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有多少2023
1. 我國6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為28004萬人,這一數據反映出中國老年人口規模的擴大。
2. 趙忠教授指出,建設老年友好型社會是中國實現現代化的必要途徑。他強調了家庭和社區在老年人生活中的重要性,並提出了改善家庭環境和社區服務的建議。
3. 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趙忠教授建議應關注養老保險和醫療報銷問題,擴大普惠型養老服務的覆蓋范圍,並深入推進醫養結合,以促進健康老齡化。
4. 2023年末,中國大陸總人口達到14.1億,較上一年末增加467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465萬,出生率為10.48‰,死亡人口989.8萬,死亡率為7.14‰,人口自然增長率為3.34‰。
5. 在性別結構上,男性人口為71527萬,女性人口為68478萬,性別比為104.45(女性為100)。
6. 在年齡構成上,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佔64.0%,為8.964億;60歲及以上人口佔18.1%,為25388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10.6%,為17603萬。這些數據展示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
⑵ 山東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是怎樣的
中青在線濟南5月24日消息, 作為全國老年人口第一大省,目前山東老年人收入低於全省平均水平,這是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從24日召開的山東省政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的。
據介紹,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2057萬人,占總人口的20.68%,65歲以上老年人口1307.98萬人,占總人口的13.15%。如此龐大的老年人群呈現出怎樣的特點?此次發布會上,山東省老齡辦黨組書記、主任丁希濱詳細介紹了第四次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抽樣調查山東調查工作情況。
據了解,為應對形勢嚴峻的人口老齡化,近兩年,山東10餘部門先後出台涉老政策50餘項,涉及養老、醫療、文化、維權、教育、優待等多方面,在助推養老服務業發展、推進「醫養結合」、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等方面取得了突破。
例如,《山東省「十三五」服務業發展規劃》將養老服務業列為重點發展領域,並設定目標到2020年,全省養老產業市場規模達到6000億以上。《關於推進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的指導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底,全省80%以上的公辦養老機構實現公建民營或轉制為企業、社會服務機構,初步形成功能完善、運行高效、權責明晰、監管有力的公辦養老機構管理服務體系。
截至2016年底,山東省養老服務機構達到3300餘家,各類養老床位67萬張,千名老人擁有床位數近34張。同時,「醫養結合」型養老機構達到1200餘家,養老服務信息平台達到100處,城市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和農村幸福院分別達到4179個和9880個。省級財政出資培訓高級養老護理員和管理人員1.5萬人次,19家院校設立了養老服務相關專業。
據介紹,下一步,山東將加快公辦養老機構改革、破解醫養結合難題,助推老齡產業升級發展。同時,全力做好老年扶貧工作,探索建立更加有利於實現社會公平、更加符合老年人期待的優待制度,完善相關考核機制。
⑶ 農村老年人生活現狀的社會調查報告怎麼寫
為弘揚社會責任,體驗農村生活,提高個人素質,更好的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風貌,我們赴新鄉延津縣魏邱鄉「450行動計劃」科技支農服務團就朱寨村農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了解,並結合當地實際探究了一條適合當地的農村養老模式。
一、社會實踐背景
2002年,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歲以上的人口已超過1.32億,占目前總人口的10%以上,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續增長,按照國際通用標准,我國已完全邁進了老齡社會的門檻。隨著中國的老齡化進程,老年人問題層出不窮,尤其在農村,生活條件不適,醫療疾病困擾,精神文化缺失等問題顯得較為突出。此類的問題嚴重影響到老年人的生活舒適度和滿意度,而農村老年人的問題關繫到農村穩定和社會長治久安,關繫到新農村建設的好壞。所以及時有效的發現和解決中老年人問題,建立適合當地情況的農村養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生活、健康以及社會發展的條件,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樂」是我們國家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現狀
