經斑白了。肩上搭著一件灰不灰、黃不黃的褂子。整個脊背,又黑又亮,閃閃發光,好像塗上了一層油。下面的褲腿卷過膝蓋,毛茸茸的小腿上,布滿大大小小無數個筋疙瘩,被一條條高高鼓起的血管串連著。腳上沒有穿鞋,腳板上的老皮怕有一指厚,……腰上插著旱煙袋,煙荷包搭拉在屁股上,像鍾擺似的兩邊擺動著。 6、除夕晚上,兒子、孫子都來到她身邊,她滿臉皺紋都舒展開了,就像盛開的菊花瓣,每根皺紋里都洋溢著笑意。 7、那是一位年過半百的老人,一張飽經風霜的臉,兩只深陷的眼睛,深邃明亮,看上去很有神;頭發很卻很整齊。他穿著一身整潔的中山裝,靜靜地坐在椅子上,沒有別人注意他,他也不注意別人,只是面對烈士陵園,凝視著那巍峨的人民英雄紀念碑。8、對岸渡口,有幾個人正從提上走下河灘來,一位胖胖的老太太,提著一根手杖,鍵步走在前頭。夕陽灑在她的滿頭銀發上,顯得神采奕奕。
6. 形容老年人的詞句
老來俏
【解釋】:指年老而愛打扮的人。多含貶義。
風中之燭
【解釋】:在風里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黃發駘背
棺材瓤子
【解釋】:亦作「 棺材穰子 」。死屍。常用以稱快死的人。
鶴發童顏
【解釋】: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出自】:唐·田穎《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皓首蒼顏
【解釋】:皓:白色的樣子;首:頭發;顏:面孔。雪白的頭發,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年華垂暮
【解釋】:垂:將,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朱顏鶴發
【解釋】:朱顏:紅潤的臉。紅潤的臉和像鶴羽毛一樣白的頭發。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的樣子。
步履蹣跚
【解釋】:蹣跚:走路一瘸一拐的樣子。形容走路腿腳不方便,歪歪倒倒的樣子。
風燭殘年
【解釋】:風燭:被風吹的蠟燭,容易熄滅;殘年:殘余的歲月,指在世不太久。比喻人到了接近死亡的晚年。
老態龍鍾
【解釋】:龍鍾:行動不靈便的樣子。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老當益壯
【解釋】:當:應該;益:更加;壯:雄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旺盛,干勁更足。
白發蒼蒼
【解釋】:蒼蒼:灰白色。頭發灰白。形容人的`蒼老。
慈眉善目
【解釋】:形容人的容貌一副善良的樣子。
仙風道骨
【解釋】:骨:氣概。仙人的風度,道長的氣概。形容人的風骨神采與眾不同。
精神矍鑠
【解釋】:矍:驚視的樣子。矍鑠:形容老人目光炯炯、精神健旺, 老而強健。精神矍鑠:指老人有精神,老而強健,不失風采。
老謀深算
【解釋】:周密的籌劃,深遠的打算。形容人辦事精明老練。
7. 老年人如何形容
如果他精神好,可以用:矍鑠、鶴發童顏,如果他精神欠佳,身體不便,可以用老態龍鍾、潘鬢沈腰。望採納~~
8. 老人的外貌描寫怎麼寫
1、她一臉慈愛滄桑,年輕時烏黑的頭發已有如嚴冬初雪落地,像秋日的第一道霜內。根根銀發,半遮半掩,容若隱若現。臉上條條皺文,好像一波三折的往事。
2、老人的那個駝背向上拱起,就像一座小山一樣。
3、老人的手每一根指頭都伸不直,里外都是繭皮,整個看真像用樹枝做成的小耙子。
4、老人蓄著一撮短而硬的八字鬍,一雙棕褐色的眼睛深陷在眼窩里,長著一頭蓬亂的灰白頭發。
5、老頭子渾身沒有多少肉,乾瘦得像老了的魚鷹。可是那曬得干黑的臉,短短的花白鬍子卻特別精神,那一對深陷的眼睛特別明亮。很少見到這樣尖利明亮的眼睛,除非是在白洋淀上。
6、老巫婆長著一隻鷹勾鼻,一個長下巴,就像兩個鉤子幾乎貼在一起了。油膩的頭發一半白一半黑。整日緊緊地裹著一件厚重的黑色斗篷,彷彿一個套中人。
9. 形容老年人的詩詞
杜甫在著名的《春望》中寫道:「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其實,這滿頭稀疏的白發是詩人憂愁勞心所 致。杜甫懷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偉大理想,然而卻眼睜睜看著摯愛的國家一步步沉淪,這無疑是對他最沉痛、最殘忍的打擊。春來,祖國的大好河山依 舊,只是戰亂之火卻無情地蔓延,國破家亡,哀鴻遍野,連花鳥都讓人觸目驚心。更可怕的是音信不通,家裡的親人境況如何,不得而知。當時杜甫年僅46歲,本不應該有太多的白發,因為憂愁而生白發,因為憂慮而致白發脫落,以至越來越稀疏了,幾乎連簪子都插不住了。詩人由國破家亡、戰亂分離寫到自己的衰老,通過 「搔」這一個動作,把內心的焦慮彷徨和痛苦之情,極其有力地表達出來,成功地塑造了一個白發蒼蒼,憂愁郁悶的老人形象。
