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歲老人飲食上有哪些注意事項
老人健康很重要,尤其是老年人飲食,老年人飲食注意事項有很多。人進入60歲後,牙齒就會慢慢松動,咀嚼受到影響,易出現消化不良。在這種情況下,老年人的飲食應多多注意,以下就是鄉親葯網小編介紹的有關60歲後老人飲食的注意事項。
不能與家人的食物等同
食物要嫩、軟、爛,可用肉末、嫩肉絲或肉末制的肉丸及魚丸等。青菜最好切碎、制軟,多用瓜類,有的可以製成泥狀。主食最好是發麵食物,如麵包、細面條、餛飩及各種粥類。不能生吃水果者可煮後再食或用果汁機打碎吃。這樣既保證食物的品種花樣,又得到營養。
少吃多餐一次吃的量少一些,一天可多吃幾次,以保證營養。對於鑲假牙的老年人,開始裝上假牙時並不習慣,影響咀嚼。因此,要很好地專門安排和製作各餐的飯菜,慢慢適應和習慣。
口渴時喝水,就不會脫水
由於生理變化的緣故,老年人即使出現脫水,也不會感到口渴。建議老人每天保持恰當的飲水量,盡量選擇白開水或礦泉水。
一餐飯吃一半留一半,省錢又省時
剩飯剩菜容易導致關鍵營養缺乏,食物也容易變質。由於老年人嗅覺減退,有時難以聞出變質食物氣味,因而容易食物中毒。建議剩餘飯菜最好放入冰箱。食用前應徹底燒熟。
老年人無需擔心體重超標或肥胖
老年人中肥胖問題日益嚴重,其原因與其他年齡段一樣,攝入熱量超過需求熱量,多餘熱量便會以脂肪形式儲存在體內。肥胖會增加心臟病和2型糖尿病危險。
如果沒有體重問題,那麼可以想吃啥就吃啥
即使你身材苗條,糟糕飲食也會增加多種慢性病危險。比如,富含飽和脂肪的飲食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險。
沒胃口時,一頓不吃也沒關系
老人經常不吃飯危害很大,容易導致暴飲暴食、血糖波動和抑制食慾等問題。早晨食慾最強,早餐一定要吃好,即使不太餓,午餐和晚餐也一定要吃點東西。
65歲之後再開始健康生活方式已經晚了
飲食或生活方式的健康變化從來就不會太晚。多項研究表明,心臟病發作後,生活方式的改變可大大降低心臟病再次發作的危險。
2. 給60歲以上的老年人5種飲食「建議」讓你的晚年生活更健康
1. 老年人更適合多餐
老年人不妨一天吃5-6餐。在正常三餐之間加上兩頓「糊糊飯」,不僅更有利於胃腸消化,還能補充老年人一天所需的營養和能量。適合老年人的均衡膳食應為新鮮蔬菜250-300克、水果100-150克、粗細主食300克、牛奶及乳製品220克、豆類100克等,蔬菜、主食和肉類的基本攝入量應有保證。因此,應該有各種乳製品、堅果和豆類。如果老年人牙齒不好,可以想辦法把牙齒變成半流質糊狀食用。老年人通常起得很早,早餐和午餐之間的間隔很長,所以他們可以在兩餐之間加一頓飯。上午10點左右,一小碗「堅果糊」是不錯的選擇。因為堅果中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十幾種重要的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在老人家里,攪拌機是必不可少的。將芝麻、花生、杏仁、核桃等各種堅果炒勻,用攪拌機磨成細粉,用開水沖凈。因為堅果含有較多的油脂,老年人每天只需要吃20-30克。吃糊狀的時候,也可以吃兩小塊豆腐乾。午睡時間也是加餐的最佳時間,1杯酸奶(125~250毫升為宜)或一個水果即可,如果想一起吃,不妨做一個「酸奶泥」。先用攪拌機將水果打成泥狀或壓碎的水果,然後與酸奶混合食用。如果老人吃晚飯早,最好在睡覺前吃些牛奶餅干或燕麥片。一點食物不僅能讓老年人睡得更安心,牛奶也有助於夜間補鈣。
