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家裡老人去世需要哭喪的音樂整么找
可以參考百鳥朝鳳
Ⅱ 老人去世家裡人夜裡要起來哭喪嗎
身著白衣,濃妝艷抹的女子拿著話筒走到棺材前,向樂隊點頭示意,電子琴聲響起,女子突然撲倒在棺材上,帶著哭聲唱了起來:
「俺的爹啊,你咋走的這么急啊,女兒我還沒有報答你,你咋可就走了啊。老爹爹流血流汗把咱們拉扯大,為兒娶媳婦啊,為兒蓋房子,爹啊,我那可憐的爹啊……」
女子聲音哀慟,眼淚弄花了妝容,白色喪衣都沾滿了塵土,在場的人們也動容地跟著嗚咽起來。
如果你以為那位悲痛欲絕的哭喪女子是在哭她死去的父親,那就大錯特錯了。哭完這一場,錢進了兜里,她還要匆匆趕往下一場葬禮,再去飾演另一位死者的女兒。
沒錯,這就是中國的職業哭喪。人們花錢購買眼淚,送死者最後一程,這種現象在中國農村其實已經屢見不鮮。僱人哭喪的習俗是什麼時候出現的?為什麼中國人要在親人的葬禮上雇陌生人來哭喪?
葬禮代哭不新鮮
其實,在葬禮上找人代哭淵源已久。只不過在以前,不必花錢雇外人,自有親屬前來替你完成儀式。
在古代,哭喪作為「禮」的表現形式之一,有一個標准叫做「哭不絕聲」。但為了「禮防其以死傷生」[1]p4,也就是說,避免喪主悲傷過度而傷身,給死者穿了壽衣之後就可請親屬代哭。
《周禮》中就有記載:「大殮之後,乃更代而哭,使哭不絕聲[1]。」代哭既保證了哭聲不會中斷,又能讓哭累了的親人們歇一歇喘口氣兒。
京劇《康氏哭靈》劇照。哭喪在古代可以說是葬禮上一個必備的環節 / 視覺中國
那麼,請陌生人代哭是怎麼興起的呢?有一種說法是,解放前的富貴人家的小姐不好意思哭,就花錢雇哭喪婦[2]。
以歌代哭是葬禮中常有的習俗,以前,哭喪歌幾乎是家家女子必備的技能。以上海為例,建國之前,上海郊區的女孩子要是不會哭,會被人看不起[2]。
1948年4月17日,上海,一名老婦在公墓里刨出丈夫的遺骸,並仔細清潔,然後再裝回泥罐。這是清明節紀念活動的一種形式。哭喪歌在上海郊區曾經一度是女孩子應知應會的技能 / 視覺中國
Ⅲ 奶奶去世孫女怎麼哭喪
哭喪時須遵禮做到如下幾點:
(一)科舉時代,不得參加考試。
(二)不締結婚姻(不娶不問聘),夫妻分居不合房。爺爺去世孫女禁忌的事。
(三)不舉行慶典。如不能慶壽(辦生日)、給小孩辦滿月或百日等。老人去世孫子輩的禁忌。
(四)新年不給親友、同僚賀年,並在門口貼上「恕答不回拜」的字條(有於過「破五」方往賀,但不拜叩的)。漢人專過年時,在門楣上貼上藍燈花紙的掛簽,貼藍對聯,上書哀輓行孝之詞,如「未盡三年孝,常懷一片心」。有門心的一律貼藍紙,上書「思齊思治,愚忠愚孝」,以代替「忠厚傳家、詩書繼世」之類的對聯。
中國人的喪殯習俗,是根據死者去世的時間,再配合天乾地支計算出來的日子及時辰,然習慣上大家都認為「頭七」指的是人去世後的第七日。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頭 問七」習俗。
然一般都認為,死者魂魄會於「頭七」返家,家人應於魂魄回來前,為死者魂魄預備一頓飯,之後便須迴避,最好的方法是睡覺,睡不著也要躲入被窩;如果 答死者魂魄看見家人,會令他記掛,便影響他投胎再世為 版人。
Ⅳ 為什麼北方老人去世一大早需要哭什麼意思
中國的規矩都一樣吧。
不只是北方。
老人去世,子女要哭,以示悲痛。
Ⅳ 哭喪怎麼哭
哭喪的習俗哭喪時"唱"出的歌叫哭喪歌,壯族習慣是請民間歌師二人來唱哭喪歌。兩位歌師扮成舅甥,一問一答,唱歌徹夜,贊頌祖先業績,勸導後輩不忘祖恩。許多民族並有哭喪歌舞儀式。
彝族人稱此為"跳腳",由四人手持八卦在屍旁跳,邊跳邊唱孝歌,據說這樣可以為死者踩平通往陰間的荊棘之路。景頗人稱此為"布滾戈",要請附近各寨的青年男女同跳,通宵達旦。除此之外,還要安排兩個身著長衫的男子持矛舞蹈,繞竹幡作刺擊狀,以示驅邪。