通過對朱寨村近三百戶家庭的走訪,我們對該村的老年人生活條件、醫療健康狀況、文化娛樂休閑狀況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況不容樂觀。
(一)生活條件
1、居住環境:該村大多數為瓦房,不少家庭條件較好的住上了樓房或平房。而對於老年人,尤其是於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務工的老人,他們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於農村人特有的生活習慣,院落中的物品擺放較為雜亂;現在大多數家中電視已經普及,但通過走訪,發現一些老人獨居的家中並沒有電視,所以他們的精神生活可以說還是一片空白。該村實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戶(其中每戶出資400元,其餘由政府補貼),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難,但在走訪中也發現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總的來說,該村老年人生活條件還行。
2、收入與支出: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其收入主要來自於勞動收入(個人積蓄)。據調查,該村人均耕地1畝左右,玉米和小麥為主要糧食作物,除去口糧、稅糧(現已取消)、牲口食糧外,以市場價出售,年戶均糧食收入約3000元,平均到每個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僅有幾百元,這就是大多數老年人用以養老的資本。對於那些身體尚好或有手藝的人(大多在60-65歲之間)他們還會向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以增加收入。除勞動收入外,老年人資金來源還有子女供給、政策扶持,然而,這些都是有條件的。如,子女於老年人的關系是否融洽,子女經濟條件,子女是否有尊老愛老意識願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獨生子女計生補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條件,需要評選過程客觀公正。
目前,農民的花銷相對較少,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其花銷部分主要用於生活生產消費和醫療保健支出。生活消費支出的主要用於購衣,食品,沼氣,自來水,電費等。用於生產消費的主要是糧種,花費,機械,農葯等的購置。隨著物價的上漲,這些方面的花銷成了他們沉重的負擔。在醫療支出這一塊,據調查發現,村中一家小診所,村民有頭痛發燒小感冒一類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這家小診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發展。另外農戶家中也有常備葯,因此,小病對村民的負擔影響尚輕。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處於疾病多發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還是佔有相當比重。雖然農村新型醫療合作在農村較為普及,但據村民反映,由於體制原因,報銷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醫院,不同病情報銷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葯價虛高,醫患關系緊張等原因,農民從新農合中獲得的實惠並不多。
(二)健康狀況
一個人的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這一點對老年人來說仍然適用。
1、身體健康。血壓是身體健康狀況的一個重要指標。醫療組成員利用隨身攜帶的電子血壓計為村民進行了免費測量。在幾天的測血壓活動中,他們共測量了238人(其中有復測者)。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高血壓比率不斷攀升,依次為12.6%(≤50歲)、16.3%(50——60歲)、23.8%(60——70歲)、54.8%(≥70歲)。由此可見,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是易高發的。當然血壓高低受時間、季節、運動、溫度、環境、精神等因素的影響,所以我們盡力確保測量數據的科學性,可靠性。但從這一數據分析中,也能反映一定的問題。此外,通過走訪發現中老年人群中還存在著其他一些慢性病,如頸椎病,腰間盤突出,風濕類風濕等,這些疾病都是影響老年人身體健康不容忽視的問題。當然,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大多數老年人的身體還是健康的,人的壽命大約在75——80歲(該村有一93歲高齡的老人),但以上所反應的問題仍要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2、心理健康
