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當代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新聞
共產黨員吳智勇
銷售公司作為工程機械廠的龍頭部門,總經理吳智勇以一個黨回員的標准嚴格要求自己答
以務實的工作作風,扎實的工作態度,帶領公司全體員工舞起銷售的龍頭,創造了可
喜的成績,促進了工程機械廠的經營發展。
他認為公司就是大家的堅強後盾,將服務延伸至每個家庭。誰家有個難事、急事,他
總是第一時間給予協助解決。員工喬遷新居的現場有他組織的搬家隊;員工的親人生
病住院有他親切的慰問。
②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先進事跡心得作文【5篇】
身邊總有許多感人肺腑的事情,讓人感慨世間唯真情最無價,下面是我為大家帶來的有關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先進 事跡 心得 作文 【5篇】,希望大家喜歡。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先進事跡心得作文【篇一】
盡管是一年中最熱的三伏天,早晨的__ 河畔還是清風習習,趁火紅的太陽還沒有發出太耀眼的熱光,__ 推著輪椅往家走,坐在輪椅上的老人臉上始終帶著笑容,看得出她對眼前這個兒媳充滿了愛意。
十年了,__ 每天都是這樣無微不至地侍候癱瘓的婆婆__ 。在__ 縣金山社區移民新村,村民們都說__ 老人是不幸的,因為她飽嘗了人間太多的辛酸,但是她又是非常有福氣的,
因為她有一位至孝至善的好兒媳--粱紅娣。
__ 老人是不幸的今年八十歲高齡的__ 是一位勤勞淳樸的農村婦女,從__ 縣__ 鎮同康村嫁到相鄰的珊瑚鄉彩坑村。她的丈夫張泰光是一位擔任了二十多年村支書的老黨員,因為丈夫長期忙於村裡的工作,家裡的農活都落在__ 的身上,她生養了三個兒子,在那個物質匱乏的年代,生活可想有多麼艱難,但是她都挺過來了。後來兒子相繼成家,兩位老人和小兒子、兒媳一起生活。
__ 年,因為__ 建設,__ 和村裡的人離開了世代生活的故土,被安排移民到__ 縣金山社區移民新村,開始了新的生活。可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移民後的第二年,__ 的丈夫,也就是這位老支書張泰光,因突發腦溢血一夜之間猝然離世。喪夫之痛讓__ 精神上受到沉重打擊,可是不幸仍頻頻降臨在她身上, _ 年她突發腦血栓而癱瘓了,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就在這一年,她的大兒子被檢查出胃癌,她的二兒子被檢查出腸癌,而且都已經到了晚期,後來相繼離開了人世。命運降臨在_ 身上的不幸令人嘆惋,但是我們也為她感到慶幸,因為她有一位--
好兒媳__ 。
喂飯、穿衣、洗澡,十年來,從未間斷地照顧癱瘓婆婆孝敬婆婆,那是自己責任。 _ 自1986年嫁到張家以來對婚後生活很滿意,丈夫張民福是一名普通的鄉鎮幹部,在離家幾十公里外的鄉政府上班,她帶著孩子在家耕種。那時候,雖然家庭收入一般,但是公婆身體硬朗,一家人和諧美滿。移民到縣城後,沒有農田了,她就騎三輪車,打打小工,後來在工廠給工人做飯。「一家三代人那時候生活是很幸福的,沒想到後來一連串的變故,改變了我家的情況。」_ 說。現在照顧老人的任務全部落在_ 一個人身上。「兩個哥哥都不幸離世,我應該照顧好老人,可是我上班的地方離家較遠,有時候周末要加班也不能回家。」張民福說,他老母親那次發病住院兩個多月,出院後,原本是在工廠上班的_ 可以拿到_ 多元工資。看到老人躺在床上不能動,_ 主動提出「外面錢再多也不掙了,自己留在家裡侍候婆婆。」就這樣,_ 十年來始終沒有走出這個家門,常年廝守在婆婆的身邊。「兒媳和女兒是一樣的,既然嫁到了張家,丈夫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侍候好老人是自己的責任。」