2. 老年人的飲食主要是谷類食物
一日三餐,應該有米飯、面條、五穀雜糧等主食,提倡粗細搭配,粗細也可以搭配在一起。建議每人每天吃1-2兩粗糧。
3. 老年人膳食纖維不能少
膳食中每天都有蔬菜、水果。每頓飯最好有2種以上的蔬菜,每天至少吃1-2種水果,並經常更換不同的品種。建議每人每天吃6兩1斤新鮮蔬菜,深色蔬菜應佔一半以上。
4. 適量攝入肉、禽、魚、蝦和缺纖蛋
建議每人每天吃1-2兩肉,盡量選擇瘦肉精。每天1.5-2兩水產品和1個雞蛋。血脂異常者每周可吃3-4個雞蛋。如果可能的話,老年人可以多選擇海魚蝦。
5. 老年人最好吃一些乾果和堅果
堅果,可分為兩類:一類富含脂肪和蛋白質,如花生仁、核桃仁、杏仁、榛子、葵花籽、松子等,它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卵磷脂和亞油酸,可預防高脂血症和高膽固醇血症。另一類含有較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較少的脂肪,如栗子、蓮子、菱角等,都是補充余熱的食物。吃些乾果和堅果對老年人有好處。
6. 每天睡眠不少於6個小時
養成良好的日常生活習慣,睡眠日常生活要規律,每天睡眠不少於6小時,午休時間最好。
7. 主動喝水
不要等到口渴了再喝,少量多次為宜。一般每人每天喝6-8杯水(每杯200毫升)。
8. 每天曬太陽
每天應在陽光下曬15-20分鍾,但要避免暴曬以防中暑。當太陽強烈的時候,應該戴墨鏡,防止曬傷。
9. 養成規律排便的習慣
多吃富含纖維素的食物,多活動,避免久坐。每天堅持按摩腹部和做肛門運動。
10. 做些運動
選擇安全有效的運動。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八段錦、五禽戲、打經絡、門球、跳舞。
11. 掌握適當的運動頻率、時間和強度
每周鍛煉3-5次,每次不少於30分鍾,每周不少於150分鍾。運動時輕微出汗,無上氣、下氣感,運動時最大脈搏次數不超過170次/分,說明運動強度適宜。
3. 快60的老人,為什麼胃口老有實火
三六60歲以後都是歲月老人了,胃口消化功能不太好,所以經常就是火在線出行。所以得吃素才吃一點消食片。小是小睡的呀,也可以你以後就胃口就好了。
4. 上了年紀的人想要養生,哪些養生方法是必須要熟知的
老年人養生,要從生理,運動,醫療,生活,心理,飲食,長壽等幾方面來闡述:
現在先說老年人的飲食要素,其他相關內容,後續的文章中會慢慢介紹:
合理膳食要關注的10個字是:一、二、三、四、五、紅、黃、綠、白、黑。
「一」:每天睡前喝1袋牛奶。
「二」:全天攝入250~400克碳水化合物,相當於300~400克主食。
「三」:3份高蛋白。50克瘦肉,一個雞蛋,100克豆腐,100克魚蝦,150克雞和鴨,25克黃豆。每日膳食可從中選取任意3份。
「四」:1周吃4次粗糧。
「五」:1天吃500克蔬菜和水果。
「紅」:1天1個西紅柿,喝少量的紅葡萄酒,吃點紅辣椒改善情緒,少焦慮。
「黃」:胡蘿卜、西瓜、紅薯、玉米、南瓜、紅辣椒,即紅黃色的蔬菜,此類蔬菜維生素A含量高。
「綠」:飲料中茶水最好,茶葉以綠茶最好。
「白」:燕麥粉、燕麥片。
「黑」:黑木耳。
中老年人應盡量少吃動物腦及內臟等含膽固醇較高的食物:辛辣食品宜少吃或不吃。
老年人的膳食標准
