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看還有沒有並發症!通過血檢尿檢B超等看看腎功能以及心臟有沒有專問題
因為吃西葯往屬往要考慮腎功能的負擔,比如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常用葯卡托普利,影響腎血流量,腎功能不全患者吃的話有可能增加腎臟負擔
心臟有問題的患者,如果是穩定型心絞痛,可以考慮吃鈣離子拮抗劑:硝苯地平拉西地平或者氨氯地平,但是不穩定型心絞痛如果吃了經常容易惡化!這個時候可以考慮用美托洛爾
如果尿酸高或者血脂高或者血糖高,利尿降壓劑:氫氯噻嗪、螺內酯、呋塞米這些葯吃下去會導致血脂血尿酸異常,血糖也會升高
太多太多副作用,用高血壓葯不能簡單的在網上問問就去買了吃了
控制血壓的最終目的就是讓血壓降至平穩,讓血壓不會對器官造成傷害
鄙視樓上的粘貼復制,如果別人聽了去買
會害死人的!!!!!!!!!
Ⅱ 我外婆糖尿病,70歲了,這個病飲食上要注意什麼求大神幫助
糖尿病飲食治療 (1) 控制總熱能是糖尿病飲食治療的首要原則。攝入的熱量能夠維持正常體重或略低於理想體重為宜。肥胖者必須減少熱能攝入,消瘦者可適當增加熱量達到增加體重。 (2) 供給適量的碳水化合物。目前主張不要過嚴地控制碳水化合物,糖類應占總熱能的60%左右,每日進食量可在250克~300克,肥胖應在150克~200克。谷類是日常生活中熱能的主要來源,每50克的米或白面供給碳水化合物約38克。其它食物,如乳、豆、蔬菜、水果等也含有一定數量的碳水化合物。莜麥、燕麥片、蕎麥面、玉米渣、綠豆、海帶等均有降低血糖的功能。 現在市場上經常可以看到「無糖食品」,「低糖食品」等,有些病人在食用這些食品後,不但沒有好轉,反而血糖上升。這是由於人們對「低糖」和「無糖」的誤解。認為這些食品不含糖,而放鬆對飲食的控制,致使部分病人無限制的攝入這類食品,使血糖升高。事實上低糖食品是指食品中蔗糖含量低,而無糖食品指的是食品中不含蔗糖,但是這些食品都是由澱粉所組成,當人們吃進澱粉食品後,可轉變成葡萄糖而被人體吸收,所以也應控制這類食品。 (3) 供給充足的食物纖維。流行病學的調查提出食物纖維能夠降低空腹血糖、餐後血糖以及改善糖耐量。其機理可能是膳食纖維具有吸水性,能夠改變食物在胃腸道傳送時間,因此主張糖尿病飲食中要增加膳食纖維的量。膳食中應吃一些蔬菜、麥麩、豆及整谷。膳食纖維具有降解細菌的作用,在食用粗纖維食品後,能夠在大腸分解多糖,產生短鏈脂肪酸及細菌代謝物,並能增加大糞便容積,這類膳食纖維屬於多糖類。果膠和粘膠能夠保持水分,膨脹腸內容物,增加粘性,減速胃排空和營養素的吸收,增加膽酸的排泄,放慢小腸的消化吸收。這類食品為麥胚和豆類。以往的理論是纖維素不被吸收,因為大多數膳食纖維的基本結構是以葡萄糖為單位,但葡萄糖的連接方式與澱粉有很多不同之處,以致於人體的消化酶不能將其分解。但最近發現膳食纖維可被腸道的微生物分解和利用,分解的短鏈脂肪酸可被人體吸收一部分,而且能很快的吸收。燕麥的可溶性纖維可以增加胰島素的敏感性,這就可以降低餐後血糖急劇升高,因而機體只需分泌較少的胰島素就能維持代謝。久之,可溶性纖維就可降低循環中的胰島素水平,減少糖尿病患者對胰島素的需求。同時還可降低膽固醇,防止糖尿病合並高脂血症及冠心病。 (4) 供給充足的蛋白質。糖尿病患者膳食中蛋白質的供給應充足。有的患者怕多吃蛋白質而增加腎臟的負擔。當腎功正常時,糖尿病的膳食蛋白質應與正常人近似。當合並腎臟疾病時,應在營養醫生的指導下合理安排每日膳食的蛋白質量。乳、蛋、瘦肉、魚、蝦、豆製品含蛋白質較豐富。應適當食用優質蛋白,目前主張蛋白質應占總熱能的10%?20%。谷類含有植物蛋白,如果一天吃谷類300克,就可攝入20克~30克的蛋白質,約佔全日蛋白質的1/3~1/2。植物蛋白的生理價值低於動物蛋白,所以在膳食中也應適當控制植物蛋白。尤其在合並腎病時,應控制植物蛋白的食用。 (5) 控制脂肪攝入量。 有的糖尿病患者誤認為糖尿病的飲食治療只是控制主食量。其實不然,現在提倡不要過多的控制碳水化合物,而要嚴格的控制脂肪是十分必要的。控制脂肪能夠延緩和防止糖尿病並發症的發生與發展,目前主張膳食脂肪應減少至占總熱能的25%?30%,甚至更低。應限制飽和脂肪酸的脂肪如牛油、羊油、豬油、奶油等動物性脂肪,可用植物油如豆油、花生油、芝麻油、菜籽油等含多不飽和脂肪酸的油脂,但椰子油除外。花生、核桃、榛子、松子仁等脂肪含量也不低,也要適當控制。