不離不棄,那是心中有愛 一個人常年侍候癱瘓婆婆,說起來很容易,可做起來別人很難體會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喂飯、洗澡、穿衣這些都是每日必須要做的。老人吞咽困難每餐要特意熬粥;隨著病情加重,老人對稀飯也難以下咽,只好每餐變著花樣給人蒸米糊、煮餛沌、煮爛面條給婆婆吃。老人行動不便,不能去理發店理發,__ 就自己給她剪,剛開始剪不好,現在已經很熟練了;更難辦的是老人大小便失禁,說不定什麼時候就尿濕弄臟了,多的時候一天要換7、8條褲子,就是在冬天用了紙尿褲,也經常會弄臟。老人不僅行動不能自理,也喪失了語言能力。需要什麼只能通過咿咿呀呀的發音和比劃,只有__ 能很快明白老人的意思,並滿足老人需要。問及這幾年來侍候婆婆的經歷,即使__ 絲毫沒有怨言,只是很自豪地說,她算是盡心了,老人這些年來全部是她喂飯的,每次大小便都是她打理,幾年來從沒因尿炕而睡濕被褥。「老人這輩子不容易,老來遭受病痛折磨癱瘓了,當晚輩的沒有理由不好好照顧,誰都有老的時候。」__ 說,婆婆癱瘓後,每天夜裡她都會幫她翻身,由於遭受病痛的折磨,老人晚上經常無法入睡,__ 就陪著她說話,給她按摩身體,有時就打開電視陪老人看到凌晨三、四點。只要不下雨,她都會推著老人出去走走,就像我們開頭所見到的那樣。__ 年冬天,老人又一次發病昏迷了,周圍的人都說這次救不過來了,花了錢還讓老人遭罪,但是__ 立即撥打了120,把老人送去醫院搶救,經過醫生的全力搶救,老人總算醒過來了,從那以後,__ 更是寸步不離婆婆。她說以前婆婆對她很好,即使還有一線希望,她絕不會放棄,萬一婆婆有個三長兩短,她會很傷心的。
苦守孝道,那是做人標准常言說:床頭百日無孝子,而__ 冬去春來十個年頭,照顧癱瘓的婆婆無怨無悔,在當地村民中被譽為「天下難找」的「最美媳婦」。 _ 說,這些年來,她在侍候婆婆時,也流了很多淚,不是因為照顧老人不能出去打工掙錢,而是老人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每每遇到這種情況,她就會躲在一邊抹眼淚,而轉過臉來,還得對婆婆滿臉賠笑,以防止老人不安心養病。「這些年來,_ 從沒走過娘家,她的母親也是年事已高了,但是她分不開身去照顧,這讓她感到很內疚。有一次,張民福單位組織家屬去旅遊,他想讓從未出過遠門的_ 出去玩一次,_ 雖然很想去見識下外面的世界,去坐坐火車,但是,最後她還是放心不下婆婆,放棄了出去旅遊的機會。_ 今年已經53歲了,由於長期操勞,犯有嚴重的腰椎病,經常疼得直不起腰來,但她從不在婆婆面前表現出難受的樣子。村幹部說,基於她家的情況,給予_ 老人殘疾補助,逢年過節,村裡也會力所能及地對她家給予幫扶。「老人活著一天,我就得好好地照顧一天,我不能因為自己沒去做而留下任何遺憾。」_ 說,作為張家的兒媳,不離不棄照顧老人是應該的,孝敬老人也是做人最起碼的准則。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先進事跡心得作文【篇二】
百善孝為先 盡顯孝老情
__ ,1974年2月出生,__ 鎮郝康村人,一個普通農村婦女,她用二十個春夏秋冬,詮釋「孝」和「愛」的傳統美德,自從走進郝康這個村,走進成文這個家,用她的年輕,聰穎,吃苦孝道努力盡好一名妻子、媳婦和母親的責任,是遠近聞名的孝順媳婦。
一、孝老愛親,家庭和睦育幸福
看了下面這段文字,我不知道您會怎麼聯想?或許覺得只是在平常生活中一個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一個小小的生活細節。但是我覺得在金錢至上、世風日下的當今,__ -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婦女,為我們所傳遞的是尊老、愛老、敬老、助老的良好風氣和正能量。從平凡中不凡之處使我們看到其樂融融的一家。尊老敬上,互助互愛。多年來,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者孝道,印證著她的孝心,展現了一個農村婦女淳樸真誠的坦盪情懷,詮釋著一個農村媳婦的博愛、仁慈、善良的美麗形象。
