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老人多病長壽

老人多病長壽

發布時間:2025-02-16 11:35:01

1. 為什麼常生病的人反而長壽

美國一家保險公司對數百名年逾百歲的老人進行調查研究發現,長壽者中很多是體弱多病的「老病號」,而那些平素健康的人卻往往扛不住突如其來的疾病。

身病還將心自醫

體弱多病也能年逾百歲

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黃煌

許多平時經常上醫院、病懨懨的人,反而活得更久,這是為什麼呢?原因是這些人更加註重保健養生。那麼,如何去養生呢?中國傳統的養生經驗十分豐富,從兩千多年前的古醫學著作《黃帝內經》,到流傳在鄉間的諺語格言,無不體現出中華民族在養生保健方面的大智慧。

1

不亂用保健品

俗話說:是葯三分毒。據統計,我國每年因葯物不良反應住院的病人達250萬。有人認為中葯比較安全,其實不然。中葯也是葯,也有幾分「毒」。

近年來,補腎壯陽、溫補腎虛的保健品在市場中銷售得紅紅火火,胡亂服用補葯,嚴重危害健康。另外,被傳得神乎其神的冬蟲夏草也並非神葯,盲目服用也會致病。

2

少食利長壽

古代醫書中,有關飲食養生的內容很多。而許多經驗都講到兩個字:節食。節食,不是不吃東西,而是調控節制飲食的質量與數量。古人說,夜飯減一口,活到九十九。若要安,常帶三分飢和寒。臨床上發現,許多急性胰腺炎、膽石症急性發作、心肌梗死、腦溢血,大多與暴飲暴食、飲食過量有關。

怎樣才算不過量呢?進食後:不脹,不悶,不氣短;晚上:不幹,不苦,口不黏,不打呼嚕,不流涎;白天:頭腦清醒,口氣清新,沒有疲憊感,工作效率高。

3

不偏咸、不偏葷,多吃菜

偏咸不利於健康。中國營養學家建議每人每天食鹽不超過6 克,也就是一啤酒瓶蓋。天天大魚大肉、高脂肪、高蛋白質的飲食讓身體受不了,於是造就了無數肥胖兒、脂肪肝。尤其是許多30多歲的青年人,已經挺起了啤酒肚,這是很危險的。

4

生命在於運動

步行是古老的,也是最經濟、最簡單、最安全、最有效的運動方式。那麼如何步行才是科學的呢?每天快走兩次,每次2000米,中間可以間歇2次。速度以每分鍾100步左右為宜。時間在30~45分鍾。走後不氣喘,不心慌,不頭暈,不大汗淋漓,要渾身舒坦,第二天不覺得累,這就是適度。

5

平常心才長壽

養生先養心,這是中國傳統的養生理念。養心,就是調整心態,尤其是日常生活的心態,是一種世界觀、價值觀、榮辱觀、幸福觀。心態好,就長壽;心態不好,就生病。

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比來比去,總達不到自己理想的狀態,於是厭世、頹廢、抑鬱??很多疾病大多與心境有關,古人說:「自身有病自心知,身病還將心自醫。」對退休的老年人來說,不比財富,不比身體;要比快樂,比輕松,比誰活得自在。

文中圖片來自網路/ 編輯燕聲

2. 長壽的因素有哪些

美國加利福尼亞理工學院的科學家發現,百歲以上老人有一種共同的基因突變薯差,科學家表示這一發現有助於找到減緩人類老化的方法。長壽的因素有哪些呢?下面跟著我來了解一下吧。

長壽的四大因素

長壽是人們一直關注的話題,也是一直所探尋的問題,如何長壽?有以下四種因素能讓人長壽,下面一一介紹一下這四種因素。

第一因素、低溫

因為環境溫度低,生命能量釋放較慢。若能將人的體溫降低2°C~3°C,人的壽命可由70歲延長到150歲,生活在寒帶的人壽命會長10~30年。因此,延長人的壽命,可用降低體溫的方法。

第二因素、微餓

細胞死亡伍沖是衰老的重要因素,而輕微飢餓會激發體內的潛能,使之拯救細胞不死。做到“輕微飢餓”則不是簡單、盲目地節食,而是食少而精,如吃低熱量、高營養,特別是高維生素的食物。

第三因素、多病

體弱多病者往往長壽。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體弱多病者長壽已成不爭的事實。據醫學研究:人體患某些疾病痊癒後,反而增強了對該病的抵禦能力。生活中常有這樣的人,年輕時體弱多病,年老後卻老當益壯。

第四因素、職業

樂隊指揮、僧侶、畫家、牧人等壽命較長。從醫學和生理方面講,寫字、作畫有利於改善皮質和植物神經功能,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精神緊張和神經功能紊亂,排除憂愁和煩惱,消除疲勞和七情勞損。堅持練習書畫,對培養審美趣味、陶冶情操、休養腦筋、增進健康,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健康長壽的八個中醫理論

一、說情志

人要健康長壽,清志調暢是一個重要條件。陶弘景在《養生延壽錄》中提出:養性之道,莫大憂愁大哀思,此所謂能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壽也。

二、戒私慾

養生求靜,使身心處於萬慮皆息獨存一念的境地,也要求人具有高尚的情操,心胸坦盪。孫思邈說:人不終眉壽,或致夭歿者,皆由不自愛惜,竭情盡意,邀名射利。故善養生者勿汲汲於所欲,心無妄念,所至之處,勿得多求,旦起欲專言善事,不欲先計較錢財。

