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李賀 致酒行
《致酒行》
作者:李賀
原文:
零落棲遲一杯酒,
主人奉觴客長壽。
主父西遊困不歸,
家人折斷門前柳。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
天荒地老無人識。
空將箋上兩行書,
直犯龍顏請恩澤。
我有迷魂招不得,
雄雞一聲天下白。
少年心事當拿雲,
誰念幽寒坐嗚呃。
注釋:
1、致酒:勸酒。
2、行:樂府詩的一種體裁。
3、零落:漂泊落魄。
4、奉觴(shāng):捧觴,舉杯敬酒。
5、客長壽:敬酒時的祝詞,祝身體健康之意。
6、主父:《漢書》記載:漢武帝的時候,主父偃西入關見衛將軍,衛將軍數言上,上不省。資用乏,留久,諸侯賓客多厭之。後來,主父偃的上書終於被採納,當上了郎中。
7、折斷門前柳:折斷門前的楊柳。
8、馬周:《舊唐書》記載:馬周西遊長安,宿於新豐,逆旅主人唯供諸商販而不顧待。周遂命酒一斗八升,悠然獨酌。主人深異之。至京師,舍於中郎將常何家。貞觀五年(631年),太宗令百僚上書言得失,何以武吏不涉經學,周乃為陳便宜二十餘事,令奏之,皆合旨。太宗怪其能,問何,對曰:此非臣所能,家客馬周具草也。太宗即日招之,未至間,遣使催促者數四。及謁見,與語甚悅,令值門下省。六年授監察御史。
9、龍顏:皇上。
10、恩澤:垂青。
11、迷魂:這里指執迷不悟。宋玉曾作《招魂》,以招屈原之魂。
12、拿雲:高舉入雲。
13、嗚呃:悲嘆。
翻譯:
我潦倒窮困漂泊落魄,唯有借酒消愁,主人持酒相勸,相祝身體健康。當年主父偃向西入關,資用睏乏滯留異鄉,家人思念折斷了門前楊柳。哎,我聽說馬周客居新豐之時,天荒地老無人賞識。只憑紙上幾行字,就博得了皇帝垂青。我有迷失的魂魄,無法招回,雄雞一叫,天下大亮。少年人應當有凌雲壯志,誰會憐惜你困頓獨處,唉聲嘆氣呢?
賞析:
從開篇到家人折斷門前柳四句一韻,為第一層,寫勸酒場面。先總說一句,零落棲遲與一杯酒連綴,略示以酒解愁之意。不從主人祝酒寫起,而從客方對酒興懷落筆,突出了客方悲苦憤激的情懷,使詩一開篇就具浩盪感激(劉辰翁)的特色。接著,詩境從一杯酒而轉入主人持酒相勸的場面。他首先祝客人身體健康。客長壽有潛台詞:憂能傷人,折人之壽,而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七字畫出兩人的形象,一個是窮途落魄的客人,一個是心地善良的主人。緊接著,似乎應繼續寫主人的致詞了。但詩筆就此帶住,以下兩句作穿插,再申零落棲遲之意,命意婉曲。主父西遊困不歸,是說漢武帝時主父偃的故事。主父偃西入關,鬱郁不得志,資用匱乏,屢遭白眼。作者以之自比,困不歸中寓無限辛酸之情。古人多因柳樹而念別。家人折斷門前柳,通過家人的望眼欲穿,寫出詩人的久羈異鄉之苦,這是從對面落墨。
吾聞馬周昔作新豐客到直犯龍顏請恩澤是第二層,為主人致酒之詞。吾聞二字領起,是對話的標志;同時通過換韻,與上段劃分開來。這幾句主人的開導寫得很有意味,他抓住上進心切的少年心理,甚至似乎看穿詩人引古自傷的心事,有針對性地講了另一位古人一度受厄但終於否極泰來的奇遇:唐初名臣馬周,年輕時受地方官吏侮辱,在去長安途中投宿新豐,逆旅主人待他比商販還不如。其處境比主父偃更狼狽。為了強調這一點,詩中用了天荒地老無人識的生奇誇張造語,那種抱荊山之玉而無人識的悲苦,以天荒地老四字來表達,可謂無理而極能盡情。馬周一度困厄如此,以後卻時來運轉,因替他寄寓的主人、中郎將常何代筆寫條陳,太宗大悅,予以破格提拔。空將箋上兩行書,直犯龍顏請恩澤即言其事。主人的話到此為止,只稱引古事,不加任何發揮。他說馬周只憑兩行書即得皇帝賞識,言外之意似是:政治出路不特一途,囊錐終有出頭之日,科場受阻豈足悲觀!事實上馬周只是為太宗偶然發現,這里卻說成直犯龍顏請恩澤,主動自薦,似乎又慫恿少年要敢於進取,創造成功的條件。
