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河南70歲老人補貼
1、年滿80—8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
2、年滿90—9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200元;
3、年滿10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
4、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的高齡津貼,由人社部門負責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統一發放,不再另行申報。
河南省70歲以上老人補助政策如下:
1、年滿80—8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100元;
2、年滿90—9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200元;
3、年滿10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300元。
4、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的高齡津貼,由人社部門負責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統一發放,不再另行申報。
高齡津貼是針對高齡老人實行的一種社會保障制度。其目的是為了解決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問題,對保障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高齡津貼發放標准,原則上按照各地低保標准、補助水平和發放對象的年齡實行分類分檔發放,並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低保標准變動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具體的發放標准由各地民政廳、財政廳按高齡津貼原則協商確定。
滿70歲老人補貼政策
70歲以上高齡補貼標准如下:
1、年滿70-79周歲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50元;
2、年滿80-8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100元;
3、年滿90-99周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200元;
4、年滿100周歲及以上的老年人,每人每月發放300元。各地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則,執行優待政策。
高齡津貼發放標准,原則上按照各地低保標准、補助水平和發放對象的年齡實行分類分檔發放,並隨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低保標准變動情況適時進行調整。具體的發放標准由各地民政廳、財政廳按高齡津貼原則協商確定。然而實際上到了個地級市,政策范圍一般會直接放寬為,所有高齡老人都會享受到一定的補貼。
希望以上內容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它問題請咨詢專業律師。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
第三十三條
國家建立和完善老年人福利制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老年人的實際需要,增加老年人的社會福利。
國家鼓勵地方建立八十周歲以上低收入老年人高齡津貼制度。
國家建立和完善計劃生育家庭老年人扶助制度。
農村可以將未承包的集體所有的部分土地、山林、水面、灘塗等作為養老基地,收益供老年人養老。
㈡ 七十歲以上農村老人有補助嗎
七十歲以上農村老人有補助。
一、可以享受政府補貼的老年人,必須符合下列條件:
(1)老年人年滿80周歲及80周歲以上的;
(2)持有本縣戶口本或身份證的;
(3)無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
申報程序:按照逐級上報的原則,通過村委會填報《80周歲以上老年人保健補助或長壽補助審批表》,報鄉人民政府,鄉人民政府報縣老齡委辦公室。上一年申報,下一年就可以享受高齡補貼了。
二、年滿60周歲以上的農村老年人,符合下列條件的可以享受五保供養,每月80元:
(1)無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無法定撫養人、贈養人的;
(2)持有本縣戶口本或身份證的;
(3)無違反國家法律規定的。
(2)70歲農村老人補助擴展閱讀:
高齡人補貼,對於解決高齡老人基本生活問題,提高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起到重要作用。
高齡人津貼按照「低標准、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總體要求,創新高齡老人養老福利制度模式,健全養老保障服務體系,建立保障高齡老人基本生活需求的長效機制,推進補缺型老年福利向適度普惠型社會福利發展,使廣大高齡老人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
不斷提高高齡老人的生活質量。本市戶籍在當地實際居住15年經上、年滿70周歲以上、本人無政府或單位發放的生活養老待遇的,且其家庭子女(指男不滿60周歲,女不滿55周歲的兒子、兒媳、未出嫁的女兒、入贅女婿)均參加了社會養老保險並按時足額繳費的。
可申請享受政府發放的高齡養老補貼。現市區高齡補貼標准為每月60元。1996年決定進一步擴大高齡老人享受優撫待遇的范圍,從1996年起除了百歲以上老人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補貼外,大連首次將90到99周歲的老年人也劃入長壽補貼范圍,
每人每月可享受100元的生活補貼。各地百歲老人補貼不同,最低為100元,部分發達城市110 元~200元之間。
㈢ 農民交過公糧60到70歲有補貼嗎
農民交過公糧的補償標准具體如下:
1. 農民交的公糧是有補償的。對於曾經交過公糧的農民,每人一次性補助8萬元,並且每月發放400元的養老金。
2. 當農民交過的公糧超過國家規定的標准時,政府將按照相應的標准進行補償。例如,如果農民每畝地每年的公糧交納超出國家規定的標准,政府將按照每畝地每年公糧超出的部分,每斤補償2.5元至3元。
農村交過公糧的老農補償標准如下:
1. 如果農民在新制度實施之前已經年滿60周歲,可以直接領取基礎養老金,具體的金額以所在地的標准為准。例如,上海的基礎養老金為1200元,江蘇為173元。
2. 如果新制度實施時,農民未滿60周歲,需要參與新農保的繳納,繳滿15年,到60歲後才能領取養老金。對於一些已經接近60歲、不足15年的老人,各地還允許補交,也就是可以一次性補齊15年的繳費金額。
參加養老保險繳納的農民,領取的養老金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部分。
綜上所述,政府為了補償農民交過的公糧,制定了相應的補償標准。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條:農民集體所有和國家所有依法由農民集體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採取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內部的家庭承包方式承包,不宜採取家庭承包方式的荒山、荒溝、荒丘、荒灘等,可以採取招標、拍賣、公開協商等方式承包,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家庭承包的耕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為三十年至七十年;耕地承包期屆滿後再延長三十年,草地、林地承包期屆滿後依法相應延長。
國家所有依法用於農業的土地可以由單位或者個人承包經營,從事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生產。發包方和承包方應當依法訂立承包合同,約定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承包經營土地的單位和個人,有保護和按照承包合同約定的用途合理利用土地的義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