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國際自然醫學會的國際自然醫學會破解巴馬長壽三大秘決
11月11日,在廣西巴馬召開的首屆國際長壽學術研討會上,國際自然醫學會會長森下敬一提出轎絕,家族長壽遺傳基因、不飽和低脂肪酸攝入和微量元素適當吸收是巴馬人長壽的關鍵因素所在。
1991年9月,森下敬一博士曾經率領國際自然醫學會的專家對巴馬的長壽現象進行深入調查研究,他與巴馬長壽研究所所長陳進超一道,共同探究巴馬長壽的秘決。
長壽基因是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長壽根源之一。我國衛生部老年醫學研究所遺傳學教授楊澤認為,巴馬地區的長壽老人表現出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巴馬縣老齡委對144位長鍵帆孫壽老人的調查表明,祖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分別佔29%和38%,父母壽命超過70歲的分別為41%和37%。
陳進超認為,飢餓療法不等於說不吃飯或者不吃飽,而是看攝入食品的種類。巴馬人多以玉米、豆類、白薯等穀物為主食,油料以火麻油為主。主食中含有豐富的各類維生素和豐富的礦物質,油料中又富含不飽和的脂肪酸,這些都能避免過度肥胖,預防心腦血管脂肪沉澱,是老年人的營養佳品。
森下敬一說:「對人體生理真正帶來健康、長壽的並非是現代西洋醫學、營養學作為指導原理的『高熱量、高蛋白質營養論』,而是『谷菜食品的營養論』。」「巴馬長壽老人離不開巴馬的土地,這與他們恰到好處地攝入各種微量元素,接稿鏈受大自然的放射能密不可分。」森下敬一說。
國際自然醫學會的研究表明,巴馬地區的土壤、山泉水源中富含溴、碘、鋅、鋰、硒等10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這些微量元素從土壤中進入各種食物,再進入人體,它們對人類的正常發育和健康長壽起著重要作用。
巴馬人居住的房屋多是木製結構或以土壤夯制而成,富含微量元素的土壤能夠長年累月地釋放對人體有益的放射能,使吸收這些「自然能」的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延年益壽。
❷ 巴馬是「世界長壽之鄉」,和國內外哪些地區平起平坐
聯合國規定,長壽地區的標準是每百萬人口中要有75位以上的百歲老人。目前,全世界有5個地方被國際自然醫學會認定為長壽之鄉。它們是:中國廣西巴馬、中國新疆和田、巴基斯坦罕薩、外高加索地區及厄瓜多的比爾卡班巴。
中國巴馬:長壽人口不斷增加
巴馬瑤族自治縣位於廣西盆地
和雲貴高原的斜坡地帶。在這里,90歲和100歲以上的老人分別由第三次人口普查的242和44人,上升到第四次人口普查的291和66人,到第五次人口普查時,已經增加到531和74人,有3位老壽星達到了110歲以上。
巴馬人長壽,首先得益於空氣清新,每立方米負氧離子的含量高達2000―5000個,最高可達到兩萬個,巴馬被稱為「天然氧吧」。
喜歡勞動、飲食習慣良好、生活有規律,這是巴馬壽星多的重要因素。4月14日早上,記者來到甲篆鄉百馬村坡納屯壽星黃布鐵家裡采訪。老人已經104歲了,但每天不是去摘豬菜,就是下地幹活,還做家務。他每天吃兩頓,每餐吃兩碗飯。老人每天早睡早起,耳不聾、眼不花,一頭黑發。他常說:「每天不出去活動一下,吃飯就不香,晚上睡不好覺。」要不是親眼看到他麻利地摘豬菜,我們真不敢相信他的話。
巴馬人經常吃火麻、玉米、茶油、酸梅、南瓜、竹筍、白薯等。玉米、白薯等含有豐富的微量元素,火麻製成的油和湯含有大量的不飽和低脂肪酸。
中國和田:老人喜歡喝茶吃饢
