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老人60歲過生日,為何會說是大壽都有哪些說法
以前的古老說法,人到六十古來稀,以前的老人很少有年齡大的!
『貳』 男人六十歲生日是整壽嗎
為啥說六十歲才能做壽呢?據說這和古代天乾地支的紀年法有關。六十年為一個甲子,人活到六十歲生命才算一個輪回。此後五年一小壽,十年一大壽,才算得上有壽之人。
若是六十歲之前掛了,則為無壽之人,人生未得圓滿,死去喪事也不可隆重舉辦。只要過了六十歲,才算有了一個完整的人生。
若是做壽太早的話,會折損自己的陽壽,太晚了則有子孫不孝之嫌。因此,人們都會遵循「不到花甲不慶壽」的習俗。
不過,雖說人到六十就可以做壽,但有兩個前提條件要符合,一是必須膝下有孫輩者方可做壽。二是夫妻雙方的父母皆已過世才行,不然的話,只能稱之為過生日。
老話說,「父在不留須,母在不慶生」。若是老人在世做壽,會被人認為是對長輩的大不敬,是一種忤逆孝道的行為,會遭人唾棄戳脊樑骨的。
2、男女做壽有啥區別?
封建社會講究的是男尊女卑,做壽上也表現出不同。男人做壽不能做整壽,必須要提前過,做九不做十,六十做壽要在五十九歲做為好,稱之為「做九頭」。
而女人做壽則不受這種禁忌,整壽實歲即可。在我們這里的農村,至今仍流傳著「好男慶九過虛,好女慶十過實」的說法。究其原因,簡單說有以下三點。
一是過去人們深諳中庸之道,認為月滿則虧,水滿則溢,任何事情都會留有餘地,避免整歲過壽,逢「九」則止,有規避盡頭,延年綿續之意。
二是「九」與「久」諧音,蘊含著長長久久的意思,恰恰契合人們追求長壽的期望,主要圖的是心理上的安慰。而「十」與「失」諧音,難免讓人心生忐忑。
三是五行學說中認為男為陽,女為陰,「九」是10個自然數中的最大的陽數,有祥瑞尊貴之意;而「十」為最大的陰數,再加上舊吋女性社會地位很低,自然是整歲做壽了。
除了這些慶祝整壽的規矩外,還有一些特殊的年份過壽也要格外當心。
例如,「人到六十六,要吃閨女一刀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等等,都是長壽路上的那些坎兒,過去了就向長壽的目標邁出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