自結婚之日起,她就一直跟公公、小姑生活在一起。那時公公已年過六旬,體弱多病,__ 像照料自己的父親一樣伺候著公公。公公因常年干著繁重的農活,身體狀況欠佳,大部分的飲食起居都得靠人照料。丈夫又得外出打工賺錢,伺候公公的重擔就落在了她的頭上。夏天,公公雙腿浮腫,上面長滿了密密麻麻的一層小水泡,一脫落,就流出腥臭難聞的液體。每當這時,__ 總是給老人擦洗,並敷上葯。冬天,為了不使老人吃涼飯,他用一個小盆倒半盆開水,將飯、菜放入盆內溫著一口一口地喂老人。就這樣,她熱心侍奉老人,從沒叫過一聲苦,也沒說過一聲累。一做就是幾年,她無怨無悔,在她心中,丈夫的父親就是她的父親,照顧公公就是她的責任。公公對她也有了深厚的感情,逢人便說,『只要半天聽不到媳婦說話,看不到媳婦的影子,心裡就有些牽掛,就好像身邊少了什麼人似的。有好兒不如有個好媳婦。後來公公大小便失禁,為了不使公公身體受委屈,她毫不害羞地替公公換內褲,換後並用溫水洗擦乾凈。臭氣刺鼻,引起她的嘔吐,她只好強忍著替公公換好,把該洗的衣服洗掉,自己再蹲在一邊去翻胃。鄰居說他有福氣,公公卻說,「都是媳婦照顧得好,讓我多在世上活了幾年。」
一個媳婦對公公的孝心,就如同披在身上的一件新衣裳,時間久了,親戚鄰居都會看到,也都會被她的舉動所感動,老年人冬天曬太陽,都在把好媳婦的事掛在嘴上,一位八十多歲的鄰居,逢人就誇,「村子那麼大,那麼多的媳婦,從來沒見過她這樣孝敬的。」
二、勤勞致富,勤儉持家奔小康
__ 勤儉持家,合理安排家庭收入,從不鋪張浪費。添置家居用品,洗刷買燒能儉則儉,樸素勤儉為本,一家人都沒穿過什麼名牌,就連桌椅、沙發等傢俱都是很普通的木製用品,甚至不如村裡很多老百姓家的用品。就是去城裡買東西也捨不得花錢坐車,騎著她那輛腳蹬三輪。再晚也捨不得在街上吃一頓飯,就是買個燒餅回家也是塞給婆婆和孩子手裡。走進__ 的家,你會感覺到有一股農民質朴的氣息,但是簡而不亂,物品的擺放井井有條,環境整潔舒適。
三、和諧鄰里,共築文明譜新風
__ 在生活中,總是為別人著想,樹立榜樣,影響全村,團結鄰居,她與親朋鄰里友好相處,做到以誠待人,不計小節。大家都覺得她非常親切,很有親和力。每當左鄰右舍遇到急事,她都會及時趕到,無償勞動,下雨了人家都 往家裡跑,但是她知道誰家的糧食還曬著 需要幫忙往屋裡背,誰家蓋房子缺少人手她就主動去 幫助做飯,喜憂事她總是跑前跑後盡自己的全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每當鄰里鄉親身患重疾,她都會及時去探望,伸出援助之手,鎮上組織的各項公益活動她都積極參加。
四、愛在頌揚中沉澱
溫馨的家庭是和諧社會動力的源泉,__ 用自己的實際行動提倡了全民文明,弘揚了中華民族傳統孝道的精神,「尊老、敬老、愛老、養老、助老」的傳統美德。情系老人,情系村民,彰顯了一個先進農民的優秀品質。她的愛發自於內心,從沒有隨著物質、榮譽浮起,在村民的稱贊中,她顯得更加簡單朴實,她得愛慢慢的沉澱得更深了。在日漸喧囂的世界裡,她的愛,她的行動,給我們吹來了一股和諧社會的春風,讓所有人的心中也漸漸的沉澱了許多許多得愛。她對老人的孝道,對村民的熱情,這種無怨無悔的精神不正是我們社會所提倡的嗎?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先進事跡心得作文【篇三】
我叫__ ,今年57歲,是__ 區__ 鄉__ 村第四居民組的一位普通農家婦女。36年前嫁給本村村民馬金良,自從踏進這個家門後,我就努力用我樂觀的性格和吃苦耐勞的精神把這個家打造成一個幸福和睦、充滿溫馨充滿愛的小康之家,期間有多少的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默默詮釋著「孝」和「愛」的傳統美德,展現著一個農村婦女的博愛仁慈、善良真誠的美麗形象。
36年前,當我來到這個家的時候,我就把公公婆婆當成是自己的親生父母對待,只要公婆樂意和我們一起,我就讓他們和我們一起生活。我始終認為孝敬老人是我們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也是自己生前對我們做兒女的諄諄教誨。二十年前公公因病去世,剩下婆婆孤單一人,我就義不容辭的擔起了贍養婆婆的義務。十幾年來,我們婆媳互敬互愛、和睦相處,而婆婆現在年齡大了,正是需要我的時候,也是我報答她的最好時機。