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來自於兩個方面。一是社會外部環境,隨著現代社會生活頻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區社會尊老養老風氣的退化,一些人見到老年人不會主動打招呼,視而不見,這對老年人心理籠罩了陰影使之產生了社會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認為老了無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負擔,使其生活相對比較封閉,缺乏與外界交流,這一點尤其表現在80歲以上的身上。二是來之於家庭內部,老人與子女關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對老人的關心,子女忙於事務對老人關懷不夠入微等都使老人謝了產生失落感。同時,年輕一代對老年人行為不理解也極易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創傷,相對應,老年人對年輕人的行為也存在困惑。
⑷ 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2.6億,老年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
我國60歲及以上人口達到2.6億,說明我國人口老齡化的情況其實是蠻嚴重的。隨著老齡化的步伐在加快,對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我們也應該給予更多的照顧措施。那麼,你知道目前老年人的生活是什麼樣的嗎?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聊一聊該話題吧。
三、少部分老人活得瀟灑。
以上介紹的是大體的面貌,當然也有一小部分的老年人活得是比較瀟灑的,比如那些經濟實力比較雄厚的、身體又比較健康的老人家,他們基本上過上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外出旅遊,或是異地養老。不管哪一樣,對於他們而言,其實都是生活的美好回饋。所以他們在盡情享受自己的晚年生活,希望在晚年能夠享受到來自生活的愜意。
⑸ 關於農村老人養老保險的調查報告作業
農村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
——山東省新泰市西洛村調查
劉洋
目前,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有近1.3億,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農民群體是我國最大的人口群體,所以農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國最大的老年人群體。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速度在逐步加快。因此,關注我國農村老年人口,了解他們的現狀,積極解決他們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對我國經濟發展,建立和諧社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也是我們大學生關注社會、參與社會所應該做的。
一、現狀描述
山東省是我國的第二大勞務輸出省,所以當年輕人外出打工時,留下的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就更是我們所應該關注的,也是值得調查的。西洛村位於山東中部、泰沂腹地,北依五嶽獨尊的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東接山東半島沿海城市。它所在的新泰市是山東省的30強縣市之一。西洛村總人口288人,60歲以上老人有36人,佔到總人口的8%。為了能夠准確地了解該村老年人的生活狀況,我利用寒假時間進行了調查。調查以訪談形式為主,輔之以問卷。
(一)該村老年人的健康及醫療狀況