60歲以上的老人每日供應熱能8400干焦(2000千卡),蛋白質70克,其中主食500克。75歲以上老年人的熱能為7560千焦(1800千卡),蛋白質65克,其中主食400克。80歲以上的熱能為7098千焦(1690千卡),蛋白質60克,主食225克。90歲以上的熱能5040千焦(1200千卡),蛋白質59克,主食200克。
6.小康生活6大營養標准
我國營養學家、生理學家和社會學家經過抽樣調查和比較研究,擬訂出了一套符合我國居民膳食結構的小康營養標准,並以「一、二、三、四、五、六」做了概括:
「一」即每天要吃1個水果。因為水果中含有大量維生素及纖維素。
「二」即每天2調羹油。這是指在炒菜烹調中平均每人1天攝取調料油脂的總量,其中植物油和動物油各佔一半。
「三」即每天3碟子蔬菜。尤其要吃葉綠素豐富的莖口十類蔬菜,其次是瓜果類。
「四」即每天4碗飯或4個饅頭。人體所需的營養中,谷類食物的營養是必不可少的。
老年人飲食的24個宜與忌
人從中年到老年,消化功能逐步減弱,因此中老年人在飲食上應有不同於青年人的科學的飲食方法,有不同於其他年齡段的一些特點。現將這些飲食特點用宜忌的方式歸納出來,以供參考。
1.飲食宜葷素搭配
醫學研究證明,許多老年病與嗜食葷膩有關。老年人一般好靜少動,熱能消耗較少,攝取過多葷食或經常飲食過量,既加重胃腸負擔,又易肥胖,誘發多種疾病。老年人長期過食葷膩食品,容易罹患高血壓病、動脈粥樣硬化、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病症。因此,老年人在膳食上應忌大葷,宜多吃各種蔬菜與水果。以素為主;少佐葷,注意葷素搭配,以滿足人體對多種營養的需要。
2.飲食宜選擇新鮮食物
中老年人的食物應購新鮮的且以隨購隨食為好。因為新鮮食物所含的營養素多,而且味道鮮美,既能誘發食慾,又易於消化吸收。尤其在夏季,最好不要吃隔夜食物,以免腸胃受累,引發某些疾病。老年人由於機體免疫力減退,肝臟的解毒功能降低,在飲食中應忌食一切腐敗變質的食物及半死的甲魚、螃蟹。由於許多中老年人是從經濟困難時期過來的,他們已養成了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由此常將隔夜飯菜熱了再吃,殊不知,這樣做常會得不償失。應按食量烹調食物,當天吃完為好。
3.宜少食多餐
我們已經知道吃得過飽是中老年人飲食之大忌。但怎樣才能保證能量的供給呢?最好是少食多餐。因為人到中年以後,尤其是到了老年時期,胃腸道消化功能降低,如果飲食過量,極易造成胃腸負擔過重,出現腹脹、腹瀉等症狀。古人也說過「食慾數而少,不欲頓而多」。因此,中老年人應根據自己的體質、活動量的大小、熱能消耗的多少等具體情況,實行少而精、少吃多餐的原則。
4.宜細嚼慢咽
有些中老年人有不好的飲食習慣,習慣於吃快食。由於食物沒有得到充分的磨碎,久而久之對人體的消化功能產生影響,對健康不利。而吃得慢些容易產生飽腹感,可以防止進食過多,所以細嚼慢咽是中老年人健康的必要保證。現代醫學研究也證實,細嚼慢咽不僅能幫助中老年人消化,而且人們咀嚼食物產生的唾液具有很強的消毒能力,它能使食物中致癌物質的毒性失靈。食物進入口內,一般要細嚼30秒以上,方可達到最佳效果。在咀嚼時,不要單側咀嚼,天長日久會造成下頜骨單側肥大,對側的牙床也會萎縮。因此,還要養成雙側咀嚼的習慣。
5.宜定時就餐
「不時,不食」,這是健康飲食經驗的總結,即不到該吃飯的時間就不吃東西。一日三餐,食之有時,脾胃適應了這種進食規律,到時候便會做好消化食物的准備。愛吃零食的人,到了該吃飯的時候,常會沒有飢餓感,勉強塞進些食品,也不覺有何滋味,而且難以消化。現代醫學也提倡,人們每餐進食應有較為固定的時間,這樣才可以保證消化,使吸收正常地進行,脾胃活動時能夠協調配合,有張有弛。