我有迷魂招不得至篇終為第三層,直抒胸臆作結。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主人的開導使我這個有迷魂招不得者,茅塞頓開。作者運用擅長的象徵手法,以雄雞一聲天下白寫主人的開導生出奇效,使詩人心胸豁然開朗。這雄雞一聲是一鳴驚人,天下白的景象激起了詩人的豪情,於是末二句寫道:少年正該壯志凌雲,怎能一蹶不振!老是唉聲嘆氣,那是誰也不會來憐惜。誰念幽寒坐嗚呃,幽寒坐嗚呃五字,語亦獨造,形象地畫出詩人自己咽咽學楚吟,病骨傷幽素的苦態。誰念句,同時也就是一種對詩人以前的批判。末二句音情激越,使整篇詩具有積極的思想色彩。
《致酒行》以抒情為主,卻運用主客對白的方式,不作平直敘寫。詩中涉及兩個古人故事,卻分屬賓主,《李長吉歌詩匯解》引毛稚黃說:主父、馬周作兩層敘,本俱引證,更作賓主詳略,還在於它有情節性,饒有興味。另外,詩在鑄詞造句、辟境創調上往往避熟就生,如零落棲遲、天荒地老、幽寒坐嗚呃尤其是雄雞一聲句等等,或語新,或意新,或境奇,都對表達詩情起到積極作用。
《南園》
作者:李賀
原文:
男兒何不帶吳鉤,收取關山五十州。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
翻譯:
男子漢大丈夫為什麼不腰帶吳鉤,
去收取那被藩鎮割據的關塞河山五十州?
請你且登上那畫有開國功臣的凌煙閣去看,
又有哪一個書生
曾被封為食邑萬戶的列侯?
賞析:
這首詩由兩個設問句組成,頓挫激越,而又直抒胸臆,把家國之痛和身世之悲都淋漓酣暢地表達出來了。
第一個設問是泛問,也是自問,含有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豪情。男兒何不帶吳鉤,起句峻急,緊連次句收取關山五十州,猶如懸流飛瀑,從高處跌落而下,顯得氣勢磅礴。帶吳鉤指從軍的行動,身佩軍刀,奔赴疆場,那氣概多麼豪邁!收復關山是從軍的目的,山河破碎,民不聊生,詩人怎甘蟄居鄉間,無所作為呢?因而他嚮往建功立業,報效國家。一、二兩句,十四字一氣呵成,節奏明快,與詩人那昂揚的意緒和緊迫的心情十分契合。首句何不二字極富表現力,它不只構成了特定句式(疑問),而且強調了反詰的語氣,增強了詩句傳情達意的力量。詩人面對烽火連天、戰亂不已的局面,焦急萬分,恨不得立即身佩寶刀,奔赴沙場,保衛家邦。何不雲雲,反躬自問,有勢在必行之意,又暗示出危急的軍情和詩人自己焦慮不安的心境。此外,它還使人感受到詩人那郁積已久的憤懣情懷。李賀是個書生,早就詩名遠揚,本可以才學入仕,但這條進身之路被避父諱這一封建禮教無情地堵死了,使他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能。何不一語,表示實在出於無奈。次句一個取字,舉重若輕,有破竹之勢,生動地表達了詩人急切的救國心願。然而收取關山五十州談何容易?書生意氣,自然成就不了收復關山的大業,而要想擺脫眼前悲涼的處境,又非經歷戎馬生涯,殺敵建功不可。這一矛盾,突出表現了詩人憤激不平之情。