蘇軾在寫《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時,不過四十歲,卻已經「塵滿面,鬢如霜」了。
「塵滿面,鬢如霜」,簡單質朴的六個字,把作者飽經 風霜、仕途失意的坎坷人生概括出來。詩人陳師道也是如此,他在《除夜對酒贈少章》一詩中感慨道:「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說自己備受無情的現實之摧 殘,以至頭發脫落斑白,面容衰老只有依靠酒力才能顯現紅光。這里說「發短愁催白」不一定是實寫,「顏衰酒借紅」也不一定真的如此衰老。詩人此時不過三十齣 頭,本不應該有白發衰顏,只不過是藉此表達愁之深、心之苦、生活之艱辛罷了。
據記載,陳師道早年受業於曾鞏,得到器重。曾鞏推薦他作為自己的助手參與修 史,但朝廷以陳是未做官的「白衣」而拒絕。曾鞏去世後,陳師道雖先後又結識了蘇軾、張耒等人,但生活一直無著,甚至貧窮得無力養家,以至孤苦伶仃。直至宋 哲宗元祐元年(1087年),才由蘇軾薦任徐州教授。在這樣的人生遭際中,詩人怎不「發短愁催白,顏衰酒借紅」呢。
白居易的《秋雨夜眠》一詩,詩人抓住秋雨中人物的性格特徵並進行細致的描寫,成功地塑造出一個安閑的老翁形象。「涼冷三秋夜」是老翁所 處的背景,他處在這樣的環境中,顯得十分「安閑」。「安閑」二字勾畫出「老翁」喜靜厭動、恬淡寡慾的形象。「卧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兩句,寫老翁就寢的 情景,也是「安閑」的一個具體體現。「卧遲」是老年人的特性,正因為睡得晚,他才能在秋雨聲中「睡美」。燈滅之後,聞著窗外淅瀝的秋雨聲入眠,他的心中是 靜美的,連夢都是美的。睡醒之後,他仍是安閑的——「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烘瓶里的燃料經夜已化為灰燼,按理說老翁應該起床了,可他還要添香,打算 繼續躺著,生動地描繪出體衰閑散的老翁形象。
末兩句「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以景作結,寫出老翁淡泊清凈的內心。此時,詩人白居易已六十多歲,體衰多病,官務清閑,儼然「安閑一老翁」,再加上親密的詩友元稹已經謝世,心情自然特別淡然。
曹操寫《步出夏門行·龜雖壽》這首詩時,剛擊敗袁紹父子,平定了北方烏桓,正躊躇滿志,充滿樂觀自信的情調。此時,曹操已經五十三歲 了,想到自己的人生歷程,不由得感慨道:「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作者認為神龜雖然可以活幾千年,最終仍難免一死,騰蛇雖能乘雲駕 霧,最終仍不免成為土灰。
人生也是如此,生命都是有限的,然而詩人卻唱出了「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的高歌。他說,千里馬雖然形老體 衰,但胸中仍然激盪著馳騁千里的豪情。那些有志干一番事業的人,即使到了晚年,仍有一顆勃勃雄心,他對宏偉理想的追求永遠不會停息。
詩人以千里馬自比,表 達自己不應因年暮而意志消沉,而要樂觀奮發,積極進取,自強不息,保持思想上的青春活力。這四句,筆力遒勁,韻律沉雄,氣勢豪邁,深刻地表達了曹操老當益 壯、銳意進取的精神面貌。
蘇軾在《浣溪沙·游蘄水清泉寺》中則高唱道:「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這兩句,以反詰領起,並作回答。
人生只有一次,青春一旦逝去,就不 可能再來,正是「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然而,在蘇軾看來,人的青春雖然不可再現,但人可以老當益壯,可以有自強不息的精神,這種精神往往使人煥發出 青春的光彩,即人生可以再少,就像溪水尚可以西流一樣。
這兩句振奮人心的議論,即景取喻,以富有情韻的語言,表達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休將白發唱黃雞」,再次唱出催人奮進之曲。人們慣用「白發」、「黃雞」比喻世事匆促,光景催年。而作者卻反其意而用之,希望人們不要悲嘆白發,感慨黃雞催曉,光陰易逝, 體現出蘇軾熱愛生活、曠達樂觀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