6.進食宜樂
中老年人進食時宜保持樂觀情緒,怒後勿食,食後勿怒。良好的精神狀態於保健有大益。進食過程中,不談令人不愉快的事情,多想令人高興、愉快的事。《世保元》謂「脾好音聲,聞聲即動而磨合」。故在進食中,聽一些輕快的音樂,也有助於消化吸收。食境宜潔,宜靜,有助於激發食慾。嘈雜、臟亂不堪的環境勢必影響人的情緒,於健康不利。
②45~60歲,大多數人到了這個時候,才明白調節和補充營養對他們身體健康的重要性。因此,這個年齡段的人要根據其身體健康狀況合理膳食,如高血壓病病人,要少吃鹽,多食含鉀的食物,如杏干、豆類和乾果,在飲食中增加水果和蔬菜的分量,減少肉的攝入量。
③65歲以上的人易缺少鎂和鉀,有的老年人也缺少維生素C、維生素D、胡蘿卜素和大多數B族維生素。這個年齡段的人容易得癌症、心臟病和中風。因此,推薦含有豐富抗氧化物的飲食,如水果、蔬菜、植物油、纖維、海魚和低脂肪動物類食品,把患這些疾病的危險減小到最低程度。
14.春季食物搭配宜忌
春季氣溫由寒轉暖,陽氣上升,人應適應季節,調養生氣,使機體與外界協調統一。在飲食上,應由冬天的膏粱厚味轉變為清溫平淡,主食可多選用大米、小米、紅小豆等,而羊肉、牛肉、雞肉等溫熱副食品不宜過多食用。春季蔬菜品種增加,應多選用各種綠葉蔬菜,如小白菜、油菜、菠菜、生菜等,以補充維生素的不足。另外,春季是養肝的季節,應少吃刺激性強的辛辣食物。
15.夏季食物搭配宜忌
夏季氣候炎熱,胃納功能較差,加之出汗較多,膳食應清淡可口,並注意補充水分,設法增進食慾。在飯菜的色、香、味上多下工夫,要多補充豆製品等食物,多吃些新鮮蔬菜和瓜果。烹調時,以食物不油膩、易消化為原則,多做些涼面、冷盤、粥類、湯類飲食,還可選擇些清熱解暑食物。
16.秋季食物搭配宜忌
秋季天高氣爽,由濕轉燥,宜食生津食品,膳食應有足夠的熱能。秋季各種動物性食物肉肥味美,蔬菜瓜果種類齊全,而且這個季節人的消化能力逐漸提高,食慾增強。在膳食調配上,只要注意品種多樣化並科學配置,就可使各種食物比例適當。在調味品上,不宜過量使用辛辣品,如辣椒、胡椒等。秋季天氣由熱轉涼,在飲食上不要吃過於生冷的食物,注意飲食衛生。
17.飲食宜注意生熟搭配
生熟搭配這一點對蔬菜尤其重要,因為蔬菜中的維生素C和B族維生素,遇熱容易受到破壞,所以經過烹調的蔬菜,維生素總要損失一部分。因此,適當吃些可生食的蔬菜,如新鮮的番茄、黃瓜、柿子椒、生菜、胡蘿卜等,既可吸收大量的維生素,又可促進食慾。尤其是在夏天,可適當多吃些涼拌菜,如熟肉絲拌黃瓜、麻醬拌小水蘿卜、小蔥拌豆腐、雞蛋絲拌粉皮黃瓜等。當然吃生菜時一定要注意衛生,要洗凈或消毒後再食用。
18.冬季食物搭配宜忌
冬季氣候寒冷,膳食應有充足的熱能以抵禦嚴寒。可多吃些熱性食物,如牛肉、羊肉等,還可吃些厚味食品,如燉肉、火鍋等。另外,冬季蔬菜品種單調,可多吃些豆芽,以補充維生素的不足。調味品可適當選些辛辣食品,如辣椒、胡椒、姜、蔥、蒜等。
19.忌不吃早餐
不吃早飯,實際上是實行了少餐制,即兩餐制。因為上午餓得透,中午吃得多,使多餘的熱量轉變成脂肪沉積起來。如果晚餐又很豐盛,油水較大,導致晚上人體血液中胰島素含量升至高峰,就會將多餘的能量貯存起來,使人日益發胖。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血中膽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而且心臟病發作的可能性要高。臨床也證實,早上起床後2小時內,心臟病發作的機會比其他時間高1倍左右,這種情況可能與較長時間沒有進餐有關。膽結石的發生也與不吃早餐關系密切。因為空腹過久,膽汁成分發生變化,膽酸含量減少,膽固醇的含量相對增高,這就形成了高膽固醇膽汁。如果不進早餐,久而久之,膽汁中的膽固醇達到飽和,在膽囊里成為結晶沉積下來,就會發生膽結石。