調查發現,該村36位老人中,有21位老人身體健康,基本上不怎麼生病,佔到了老人總數的58.3%,有9位老人身體比較差,時有小病發生,佔到25%,而餘下的6位老人有病在身,久治不愈.而這些老人的病主要集中在關節炎,風濕病,高血壓,等。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有近78%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會立即找醫生。這說明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健康意識較強,但也有兩成多的老年人在感到身體不舒服時,選擇扛不過去時再找醫生。他們中除一部分是自信自己身體很好,頭痛感冒扛一下就過去了,不用找醫生外,也有部分人是因為家裡經濟拮據,現在醫葯費用高,看不起病。有近80%的老年人平時是找村裡的醫生看病,有15.8%的老年人平時在鄉衛生院看病。可見,村裡的醫生和鄉衛生院擔負著大多數農村老年人平時看病就醫的重任。但有近30%的老年人認為他們村的醫療條件比較差或很差,村裡醫生少,好醫生更少。大量無學歷甚至未經過培訓的人員充斥著鄉村衛生人員隊伍,農村老年人所接受的醫療服務質量不容樂觀。村裡老年人得了病所花的錢,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兒女們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兒女們出。可見該村老年人在醫療上能夠花多少錢,主要取決於兒女們的經濟狀況。他們自己沒有積蓄或積蓄很少。但是在訪談中我們也了解到,近幾年,該村好多人都買了醫療保險,平時看病所花的錢可以報銷近50%,這一舉措對他們好多人是受益非淺的。調查發現,該村老年人買醫療保險的有31人,佔到了老人總數的86.11%,大大提高了該村老人有病及時就醫的比率。
(二)該村老年人住房及經濟狀況
在對36位老年人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其中有30位老人有自己的住房,佔到了70%,他們中大多數人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很滿意或滿意。他們的房子大多是改革開放後由自己或自己跟兒女們一起修的。有近三成的老年人沒有自己的房子,跟兒女或其他親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兒子住在一起。當有不止一個兒子時就在幾個兒子家輪流住。他們多則在一個兒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則三個月、一個月。住多長時間由家庭會議根據老年人的健康狀況決定。他們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過因住房問題而挨媳婦罵或看媳婦臉色的經歷。他們中大多數人很想或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房子,對自己目前的住房狀況感到不很滿意或不滿意。調查還發現,他們中的大多數人基本沒有或有很少的經濟來源.他們生活消費所需的費用,一小部分是自身勞動所得,大部分是子女的資助。
(三)該村老年人養老狀況
根據我們的調查與訪談,我們了解到,在該村所有被調查的老人中,有97.3%的老人依靠家庭養老,也就是說他們中的大部分都是由子女提供生活費用,或者依靠自己微薄的儲蓄與繼續勞作維持生計,而只有2.7%的老人是靠退休金養老的,也就是說只有一位老人不是依靠家庭養老的。由於農村中分家情況比較普遍,子女成立新的家庭後與父母家庭之間在經濟上相互獨立。即使在一些家庭,相當數量的老人與成年子女雖然名義上沒有分家並住在同一所房子裡面,但他們仍然是靠自己的勞動來維持生存。實際情況也表明,,除因身體原因而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情況外,大多數農村老人都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以獲得必要的生活資料。對老人的經濟上的「反哺」往往只體現在老人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生病需子女照顧等情況中。前面提到該村有比較高的醫療保險投保率,令我們感到欣慰。但是當對該村老人養老保險進行調查時我們發現,該村投了養老保險的老人只有2.7%,也就是那位以退休金養老的老人,他是西洛村所在鄉鎮礦工廠的退休老幹部,退休前單位里統一買的養老保險。除此之外沒有一位老人投了該保險。這一結果另我們吃驚不已。我們了解到,曾有人上門推銷過養老保險,但是對於該保險,老人們參保投保意識淡薄,在投保問題上思想顧慮重重,怕政策不穩,怕加重他們的負擔。可見,農村養老保險在西洛村還是一片空白。
(四)該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狀況
調查發現,在36位老人中,幾乎沒有一位老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他們的健身意識和自我保健意識並不強。只有不到10%的該村老年人經常讀書看報,這主要:經濟原因。很少有農村老年人訂報刊雜志,而村裡訂的報刊雜志主要是給幹部們看的;在目前的農村老年人群體中識字的並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為年紀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書上的字。但是他們中看電視、聽收音機的比例達到了91%,這是他們獲取外界信息的主要渠道。經常打牌下棋的該村老年人所佔的比例並不大,而他們打牌下棋的場所主要是附近某戶人家的大門底下。同時我們了解到,幾乎沒有老年人參加過村裡組織的老年活動。村裡也幾乎沒有組織過老年人的文化活動。該村也沒有老年人文化娛樂活動設施。我們可以看出:有將近一半的農村老年人經常感到孤獨、寂寞。可見,該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還很薄弱,村委會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還有許多事要做。