新疆和田於田縣的拉依蘇村有2400人,僅90歲以上的長壽老人就有16人。
已有110歲的肉孜老人,身體健朗,還能幹簡單的農活。肉孜老人每天天黑就睡覺,清晨雞叫就起床。眼睛雖然花了,但他每天上午還要干兩個多鍾頭的活。老人早晨和中午喝茶、吃饢,晚上幾乎不吃東西,「晚上吃飯睡不著覺。」他說。老人喜歡吃湯湯水水的東西,愛吃玉米做的饢。妹妹肉孜汗現今95歲,在50歲之前沒得過什麼大病,只是近幾年來偶爾患感冒,她早晨喝茶、吃饢,中午吃拌面、湯飯和饃饃,晚上吃半個饢。
外高加索:百歲老人仍選美
最近,喬治亞舉辦了90歲以上老人的「選美大賽」,參賽者中年齡最大的已有106歲。樂觀生活態度是他們長壽的主要原因之一。記者在參加當地人的婚禮時,經常發現八九十歲的長者和年輕人一起又唱又跳。如果他們自己不說,人們都猜不出他們的真實年齡。當地人的飲食也很講究。在喬治亞的長壽鄉阿巴哈吉亞,當地居民每天都吃用玉米面做的麵包和粥。這里的人每天至少喝兩杯牛奶、三四杯酸奶,喝時還要放蔥、芹菜等。此外,當地人還常吃菠菜、豆角、韭菜、白菜、洋蔥、紅辣椒以及當地產的無花果,不吃香腸、熏肉或火腿,很少吃蛋糕、土豆、動物油脂和糖果。他們不喝咖啡,主要喝當地產的「喬治亞茶」。
巴基斯坦罕薩:六七十歲不算老人
在罕薩,當地人幾乎從不患病,六七十歲根本不叫老人,八九十歲仍可在地里勞作,健康地活過一百歲在這里並不算什麼稀罕事。罕薩人長壽的秘訣是,一是飲食,罕薩人喜歡吃粗製麵粉、奶製品、水果、青菜、薯類、芝麻等。他們還喜歡適量飲用一種由葡萄、桑葚和杏製成的烈酒「罕薩之水」。二是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罕薩山谷附近有許多冰川、河流,這些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常年飲用有利於人體健康。三是生活習慣:罕薩人多以務農為生,古樸的生活習慣使他們遠離了現代社會的惡性競爭,又為自己的長壽增加了一塊砝碼。
厄瓜多比爾卡班巴:沒有金錢概念
在比爾卡班巴村莊大約有5000人,其中有20多位百歲以上的老人。這個山村是公認的西半球最長壽之地。比爾卡班巴人喜歡吃豆類、玉米、香蕉、甘薯、大米、芒果等。大多數人每周只吃一兩次雞或魚等動物食品。當地人還喜歡飲用泉水,科學分析發現,當地泉水中的礦物質含量較高,其中鐵、鎂等成分的比例很理想。美國科學家尤金・佩因把這里稱為「免疫島」,因為當地人很少得心腦血管疾病。科學家認為,這主要歸功於當地人沒有金錢和競爭概念,喜歡勞動,這使得他們對心腦血管疾病「免疫」。而很少吃動物和高熱量食品,使得當地人擁有緩慢穩定的新陳代謝。
長壽的確有秘訣
五大長壽鄉的飲食結構體現出了高度的一致性:豆類、薯類、玉米、水果吃得多,動物食品吃得很少,而且飯量小。據國際自然醫學會調查,5個地方的人日均攝入熱量1640千卡,明顯低於一般人日均2400千卡的標准。
另外,五大長壽鄉基本都位於偏僻地區,民風淳樸,居民熱情友好、樂觀向上、喜歡清靜,這也是長壽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五大長壽鄉的居民都身體力行著現代人最難實行的長壽原則:勞動一生。專家認為,現代人追求盡興、刺激,缺少勞動意識,快速的社會節奏又常常使人處於緊張狀態,這些對長壽來說都是背道而馳的。現在,除了巴馬,其他幾個長壽鄉都出現了壽星減少的趨勢。究其原因,主要就是現代生活的影響。比如在比爾卡班巴,過去20年當地政府一直用「長壽」來進行旅遊宣傳,結果遊客越來越多,人口不斷膨脹,當地人逐漸告別了原本淳樸的生活方式,開始對可口可樂這樣的東西習以為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