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福山長壽面

福山長壽面

發布時間:2025-04-07 15:21:24

❶ 面條的歷史,喜歡吃面條的進來看看

你好!

一: 面條的起源:

面條是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和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中國、阿拉伯及義大利都聲稱面條源於本國,但有據可考的關於面條的最早文字記錄是東漢時期的中國。

200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面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2005年10月的美國《自然》雜志刊登相關論文。

二: 面條的演變:

在我國,最初所有麵食統稱為餅, 其中在湯中煮熟的叫「湯餅」,也就是最早的面條。
漢劉熙《釋名•釋飲食》中有索餅;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中記有「水引餅」,是一種一尺一斷,薄如「韭葉」的水煮食品;唐朝又有稱為冷淘的過水涼面;宋朝飲食市場上的面條品種達10種之多,豐富多彩,有插肉面、澆頭面等;元朝出現了可以久存的掛面;明朝有製作技術高超的拉麵,還有山西等地製作特殊的刀削麵;清朝乾隆年間又有經過煮、炸後,再加入菜餚燒燜而熟的伊府麵,這些都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面條製品。

早期的面條有片狀的、條狀的。片狀的是將面團托在手上,拉扯成面片下鍋而成。到了魏、晉、南北朝,面條的種類增多。著名的有《齊民要術》中收錄的「水引」、「餺飥」,「水引」是將筷子般粗的面條壓成「韭葉」形狀;「餺飥」則是極薄的「滑美殊常」的面片。

隋、唐、五代時期,面條的品種更多。有一種叫「冷淘」的過水涼面,風味獨特,詩聖杜甫十分欣賞,稱其「經齒冷於雪」。還有一種面條,製得有韌勁,有「濕面條可以系鞋帶」的說法,被人稱為「健康七妙」之一。

宋、元時期,「掛面」出現了,如南宋臨安市上就有豬羊庵生面以及多種素麵出售。及至明清,面條的花色更為繁多。如清代戲劇家李漁就在《閑情偶寄》中收錄了「五香面」、「八珍面」。這兩種面條分別將五種和八種動植物原料的細末摻進面中製成,堪稱面條中的上品。

在古代中國, 食品衛生條件較差, 相對於其他食品而言, 經過煮沸的面條最為潔凈, 可以大大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 因此面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 由於制條、調味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面條品種,遍及各地。

三: 面條的種類:

著名的面條有: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山東的福山拉麵;濟南的大鹵面;蓬萊的小面;上海的陽春面;西安的臊子面;山西的刀削麵;蘭州的清湯牛肉麵(蘭州拉麵);武漢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廣州的雲吞面(有餛飩、面條合成);台灣的度小月擔仔面等。黃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區以其為主食,南方多用其作早點。米粉, 米線和河粉也與面條類似, 只是製作原料不同。香港的特色麵食則包括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

謝謝!!

❷ 拉麵拉麵,蘭州拉麵,機器做出來的面憑什麼叫拉麵,(譬如味千拉麵,全是機器出面,何來拉一說)

