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老年人 > 中國老人如何養老

中國老人如何養老

發布時間:2022-02-27 05:21:16

1. 中國老人到哪裡養老好

那要根據老人的實際情況安排。如果經濟條件好,身體也可以,就選擇在家養老,既不給孩子增加負擔,還有人身自由,哪天高興了,還可以報個旅遊團出去溜達溜達散散心。如果經濟條件不錯,但身體不好,可以考慮去養老院,人多熱鬧,還有各類活動,有利於身心健康。當然,每個人的消費理念不同,還有的老人喜歡運動,可以制定計劃,走遍祖國大江南北。

2. 在中國老年人是如何被照顧的

老年人在中國大多是居家養老,都是自給自足式的養老,很少有家人或者別人來照看照顧,除非是有病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才會被送去醫院或者養老院照顧。

3. 農村老年人如何養老

在我國的農村地區,主要有以下幾種養老方式:

1、家庭養老

這是我國農村最主要、最普遍的養老方式,也是我國傳統文化中「孝」的集中體現,它具有其它養老方式無法比擬的優越性,在短時期內不會被其它養老方式取代,仍然是我們主流養老方式。但是在現代化的進程中,這種傳統的養老方式正受家庭規模縮小、人口流動、失地、老齡化等因素的挑戰,目前這種養老方式的質量有下降的趨勢。

2、集體養老

這是一種在農村很常見的養老方式,它是由集體經濟組織對年老多病、無依無靠的老人進行贍養的制度。其主要形式有五保制度和養老院制度。這種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一部分農村老年人的養老問題,但是適合這種養老方式的,只是農村老年人口中很少的一部分人,並不能成為解決農村老年人養老問題的主要形式。

3、養老保險

隨著農村老年人口數量增多及家庭養老功能的弱化,養老保險也是一種好的養老制度來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

4、儲蓄養老

這種養老方式只有少部分的農村老年人採用,他們依靠平時的積蓄用來防老,在農村仍然有一定的市場。一些農村居民對養兒防老已喪失信心,他們認為只有錢財是可靠的,因而盡可能省吃儉用,節約儲蓄以備老年需要時用。

拓展資料:

養老制度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

改革開放之前,城鎮家庭的養老功能強大,家庭和單位合力使老年人的養老服務資源得到很好的發揮,盡管資源有限,但各盡其力。在農村,政府和集體合力為「五保」老年人提供養老服務,而其他農村居民只有靠家庭,有時需要求助親戚和鄰里來照顧。中國社會的二元結構特徵在養老服務領域也表現得淋漓盡致。

改革開放後

改革開放以後,隨著市場經濟的介入,「單位人」演變為「社會人」,企業辦社會的現象消失了,單位的福利待遇越來越少了。很多企業在轉軌後,職工已經完全失去了享受單位福利待遇的機會,退休後實行社會化管理。迄今為止,依靠單位提供各種養老服務的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取而代之的是由社區和企業以及各種組織提供的養老服務。

綜上所述,隨著人口、經濟、政治文化等社會結構的急劇變動,原有的養老服務賴以存在的社會基礎已經不復存在,為適應時代要求,重構養老服務體系、制度成為當務之急。

4. 中國老人將來怎樣養老

大家都知道很多國家社會等宏觀方面的養老政策,這里就不說了。

作為養老院從業者,我就說一下作為個體養老的准備

一,保持身體健康,堅持鍛煉,合理飲食,定期體檢。到了老年您就知道老來卧病,那生活不叫生活了,只能叫苟活。

二,存夠錢,做好規劃。別老想著把錢留給子女,自己先過好,也千萬別提前把自己的財政權交給子女,這種翻車的前車之鑒很多了,您細品。

三,養兒防老嗎?當時是防的。當然母慈子孝,父仁子忠,自己要做好榜樣。另外子女現在也難,一個人要撐一大家子,不心疼嗎?這個不能太指望。

四,養老,心態要正。老年意味著對將來的規劃時間只能以年為單位了,不知明天和意外哪個先到來,正視這種恐懼,樹立正確的生死觀,這個非常重要。

五,養老說到底就是人生命中最後一個階段的一段旅程,去養老院養老或者在家裡養老,都是一種生活方式的選擇,我們總要自己生活,選擇合適自己的,養老也是一樣。

我是陳沖,在深圳養老院從事養老行業,養老的事都可以聊聊。

5. 中國古代老人家是怎麼養老的

實在,怎樣養老並非古代才有的麻煩。在中國古代,除去「以孝治天下」的治國理念,更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等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先秦期間的《禮記·王制》紀錄:50歲以上的白叟可供應粗糧;漢代的《王杖詔令冊》規則:70歲以上白叟即便冒犯刑律「雖有罪不加刑焉」;唐代《唐大詔令集》規則白叟可布置護工,「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宋代已呈現「福田院」「居養院」「養濟院」「孤老院」各類養老機構??

