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80歲老人的飲食如何進行搭配
80歲的老人飲食搭配需要特別關注,以確保營養均衡並促進健康。每天保證攝入350毫升純牛奶,可以分早晚兩次飲用。晚上喝牛奶有助於提高睡眠質量並增強鈣質吸收,預防老年人骨質疏鬆。牛奶和酸奶建議溫熱至40到50攝氏度,口感更佳。
清涼食物和瓜果也是老年人飲食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如綠豆、玉米、毛豆、西瓜、冬瓜、黃瓜等。這些食物不僅能夠解暑,還能補充因出汗過多而損失的體液和礦物質,保持體內平衡。
如果晚餐時間較晚,可以在下午3點左右加一次下午茶。這樣可以保持飲食規律,避免晚餐過晚帶來的不適。
在老年人的飲食中,需要注意減少食用剩飯剩菜。雖然加熱可以重新利用,但反復加熱會使得蔬菜中的維生素C大量流失,甚至產生致癌物亞硝酸鹽。動物性食品和豆製品雖然營養價值較高,但也容易滋生微生物或產生致癌物質。
此外,老年人不宜過度素食。除了豆類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其他食物中的蛋白質含量較低且營養價值不高,難以被人體消化吸收。而雞肉、鴨肉、魚類和肉類等葷食,是優質蛋白質和必需脂肪酸的重要來源,對老年人的生長發育和代謝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因此,老年人的飲食應注重多樣化,合理搭配,保證營養全面,以保持健康的身體狀況。
⑵ 80歲的老人可以每天喝牛奶嗎
這位知友,老年人要健康長壽,飲食營養合理、科學是第一重要的。牛奶是營養豐富的食品,更是老年人最佳長壽食品。因為牛奶含有人體所必需的一切營養成分,這些營養成分的質量和構成比例都適合人體需要,尤其適合老年人。它吸收率高,利用率高,是既經濟又安全的營養保健食品。
但對於患有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對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喝鮮奶容易引起腹瀉,則以喝酸奶或豆漿為好。
⑶ 80歲的老年人每天早上喝牛奶對身體好嗎
牛奶和抄豆奶都是很適合襲老年人的食品。如果條件許可,最好既喝牛奶又喝豆奶。如果兩者只能擇其一,還是常喝牛奶好。牛奶和豆奶都是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物,兩者的蛋白質含量相近。牛奶的優點還在於:維生素A、D、C、B族、尼克酸含量比豆奶高(豆奶中根本不含維生素A、C),含鈣量比豆奶高一倍以上,含有吸收率很高的乳脂。所以,一般來說,老年人應常喝牛奶為好。老年人最好喝脫脂牛奶。豆奶的營養雖然沒有牛奶那麼全面,但豆奶的優點在於:不含膽固醇,而且大豆蛋白具有降膽固醇作用;含有防癌物質;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如果既喝牛奶,又喝豆奶,兩種食物可以取長補短,在營養上起到互補作用。患有慢性腸炎、胃腸功能紊亂、對乳糖不耐受的老年人,喝鮮奶容易引起腹瀉,則以喝酸奶為好。
⑷ 70-80歲老人吃啥牛奶
1. 對於70至80歲的老人來說,適量飲用牛奶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可以為他們的身體提供能量,同時增強他們的免疫力。
2. 考慮到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消化系統可能有所下降,建議他們每次飲用牛奶的量應適當減少,以免給消化系統帶來負擔。
3. 為了更好地消化和吸收,建議老人採取少量多次的飲用方式,這樣有助於身體更有效地利用牛奶中的營養成分。