拉麵,又名抻(chen)面、摔面、甩面、扯麵。福山拉麵,大概始創於乾隆初年(約1740年前後),至今已近三百餘年,是煙檯麵食中一絕,當時在全國來說也是空前絕後。雖然那時山西麵食早已經在全國獨領風騷幾千年,但在眾多的麵食中還沒有「大拉麵」這個品種。(煙台人叫福山大面,蓬萊小面。六年前我吃過蓬萊小面,以後不再吃了。) 山西式扯麵,最早記載,見於明代弘治年間宋詡寫的《宋氏養生部》: 「用少鹽入水和面……既勻,沃香油少許,夏月以油單紙微覆一時,冬月則覆一宿,余分切如巨擘。」 到民國初年薛寶辰在其《素食說略》中,又稱之為「楨面條」,流行於陝西、山西一帶:「其以水和面,入鹽、鹼、清油揉勻,覆以濕布,俟其融和,扯為細條,煮之,名為楨面條」。這種楨面條就是山西拉麵(如長壽面、一根面、油扯麵等)的前身。清末以來,山西行市上的拉麵,製作方法與福山拉麵相彷彿,主要有和面、晃條、拉麵、煮麵等四道工序,這是在福山拉麵的製作基礎上,經改進之後的製作工藝,仿製品。 福山拉麵與山西拉麵(也叫扯麵)相比較,在料理上、工藝上、型狀上、口感上、品種上絕然不同。 福山拉麵,又稱大拉麵(還有一種小拉麵,在北京、山西等地區的一般家庭中較多),是面條中的一個優秀品種,起源於煙台福山區。它能按照各種不同要求,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福山拉麵的主要工序是:和面、餳面、摔條、摻條、拉麵、煮麵以及烹制各種不同面鹵等。福山拉麵分實心面、空心面、龍須面三大類。有伊窩絲、細勻條、扁條面、三楞面、、釀餡面、金絲卷、銀絲卷、龍須卷、柳葉條、韭菜條等等十多個品種。雖然後來又出現了一些蘭州拉麵、牛肉拉麵、馬蘭拉麵、火燒拉麵、老不死拉麵、空心拉麵、夾餡拉麵、水拉麵、小拉麵、拉條子、刀割離、一窩酥、清油餅、雞絲卷等等,那都是在福山拉麵這一基礎面型上延伸發展,或改進,或變種而成的。即是面目全非,但萬變也沒離其宗。 更何況蘭州拉麵就沒有什麼大的變化,只是就地取材而已! 有人說:蘭州「牛肉麵最早始於清光緒年間(1900年前後),系回族老人馬保子首創」。「蘭州牛肉麵距今已有一百二十年的歷史。」也有人說:「蘭州拉麵的歷史已經有85年,正宗的蘭州牛肉拉麵,是回族人馬保子於1915年始創的。」 據我了解,福山拉麵,是在清朝道光年間(大約公元1830年前後),由一個姓馬的人在河南省懷慶府(今河南沁陽)學徒出師以後傳入蘭州的。時隔幾十年,拉麵這個品種,才由蘭州後來人陳和聲、馬寶仔等以「一清、二白、三綠、四紅、五黃」 的特色面,加以發揚光大(指湯清、籮卜白、綠色香菜和蒜苗、紅辣椒、黃面條),成就了如今風靡全國的蘭州清湯牛肉拉麵。蘭州拉麵的顯世,還不到半個世紀,遠在福山拉麵之後。(如新疆的大盤雞,成菜剛剛近十年,就名貫東西南北。) 同樣也是在清末光緒年間(1900年前後),福山拉麵由中國傳入日本,發跡於橫濱的中華街。傳入初期,稱為柳面、龍面或支那面(中國面)。大約在辛亥革命時期(1910年前後),移居日本的中國人,就在橫濱開起了主營「福山拉麵」的 「源來軒」、在東京開起了「來來軒」等飯店。從那時起,日本的平民才開始真正接觸和了解中餐之美味。 大約在1970年前後,傳入日本的福山拉麵,被改頭換面創新成為「味千拉麵」(時間不長)。也不知什麼時候又被日本的龍卷風捲入中國。

❸ 面條的種類有哪些

1.油潑面

油潑面是陝西傳統的特色麵食之一,起源於周代,並以咸陽油潑面最為著名,有鮮香味、酸辣味、香辣味。

油潑面是一種很普通的麵食製作方法,將手工製作的面條在開水中煮熟後撈在碗里,將蔥花碎、花椒粉、鹽等配料和厚厚一層的辣椒面一起平鋪在面上,用燒的滾燙的菜油澆在調料上,頓時熱油沸騰,將花椒面、辣椒面燙熟而滿碗紅光,隨後調入適量醬油、香醋即可。也可另外加入臘汁肉、西紅柿雞蛋等搭配食用。

2.刀削麵

刀削麵(外文名:Daoxiao Noodles),是山西大同市的地方特色傳統麵食,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流行於北方。

操作過程:將麵粉和成團塊狀,左手舉面團,右手拿弧形刀,將面一片一片地削到開水鍋內,煮熟後撈出,加入各種口味的臊子、調料食用,以山西大同刀削麵最為著名。山西刀削麵因其風味獨特,馳名中外。刀削麵全憑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葉,中厚邊薄。棱鋒分明,形似柳葉;入口外滑內筋,軟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麵食者歡迎。它與北京的炸醬面、河南的燴面、湖北的熱乾麵、四川的擔擔面,同稱為中國五大麵食,享有盛譽是山西美食最具代表性的名片之一。

3.炸醬面

炸醬面是中國傳統特色麵食。最初起源北京,屬山東魯菜。不過在傳遍大江南北之後便被譽為「中國十大面條」之一,流行於北京、天津、山東、河北、遼寧、吉林等北方地區,由菜碼、炸醬拌面條而成。將黃瓜、香椿、豆芽、青豆、黃豆切好或煮好,做成菜碼備用。

然後做炸醬,將肉丁及蔥姜等放在油里炒,再加入黃豆製作的黃醬或甜面醬炸炒,即成炸醬。面條煮熟後,撈出,澆上炸醬,拌以菜碼,即成炸醬面。也可根據自己的口味加辣椒、醋等調味品。這樣會更加符合自己的口味。也有面條撈出後用涼水浸洗再加炸醬、菜碼的,稱 「過水面」。

(3)福山長壽面擴展閱讀:

面條主要用麥子麵粉製作,於面出現之前,飯、粥為普遍中國人的主食,但當面出現後,面條地位即跟米食平起平坐–北方人主以麵食為主糧;南方人雖倚重吃米飯,但麵食亦成為重要小吃。