還要適當控制膽固醇,以防止並發症的發生。應適當控制膽固醇高的食物,如動物肝、腎、腦等臟腑類食物,雞蛋含膽固醇也很豐富,應每日吃一個或隔日吃一個為宜。 (6) 供給充足的維生素和無機鹽。凡是病情控制不好的患者,易並發感染或酮症酸中毒,要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無機鹽,尤其是維生素B族消耗增多,應給維生素B制劑,改善神經症狀。粗糧、干豆類、蛋、動物內臟和綠葉蔬菜含維生素B族較多。新鮮蔬菜含維生素C較多,應注意補充。 老年糖尿病患者中,應增加鉻的含量。鉻能夠改善糖耐量,降低血清膽固醇和血脂。含鉻的食物有酵母、牛肉、肝、蘑菇、啤酒等。同時要注意多吃一些含鋅和鈣的食物,防止牙齒脫落和骨質疏鬆。糖尿病患者不要吃的過咸,防止高血壓的發生,每日食鹽要在6克以下。 (7) 糖尿病患者不宜飲酒。酒精能夠產生熱能,但是酒精代謝並不需要胰島素,因此少量飲酒是允許的。一般認為還是不飲酒為宜,因為酒精除供給熱能外,不含其它營養素,長期飲用對肝臟不利,易引起高脂血症和脂肪肝。另外有的病人服用降糖葯後飲酒易出現心慌、氣短、甚至出現低血糖。 (8) 糖尿病患者應合理安排每日三餐,每餐都應含有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以有利於減緩葡萄糖的吸收。 (9) 應控制油炸食品,粉條薯類食品及水果。但不是不吃薯類和水果,應學會自行掌握各種食品交換的方法,這樣才能夠達到平衡營養。 對於糖尿病的預防,有四個要點: 第一是多懂一點,即對糖尿病的知識多懂一點,對其危害多懂一點,對其防治措施多懂一點。 第二要少吃一點,就是讓攝取的總熱量少一點,不只主食要少吃,而且副食,特別是高熱量的副食也要少吃。不要認為吃就是福,有時吃也能吃出麻煩來,要適當地吃,科學地吃,有道理地吃,不能胡吃亂吃。 第三是勤動一點,要經常保持一定的運動量。這樣控制了飲食,再加上增強了鍛煉,體重就不至於過胖。我們已經知道,肥胖是造成糖尿病的重要因素,不肥胖,得糖尿病的機會就會減少。英國有一句諺語說:「腰帶越長壽命越短」。所以控制體重是很重要的一條。 關於肥胖,還有一點必須提醒大家。肥胖可分為兩種類型,一種叫做蘋果型肥胖,體型像個蘋果,是圓的,肚子特別大,四肢則較細,也叫中心性肥胖。這種肥胖者的脂肪都堆積在心臟、胰腺、肝臟和腎臟周圍,對身體影響很大,容易得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壓。蘋果型肥胖在男性較為常見,女性也有。另一種叫做梨型肥胖,脂肪主要堆積在臀部和大腿,這種肥胖對健康的影響稍微小一點。當然還是以不胖為好。如果你有蘋果型肥胖,腰圍很粗,就更得注意加強身體鍛煉。 最後一條是放鬆一點,這是指心理調節方面的問題。一個好的心態對糖尿病的預防也是有其積極作用的。因為吃得多、鍛煉少容易引起血糖升高,各種心理不平衡會進一步加強胰島素抵抗,促使糖尿病的發生。有這種情況,也許你原來還得再過兩年才會得糖尿病,只因為一次大的精神刺激,很長時間愁眉不展,可能很快就得糖尿病了。 這四個要點說起來容易,長期做到就難了。希望大家能切實做到,擁有一個健康的體魄。
Ⅲ 70歲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多少合適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什麼
高血糖是內科疾病,情緒波動會影響血糖值。有條件的能做糖化血紅蛋白,檢驗近一月的變化區段。如果覺得近期飲食結構轉變或是失眠症等可以臨時性檢驗血糖,依據檢驗結果調節服葯和生活習慣。針對水果的控制可以根據血糖變化而調節,血糖平穩可以在餐後兩小時服用一個水果的四分之一上下,不必與此同時吃2種新鮮水果,也需要控制高糖份的攝入如紅提,甜瓜量要控制在50克之內。
對70歲以上的糖尿病人而言,還要融合病程長度、是不是曾發生了比較嚴重低血糖、有沒有小血管或大血管並發症及預期壽命來考慮。假如糖尿病患者病程短,未發生比較嚴重低血糖,未發生毛細血管並發症,預期壽命長,可以選擇將HbA1c控制在6.5%-7.0%,空著肚子均值血糖控制在7.7mol/L,飯後2h均值血糖控制在9.1mol/L,整體均值血糖控制在8.6 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