從形式上來看,現代民間哭喪歌,亦即輓歌可以分成三類:一是"散哭"; 二是"套頭"; 三為"經"。散哭的特點是"隨心翻",想到什麼就哭什麼,搭著什麼就唱什麼,沒有限制。其內容主要是傾訴對死者的思念之情,自責對長輩的不孝。
悲嘆自己的苦難身世。至於套頭,是有內容的限制的。主要有"抱娘恩"、"十二個尋娘"、"十二月花名"等。哭的時候是哭別人的好處,訴自己的苦楚。"經"是結合喪葬儀式來唱的。病人死後,由女兒或者媳婦唱"買衣經"、"著衣經"等。
哭的時候眼淚不能夠掉到死者的身上,否則的話屍體就會變成僵屍,沒有辦法腐爛,也就不能輪回了。另外一種說法是,閻羅王看到死者的身上有淚痕,就會把他拒之門外,死者就只好在陰間之外受無邊的苦。
另外,"著衣經"要在漲潮的時候唱,因為"漲"字有積攢家財的意思。如果在這個時候哭,他的家業就能夠像潮水一樣不斷地高漲。如果死者是女性,女兒還要給母親唱"梳頭歌"。不管怎麼樣,入殮的時候會唱的子女和親屬都要唱"哭喪歌",傾訴自己對死者的思念之情。
而出殯的這一天清早,長房媳婦要唱"開大門"。因為民間認為,人死了就會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不哭開大門的話,死者就會在陰間受罪。
出殯的時候,女兒或媳婦要唱"出材經",回來後唱"床祀經"。唱"亭子經"是為了讓死者能夠在陰間路上歇腳乘涼。當設靈台的時候,要唱"靈台經"。
(5)老人去世了哭喪哭什麼擴展閱讀:
哭喪是儒家禮儀之一,出自周禮。是中國乃至東亞儒家文化圈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以哭的形式寄託親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紀念長輩的生平事跡。哭喪儀式貫穿在喪儀的始終,大的場面多達數次,而出殯時的哭喪儀式是最受重視的。
出殯的時候必須有全體後代尤其是男人們「唱哭」,否則按照民間舊俗就會被視為不孝。另外,哭的音量大小也非常重要,如果哪家死者在黃泉路上沒有響徹天地的哭聲相伴,便在方圓數十里傳為笑柄,其子孫後代也要被人們視為不孝,大逆不道。
為了求得孝的美名,孝子賢孫們在此確實也頗費了一番心機,花錢請人替死者哭喪便是歷代孝子賢孫們得慣用手法,有些地方甚至出現了職業性的哭喪夫或哭喪婦,收入不菲。
Ⅵ 老人去世哭怎樣去數
摘要 你好,家裡有老人去世了,他的後代是要為他哭喪的。早上和晚上都要招集子孫進行哭。每一個地方的哭法不一樣,要多咨詢老人家。
Ⅶ 老人死了哭喪棒長度有講究嗎
摘要 親,您好,各地各風俗,一般沒有講究,因為哭喪棒要孝子每走一步都要觸地一次,對不孝的人哭喪棒有意搞短,讓他出殯時行走必須大彎腰,一是累他,二是丟他的人。
Ⅷ 老人死後哭喪書具體的內容
見過放聲大哭的,。見過嚎啕大哭的,。還真沒見過哭喪書。不知是何玩意兒,。有何用處,。
Ⅸ 老人死了開路的 哭書怎麼哭
摘要 哭喪是中國及東南亞地區沿習千年的喪葬習俗,以哭的形式寄託親人去世的哀思,以唱的形式紀念長輩的生平亊跡,這是最常見的哭喪方式。家有老人或父母親去世,都要哭喪盡孝。如有兒女子孫不哭的,會被人看著不孝子孫。哭的聲音大小也很重要,哭得聲音太小,時間次數太少,便會被傳為笑柄,也會被視為不孝。為了求得孝的美名,孝子賢孫們不僅自已痛哭,還花錢請人哭喪。哭喪職業應運而生。我父親母親去世大葬前夜,都請了劇團演出,專業人員哭喪。邊唱邊哭,邊哭邊唱,如訴如泣,悲切慟人,哭得我肝腸寸斷,唱得我由衷佩服,至今念念不忘,記憶憂新。東北小沈陽的母親就是這一職業的從業者,小沈陽很小就跟著媽媽四處奔喪哭喪,所以哭功很好。
Ⅹ 親人過世了哭喪怎麼哭
現在有專門哭喪的人.確實不知怎麼哭,請他們好了.職業道德杠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