4. 如果老人在飲用牛奶後出現胃腸道不適的症狀,應立即停止飲用,並注意觀察身體是否有其他不適反應。
5. 如果出現上述情況,可能意味著牛奶並不適合該老人的身體狀況,此時應及時咨詢醫生,尋找其他適合的營養補充方案。
⑸ 請問80多歲的老人喝牛奶好不好
牛奶里有中國人最缺的維生素
牛奶在全球范圍內受到重視,自然有它的好處。采訪中,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教授、中國奶製品工業協會常務理事南慶賢和中國農業大學食品學院副教授范志紅都認為,牛奶主要有以下益處:
1.牛奶營養豐富,除了含豐富的鈣質外,B族維生素、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含量也很豐富,而中國人體內最缺的營養素恰好就是鈣和維生素A、D、B2等。日本酪農乳業協會的資料顯示,牛奶的營養成分主要是乳糖、脂肪、蛋白質、礦物質和維生素等,營養結構優良,其中的乳糖還能促進鈣、鐵等微量元素的吸收。
2.牛奶蛋白質中含有8種人體必需而又不能自行合成的氨基酸,消化率高達98%—100%,能充分保證蛋白質的攝入量。
3.牛奶能增強人體免疫力,促進兒童骨骼生長,為他們提供發育所需的營養成分。對老人來說,牛奶能防止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和骨質疏鬆。另外,日本專家認為,牛奶能堅固牙齒、幫助睡眠,還能預防病菌感染,調整膽固醇水平以及減肥。
牛奶「危害論」站不住腳
雖說牛奶好處很多,但從上世紀80年代開始,關於牛奶「危害」的研究不斷出現。去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頒獎單位瑞典卡羅林斯卡醫學院發表研究稱,大量飲用牛奶會增加卵巢癌發病率。去年9月,日本山梨醫科大學名譽教授佐藤章夫在《產業醫學雜志》上撰文指出:芬蘭人和瑞典人雖然比日本人多喝了4.5倍的牛奶,但卻更易骨折;過量飲用牛奶或吃乳製品可能引發心肌梗死和腦梗塞。他還懷疑前列腺癌、乳腺癌等都與牛奶中的激素有關。總的來說,這些「危害論」包括4個方面:1.導致蛋白質攝入過量,損害健康;2.牛奶呈酸性,會溶解鈣,導致骨質疏鬆;3.導致患糖尿病、皮膚過敏的幾率上升;4.導致患乳腺癌等癌症的幾率上升。
針對這些觀點,范志紅教授指出,這些說法是建立在針對西方人群的調查基礎上的。首先,西方人的膳食結構特點是高蛋白、高脂肪,再加上大量的牛奶、乳酪、冰淇淋等,但中國人的蛋白質攝入則是普遍不足。她告訴記者,牛奶中蛋白質的含量是3%,遠遠低於肉類等食品,甚至低於豆製品(水豆腐5%,干豆腐20%)。從膳食結構來看,它為人體提供的蛋白質比例是很小的,只能起到補充作用。因此,「蛋白質過量的棍子不能打在牛奶頭上」。
其次是鈣的問題。中國有幾千萬中老年骨質疏鬆患者,范教授表示,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以前都不喝牛奶或者喝得很少。事實上,牛奶中富含鈣、鎂、鉀等金屬元素,總體呈弱鹼性——據權威部門測算,100克牛奶中含鉀120毫克—130毫克,鈣110毫克—140毫克。既然牛奶呈弱鹼性,就不會分解骨骼中的鈣質,導致骨質疏鬆。調查表明,我國大部分骨質疏鬆患者都生活在農村等牛奶消費量較低的地區。
對於糖尿病、皮膚過敏等問題,范教授指出,研究發現,6個月以前的嬰兒如果接受了牛奶蛋白,成年後患糖尿病的幾率會增加;4—6個月的孩子用牛奶喂養,有可能增加皮膚過敏的發病率。因此她表示,在嬰兒時期,我們要提倡喝母乳,少喝牛奶。但對於6個月以後的孩子,特別是成年人來說,飲用牛奶與糖尿病和過敏發病率沒有什麼關系。