婆婆今年已經八十五歲高齡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婆婆的飲食起居越來越不方便。我就堅持每天給她提尿盆、倒尿盆,吃飯的時候婆婆坐到哪裡我們就把小桌子搬到哪裡。婆婆患有多年的膽結石,牙齒也快掉光了,每天做飯我就專門至少給她做一道清淡的、煮的爛一點的飯菜,以便老人的咀嚼和消化。只要是在農閑的時候,我每天會為她做不同的飯菜,包子、餃子、菜卷、油餅、菜盒子,她想吃什麼我就為她做什麼。近幾年,婆婆不僅腿腳不靈便,耳朵也很聾,經常是答非所問,你說東,她說西,有時候一句話要在她耳邊說好幾遍她才能聽清楚,每次我都會不厭其煩地給她說好幾遍。考慮到她的心裡承受問題,對家裡的事情我從來都是只報喜不報憂。婆婆心情不好的時候也常給我發火,嗓門很大,我有時委屈的趴在床上暗暗流淚,但一想起父母生前的教誨就一次次的原諒了老人。幾十年來,我從未和她吵過一次架,紅過一次臉,因為我的心裡始終裝著一個大寫的「孝」字。去年冬天,婆婆由於上火引起下半身深度炎症,我就親自給她清洗和換葯,還要配合電烤和輸液,我堅持每天三次洗換,不厭其煩。看著病床上難受的婆婆,我心裡也一樣的心疼和難過,和丈夫守護在床邊兩天兩夜。經過我們的精心照料,婆婆如今早已恢復了以前的陽光和開朗。
不知道多少年了,婆婆的頭發都是我親自給她清洗、修剪。婆婆一生身寬體胖,很難買下合身的衣服,我就從集市上扯下布料,有時自己做,有時送裁縫鋪,常常一做就是兩三件,便於老人替換。一年四季,婆婆從里到外的衣服都是由我一手打理。這么多年,我最喜歡看婆婆穿上新衣服的樣子,她一穿上新衣服逢人就誇,布滿皺紋的臉也能笑成一朵花。看著老人開心的生活,我的心裡也十分高興。
也不知道多少年了,為了讓婆婆開心我們就開始為老人家過起了生日。從起初的一桌、兩桌到現在的三桌、四桌,每年給她過生日我都要忙乎好幾天,買菜備肉、清洗盤碗、准備桌椅。生日當天,婆婆所有的兒女晚輩都來給婆婆祝壽,這一天是老人最開心的一天,看著兒孫滿堂,老人臉上常常笑成了一朵花。每次忙完老人的壽宴,盡管我都累的腰酸腿疼,但我從無怨言,看到婆婆臉上的那一朵花,我覺得什麼都值了。我想對老人說:老娘,你的幸福就是我們的幸福,你的快樂就是我們的快樂,衷心祝福您老人家福如東海,壽比南山。
在多年的生活中,我不僅孝敬老人,也時刻和鄰居們和睦相處。婆婆脾氣特別不好,說話有時候很粗暴,常常得罪人,每次我都給對方賠禮道歉。由於我的詼諧幽默、誠懇熱情,鄰居們也都原諒了婆婆,常常化干戈為玉帛。
自從進入這個家,我不僅孝敬老人,也和丈夫的兄長姐妹搞好關系。尤其是我的二大姑姐,她出嫁到我的鄰村上馬村,丈夫好多年前就因病去世了,剩下孤兒寡母兩個人相依為命,家境又特別貧寒。我們給莊稼買葯時總會給她家買一份,有時候親自送過去,有時候讓別人捎過去。為了增加她家的收入,我還經常給她兒子找工作,聽說哪裡打井缺人,哪裡蓋房要工人我就迅速聯系他。外甥有什麼事不願意給她舅舅說也會給我打電話溝通,孩子信任我把我當成他的親人我心裡也倍感欣慰。有時候,二大姑姐家裡急用錢,我們手頭不寬裕也常常資助他們,以幫他們度過難關。
多年來,我始終覺得照顧老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我老公也是一個孝順的兒子,我也常常被他的孝心感動。我們夫妻倆幾十年來相親相愛、相敬如賓、互相關心、互相體貼、同心共建和諧家園。
人們常說,做一件好事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我用近40年的行動踐行著孝道,我只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盡了自己應該盡的義務。我相信:愛是可以傳遞的,我的愛已經沉澱在已經去世多年的公公的靈魂里;沉澱在和我相伴廝守多年的丈夫心裡;沉澱在深深愛我的三個子女的行動中;沉澱在我同胞姊妹六個的心坎上。今後,我要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繼續為我們這個和諧社會奉獻自己的孝心和愛心,讓這種朴實無華、尊老敬老的精神在中國大地世世代代傳揚下去。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先進事跡心得作文【篇四】