三、遠房室

指性生活有節制。人的生長發有賴於腎精,腎精充盈則生生不息,人的生命活力和抗病能力強。欲保腎精,必須節制性軟,倘貪色好艷,縱欲無度,勢必損精害體折壽。

四、適四時

人生活在自然之中,順應季節氣候是養生學的重要內容。《呂氏春秋》說:年壽得長者,非短而續之也,畢其數也,畢數之務,在乎去害。所謂害,就是指非其時而有其氣以及大寒、大熱、大燥、大溫等反常氣候,中醫稱為六淫。

五、節飲食

脾胃為後天之本,飲食不節,傷及脾胃,就使人多病早衰。《內經》對飲食不節的危害,有陰之所生,本在五味,飲食自倍,腸胃乃傷,多食鹽,則脈凝泣變色,多食苦,則皮枯而毛衰……等多處論述。

孫思邈對飲食宜忌的論述更全面、更科學,除食不可過飽,務令簡少,常宜溫食,常宜輕清甜淡之物等常識外,還對飲食方法、飲食衛生重筆描寫,如美食宜熟嚼,生食不粗吞,食勿大語,每食以手摩面及腹,勿食生菜、生米、小豆、陳臭物,勿飲濁酒,必不得食生粘滑等物等等。這對避免損傷脾胃以及防止食物中毒,預防傳染病,乃至祛病延年都有積極而重要的意義。

六、常運動

人是有機的整體,常運動會使精力充沛,身體健壯。早在漢代,華佗就倡導鍛煉強身以防病。他指出:人體欲得勞動,動搖則谷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孫思邈在《千金方》中也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體欲常勞,但勿多極,提醒人們經常活動筋骨以祛病延年。

七、順性情

指要健康長壽,須按年齡規律自身頤養。孫思邈分析老年人說:人年五十以上,陽年日衰,損與日至。心力漸退,忘前失後,與居怠惰,計授皆不稱心。視聽不穩,多退少進,日月不等,萬事零落,心無聊賴,健忘嗔怒,性情變異。這就告訴我們,人在進入老年期後,會出現一系列生理和形態的變化,我們要愛護、體貼老人,順其性情以調之,以利他們盡享天年。

八、服葯餌

人腔手殲生在世,享賦各異,況病魔無情,難免傷人。因此,服食葯餌也是養生學內容之一。古人重視服葯餌來防病治病,養生延年,並擬定了許多延年益壽的葯餌、葯方。但是,養生不可單靠服葯餌,否則,雖常服葯餌而不知養性之術,亦難以長生也,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壽。

3. 為什麼"老病號"更容易長壽

因為「老病號」更懂得保養,體弱多病者大多蘊含一種求生慾望所賦予的本能。很多人嘲笑「葯罐子」們太誇張,有點小病就吃葯。事實上,這正是他們的優勢所在,他們最大的優點就是知道有病趕緊治,並能早期發現疾病。同時,他們也會根據醫生的囑咐和以前的患病經驗「對症下葯」,而不是胡亂吃一通。如果吃葯不管用,他們也會第一時間到醫院治療,因為他們最清楚,不治療會有嚴重後果,而這些是很多健康人都無法做到的。

溫馨提醒:並不是所有的體弱多病者都能長壽,這要看病情的嚴重程度和對身體的影響程度。老年人經常感冒、多病體弱,常常是免疫力低下的徵兆,必須引起警惕,及時到醫院檢查。不管身體有病沒病,最好每年體檢,有問題及時就診,不能跟著感覺走。

4. 五十歲以後,想要長壽,什麼「疾病坎」要注意

很多人在上了年紀以後都會出現一些比較常見的疾病,比如高血壓和心臟病。這都是人在過了中年50歲以後,比較常見的疾病,那麼再出現這些疾病的時候,是非常需要大家注意的。

三、總結

因為很多人在上了年紀以後,都會有一些不同的並發症出現。這是由於大家的身體的一些功能,在用了很長一段時間之後會出現老化的現象,這都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如果想要預防,就一定要及時的去醫院檢查。因為一些老年人在上了年紀以後,都是需要定期體檢。上了年紀身體出現疾病的狀況是非常大的,所以要及時的去醫院做一些檢查,這樣就可以早一些發現早一些治療。

閱讀全文

與老人多病長壽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又有多少父母理解子女 瀏覽:491
清遠哪裡可以考駕照體檢 瀏覽:983
女孩父母見男孩都關心哪些問題 瀏覽:379
馬可的父母叫什麼名字 瀏覽:386
宣化區30年工齡養老保險多少錢 瀏覽:267
西安榮華清荷園養老院怎麼樣 瀏覽:757
吉林森林旅居養生有哪些 瀏覽:89
寧波市養老金查詢 瀏覽:654
體檢拍胸片去哪個科 瀏覽:216
重陽節產生的原因 瀏覽:758
明清官員長壽 瀏覽:374
退休人員工資改革2017 瀏覽:623
夜間吃什麼水果養生 瀏覽:698
怎麼判斷老人身體情況 瀏覽:609
久卧在床老人如何護理 瀏覽:236
相親男上來就要求女方孝順 瀏覽:621
養老院願景 瀏覽:938
社區老年大學的總結 瀏覽:627
老年痴呆死於 瀏覽:296
人在公司退休金嗎 瀏覽: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