「牛奶致癌論」近年來受到不少研究者的關注。他們的依據是世界乳癌學會渥太華會議的一個研究報告。該報告說奶牛被注射生長激素後,牛奶中會出現一種叫IGF—Ⅰ的生長激素,它會導致乳腺癌等癌症。范教授指出:「生產不規范的牛奶中含有生長激素,導致癌變,這類似於人吃了含有瘦肉精的豬肉會致病一樣。」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要求牛奶生產企業嚴格控制飼養條件,不能說是牛奶致癌。「事實上,牛奶中含有大量類似亞油酸的物質,對很多癌症特別是結腸癌有抑製作用」。
南慶賢教授告訴記者,不僅中國,全世界都在推廣牛奶,還沒發現有不良反應。據記者了解,在日本,上述「危害論」也只是個別聲音,大家依然認為牛奶是健康食品。范志紅教授說,對鮮牛奶不放心的人,可以多喝酸奶。酸奶是經乳酸菌或雙歧桿菌發酵處理的奶製品,營養價值高,對預防中風、心臟病有一定作用,還能降血壓。因此,無論東方還是西方都在大力提倡。
最好少喝「特濃奶」
牛奶「危害論」站不住腳,是否就說明我們能放心大膽、肆無忌憚地喝它呢?專家們指出,喝牛奶也要講方法。
范志紅教授說,從營養學的角度來說,各種營養成分必須均衡,否則就會導致營養不良。目前在牛奶的食用上,消費者存在一些明顯的誤區。有的人因為牛奶是健康食品就大量食用,甚至把牛奶當水喝,這會導致營養失衡。她強調,對老年人來說,每天兩杯以上的牛奶會增大患白內障的風險,每人每天一杯奶(200毫升)比較恰當。
此外,有人覺得牛奶越香濃越好。一些企業為迎合消費者的這種觀念,人為添加香精、奶粉、增稠劑和穩定劑等,使牛奶的味道變得十分香濃。但是,奶粉添加過多,乳糖含量就會超標,超過8%—9%就會對人體造成危害,引起腹瀉等。此外,有些「特濃奶」還用了工業奶油和增稠劑,會影響營養吸收。
還有人認為牛奶「脂肪越低越好」,這使得「脫脂奶」非常流行。像美國人就特別喜歡喝減脂奶和脫脂奶,全脂奶則很少有人問津。但是,范志紅教授告訴記者,牛奶中的脂肪不能直接轉化為人體脂肪,而且天然牛奶的脂肪比例並不高,所以大家不用太擔心。其實,牛奶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又有少量的奶油和乳糖,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能量。適當地喝牛奶,能減少主食的攝入,有利於減肥。
中國人牛奶喝得不夠
專家們指出,其實,我們現在的關鍵問題不是牛奶喝多了會怎樣,而是喝得不夠的問題。中國奶業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00年—2004年的5年間,乳品業成為中國食品業中發展最快的產業,人均奶類佔有量由1999年的7公斤增加到2004年的18公斤。他們預測,中國乳品產量每年還將增長6%—9%。一些業內人士認為,10年內中國的人均牛奶消費量可能達到美國當前水平的1/3。但是,產量的快速增長不能掩蓋中國人牛奶喝得少的現實。據統計,我國居民平均每人每年攝入牛奶約8.1千克,不足世界平均值的1/12。歐美國家人均達300千克,日本也有62.1千克,我們的差距很明顯。范志紅教授說,在北京等大城市,基本可以達到每人每天一杯奶,但全國平均下來,每人每天就只有一勺了。
正是基於以上事實,中國營養學會在新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第三條中首次提出要每天吃奶類及其製品。專家指出,奶製品不但營養豐富,而且價格便宜,因此,它們應該成為「終身食品」。
⑹ 70-80歲的老人適合喝什麼牛奶
80歲老人喝牛奶是可以的,能夠補充能量提高身體的免疫力,但是鑒於年齡偏大、消化功能的不足,每次喝時量要比較少,最好按少量多次來喝。
意見建議:如果老人胃腸道對牛奶產生不良反應,這是就要及時的停掉,說明老人不適合喝牛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