二、啟示與建議
通過上述對西洛村老年人的生活現狀描述和分析,我認為,要提高農村老年人的物質和精神文化生活,使農村老年人老有所養、老有所樂,就必須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從上述的描述與分析中,我們能看得出,不管是老年人的醫療問題還是養老問題,還是精神生活問題,都需要良好的經濟作為支撐、作為前提。經濟搞上去了,農民的生活富裕了,農村老人的生活質量自然也就提高了,許多問題也隨之解決了。其次要進一步發揮村委會的作用:多關注村裡老人們的生活情況,不忽略精神生活情況。多舉辦老人們的活動,積極鼓勵老人的參與。而且要有必要的老人活動場所和設施。同時多對村裡中年及少年進行關於孝敬老人的宣傳和教育。讓老人的老年生活真正的幸福起來。最後,要積極地提高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投保率,同時加強農村醫療衛生工作,完善合作醫療制度,改善農村的醫療服務。以次減輕子女贍養負擔,同時讓老人在養老問題上由被動變為主動,也讓老人有病及時就醫,提高生活質量;當然,說了這么多,還是需要國家政策的支持和扶持的,沒有國家政策的支持,可以說一切都是白話,所以我認為,國家的政策應該是最為重要的。
二十幾天的調查終於結束了,雖然調查的是我的鄉里鄉親,但平日里卻沒有很多的了解,更談不上關心,即使見面了,也只是點頭微笑。然而,隨著調查的逐步進行,給我心裡的震撼也越來越大。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每位老人都有著不同的生活和不同待遇,但他們絕大部分生活地不好,這一點卻是相同的,了解了他們的生活讓我覺得難受和心痛。
調查中曾遇到一位阿姨,當和她談到對公婆的養老問題時,她問我:「當一塊石頭從上面掉下來砸到腳時,你的眼睛是先看下面還是先看上面?」我沒有多想就脫口而出「當然是下面」,因為我覺得這個問題很簡單,而且大多數人都會這么回答。這時阿姨說:「對啊,人人都會這樣,總是先看下後看上,對孩子,對老人就是這樣,總是往下疼,後往上疼。」我無語。
從調查的第一天直到最後一天,我的心都在起伏不平,但是有一點讓我更加地堅定,那就是,我一定會好好地孝敬我的父母。無論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我絕對不會只疼下而不疼上,絕對不會讓辛辛苦苦養育自己的父母在老年吃任何一點點苦,受任何一點點罪。同時我也非常地希望我村的爺爺奶奶們能盡快過上幸福的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晚年。雖然多了點,但你可以自己刪,給分吧
擴展閱讀:【保險】怎麼買,哪個好,手把手教你避開保險的這些"坑"
⑹ 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怎樣寫
為傳承社會責任,深入農村生活,提升個人素質,更好地服務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展現當代大學生的良好形象,我們一行赴新鄉延津縣魏邱鄉開展「450行動計劃派臘」科技支農服務活動,對朱寨村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進行了深入調研,並結合當地實際,探討了適宜當地的農村養老模式。
一、社會實踐背景
我國在2002年的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中顯示,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已超過1.32億,占總人口的10%以上,並且以每年3.2%的速度持續增長。按照國際標准,我國已步入老齡社會。隨著我國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人問題日益突出,尤其是在農村,生活條件不佳、醫療困擾、精神文化缺失等問題更為顯著。這些問題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而農村老年人的問題又關繫到農村的穩定和社會的長治久安,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一環。因此,發現和解決中老年人問題,建立適應當地情況的農村養老模式,逐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健康和社會發展的條件,是我們國家社會應盡的責任和義務。
二、朱寨村老年人生活現狀
通過對朱寨村近三百戶家庭的走訪,我們對該村老年人的居住環境、經濟狀況、健康狀況、娛樂休閑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其中有些方面表現良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生活條件
