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人的壽命是遺傳的嗎
雖然到目前為止,這種說法還沒有非常確切的科學證實,只是科學家們根據大量的調查研究報告做出的推測。但是從遺傳角度看,我認為是非常有道理的。
家譜學家貝爾在1918年對美國康涅狄格州挪維茨地區的威廉·海德家族後裔中的2200名男性和1800名女性進行了子女與雙親壽命關系的分析。威廉本人死於1681年。按照死時的年紀將子女和雙親分組時,發現子女與雙親的壽命有直接的關系。在雙親死時超過80歲的184個後裔中,平均壽命為52.7歲,這與雙親死亡年齡不足60歲的128個後裔相比,平均壽命大20歲。雅拉維斯托分析了16世紀~19世紀芬蘭和瑞典的一組中產階級的家譜,總共研究了12768個成員。結果表明,母親與兒子和女兒的壽命呈線性關系,父親與兒子的壽命呈線性關系,與女兒的壽命無線性關系。
由此可見,具有長壽雙親的人們可以期望比具有短壽雙親的人們有更長的壽命。
現代醫學也從基因的角度證實了人類壽命與遺傳有關,認為個體通過等位基因、DNA的復制和轉錄、生殖細胞分裂和染色體復制等作用,決定了自身的血型、面貌、體型、體質、性格以及將來生長發育、健康狀況的不同。遺傳基因不僅使我們繼承祖先的某些特性,其中還有時間表的遺傳信息,從而進一步決定了壽命的長短。
所謂遺傳,是指代表親代特性的信息由生殖細胞傳給了子代,於是子代也表現出親代的某些特徵,遺傳學家把這些信息叫做基因。現已證明,基因是有物質基礎的,它存在於細胞核內的脫氧核糖糖酸,即DNA上。這種核酸是細胞核內染色體的組成部分。決定不同性狀的基因各自占據DNA分子的一小段。它們通過信息傳遞系統來支配細胞的生長、分化和一般代謝活動。有一種觀點認為,決定同一特性的基因在DNA上有重復,即不只佔一個小段,而是占幾個小段。長壽物種可能就是因為細胞核DNA上的基因有較多的重復作為儲備。隨著年齡的增長,DNA分子不斷有損傷,於是不斷動用儲備的基因,當儲備基因消耗殆盡時衰老來臨,直至死亡。
另一種觀點認為,隨著年齡增長,信息傳遞系統越來越容易發生差錯,從而使細胞功能降低,出現衰老和死亡。也可能存在衰老基因,它在生命活動的一定階段開始發揮作用,使機體發生一些退行性變化,衰老就是這些退行性變化的積累。
最近還有科學家提出:人的壽命就像一個平面三角形的面積,而影響人壽命的因素就是「壽命三角形」的3條邊,即底邊是父母的遺傳因子(先天所賦予的),另外兩條邊則是後天的環境因子,三角形的3條邊越長,它的面積就越大。如果一個人有父母賦予的長壽因子,其「壽命三角形」的底邊就越長;如果後天衣、食、住、行、精神、氣候、地勢等環境因素也都對他有利,則兩條鄰邊也長,那麼,他的「壽命三角形」的面積就越大,這就意味著會長壽,反之,「壽命三角形」的面積就越小,壽命也就越短。
遺傳是決定壽命長短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所以想長壽,平時還要多學習一些養生之道的.後天的保健也是主要
㈡ 社會分為幾種人
當今中國社會已分化為四個階層:國家管理人、資本家、中產階級、勞動者,其中勞動者又分化為發展型、溫飽型、貧困型三個子階層。國家管理人階層,即由國家權力的實際控制者所組成的社會群體。資本家階層,傳統意義上的資產階級是生產資料的擁有者和實際控制者,主要由大、中資本家組成。中產階級——即中間階層,包括「傳統的中產階級」:小私營企業主、發展較好的個體工商戶等和「新中產階級」:高級企業經營管理人員、高、中級專業技術人員等。典型的如大、中公司的職業經理人、中、高級公司職員、大學教授、高級專家、自我僱傭的小私營企業主、持股人、企業承包人、高級營銷人員、知名律師、中介行業的投資人、體育明星、歌星等等。勞動者階層,貧困型:主要指貧困山區的農民、年老體弱和無技能的城市下崗職工、失業和半失業人員等。溫飽型:典型的如一般企業的產業工人、服務行業中的普通服務員、建築業的民工、自給自足的農民、小個體戶、普通營業員等。發展型:是指智力型勞動者,他們是勞動者階層的最高層。典型的如技術工人、公司中的普通管理人員、營銷人員、中介行業中的一般律師、注冊會計師、評估師、稅務師、個體工商戶、中小學教師等。整個勞動者階級在社會結構中所佔的比例為90%左右,中產階級佔7%左右,國家管理人佔2.1%,資本家佔0.3%以內。⑥勞動者階級屬於弱勢群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