周朝規則家有90歲白叟百口都可不平徭役

早在上古三代,「白叟」的觀點和規范已被明白。《禮記·曲禮上》紀錄:「六十曰耆,教唆;七十曰老,而傳;八十九十曰耄??」大約意義是,人到了60歲,就算老年人,能夠指令人幹活;70歲身材各項性能進一步健康,該當交接家事,把該布置的都布置好;80歲、90歲,已算髦耋白叟??

?1?

先秦期間怎樣養老?首先是存眷老年人的飲食。《禮記·王制》曾具體紀錄:從50歲起,就該當給粗糧吃;到了60歲,還要預備隔宿的肉食;到了70歲,則要添加副食;到了80歲,要常常供奉珍羞美食。至於90歲的白叟,因舉動方便,飲食消耗已沒紀律,大概隨時要吃要喝,要在白叟的床前服侍,假如白叟出遊,最好是帶著食品隨著他??在夏、商兩代,朝廷還會在二月和孟冬兩季給鰥、寡、孤、獨者發放食糧等生存必需品。

為讓子孫更好地奉養白叟,周朝實施給有白叟的家庭減免徭役的政策。假如家中有80歲以上的白叟,兒孫中能夠有一人不平徭役;假如有90歲白叟,則百口都能夠不平徭役,此即「八十者,一子不從政;九十者,其家不從政」一說。

上述次如果對「家庭養老」形式所做出的規則,先秦期間還提出了「國度養老」觀點。能享用國度養老報酬的次如果四類白叟:一是相當於百姓品德榜樣的「三老五更」;二是相當於義士家眷的「家中之老」;三是相當於離休老幹部的「致仕之老」;四是相當於五保戶的「庶人之老」。

先秦期間的「收費醫療」出格「實惠」,此即周朝起施行的「養疾之政」。事先,在官府體例中專設「掌病」一職,擔任給白叟「問病」。據《管子·入國》所述,掌病要活期探望白叟,活期進行檢查:有公職者,70歲以上3天一問;80歲以上2天一問;90歲以上每天問一次;對官方白叟,每5天問一次。

關於患沉?白叟,掌病要實時向國君報告請示,國君會布置出時光,親身前往探望白叟。可是,這項軌制在厥後名不副實,成了白叟的一種希望。

漢代呈現中國最早的「老年人保護法」

漢代是中國古代養老軌制構成和開展的主要期間,推出了一套絕對齊備的軌制,出格是對「家庭養老」,有著極嚴的規則和請求,對怙恃、祖怙恃等晚輩不敬不養,在漢代算重罪。

為包管家庭養老的落實,漢律規則,不奉養白叟者或被「棄市」。漢代人的平均壽命僅30歲,能活到六七十歲很不容易,「人生七十古來稀」,用在漢代更貼切。因而,漢代將「白叟」的規范提早了4歲,即到了56歲就算白叟。《漢舊儀》中所說的「未二十三為弱,過五十六為老」,就是這個意義。

56歲以上的人,能夠享有響應的白叟保證權益,如免去稅賦。漢代規則,13歲?56歲的成年男女,每一年要繳120錢人頭稅,到了56歲,便可免繳這筆錢。關於90歲的白叟,以至連家眷都能夠享用免去徭役的報酬。

除去減負免稅,朝廷每一年還會間接給官方白叟(庶老)發放食品。如漢文帝劉恆即位昔時即下詔:80歲以上的白叟,每個月賜米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90歲以上的白叟,每人再加賜帛二匹,絮三斤。

漢代最讓白叟有威嚴、以為幸運的處所,該當是發放「老年證」。固然,這類老年證不是今日這么的小簿本,而是一種叫「鳩杖」的適用物。

鳩杖,又叫「王杖」,望文生義是帝王賜賚白叟使用的拐棍,它是一種特別權利的意味。從史料和考古發明來看,給白叟「賜杖」的軌制在漢代被正式建立,建國天子、漢高祖劉邦曾做鳩杖贈予高齡白叟,開了漢代賜杖的先河。漢宣帝劉詢則使之成為一種軌制,規則但凡80歲以上的白叟,皆由朝廷授以王杖。但從張家山漢簡中的相干律令來看,漢代較早時曾是「七十賜杖」。

?1?