20.忌晨起後立即進食
中老年人早晨剛起床,胃還處於半休眠狀態,至少需要半小時才能「蘇醒」。同時,早上唾液的分泌很少,胃液分泌也不充分。在這種情況下,中老年人如果立即進食,或再吃一些難以消化的脂肪,就易導致消化不良。因此,晨起後最好先喝一杯水,休息半小時後再進食。
21.忌食熏烤食物
熏烤類食物有致癌作用,主要是由於燃料在不完全燃燒時,產生大量的多環芳烴污染食物所致,醫學家們也早就有這樣的發現。居住在冰島的居民,他們一年到頭吃大量的熏烤食物,如熏魚等,死於胃癌者占癌症死亡總數的50%以上。但冰島地區的海員則不然,他們在海外港口可經常吃到較多的新鮮食物,癌症發病率就相對減少。波羅的海沿岸從事漁業生產的居民,經常大量食用熏魚,癌症的死亡率達318人/10萬人;而該地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癌症死亡率僅為149人/10萬人。有資料報道在我國貴陽花溪地區,人們也習慣常食用臘肉、熏魚,胃癌死亡率較高。由此可見中老年人還是忌吃熏烤食物為好。
22.忌吃腌漬食物
腌漬食物味道醇美,是許多中老年人喜歡食用的食物,如四川泡菜、朝鮮泡菜、酸菜汆白肉、酸菜炒雞絲、酸菜豬肉餃子(包子)、酸菜魚等。但腌漬食物一般含鹽量高,而鹽吃多了會給心臟、腎臟增加負擔,易引起血壓升高,因而老年人不宜經常食用。另外,腌漬食物維生素含量甚低,加之有些腌漬食物操作不規范,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污染,而老年人腸道抵抗力較弱,常吃這類食品,容易引起胃腸道疾患。
23.忌吃冰鎮食物
中老年人脾胃功能逐步減退,所以一般禁忌食用冰鎮食物及冷飲,即使在炎熱的夏天,也不宜食用。因為冰鎮食物進入胃後,會導致胃液分泌功能下降,容易引起胃腸道疾病,甚至會誘發心絞痛和心肌梗死。即使少量食用,也要根據自身的身體狀況而定,而且要避開飯前、飯後半小時內吃,以免影響胃液分泌。運動之後或感到疲勞、體弱的時候即使量少也不宜吃,以免減弱機體的抵抗力。
24.早餐忌不選擇
早餐時,人體的脾臟困頓呆滯,胃津不濡潤,常使人口味不開,食慾不佳,老年人更是如此。故老年人早餐不宜進食油膩、煎炸、干硬以及刺激性大的食物,否則會克脾傷胃,導致食滯於中,消化不良。老年人早餐宜吃容易消化的溫熱柔軟食物,如牛奶、豆漿、面條、餛飩、發面饅頭、花捲等,尤其適宜吃點粥。明代《醫學入門》中說:「晨起食粥,推陳出新,利隔養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補不小。」清代醫學家王孟英將粥譽為「世界第一補物。」現代醫學研究也認為老年人早餐吃點粥對身體大有裨益,如能在粥中加些蓮子、紅棗、山葯、桂圓等保健食品,則效果更佳。
5. 60歲後,進入老年階段,身體會有這5種衰老的表現,做好調理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體會慢慢衰老,這是自然規律,任誰也無法逃脫。
一般而言,人體在35歲之後各項機能開始走下坡路,衰老的過程便由此展開,不過此時身體可能覺察不到,直到60歲之後,人們進入了老年階段, 健康 問題也會明顯增多,在這一時期,一定要注意好好調養身體,提高生活質量。
那麼,60歲之後,都會出現哪些衰老的表現呢?