__ 年,在__ 鎮黨委、政府提出以農宿 文化 帶動生態旅遊發展農宿經濟前提下,因所在__ 村一直未有一個像樣的農家樂,於是__ 和丈夫首當其發在__ 村開起了第一家農家樂,名為「__ 」。經過一年多磨合,__ 村迎來的旅客越來越多,農家樂生意也越來越紅火。致富不忘眾鄉親,__ 叫來了村裡的幾位留守婦女與她一起忙活操辦農家樂,廚房裡姐妹們有說有笑,其樂融融。
__ 一家深深地懂得這個道理,也是親身去做的,在家夫妻二人相敬如賓,互相支持,互相幫助,有困難共同面對,出了問題共同協商解決,成為人人羨慕的模範夫婦。__ 對自己的娘家盡心盡力,對婆家也是無可挑剔。有人說:天下婆媳關系最難相處,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矛盾。__ 對此做出了最好的辯解。日常生活中她對婆婆尊敬有加,從結婚至今從未和婆婆紅過臉。近日,__ 婆婆由於腦梗塞住院,現在南昌附屬醫院重症病房,__ 丈夫由於工作在身無法脫身,__ 毅然關起了生意興隆的農家樂,隻身一人在南昌全天伺候婆婆,擦背洗身,吃喝拉撒,毫無怨言。為了時刻關注婆婆的恢復狀況,時常通宵熬夜,生怕有任何閃失,醫生、護士們都說,親閨女也不換。
有人說,愛如果只停留在一家人之間,那麼這種愛是小愛,可__ 家庭卻把這種愛,這份情延伸到親朋鄰里以及陌生人身上,成就了一種大愛。他們一家一直樂於關心鄰里,只要大家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夫妻二人一定二話不說,盡可能地給予幫助,兩人的謙和熱心一被提起,人們總愛伸出大拇指:這一家沒得說。除了關心鄰里,他們一家還能夠積極號召、參與__ 村落的各項活動。帶頭參與雅安地震捐款、與村民一同為留守 兒童 、孤寡老人慶生祝壽,對社會上的貧困家庭能夠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
孝美行天下最美兒媳先進事跡心得作文【篇五】
「__ 家的兒媳婦啊,可厲害了,對自己老人好,對鄰里街坊也好。」在__ 市石龍鎮福平村,大家說起__ 家的兒媳婦__ 時,都紛紛豎起大拇指贊揚。
__ 是湖南婁底人,陳勝錦是__ 市石龍鎮福平村人,20__ 年,兩人因工作關系於蘇州相識相戀,__ 年回到__ 登記結婚,__ 跟著丈夫回到福平村生活。__ 年,__ 的兩個兒子接連出生,她在村裡辦起了幼兒園,組織親朋好友資助周邊有困難的群眾,在她的帶動下,陳家幸福和睦,鄰里和諧互助。近日,__ 一家被評為我市「最美家庭」。
「遇到這樣的兒媳婦,是我家的福氣」
遠離家鄉到__ 生活,__ 並未花太多時間去適應,因為她有一位好婆婆--楊阿姨。__ 面臨的第一個困難就是語言不通。她剛到福平村時因不熟悉環境,交流不暢,只能呆在家中,__ 的不適應引起了楊阿姨的注意。觀察一段時間後,楊阿姨主動擔起了「牽線搭橋」的重任,她經常帶著__ 串門到鄰居家做客。
「主任,又帶你的兒媳婦出來啦!」楊阿姨在村委工作已有20多年,這幾年擔任村委婦女主任,她一直與村民相處融洽。在楊阿姨的幫助下,活潑開朗、勤快大方的__ 也逐漸與村民們打成一片。__ 十分孝順,平日里主動承擔 家務活 ,過年過節不忘給老人買衣物,對70多歲的老爺爺更是關愛有加。__ 年,楊阿姨到__ 市人民醫院做了一次青光眼手術,__ 忙裡忙外,無微不至地照顧楊阿姨,同病房的病友羨慕地誇贊:「這兒媳婦跟親閨女一樣,甚至比親閨女還親。」
「我兒媳婦真好,很孝順,又能幹,我非常喜歡。」楊阿姨拉著__ 的手說。
