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膝關節腫痛有何好方法
膝關節的疼痛、紅腫、積水以女性較多。除女性易患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骨疏鬆症、骨質增生外,主要原因還是腎虛、腎寒及膝關節周圍經絡不通,這就是不通則痛的道理。造成經絡不通的原因主要是:
腎氣不足:血液向下行的力量不足,就是常說的腰膝酸軟,也就是說膝關節病的病根在腎上。
腰腿受寒涼:寒氣重自然會使血液運行速度變慢,血管經絡收縮,容易造成經絡不通。而膝關節又是全身最負重的關節,長期的受累及經絡不通容易造成膝關節的紅腫及疼痛,所以這種病在老年人中間非常普遍。
要想治療此病關鍵是補腎、祛寒濕,在治療上可以做如下處理:
1、補腎:食療中最好的補腎方法就是經常吃一些溫熱性質的食物,如牛肉、羊肉、海蝦、海魚等。老年人每周可以吃一次海蝦,一次海魚,牛羊肉要經常吃,而且盡量在中午吃,晚上還是以清淡為主,利於消化及睡眠。寒涼性質的蔬菜及水果都要盡量少吃或不吃,以免傷腎。
2、祛寒濕的方法有全身祛寒濕和局部祛寒濕。全身祛寒濕最好的方法就是每晚用溫水泡腳,泡到全身微微出汗就可以了,不能出大汗,那樣耗血。每周兩次在泡的水中加上艾葉,可以祛寒濕,同時還可以降血壓。而且泡腳也是補腎的一種方法,只要常年堅持,不但能祛除寒濕,有效的促進血液循環,還能改善睡眠質量,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增強體質。
3、局部祛寒濕通經絡的方法:
1)
用半斤高度白酒,再取一兩花椒,碾碎,泡入白酒中,兩天後可以使用。每天多次用花椒酒塗擦紅腫的膝關節,要多塗幾次,一邊塗一邊用雙手上下搓揉,並不時拍打局部,塗搓拍打10分鍾後,再用毛巾包住熱水袋敷在紅腫的部位,敷上半小時,每天2~3次,可以有效的祛除寒濕疏通經絡,止痛消腫。
2)
可以在紅腫的局部塗上花椒酒後,用青艾條上下前後熏紅腫的局部。方法是這樣的,將六根青艾條同時點燃,左手拿3根右手拿3根,在膝關節的兩側同時上下前後來回熏,並同時多次塗花椒酒,熏上半小時後,尋找膝關節最痛的那個點,塗上一些食用油,用手掌拍打局部,因此處不通會很痛的。先是輕輕拍打十下後,然後再用勁拍打,這樣會很痛,一定要堅持,這時就會發現拍打的局部會有紫色的痧出現,繼續拍打會發現紫黑的痧會越來越多,直到拍打到局部已不痛了,痧也不再增多了,說明局部的淤毒已全部排出,這時再活動膝關節,你會發現膝關節的疼痛明顯減輕。此方法可以一次就見到明顯的效果,但人也會比較疲勞,可以拍打完後再用青艾條熏小腹至肚臍30分鍾,提氣補虛。(以有花椒酒只用艾條熏和拍打也行)
在局部拍打治療後,要及時喝上用10粒紅棗、15粒桂圓、4片生薑煮的水,及時補上能量,不至於讓病人感到身體的虛弱及疲乏。治療後的一周內要停掉所有的寒涼食物,多吃幾次每蝦及牛肉,及時補腎、強腎。
如果疼痛的部位是在膝關節的外側,是胃、膽經循行的部位,主要原因是淤堵,拍打後治療效果好,不易反復。
如果是膝關節內側的疼痛,是肝、脾、腎經循行的部位,這類病人除了淤堵外,腎虛、腎寒、血虛都比較明顯的,如果只是疏通而沒有及時補上血、補上腎,雖然疼痛會減輕一些,但容易出現反復,並且病人的身體會虧上加虧、虛上加虛。
膝關節內側疼痛的的病人,先不要急於去疏通膝關節不通的部位,而是先用食療補上血液,補足腎氣後再去疏通。垂線用生薑2~3片,紅棗10粒(切開),桂圓10粒,加水煮10分鍾,可以一天1~2次的食用,能補血祛寒,此方容易上火,最好是在冬天服用。每晚用紅棗10粒(切開
