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關於剪窗花的神話故事
據考證,從商代始(公元前1600—1100年)就有人用金銀箔、皮革或絲織品進行接空刻花製作裝飾品。西漢時,人們用麻纖維造紙,傳說漢武帝的寵妃李氏去世後,帝思念不已,卧不安度,食不甘味,於是請術士用麻紙剪了李妃的影象為其招魂,這大概是最早的剪紙。公元105年,蔡倫改進和推廣前人的經驗開始大量造紙,這種鏤花形式因找到了更易普及的材料從而誕生了剪紙藝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
唐宋時期,流行「鏤金作勝」的風俗。「勝」,就是用紙或金銀箔、絲帛剪刻而成的花樣,剪成套方幾何形者,稱為「方勝」;剪 成花草形者,稱為「華勝」,剪成人形者,就稱之為「人勝」。南朝梁宗懍在《荊楚歲時記》中記載:「正月七日為人日,(《東方朔傳·歲時節》:天地初開,一日雞,二日狗,三日豬, 四日羊,五日牛,六日馬,七日人,八日谷。其日晴所主之物盛,陰則災。 八日之中,尤以人日為重,又稱「人勝節」)以七種菜為羹;剪綵 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以貼屏風,亦戴之於頭鬢;又造華勝以相遺。」
唐代大詩人杜甫以《人日》為題作詩:「此 日此時人共得,一談一笑俗相看。尊前柏葉休隨 酒,勝里金花巧耐寒。」另一位唐代著名詩人李 商隱也作有《人日》詩,詩中說:「鏤金作勝傳 荊俗,剪綵為人起晉風。」唐代李遠《剪綵》詩寫 道:「剪綵贈相親,銀 綴鳳真,雙雙御綏 鳥,兩兩度橋人,葉逐金刀出,花隨玉指新,願 君千萬歲,無處不逢春。」 六十年代在新疆出土的文物中,還有一件唐代的人勝剪紙,七個女子人形排列成行,此勝用於圍飾發髻。
在日本的正倉院,保藏有兩枚唐代華勝,據日本齊衡三年(公元856年)《雜財物實錄》載:「人勝二枚……天平寶字元年閏八月二十四日獻物」,日本天平寶字元年即為唐代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其中一枚為羅地金箔字,上面剪祝頌吉語:「令節佳辰,福慶惟新,曼和萬載,壽保千春。另一枚則用金箔刻了復雜的邊飾,並飾以紅綠羅的花葉,中心是一兒童在竹林下戲犬。
當時,還流行著一種用雙絲絹帛剪成的小幡,叫做春幡, 或稱幡勝、春勝,在立春那天,作為節日禮物,或簪於頭上,或掛在柳枝上,亦或貼於屏風。李商隱在《驕兒詩》中寫:「請爺書春勝,春勝宜春日。」意為驕兒袞師請父親在剪綵製成的春幡上寫「宜春」二字。因為立春之日為春天的首日,象徵萬物復甦欣欣向榮,所以唐宋時期,人日剪綵這一民俗活動漸漸集中到立春這天,人們剪制各種幡勝、春幡、春燕、春蝶等等,作為節日禮物。皇帝在這一天也接見群臣,並分別賜以金銀幡勝或者羅幡勝。
宋代女詞人李清照在一首「菩薩蠻」中寫道:「燭底鳳釵明,釵頭人勝輕。」有一種鳥,因頭項長有金黃色大羽冠很像插著一枝幡勝,而被命名為戴勝鳥,韋應物《聽鶯曲》中「伯勞飛過聲局促,戴勝下時桑田綠」,勝成為春歸大地的象徵。