「我婆婆對我也很好,第一次到家裡來我還擔心自己的『爆炸頭』會遭人厭,沒想到她非常開明,對我這個外來的媳婦也很好。」聽到婆婆誇贊自己,__ 十分高興地說起了自己初到陳家的情形。對於遠嫁過來的新媳婦,村民們總是抱以高度熱情,一直到__ 帶著兒子回湖南探親都還能聽到鄉親們調侃的聲音--「小艷,帶兒子回去還會來嗎?」「主任,就不怕兒媳婦把孫子抱走不帶回來了啊?」每每聽到鄉親們帶著笑意的調侃,__ 婆媳倆各自回答「這么好的婆婆,我不捨得走」、「這么好的兒媳婦,我一百個放心。」
__ 與丈夫相識10年來,兩人相濡以沫;嫁到福平村8年,__ 與婆家相處融洽,一家人從來沒有因為生活瑣事紅過臉。在__ 的 教育 下,她的孩子對長輩也很孝順,經常幫老人捶背捏腿,一家人在節假日還驅車到周邊遊玩,老小其樂融融。為拉近家人之間的感情,__ 還多次邀請遠在湖南的娘家人到__ 做客。
「從小我媽媽就教育我們要孝順老人,出嫁之後要孝順公婆,像對待自己的父母一樣,我也是這樣教育我的孩子的。」__ 說。
「遇上這樣的好心人,是我們的幸運」
「他們的家庭真的很困難,想搭把手,能幫一點是一點。」說起自己去資助過的家庭,__ 唏噓不已。
一次偶然的機會,__ 在朋友圈看到一條眾籌求助消息:隔壁黃塘村一名小學生被燙傷病危住院,急需大筆治療費。__ 跟家人提了想資助的想法,家裡人十分贊成。於是,__ 帶上親戚朋友到黃塘村實地核查情況,經過村委確認,受傷的孩子姓戴,其父親雙目失明,母親精神異常,家中條件非常艱苦。確認消息的真實性後,__ 通過微信朋友圈
等網路途徑發動親朋好友捐款捐物,丈夫陳勝錦也發動其所在的農村淘寶系統的同行們一同捐款。__ 的愛心行為感染了周邊的群眾,他們也紛紛伸出援助之手。原來,早在__ 年,__ 已經和家裡人開始做公益獻愛心了,她從朋友處得知附近初中兩名女生因家庭困難面臨輟學,與丈夫商量後,一家人齊力資助兩名女生完成初中學業。
當了母親的__ 把更多目光放在孩子身上,她發現村中大部分孩子都是留守兒童,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她決定辦一家幼兒園。__ 在村委大院邊租下了一棟民房,裝修、招聘老師、招學生,幼兒園辦起來了,村裡的小朋友可以就近上幼兒園,減輕家長負擔也提高了安全性。幼兒園在__ 的努力經營下,口碑越來越好,尤其是在外打工的父母更是贊賞有加。__ 深知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的關愛,留守兒童更渴望父母的關懷,她給每個班級建立微信群、QQ群等交流平台,不定期組織學生和家長進行視頻通話,將學生在園的學習生活照片分享到群里。
③ 共產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事跡
一、趙振金同志先進事跡
趙振金,男,生前系遼寧省大連市金州開發區公安局黃海路派出所教導員。1951年4月出生,1971年12月入黨。1979年加入公安隊伍,2006年9月9日,因過度勞累殉職,終年55歲。
趙振金從警28年裡,始終踐行「為人民群眾當民警,當人民群眾滿意的民警」的誓言,把生命奉獻給了「人民公安為人民」的無悔選擇。他擔任大連開發區新港派出所所長20年,光明磊落,一身正氣,無私無畏,秉公執法。
他把派出所電話和每個民警的手機號碼都張貼到居民樓里,每隔50米設一個報警指示標志,不論刮風下雨,都堅持帶領民警進行夜間巡邏。他建立和實施了一系列愛民、便民、利民措施,為轄區群眾做好事、辦實事。派出所出資購買了飲水設備、車輛維修工具和各種急救葯品,在集貿市場建起便民服務站。
派出所4輛警車上都備有葯箱、繩索等應急救助工具,既是出警車,也是「流動服務車」。他勤於思考,勇於開拓,探索出一條獨具特色的集「打、防、控、管、建」為一體的基層公安新路子,為轄區創造了良好的治安環境。
趙振金2006年被追授為全國公安系統一級英雄模範。
④ 譚竹青的個人事跡
譚竹青從事居委會工作50多年,始終堅持上為黨和政府分憂、下為居民群眾解難,時時處處心繫群眾,帶領社區幹部群眾白手起家,艱苦創業,努力發展社區經濟和各項事業。她積極進取、勇於開拓,先後創辦了鞋廠、商店、印刷廠等十幾個企業,建成了社區服務中心、敬老院、幼兒園、衛生服務站等服務場所,提供了一大批就業崗位。組織開發建設居民住宅樓,拆除棚戶區,改善了居民居住條件。