),白果10粒,加水煮10分鍾後食用,能補血、補腎、固腎,減少夜尿,提高睡眠質量。同時飲食中要停掉一切的寒涼食物,停掉水果,每周最好多吃牛肉,吃1~2次海蝦,一次不少於半斤。
當你將血液補足,吃的都是溫熱的食物後,慢慢的你就會覺得腰暖和了,隨著腰的溫熱,腎氣足了,膝關節的疼痛自然就會減輕,這時再對膝關節疼痛的部位進行搓揉、拍打,但力度不要大,可以分幾次進行。在食療補足的情況下,半個月至一個月,對膝關節按上面教的方法處理一次,慢慢的腿部的淤堵會全部消失,同時對身體不會造成傷害,也不會出現反復。
Ⅱ 膝蓋裡面長了囊腫【右膝皺襞及右膝前叉韌帶內後側囊腫】
您好!胡老師在門診對您的病情已做了非常准確的診斷:1、右膝前交叉韌帶囊腫。2、右膝髕內側滑膜皺襞卡壓綜合征。如果沒記錯的話,我們已經給您開據了入院通知單,請您盡快入院治療。感謝咨詢。
胡勇教授的助手 高志
(四川省骨科醫院胡勇大夫鄭重提醒:因不能面診患者,無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議僅供參考,具體診療請一定到醫院在醫生指導下進行!)
Ⅲ 膝蓋疼的原因
膝蓋疼痛是一個常見的問題,特別是在女性中更為普遍。研究發現,女性比男性更容易遭受膝蓋傷害,這可能與解剖結構差異、激素變化和運動習慣有關。
女性最常見的膝蓋疼痛原因是前十字韌帶的過度拉伸或撕裂。前十字韌帶位於大腿骨後部和脛骨前部,它能夠防止膝蓋的過度伸展和旋轉,保持膝蓋穩定。在某些運動中,女性前十字韌帶受傷的風險是男性的兩倍甚至更多。
前十字韌帶撕裂會引發顯著的疼痛。由於膝蓋是人體活動的基礎,膝蓋疼痛會直接影響生活質量。醫學界對於女性膝蓋容易受傷的原因存在不同看法,一些專家認為解剖結構差異可能是一部分原因,女性的髖部更寬,這增加了膝蓋內側的壓力。
此外,雌激素和其他女性激素也可能導致膝關節鬆弛,增加受傷風險。統計數據顯示,女運動員在雌激素水平最高的月經周期中點時更容易受傷。
女性在跑步或運動時的姿勢也可能影響膝蓋的健康。通常,女性會保持上身直立的姿勢,這可能導致股二頭肌不能得到充分伸展,進而影響肌肉收縮和發力,加重股四頭肌對股二頭肌的支配作用。
為了預防膝蓋問題和促進膝蓋傷愈,建議保持健康的體重,加強膝蓋周圍肌肉的柔韌性和平衡能力。以下是一些增強這些肌肉的練習:
腿部內側舉:身體左側躺在地板上,右膝微屈,右腳內側放在體前地板上,左腿伸直。收縮左大腿內側肌肉並向上抬高約15厘米,保持3秒鍾,然後緩慢還原。每條腿完成15次,做2~3組。
轉足直抬腿:坐在地板上,左腿伸直,右腿彎曲。綳緊左腿股四頭肌,抬起左腿直到和右膝同高,保持3秒鍾,然後慢慢還原。每條腿完成15次,做2組。
膝蓋伸展:坐在地板上,雙腿平伸,兩個毛巾疊放在左膝下。左腳向上勾起,綳緊左側股四頭肌使腿伸直,用力將膝蓋壓向毛巾,保持2秒鍾。每條腿完成15次,做2組。
腿彎舉:面向下趴在腿彎舉機上,腳勾住阻力棒,輕輕握住把手,收腹,背部平直。向上彎起小腿使腳踝向臀部靠近,當膝蓋彎曲到90度時停一下,然後還原。用中等重量做1組,15次;然後用中等偏上的重量做1組,12~15次。
單腳平衡:雙腳開立與臀同寬,雙臂側平舉。抬起左腳,用右腳單腳站立,保持姿勢30秒。每側重復8~10次。
膝蓋疼痛還可能是由於缺鈣,需要及時補充。如果你的膝蓋持續疼痛或情況惡化,或者你的腿不能承受重量,膝蓋摸起來發熱、青腫或有出血現象,應盡快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