鳩杖首

為了包管鳩杖的權威性,漢代出台了響應的法例。1959年?1981年,從甘肅武威磨嘴子漢墓中前後出土了8根王杖(鳩杖),還隨之出土了《王杖十簡》和《王杖詔令冊》木簡。

《王杖詔令冊》全文近600字,規則了70歲以上白叟該當享用的生存和政治報酬,有學者稱之為中國最早的「老年人保護法」。此中有一項規則:70歲以上白叟即便冒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能夠免予告狀,承繼了先秦期間白叟「雖有罪,不加刑焉」的軌制。

唐代已存眷老年人肉體健壯

魏晉南北朝期間,養老軌制又呈現了新的打破。如北魏,初創了「存留養親」軌制,此軌制不斷影響到晚清。

存留養親,就是一種司法緩刑軌制:假如死囚、流刑犯的家中有直系血親需求賜顧幫襯,答應死囚在家「侍親緩刑」、流刑犯在家「權留養親」,等家裡白叟逝世後再服刑。

在唐代,養老軌制備受天子注重。據《冊府元龜》上所列資料統計,唐代列位天子下發有關養老詔令的次數多達73次,此中以唐太宗為最,在位23年下「養老詔」28次。而《冊府元龜》所記並不全,實踐不止73次。

唐代承繼了漢代給白叟「賜杖」、「免稅」等諸多做法。據《唐大詔令集》,唐太宗在「即位赦」中出格提出,「八十以上各賜米二石,綿帛五段;百歲以上各賜米四石,綿帛十段;仍加版授,以旌尚齒。」所謂「尚齒」,就是尊老的意義。

唐代還曾有過一項「補給侍丁」軌制,官府收費給官方白叟布置護工(侍丁)。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戶令規則的配給規范是:「凡庶人年八十及篤疾,給侍丁一人,九十給二人,百歲三人。」開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給百歲白叟的護工增至5名。

唐代以至另有「肉體養老」一說。事先,盛行一個名詞叫「色養」。所謂「色養」,說得淺顯復雜一點,就是奉養怙恃時要和藹可親,不克不及讓白叟不高興。一代名相、時任司空的房玄齡,不只為臣稱職,奉養白叟方面也是「品德榜樣」,昔時房玄齡「色養」白叟極其到位,《貞觀政要·孝友》稱,房玄齡「事繼娘,能以色養,恭謹過人」。

?1?

在古代,後代給白叟神色看、不孝敬,都是離經叛道的工作。大概有鑒於此,唐律規則:「諸祖怙恃、怙恃在,而子孫別籍異財者,徒三年。」意義是,假如家中有白叟,子孫不克不及遠走家鄉,要呆在白叟的身旁,不然要被定罪,此項規則較好處理了「空巢」景象。

南北朝期間梁武帝蕭衍曾建養老院「孤獨園」

古代歷朝在注重養老的同時,也全都依據本朝的實踐情況,出台了一些具體的敬老養老辦法。在免稅賦方面,宋仁宗嘉?四年的詔令規則:80歲以上的白叟,免去其一子的稅賦;明、清兩朝的養老規則差不多,但年齒提早到了70歲。並且,從宋代開端,還呈現了養老院等慈悲機構。

建「養老院」起源於南北朝期間,遐齡天子梁武帝蕭衍曾於一般二年(公元521年),在國都建康(今南京)興辦了「孤獨園」。到唐代,這么的養老機構被推行,在武則天期間,唐代即開設主收貧、病、孤、疾者的「悲田養病院」。

但真正讓「養老院」這類養老方法盛行起來的是宋代。北宋初年即開設名為「福田院」的養老機構,後有「居養院」,南宋則叫「養濟院」等。固然名字差別,但都是慈悲性質的養老院;出院白叟的年齒,也放寬到了50歲以上。同時,官方養老院也遍及衰亡。如洪邁《夷堅甲志》「劉廂使妻」條,在與南宋僵持的金國興中府,有位叫劉廂使的漢族人,解散家中奴僕,拿出全盤財富興修「孤老院」。

?1?

元代異樣注重養老,元世祖忽必烈曾採用漢臣劉秉忠的倡議,逐漸樹立和完美了元代的收養救援軌制,事先各路均設立養濟院1所,救援、收養「諸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窮而無告者」。

明、清兩朝的養老院仍如南宋、元代一樣,稱為「養濟院」,朝廷持續開展官辦、民辦等各類方法的社會養老機構。明朝朱元璋還規復了漢代軌制化的「賜杖」與「賜爵」軌制,在物資救援上,明太祖朱元璋曾前後兩次頒布詔令,實施孤貧白叟畢生養老。