積極協調有關方面把委內街、巷、胡同全部修成了柏油路,方便了居民出行,使東站十委社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她全身心投入社區工作,走百家門,知百家情,解百家難,暖百家心,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千家萬戶。上世紀80年代初,她拿出自己的微薄積蓄創辦社區服務網點。為解決社區居民孩子入托,她無償把自家住房拆掉一半擴建幼兒園。十幾年來,她把政府發給自己的10多萬元獎金全部用於社區建設和扶貧幫困,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她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優秀黨務工作者、全國三八紅旗手等26項國家級榮譽稱號和獎項。
她初來社區時,這里是著名的「老、舊、散」棚戶區,晴天一身土,雨天兩腿泥;
她去世時,這里已是棟棟高樓、片片綠地,創辦企業17家,年產值達2000萬元;
她被當地居民親切地稱呼為譚姨、老媽、譚奶奶……
她的一生獲得榮譽170餘項,其中,國家級榮譽15項;
她,就是全國勞動模範,被譽為「小巷總理」的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原黨委書記、居委會主任譚竹青。
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的長春,乍暖還寒。在長春市檔案局辦公室副主任孫伯超和長春市二道區檔案局局長李忠蓮的陪同下,記者前往位於長春市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綜合服務大樓五層的譚竹青先進事跡展參觀。這間以照片、文字和實物布置成的展廳面積不大,但卻樸素溫馨。在展廳內,記者采訪了譚竹青的外孫女、現任東站十委社區居委會主任的李岩。
芝麻小官卻讓小巷變身
提到譚竹青,不能不提由她一手發展起來的東站十委社區。李岩對記者說:「姥姥平時最愛掛在嘴邊的話就是『上有國務院,下有街道辦』。」 譚竹青始終把居民需求作為拓展社區事業的「指南針」,這才有了東站十委社區前期經濟的雛形。
改革開放初期,東站十委社區還是一片棚戶區,相對貧窮且居民受教育程度不高。譚竹青接手的東站十委社區更是面臨「八大難」:子女入托難、買早點難、出門行路難、看病就醫難、維修房屋難、理發難、孤寡老人生活難、待業青年安置難。譚竹青帶給東站十委社區的變化是從解決買早點難——創辦如意小吃部開始的。一窮二白的居委會根本拿不出錢建門市房,於是譚竹青就帶著居委會工作人員去河邊挖沙子,到處撿磚頭,拿出自家的鍋碗瓢盆,最後她又掏出自己和老伴的養老錢,這樣,如意小吃部終於開張了。
李岩說:「如意小吃部有了些流動資金,姥姥就惦記著為居民解決下一個難題。」在得知居民上下班時抱著小孩擠公交車的艱難後,譚竹青就想辦個幼兒園,解決社區居民子女入托難問題。幼兒園的設計圖紙顯示,要是能把譚竹青家一間10平方米的房屋拆除,效果更好。譚竹青當即拍板:「拆!」李岩說:「拆房之前,舅媽有點想法,她對姥姥說,『您干工作我們支持您,您不管家裡的事我們管,可您怎麼也不能把家裡的東西都拿出去啊』!可這就是姥姥的作風,加上我們全家都『怕』她,最後還是把那間房拆了。」此後,譚竹青一家七口就蝸居在不到15平方米的小房子里長達十年。後來,譚竹青又發現家長下班和學生放學之間有一段時間差,她就請大學生志願者每天下午四點至六點到社區綜合服務大樓的二樓輔導孩子們做作業,六點鍾由家長把孩子接走。這兩個舉措解決了社區雙職工父母的大難題。
1995年4月,譚竹青榮獲的全國勞動模範證書。(吉林省長春市二道區東站十委社區居民委員會供圖)