1. 居住環境:該村大部分居民住的是瓦房,條件較好的住上了樓房或平房。然而,許多老年人,特別是那些與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務工的老年人,仍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於農村的生活習慣,家庭院落的物品擺放較為雜亂。雖然大多數家庭擁有電視,但一些獨居老年人家中並未安裝電視,他們的精神生活可以說是一片空白。此外,雖然「村村通」項目將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戶,但在走訪中,我們發現有些偏僻地方的道路仍未修通。總的來說,該村老年人的生活條件尚可。
2. 經濟狀況:對於60歲以上的老人來說,他們的收入主要來自勞動收入(個人積蓄)。據調查,該村人均耕地約1畝,玉米和小麥是主要糧食作物。除去自食和納稅的糧食、牲畜飼料外,出售剩餘糧食,每戶年收入約3000元,平均每人僅幾百元,這是大多數老年人養老的資金來源。那些身體狀況較好或擁有手藝的老年人(大多在60-65歲之間)會像年輕人一樣外出務工以增加收入。除了勞動收入,老年人的資金來源還包括子女供給和政策扶持,但這些都有條件限制,如子女與老年人的關系、子女的經濟狀況、子女的尊老愛老意識等。盡管農村新型醫療合作在農村較為普及,但據村民反映,由於體制原因,報銷比例有限,且不同醫院、不同病情的報銷比例也不相同。此外,葯價虛高、醫患關系緊張等問題也使得新農合的實惠大打折扣。
(二)健康狀況
健康不僅包括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飲食健康和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對老年人來說尤其如此。
1. 身體健康:血壓是衡量身體健康的重要指標。在免費測量血壓活動中,共為238人進行了測量。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年齡增長,高血壓發病率也在上升,分別為12.6%(50歲以下)、16.3%(50-60歲)、23.8%(60-70歲)、54.8%(70歲以上)。這表明高血壓在老年人群中高發。此外,走訪中發現中老年人群中還患有其他慢性病,如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等,這些疾病都是影響老年人健康的重要問題。盡管生活條件有所改善,大多數老年人身體狀況良好,人均壽命約75-80歲(該村有93歲的高齡老人),但上述問題仍需引起高度重視。
2. 心理健康:老年人的心理問題主要來自社會外部環境和家庭內部。外部環境方面,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部分地區尊老養老風氣的退化,一些人對老年人的忽視使得老年人感到被社會邊緣化,加重了他們的心理負擔,使他們生活相對封閉,缺乏與外界的交流,尤其體現在80歲以上的老年人身上。在家庭內部,子女與老年人關系不和諧,子女外出務工缺乏對老年人的關心,以及對老年人行為的誤解等都可能導致老年人的失落感。同時,年輕一代對老年人的不理解也可能對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傷害。
⑺ 社區或家鄉老年人生活現狀調研
社區或家鄉老年人生活現狀調研範文如下:
為了解城區老年人生活狀況,不斷完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近期縣民政局(項目辦)負責,興州街道辦參與,對城區10個社區60歲以上老年人生活狀況進行了調查。
一、調查對象及方式方法
1、調查對象:城區10個社區60歲以上常住老年人。
2、調查方式方法:分為入戶訪談和電話問卷調查2種形式。
二、調查內容
1、基本情況:此次共調查60歲以上老年人8056人,占社區常住總人口數的19.42%(高於全國18.7%、全省19.2%的平均值,僅次於全市平均值)。其中男4185人,女3871人,60—69歲4344人,70—79歲2520人,80—89歲1056人,90—99歲136人,100歲及以上0人。
2、文化程度:文盲279人,小學2294人,初中3058人,高中1844人,中專477人,大學及以上學歷104人。
3、身體狀況:身體健康2363人,一般4270人,常年生病1309人,卧床不起114人。
4、配偶及子女情況:有配偶有子女6312人(其中子女不在身邊的空巢老人1029人),有配偶無子女27人,無配偶有子女1687人,無配偶無子女30人。
5、醫療保障情況:城鎮居民醫療保險2602人,職工醫療保險5454人,無醫療保險0人。
6、調查對象構成:退休幹部1374人,退休職工5031人,無業1651人。
養老應對措施
1、關愛老人行動盡可能地向農村傾斜
國家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們已經全面脫貧,已經基本實現了全面小康社會。在城市,我們很少看到老人拾荒、老人吃不飽穿不暖的現狀。但是反觀農村,老人務農、老人拾荒等許多現狀讓我們無法忽視。所以,政府應該嚴肅對待這些現狀,扶持政策盡可能地向偏遠地區傾斜,做到老有所養,幼有所教。
2、使公益性事業落到實處
新中國的成立經歷了多少腥風血雨,而見證這場偉大變革的人不是我們新青年,而是那些八九十歲的老人。他們更應該被人尊重,被人照顧。關於公益事業的活動必須公開公正公平,必須接受大眾的質疑與監督,必須考慮到老人的現實需要,做真正有利於老人的事情。還必須考慮到老人年紀大的問題,要讓他們清楚這件事情的目的和意義,不能忽視老人的意見和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