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福祿壽喜雕塑地址在哪裡
福祿壽喜雕塑位於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弋江北路的神山公園內。這座雕塑是漢族民間信仰的三位神仙——福神、祿星、壽星的形象展示,同時結合了喜慶的元素,共同構成了一個充滿吉祥和祝福的藝術作品。
雕塑中,福星頭戴官帽,手裡拿著玉如意或抱著小孩,象徵著好運和富饒;祿星則身穿華貴朝服,手捧如意,寓意著陞官發財和高官厚祿;壽星則是一副慈祥的長者形象,手捧壽桃,面露幸福祥和的笑容,寓意著長壽和健康。整個雕塑以親切和藹的形象呈現,給人一種平易近人的感覺。
這座福祿壽喜雕塑不僅是一個藝術品,更是民間信仰和文化的體現。在民間,福、祿、壽三星被視為最受喜愛的神仙之一,他們代表著人們對幸福、財富、健康長壽的嚮往和追求。因此,這座雕塑也成為了人們祈求好運、祝福親朋好友的熱門地點。
總之,福祿壽喜雕塑是安徽省蕪湖市鳩江區神山公園內的一處重要景點,它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吸引著眾多遊客前來觀賞和祈福。
Ⅱ 蒙山的老壽星是怎麼雕刻的
河北曲陽人雕的,當時爆破師傅生病住院了,他的徒弟爆破弄了個四級地震,雕塑承包公司負責人還判了兩年。
Ⅲ 古代稱96歲是什麼意思
古代稱96歲為“鮐背之年”。
這個稱謂源自《詩經》,在《詩經·大雅·行葦》中有“黃耇台背,以引以翼,壽考維祺,以介景福”的描述,其中的“台背”就是“鮐背”,指的是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由此,“鮐背”成為了長壽老人的象徵,而96歲高齡的老人,更是被視為長壽中的佼佼者,因此被尊稱為“鮐背之年”。
在中國古代,人們對於長壽的追求和崇拜體現在許多方面,如文學作品、繪畫、雕塑等藝術形式中,長壽老人往往被描繪為仙風道骨、精神矍鑠的形象。而“鮐背之年”這個稱謂,不僅僅是對96歲老人的尊敬和贊美,更蘊含了對長壽、健康、幸福的美好祝願。
此外,“鮐背之年”這個稱謂也體現了古代中國人對於生命的敬畏和尊重。在古代社會,由於醫療條件和生活水平的限制,人們的平均壽命相對較短,因此能夠活到96歲高齡的老人實屬罕見。對於這樣的長壽老人,人們自然充滿了敬仰和羨慕之情,而“鮐背之年”這個稱謂正是這種情感的集中體現。同時,這個稱謂也激勵著人們珍惜生命、追求健康長壽的生活態度。
Ⅳ 雕刻圖寓意老壽星前有一童子帶領前行
《老壽星》。
這件作品是由西安美術學院部分雕塑家集體創作完成。
尊重長者,孝敬老人,祝福呵護老人長壽,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極富人性、人情味的一個主題。中國「孝文化」的「磁場」引力巨大,它所形成的倫理規范被中國人廣泛認同,被視為高尚的道德律令。老人承載著歷史,老人為我們的前行鋪墊了道路,老人的指揮給後輩以啟迪,老人的事業成就給我們以鼓舞,老人的幸福長壽是國家、社會安寧祥和的一個重要標志。遍布海內外的炎黃子孫大都很重視父母親情,熱愛自己及先輩生活、勞作的土地,這也正是中華民族具有強大凝聚力的一個原因所在。現在弘揚「壽文化」所好有的諸多理念、規范、樣式和溫情,正可為我們更好地解決老齡社會所面臨的問題提供借鑒。隨著中共現代化建設的發展和社會財富的不斷積累,我們更有條件讓老人得到更多的溫暖、健康和歡樂。正是基於這種考慮,作者們才創意設計了這件《老壽星》的石雕藝術作品。
大家請看,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老壽星正用手去接過一個現代小男孩送上來的壽桃。其中老壽星喜笑顏開,小男孩天真可愛,旁邊卧著一頭梅花鹿。這件雕塑作品的結構活潑並充滿喜慶。既暗喻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以及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對接,同時,也表達了嘉祥人民對老年人的祝福。「壽文化」會釀造出更令老人們甘之如飴的美酒。為此,我們要一刻不停地作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