1、記憶力減退
研究發現,人類的腦細胞在20多歲時就有減少的跡象,到了40歲之後,大腦神經細胞減少的速度越來越快,到了60歲以後, 記憶力明顯下降,容易忘事 ,嚴重時還可出現老年痴呆。
想要減緩大腦衰老的過程,平時 多動腦 ,尤其是那些已經退休的老年人,要多參加一些 社會 活動,多與他人交流,平時要多學習,比如讀書看報,培養興趣愛好等,多多動腦可以延緩大腦衰老。
2、腰腿疼痛
英國有一項研究發現,人體的關節在35歲之後就開始發生退行性改變了,到了60歲左右,由於 鈣吸收減弱,骨質大量流失 ,很容易患上 骨質疏鬆, 因此更容易出現關節的病變,出現 腰腿疼痛、搬重物時關節疼痛 等問題。
想要延緩關節的衰老進程,平時要 堅持適量的運動, 增強肌肉與骨骼的力量,還應 多曬太陽,多吃富含鈣的食物。 此外還應 保持 健康 的體重 ,如果體重過重,也會給關節增加負擔,使關節提前老化。
3、聽力下降
人的聽力在50歲之後就有下降的趨勢,因此不少60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會出現 耳鳴、聽力下降 的症狀,這里要特別注意的是那些耳機黨,長期帶耳機,耳聾有可能提前30年來臨。
想要延緩聽力下降的速度,建議大家在聽音樂、看視頻時減小音量,每天帶耳機的時間不超過3小時,並且音量不能高於60分貝。
4、牙齒變長
事實上,牙齒生長到一定長度就不會繼續生長了,但許多60歲以上的老年人牙齒明顯變長,這其中是由於 牙齦萎縮 造成的。
牙齦的 健康 有賴於膠原蛋白的幫助,但隨著年齡增長,牙齦膠原蛋白纖維逐漸流逝,導致牙齦逐漸萎縮,祼露出的牙齒變多,因此看起來牙齒變長了不少,這種牙齒還容易松動、脫落。
5、口臭、長胖
腸道是人體重要的消化器官,可以幫助人體吸收營養,排出垃圾。人體一旦開始衰老, 腸道功能會逐漸下降 ,這也是老年人容易發生便秘的原因;
由於體內的垃圾、毒素無法及時排出,甚至被腸道重吸收,會引起 面色晦暗、口臭 等症狀,並且腹部也會堆積大量脂肪, 身材明顯發胖 。
衰老是每個人必經的階段,一旦衰老來臨,身體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問題,比如記憶力下降、腰腿疼痛等等,尤其是60歲之後,這些症狀會尤其明顯。
老年人想要延緩衰老,平時一定要養成 健康 的生活習慣,多動腦、多運動、 健康 飲食,提高老年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