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今年70歲了,最近走路,腿酸路長就走不動,可以辦殘疾證嗎。
應該不可以的吧。因為你都70歲啦。如果像你這么大的人。都這樣的話,那還不是人滿為患嗎?像你們70歲的人。都是老人家啦,骨質己經酥鬆了,很容易。像你這樣骨折之類的。如果都去辦殘疾證的話。那還不亂套啦。
② 奶奶最近總說腿上沒勁,又酸又軟,吃點什麼能緩解症狀呢
可能是因為缺鈣了,或者是缺鉀了,買點含D的鈣片容易吸收,再買點果味鉀,吃了能緩解一下症純橘狀,或者是個打桐禪點做輪團鈣針,這樣能更快一些。
③ 程凱養生說:治腰先治膝,治膝亦治腘
治腰先治膝,治膝亦治腘。有的時候,是腘病膝病,不一定是腰病,即使是有影像的變化。
患者情況:女,70歲
因右腿疼痛半年前來就診。患者 半年前無誘因出現右腿疼痛,酸脹感,曾輸液及膝關節腔注射治療、針灸治療未見明顯好轉。 現口服氨糖,甲鈷胺,骨龍膠囊治療。療效欠佳。現右膝關節無力,酸脹,髕骨內側疼痛,右腘窩酸脹,右小腿外側及小腿肚酸脹感,偶有右側腰部觸電樣疼痛。左膝關節置換術後。
患者自述: 覺得右側下肢短了一截,腘窩里拘急緊張,象有根皮筋糾著一樣。
北京某三甲醫院CT顯示,腰椎退行性骨關節病,腰3-4椎間盤左後突出,腰椎1-2至腰椎5-骶椎1椎間盤膨出。按照腰突症治療了半年左右,未見改善。
因為有CT的檢查結果,很容易讓醫生診斷為腰突症的並發症狀,這就是為什麼該患者在去其他醫院就診時醫生曾經建議進行手術的原因。但真的是這樣嗎?如果是,那麼以往的治療為何無效?
檢查: 直腿抬高試驗陰性,僅有腘窩部的牽涉痛。腰椎叩擊無放射痛。觸診右腿腘窩及下部腫大緊張。為不符合腰突症引起下肢症狀的特點,同時影像上是向左後突出,也提示著,可能今天又撿到一個漏!很大可能的是,症狀與腰椎問題沒啥直接關系,而是左膝關節置換術後,造成右膝負重增加,引發的腘肌痙攣。
治療:在腘橫紋外側的委陽穴進針,斜向內下,三才針法刺至深部的腘肌筋膜,行震顫手法,引起腘肌的跳動,同時配合針刺合陽穴(天部),引起腓腸肌輕重跳動,減少對腘肌的壓迫。留針10分鍾後起針, 患者即刻感到腘窩部牽涉感消失,步態輕松。
半年的治療之路啊,兩針減輕大半。
委陽穴 是足太陽膀胱經的穴位,足太陽膀胱經在腘窩的外側股二頭肌肌腱止點的位置上。如果我們把針斜著在這深刺下去的時候,就會扎到我們的小腿深部有一塊很短的肌肉上,這塊肌肉叫做腘肌。在我觸診的時候發現這塊肌肉非常的痙攣,處於一個高張力的狀態。
於是我們就用程莘農院士的 「三才針法」 ,把針扎過去,不把它扎到肌肉之內,而是用針尖輕輕觸碰這個深層次非常短的又是高張力的肌肉的表面。碰一下,躲開,碰一下,躲開,這樣一個點狀的刺激,可以讓他的肌肉肌腱膜興奮起來,當那種興奮達到閾值的時候,這塊緊張的肌肉「啪」就跳了。
而且在我的刺激下它會跳不止一次,連跳了好幾下。為什麼這塊肌肉會緊張,就是因為他左側的膝關節做過置換術。做過這個手術的朋友會知道關節置換術之後的恢復期當中最難的一件事情就是要讓他膝關節周圍的韌帶恢復彈性。而這個人年齡已經七十歲了,這種韌帶的彈性已經不足以支撐和固攝,所以他很自然的就會保護自己的膝關節,採用一個保護性的體位,就是使左側的膝關節的受力減少,力自然而然的就會壓在右側的膝關節,右側膝關節為了能夠支撐,於是從腰到髖,從髖到臀,從臀到大腿,大腿的背側和外側到腘窩,以及到我們小腿的裡面,這時候這些肌肉都變得張力比較高,而腘窩恰恰是一個短的肌肉,是一個能夠提供很高的張力,提供很高的支撐力的一塊肌肉,它就必然會攣縮。
時間長了以後,就像一股繩擰在一起了,腘窩處自然就會出現痙攣的現象,下肢就顯得短了。那麼這種狀態出現了以後,必然出現肌肉緊張而導致假的坐骨神經痛,假的椎間盤刺激的症狀。這種情況如果你只是看一個影像的結果,而不結合臨床的觸診的話,往往容易被誤診。若症狀吻合,影像也有,於是得出診斷,結果按這個治了半天,你沒有找到最關鍵的那個問題效果也不明顯。
對我們很多朋友來講,你可能只是患有這樣的問題的人或者你的父母有這樣類似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當中別忘了,我們剛才告訴大家的「治膝先治腰,治膝亦治腘」的口訣,也別忘了一個針灸醫生給您的善意提醒。
④ 老年人腿酸沉
建議你查一下腰椎MR,看看是不是腰椎間盤突出引起的。待明確診斷後再行下一步治療。
⑤ 80歲老年人腿疼是什麼原因
老年人的身體開始走向衰退,第一步就是腿腳不舒服,不過80歲老人腿疼的原因是什麼很多老人家都不清楚。下面由我為大家介紹80歲老年人腿疼的原因,希望能幫到你。
80歲老人腿疼的原因
1.骨質疏鬆:骨質疏鬆症是一種多因素所致的慢性疾病,尤其多發於絕經後婦女以及老年男性。原發性骨質疏鬆症是老年人的常見病症。原發性I型骨質疏鬆症是由於絕經後雌激素減少,使骨吸收增強引起骨量丟失所致;原發性II型骨質疏鬆症其病因是由於年齡老化,導致激素自身調節失衡,使骨形成低下。