南北兩地之面條實有著天壤之別。南方的「面」指以麵粉製成的面條,以蛋面為主,用的並非雞蛋而是鴨蛋黃,面身幼、面質爽口彈牙。其中生面、乾麵皆有之。

北方人以面為主食,因而麵食較重其質和量。北方人做面常加時令葉類鮮熟,佐以生蔥、生蒜、香菜等調味,味重油多,配料及湯相對較咸,主要是驅寒,飯量大的也可配饅頭、燒餅。南方反之,因南方人以米飯作主食,面條為小吃或招待、迎合北方人口味,因小巧習慣喜以小碗盛放,但不放蔥姜、葉菜,喜歡放醬油、榨菜、明菜油,一般是掛面,外觀和口味對嗜好面條一族來說差強人意。

參考資料網路-面條

網路-刀削麵

網路-炸醬面

網路-油潑面

❹ NOODLES是哪國食物

考古發現與史料證明,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面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面團,之後或螞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如北京的炸醬面、河北的撈面,山西的刀削麵、上海的陽春面、港台地區的擔擔面等。地方特色及其豐富,又如節日喜慶的長壽面。國外的香濃義大利面等。面條中文名: 面條外文名: noodle別稱: 掛面主要原料: 麵粉是否含防腐劑: 否主要營養成分: 蛋白質,脂肪主要食用功效: 改善貧血,增強免疫力
面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和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製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
中國、阿拉伯及義大利都聲稱是面條的發源地,但可考的關於面條的最早文字記錄是東漢時期的中國。而且在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面條,長約50厘米,寬0.3厘米,由粟製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實物佐證,很明顯面條是起源於中國。
在古代中國,食品衛生條件較差,相對於其他食品而言,經過煮沸的面條最為潔凈,可以大大減少腸胃疾病的發生,因此面條成為中國最常見的食品之一。由於制條、調味的不同,從而使中國各地出現了數以千計的面條品種,遍及各地。
著名的面條有:北京的炸醬面、龍須面;南京的小煮麵;鎮江的鍋蓋面;山東的福山拉麵,打鹵面(濟南);重慶的小面;河南的燴面,糊塗面條,手工面葉,漿面條,撈面,熗鍋面,鹵面(俗稱蒸面條)等;貴州的腸旺面;陝西的油潑面,「biáng」「biáng」面,岐山臊子面,楊凌蘸水面,扯麵,漿水面(漢中);山西的刀削麵,悶面;蘭州的清湯牛肉麵(蘭州拉麵);武漢的熱乾麵;福州的線面;四川的擔擔面,渣渣面(羊馬),清湯面(邛崍),燃面(宜賓)、一根面(黃龍溪),鋪蓋面;上海的陽春面;廣州的餛飩面(有餛飩、面線合成)竹升面;香港的撈面(不同於北方撈面)、車仔面、蝦子面等;台灣的擔仔面、牛肉麵,橘歲花蛤仔面等;安徽的板面;河北的

❺ 吃拉麵是什麼意思

吃拉麵就是字面意思,享用美味的食物拉麵。

拉麵又叫甩面、扯麵、抻面,是中國城鄉獨具地方風味的一種傳統麵食,民間相傳因山東福山抻面馳名,有起源福山拉麵一說。後來演化成多種口味的著名美食如山西拉麵、河南拉麵、蘭州牛肉麵、龍須面等。

面條起源:

面條起源於中國,已有四千多年的製作食用歷史。面條是一種製作簡單,食用方便,營養豐富,即可主食又可快餐的健康保健食品。早已為世界人民所接受與喜愛。

面條一種用穀物或豆類的麵粉加水磨成面團,之後或者壓或擀制或抻成片再切或壓,或者使用搓、拉、捏等手段,製成條狀(或窄或寬,或扁或圓)或小片狀,最後經煮、炒、燴、炸而成的一種食品。花樣繁多,品種多樣。地方特色極其豐富,又如慶祝生日時吃的長壽面以及國外的香濃義大利面等。

閱讀全文

與福山長壽面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檢說腎功能異常有什麼檢查 瀏覽:68
活體檢測需要什麼准備 瀏覽:827
養生湯需要多少錢 瀏覽:520
煙台御花園老年公寓概況 瀏覽:36
父母長輩有哪些的難處 瀏覽:572
中國古代什麼地方最長壽 瀏覽:704
璧波庭養生儀的價格是多少 瀏覽:619
尊敬師長孝敬父母演講稿 瀏覽:300
養老金雙並軌怎麼辦 瀏覽:265
南京退休工人工資 瀏覽:391
崇明東灘養老院開發 瀏覽:966
泰康哪個社區養老好 瀏覽:790
幼兒園體檢尿常規都有什麼項目 瀏覽:696
農村養老保險交多少能領1000 瀏覽:768
養老保險在外地交 瀏覽:630
怎麼查自己和企繳的養老保費 瀏覽:972
養老照相哪個app好 瀏覽:190
南寧市老年人活動中心訂場 瀏覽:562
杭州市退休幹部老年大學 瀏覽:668
斷食與長壽有什麼關系 瀏覽: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