請君暫上凌煙閣,若個書生萬戶侯?詩人問道:封侯拜相,繪像凌煙閣的,哪有一個是書生出身?這里詩人又不用陳述句而用設問句,牢騷的意味顯得更加濃郁。看起來,詩人是從反面襯托投筆從戎的必要性,實際上是進一步抒發了懷才不遇的憤激情懷。由昂揚激越轉入沉鬱哀怨,既見出反襯的筆法,又見出起伏的節奏,峻急中作回盪之姿。就這樣,詩人把自己復雜的思想感情表現在詩歌的節奏里,使讀者從節奏的感染中加深對主題的理解、感受。
李賀《南園》組詩,多就園內外景物諷詠,以寫其生活與感情。但此首不借所見發端,卻憑空寄慨,於豪情中見憤然之意。蓋只是同時所作,拉雜匯編,不能以題目限的。
《將進酒》
作者:李賀
原文:
琉璃鍾,琥珀濃,小槽酒滴真珠紅。
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綉幕圍香風。
吹龍笛,擊鼉鼓。皓齒歌,細腰舞。
況是青春日將暮,桃花亂落如紅雨。
勸君終日酩酊醉,酒不到劉伶墳上土。
注釋:
1、琉璃鍾:形容酒杯之名貴。
2、琥珀:琥珀是數千萬年前的樹脂被埋藏於地下,經過一定的化學變化後形成的一種樹脂化石,是一種有機的似礦物。琥珀的形狀多種多樣,表面常保留著當初樹脂流動時產生的紋路,內部經常可見氣泡及古老昆蟲或植物碎屑。顏色一般為黃紅色,透明到半透明。這里借喻酒色透明香醇。
3、真珠紅:真珠即珍珠,這里借喻酒色。
4、烹龍炮鳳:指廚餚珍異。
翻譯:
酒杯用的是琉璃鍾,酒是琥珀色的,還有珠紅的。經過烹、炮的馬肉(龍)和雄雉(鳳)拿到口中吃的時候,還能聽到油脂被燒烤時的油爆聲,像是在哭泣。用綾羅錦綉做的帷幕中充滿了香氣。羅幃之中,除了食品與酒的香氣外,還有白齒的歌伎的吟唱和細腰的舞女和著龍笛的吹奏、鼉鼓的敲擊在舞蹈。宴飲的時間是一個春天的黃昏,他們已歡樂終日了,他們飲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時光。桃花被鼓聲震散了,被舞袖拂亂了,落如紅雨,他們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費了。我奉勸你們要像他們那樣,終日喝個酩酊大醉吧,由於酒已被你們喝光,酒鬼劉伶墳上已經無酒可灑了!
賞析:
此詩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時行樂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遺餘力地搬出華艷詞藻、精美名物。這是一首諷喻詩,既形象誇張地反映了統治者的豪華奢侈,又從跳躍的蒙太奇鏡頭中開拓了讀者的聯想,並寫出了自己對生活死既可悲,生也無聊的苦悶心理。
《馬詩》
作者:李賀
原文: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注釋:
1、燕山:山名,在現河北省的北部。
2、鉤:彎刀,是古代的一種兵器,形似月牙。
3、金絡腦:用黃金裝飾的馬籠頭,說明馬具的華貴。
翻譯:
平沙萬里,在月光下像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
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如彎鉤一般。
何時才能受到皇帝賞識,
給我這匹駿馬佩戴上黃金打造的轡頭,
讓我在秋天的戰場上馳騁,立下功勞呢?