2.骨性關節炎:骨性關節炎是以關節軟骨退化、變性、增生為病理特點的關節病變,大多起病隱匿、進展緩慢,最突出的症狀是關節酸痛。清晨起床時疼痛較劇,稍活動後疼痛即緩解,活動過頻疼痛又再起,休息後可再度緩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引起的腿痛與氣候變化有關,寒冷受涼時腿痛加重,溫暖時緩解;同時患者膝部步行乏力,上下樓時疼痛明顯加重。
3.間接性跛行:間歇性跛行就是病人在不走路時沒有明顯不適,但一走路患病下肢就會出現酸脹不適感,不得不停下來休息,休息一段時間後不適感消失,又可以繼續走路。間歇性跛行的原因可以是由於腰部腰椎管內神經受壓迫,也可以是由於下肢的血管病變所引起。
4.下肢動脈硬化: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由於下肢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引起下肢動脈狹窄、閉塞,進而導致肢體慢性缺血。主要臨床表現為患肢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動脈搏動消失,肢體組織營養障礙,趾或足發生潰瘍或壞疽。
80歲老人腿疼的緩解 方法
1、堅持適當運動長期堅持循序漸進的運動,如 游泳 、 保健操 、 太極拳 、散步等,不僅可減緩骨量的丟失,還可明顯提高骨鹽含量,促進骨細胞的活性。
2、不宜參加劇烈運動,尤其是引起肌肉過度酸痛的運動。
3、打拳、跳舞時轉身、轉頸及彎腰動作不宜太猛,避免上下跳。
4、可根據個人的身體狀況做一些負重的運動,如爬坡、上樓梯等,幫助建立骨骼的鈣質儲備。
5、工作、活動或休息時,均不要長時間處於同一體位或姿態,要經常進行動作位置的變換調整。
6、跟腱就是俗稱的懶筋,位於足跟的後上方。在床上用兩手的拇指和食指的中節稍用力分別捏兩側跟腱,以能耐受為度,捏20至30下即可。
7、以手扶牆或桌子,分別用單足站立10秒鍾,左右交替20次。
8、以手扶牆或桌子,抬起腳後跟,然後下蹲5秒鍾,使胸部盡量貼近大腿,反復做15~20次,注意蹲下起立時動作要慢。
9、如果是小腿後面麻木疼痛,就推小腿肚兒。如果是小腿外側麻木疼痛,就推小腿靠小腳趾的那一側。方法是坐在凳子上,用掌根或大魚際由上向下保持壓力向下推,可以塗些“按摩乳”或隔著一層軟布,推20至30次。
10、扶牆或桌子,用腳跟踢自己的臀部,左右交替20~30次。
11、坐在沙發或椅子上,壓膝壓髖,用雙手把持住小腿中上段,使大腿分開、合攏,使髖部盡量外展,做10~20次。
12、站立時,用健側腿持重,患側放鬆,手掌按在大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然後坐下,微屈膝關節,手掌按在小腿後方,左右抖動肌肉1至2分鍾。抖動要連續、流暢、自如。
13、平卧床上,左腿盡力屈髖屈膝,雙手抱住下肢使膝關節盡量貼近同側肩部,停留3~5秒鍾復原,左右交替,20~30次。
14、趴在床上,雙手抓住床頭,由家屬一人或兩人握緊患者的腳脖子向下方牽拉,待患者感到疼痛減輕或消失時,維持這種牽拉力,直至沒勁了為止,連續牽拉5至10次。
15、第1個穴位在坐骨結節(臀溝中央能摸到的骨頭尖)和股骨大轉子(胯骨外側突出的骨頭)聯線的中點。第2個穴位是大腿後方中央。第3個穴位是在小腿肚中央。第4個在內踝的後方。跪在床上,用中指或拇指按在穴位上,以有酸麻脹感為佳,每個穴位點1分鍾。
老年人腿疼的治療方法1、處方
海風藤、寬筋藤、忍冬藤、丁公藤、石楠藤、雞血藤各30克。
用法:共研細末,每服2克,日3次,28天為1療程。
療效:用葯1療程,有效率達91%
2、葯酒療法
內服葯方:白術、杜仲、仙靈脾各12克,全蠍、秦艽、防風、川烏、草烏、木瓜、牛膝、當歸、川芎、金銀花、麻黃、烏梅各9克,蜈蚣3條,白酒250毫升,紅糖250克。
製法:將葯、酒共致陶罐內,布封口,泥糊緊,文火煎2小時後,埋地下或放進井水中,去火毒, 1晝夜後濾渣取液備用。
用法:每飯後服35毫升,日3次,10天為1療程。
外用處方:大血藤、絡石藤、青風藤各30克,木瓜、沒葯各15克,牛膝、木防己、丹皮、乳香、 田七各12克,桃仁、桑支各6克,白酒500毫升。
用法葯浸酒內1周後用棉花沾葯酒塗擦患處,日3-5次
療效:治風濕性關節炎內服外擦1療程見效,3療程可愈,有效率達90%。
猜你喜歡:
1. 老年人腿疼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2. 70多歲老人腿疼腿腫怎麼回事
3. 老年人腿疼怎麼辦
4. 70多歲老人腿疼怎麼回事
5. 老人腿腫的治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