宋代陳元靚《歲時廣記》載:「元旦以鴉青紙或青絹剪四十九幡,圍一大幡,或以家長年齡載之,或貼於門媚。
在宋代,隨著經濟文化的繁榮發展,許多工藝美術應運而生,並出現了專業剪紙藝術家。周密《志雅堂雜鈔》載:當時京城沛梁「向舊天都街,有剪諸色花樣者,極精妙,隨所欲而成。又中瓦有餘敬之者,每剪諸家書字皆專門。其後,忽有少年能於袖中剪字及花朵之類。更精於二人,於是獨擅一時之譽。
明清人的筆記和地方誌中也有記載剪紙名家的。如《蘇州府志》載:「趙萼,嘉靖中制夾紗燈,以料紙刻成花竹禽鳥之狀,隨輕濃暈色。溶蠟塗染,用輕綃夾之。映日則光明瑩徹,芬菲翔舞,恍在輕煙之中,與真者莫辨。」
《嚴州建德縣志》載:「林文耀,字綱齋,幼即工書,中年失明,乃剪紙為字,勢飛動若龍蛇,點畫不差毫發。室人裝璜成軸,……人稱之日「林剪。」《保定府志》載:「名女,張蔡公之女也。有巧思,與人接談,袖中 細剪春花秋菊、細草垂楊.罔不入神;其剪制香(大+區),絕巧奪目,得之者珍藏焉。
清代陳雲伯《畫林新詠》說:「剪畫,南宋時有人能於袖中剪字,與古人名跡無異。近年揚州包鈞最工此,尤之山水、人物、花鳥、草蟲,無不入妙。」並有詩曰:「剪畫聰明勝剪書,飛翔花鳥泳瀕魚;任他二月春風好,剪出垂楊恐不如。」清康熙時,有位宮廷畫家鄒元斗,畫有一幅祝福新年伊始的風俗畫《歲朝圖軸》畫的上端繪有垂掛著的五枚彩色剪紙「門籠」。門箋的形式即是由春幡演變而來。在清代,因滿族人有剪紙的習俗,致使剪紙進入宮廷。在故宮,歷代皇帝舉行婚禮作洞房的神寧宮,牆壁按滿族習俗裱紙,四角貼著黑色的雙喜字剪紙角花,頂棚中心貼著龍鳳團花的黑色剪紙;在宮殿兩旁的過道壁上也貼有角花。據說有人用紙剪成有鹿。鶴、松的「六合春」圖案,加以彩繪,貼於朝服上,連西太後都以為是綉出來的。
可以說剪紙藝術自誕生以來,就沒有中斷過。她流傳面之廣、數量之大、樣式之多、基礎之深比任何一種藝術都更加突出。在各種民
㈡ 古建築戶牖知識 | 傳統中式花窗形態及寓意
傳統中式花窗的形態及寓意如下:
三交六椀菱花:常用於宮殿,形態復雜,象徵天地交匯,萬物生發,體現了古人對宇宙自然的理解與敬畏。
雙交四椀菱花:如故宮景仁宮所用,寓意吉祥,形態上與三交六椀相似但更為簡約,同樣承載著美好的祝願。
步步錦:形態上呈現出一種遞進的感覺,寓意事業成功與步步高升,常用於希望家人或自己能夠不斷進步的居所。
軲轆錢窗花:以銅錢形狀為設計,象徵財富和招賢納才,反映了古人對物質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追求。
萬字紋:形態上呈現出一個連續的「卍」字圖案,寓意吉祥辟邪,常用於希望家庭平安、避除邪惡的居所。
回字紋:形態上呈現出一種連續的回環狀,象徵富貴不斷頭,寓意著源源不斷的財富和好運。
冰裂紋和龜背紋:這兩種窗花形態分別寓含自然美和長壽之意,冰裂紋模仿自然冰裂的形態,龜背紋則模仿龜背的紋理,都體現了古人對自然界的崇敬和模仿。
如意紋和魚鱗紋:如意紋形態上模仿如意的形態,寓意事事如意;魚鱗紋則模仿魚鱗的排列,寓意吉祥富饒,都寄託了古人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