賞析:
一、二句展現出一片富於特色的邊疆戰場景色,乍看是運用賦法:連綿的燕山山嶺上,一彎明月當空;平沙萬里,在月光下象鋪上一層白皚皚的霜雪。這幅戰場景色,一般人也許只覺悲涼肅殺,但對於志在報國之士卻有異乎尋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鉤與曉月當簾掛玉弓(《南園》其六)匠心正同,鉤是一種彎刀,與玉弓均屬武器,從明晃晃的月牙聯想到武器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戰斗之意。作者所處的貞元、元和之際,正是藩鎮極為跋扈的時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薊門一帶又是藩鎮肆虐為時最久、為禍最烈的地帶,所以詩意是頗有現實感慨的。思戰之意也有針對性。平沙如雪的疆場寒氣凜凜,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這兩句寫景實啟後兩句的抒情,又具興義。
三、四句借馬以抒情:什麼時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氣爽的疆場上馳騁,建樹功勛呢?《馬詩》其一雲:龍背鐵連錢,銀蹄白踏煙。無人織錦襜,誰為鑄金鞭?無人織錦襜二句的慨嘆與何當金絡腦表達的是同一個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馬當作良馬對待,以效大用。金絡腦、錦襜、金鞭統屬貴重鞍具,都是象徵馬受重用。顯然,這是作者熱望建功立業而又不被賞識所發出的嘶鳴。
此詩與《南園(男兒何不帶吳鉤)》都是寫同一種投筆從戎、削平藩鎮、為國建功的熱切願望。但《南園》是直抒胸臆,此詩則屬寓言體或比體。直抒胸臆,較為痛快淋漓;而用比體,則覺婉曲耐味。而詩的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鉤喻月,也是比;從一個富有特徵性的景色寫起以引出抒情,又是興。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見興,興中有比,大大豐富了詩的表現力。從句法上看,後二句一氣呵成,以何當領起作設問,強烈傳出無限企盼意,且有唱嘆味;而踏清秋三字,聲調鏗鏘,詞語搭配新奇,蓋清秋草黃馬肥,正好馳驅,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駿馬輕捷矯健的風姿,恰是所向無空闊,真堪托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杜甫《房兵曹胡馬》)。所以字句的鍛煉,也是此詩藝術表現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❷ 「風氣恬和拂壽杯」的出處是哪裡
「風氣恬和拂壽杯」出自宋代韓維的《和三哥立春即事》。
「風氣恬和拂壽杯」全詩
《和三哥立春即事》
宋代 韓維
青帝收寒歲令回,彩幡今勝下天來。
人聲愷樂歸歌缶,風氣恬和拂壽杯。
發逐時光明似雪,心諳世味冷於灰。
西堂梅蕊今年晚,應待安輿到始開。
《和三哥立春即事》韓維 翻譯、賞析和詩意
《和三哥立春即事》是宋代詩人韓維所作的一首詩詞。這首詩詞描繪了立春的景象,表達了對新年的期待和歡愉之情。
詩詞的中文譯文:
青帝(指天上的神仙)接收了寒冷的歲令,彩幡今天勝過天上的旗幟。人們的歡聲笑語回盪在歌缶中,風氣寧靜和諧拂過長壽的酒杯。光陰流逝如雪花飛舞,心靈洞察世俗的冷漠如灰燼。西堂的梅花蕊今年綻放得晚,必須等待春車的到來才會開放。
詩意和賞析:
這首詩詞以立春為背景,描繪了一個新年的景象。詩人用富有想像力和意境的語言,展示了春天的到來和人們的喜悅之情。
首先,詩詞中提到了青帝收回了寒冷的歲令,彩幡勝過天上的旗幟。這表明冬天漸漸過去,春天帶來了新的氣象。彩幡是慶祝的象徵,預示著新年的喜慶和活力。
接著,詩人描述了人們的歡聲笑語回盪在歌缶中,風氣寧靜和諧拂過長壽的酒杯。這里描繪了人們的歡樂和祝福,以及寧靜和諧的氛圍。人們在這個時刻聚集在一起,共同慶祝新年的到來,享受著美好的時光。
詩詞中還提到了光陰流逝如雪花飛舞,心靈洞察世俗的冷漠如灰燼。這句表達了詩人對時光的感慨和對社會冷漠的認知。光陰的流逝象徵著歲月的轉變和人生的短暫,而詩人對世俗的冷漠則表達了對社會現象的深思和反思。
最後,詩人提到了西堂的梅花蕊開放得較晚,需要等待春車的到來才會綻放。這象徵著春天的到來需要時間,需要等待。春車的到來代表著春天的真正到來,預示著美好和希望。
總的來說,這首詩詞通過描繪立春的景象,表達了對新年的期待和歡愉之情,同時也蘊含了對時光流逝和社會現象的思考。詩人用富有意境的語言和細膩的描寫,展示了春天的美好和人們的喜悅,給讀者帶來欣慰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