清代則注重古老的「賜食」軌制,屢次請天下白叟到紫禁城內去吃大餐,並取名曰「千叟宴」,此中以乾隆年間最盛。

6. 中國老人養老方式有哪些

所謂「中國式養老」,是指結合我國的經濟水平,基本國情,傳統文化,60歲以上的老人可以選擇的養老模式。如今,未富先老的中國式養老之路,被概括為養兒防老、退休金養老、以房養老、理財養老等幾種模式。 中國的老人安享晚年需要滿足以下幾點:擁有健康的身體、有充足的金錢儲備、有適合自己的地方養老、有家人陪伴、生病了有人照顧等,究竟哪種養老模式最適合自己的情況,我們一起來看看。 養兒防老 現狀分析:「公務員兒子暴打父親」「我給兒子當孫子」等報道屢屢見諸報端的今天,極大挑戰著傳統「養兒能防老」的觀念。現如今,「啃老」已經成了極為普遍的社會現象。很多年輕人就像螞蟻一樣,將父母的資產一點點搬空。 不久前,一張摟著老父親睡覺、贊揚地鐵孝子的圖片在網上瘋傳,感動了無數網友,兒子雖然孝順,但皮包骨的老父親讓人看到更多的是心酸。當孩子的經濟狀況不佳時,很多父母也很難擁有一個富足幸福的晚年。 以房養老 現狀分析:所謂以房養老,最為人熟悉的一種形式便是住房反向抵押貸款,即「倒按揭」。也就是房屋產權擁有者把房子抵押給銀行、保險公司等金融機構,後者在綜合評估後,定期給房主發放固定資金。房主去世後,其房產出售,所得用來償還貸款本息,其升值部分歸抵押權人所有。

7. 現在中國老人只有女兒,怎樣養老

現在中國的女兒為什麼不能養老?你以為女兒嫁出去就沒有養老的義務了?你父母永遠是你父母 該你養的還是要你養 你以為能嫁出去就不算了?不過是我們中國人傳統思想。覺得養老防老是只有兒子的 其實根本不是 尤其是你現在只有女兒了時候 當然有些人就算有兒有女也養老有有問題的

8. 在中國老人是如何被照顧的

老人一般是跟子女一起生活的,由子女親自照顧,也有送養老機構的。

9. 如何解決中國養老問題

解決不了,去農村看看,觸目驚心啊。中國老人現在是面臨怎樣一種情況呢,查閱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農村老年人自殺的社會學研究》,作者漢大學社會學系講師劉燕舞,從湖北、山東、江蘇、山西、河南、貴州等11個省份的40多個村莊的報告來看,中國農村老人的自殺現象已經嚴重到觸目驚心的地步。
在湖北京山縣,69歲老人林木文,沐浴之後,換上一身干凈的衣服。一邊在火盆里為自己燒紙錢,一邊喝下半瓶農葯,紙錢燒了一半,老人躺在地上不省人事。「他很久以前就開始計劃自殺了,怕將來死了,孩子連紙錢都不給買,這樣死,還體面些」一名村民說。
自殺在當地被視作正常、甚至合理的事,因此林木文的死,並沒有在老人生活了一輩子的村莊激起多少波瀾,村民猜測老人自殺的原因是與兒媳婦失和,「死了的也就死了,沒必要議論得罪他兒子」,甚至他當村支書的兒子絲毫沒有責怪妻子,而是「很坦然」:「人總是要與活人過的,難道還與死人過日子不成?」
不僅是普通村民,鄉村醫生對待自殺的態度往往和村民一樣,「將其看作正常化的死亡」。特別是當老人得了疾病又「磨不過」,選擇自殺,鄉村醫生「都不覺得這是自殺」。他們在京山做田野調查的半個月里,有村子又發生3起老人自殺事件。經統計,各村去世的老人中,死於自殺的比率高達30%。
老人自殺的主要原因是生存困難,其次是擺脫疾病的痛苦,最後是孤獨的情感問題。武漢大學調查團隊令人痛心的實例中反映了所謂的中華傳承的儒家、孝道在底層殘酷世界中被擊碎,激烈的社會競爭和階層分化,更加弱勢的老人成了最先甩掉的包袱。「我自己負擔都這么重,我哪能顧得了老的?」一些訪談中農民直白地說。

閱讀全文

與中國老人如何養老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掛資格證體檢都體檢什麼 瀏覽:495
體檢心臟過快怎麼辦 瀏覽:690
老年人帶狗 瀏覽:828
水暖養生毯水怎麼加 瀏覽:897
退休年齡是虛齡還是實齡呢 瀏覽:989
富德養老保險每年交多少錢 瀏覽:320
老年人每天都暈用什麼葯 瀏覽:707
安寧養老保險局在什麼地方 瀏覽:123
養老金2016的繳費基數 瀏覽:714
北京市退休金調整 瀏覽:234
董卿父母是什麼工作 瀏覽:679
濟寧地區泗水縣事業退休工資 瀏覽:174
你有哪些有效的與父母交流方法 瀏覽:99
北京社保滿15年然後去外地工作怎麼退休 瀏覽:463
父母為什麼要求寧缺 瀏覽:990
2011年買的社保到底什麼時候退休 瀏覽:627
老人身上癢用什麼葯好 瀏覽:310
嬰兒毒蛇父母過七夕是什麼電影 瀏覽:129
生肖鼠很孝順 瀏覽:525
吉林退休人員養老金上調 瀏覽: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