「幼兒園初具雛形後,姥姥又想著為社區內的八位孤寡老人做點事。盡管每天姥姥都會派專人去照顧他們,每晚還要去老人家裡檢查後才回家。可對這些老人,她始終放心不下。」李岩對記者說。為了讓這些辛苦了大半輩子的老人享享福,1987年,社區投資10萬元建起長春市第一家社區養老院——益壽院。「姥姥總是說,不僅要讓老人們吃得好,還要照顧好他們的精神世界。益壽院走廊里貼著老人們的生日表,有的老人記不住自己的生日,一年過幾次生日的事情也時常發生。此外,益壽院還為老人們安排了豐富的活動。姥姥經常來益壽院握著老人的手和他們聊天,問問他們吃得好不好,穿得暖不暖……有許多兒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來到這里就不願離開,甚至東站十委社區以外的老人都慕名來此。」李岩笑著對記者說。
東站十委社區長期以來一直沒有菜市場,居民買菜很不方便,後來又趕上大批職工下崗,這兩個疊加的難題在譚竹青手中又一次迎刃而解。她挨家挨戶地動員下崗職工再創業,保證給他們提供各種便利條件。在她的努力下,社區很快建成了便民市場,既方便了老百姓買菜,又幫助下崗工人解決了就業問題。李岩認真地說:「正因為這樣,姥姥才有底氣說出,在十委『有下崗,無失業』。」
譚竹青用「小燕壘窩」的質朴精神,一點點地辦起了服裝廠、製鞋廠等十幾家企業。居民生活「八大難」問題被一一攻克。通過她向政府多次爭取,與開發商幾番談判,東站十委社區打響整個二道區棚戶區改造的「頭炮」——42天完成了拆遷動員這一外人看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當年,就有部分社區居民回遷住上樓房。很多居民都覺得,能夠生活在東站十委社區是一種幸福。
居民幸福的背後,是譚竹青孜孜不倦的身影。「姥姥總是很忙碌,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很少。」李岩有些遺憾地說。為居民們操碎了心的譚竹青是一個沒有休息日概念的人。跟著譚竹青工作多年的老同事們都說,以前從來都沒有休息日,家和社區也不分。早就習慣了每天在社區工作,要是休息半天,她們都不知道要做什麼。
一生未育卻得兒孫深愛
1957年,26歲的譚竹青嫁給了宋國華。李岩說:「他們結婚時,姥爺已經有大舅和我媽兩個孩子。起初,姥姥因為身體不好,沒有要小孩。後來,姥姥的身體恢復了,也沒有再生孩子。姥姥說,要是她也有了孩子,這個家也許就不和諧了。」年輕的譚竹青把全部的母愛都放在丈夫的兩個孩子身上。從小就和譚竹青一起生活的李岩,對姥姥的感情之深自不必言。「姥姥對我好得簡直沒法形容,有好吃的自己捨不得吃都留給我。」說到這,李岩的臉上溢滿幸福。
譚竹青只有小學文化,但她很注重學習。李岩回憶說:「姥姥的家很簡陋,最『奢侈』的就是擺放在桌上的兩台電視機。因為中央新聞和地方新聞時間有重合的部分,她就兩台電視同時看。」愛看新聞的譚竹青工作中緊跟國家政策,往往是國家剛有這種意向,她就帶著社區居民「開工」了。說到這,李岩不好意思地說:「我和我媽以前都不愛看新聞,姥姥總是考我們新聞的內容,答不上她就不高興。為了不惹她老人家不開心,我們回去就趕快『補習』新聞。」
譚竹青去世前幾年,身體一直不好,但她怕耽誤工作一直拒絕住院。所以,到了2005年11月29日入院時,她的身體已經很差了。「姥姥以前偶爾也生過病,她怕耽誤我們工作從不讓我們在醫院陪著。可是最後這次住院,她彷彿有預感一般,不再趕我們走。但是我們沒想到她老人家會離開我們。住院的五天里,她因腎衰竭透析了幾次,然後又開始出現心臟等器官的衰竭,到了12月3日再也沒有搶救過來。」李岩哽咽地說:「有領導建議我們問問姥姥有沒有什麼要囑咐的。我和我媽說,咱們不用問了,這么多年,姥姥希望我們怎麼做,我們都知道。」
十里長街淚送「小巷總理」
2005年冬天的長春,一直沒有下雪。但是為譚竹青「送行」的前一天夜裡初雪來臨。從醫院到殯儀館有一大段路要走,為了讓第二天給譚竹青送行的路能好走些,環衛工人整整清了一夜的雪。第一場雪後的天氣非常冷,卻有數也數不清的人來為她送行。有一位70多歲的老人,滿頭白發,駝著背,等在社區門口,執意要為老主任送行,很多人都攔不住。許多居民自發打出條幅「深切悼念譚竹青同志」「沉痛悼念『小巷總理』譚竹青」等等。李岩感慨地說:「我們根本沒有想到她去世會引起這么大的轟動,一個普普通通的居委會主任能夠讓黨和政府對她這么厚愛,這說明她多年以來的工作得到了認可。」
譚竹青生病時,社會各界為她捐款7.2萬元,她一分錢都沒用。她去世後,老伴宋國華還用這筆錢買了許多糧油送給社區的困難群眾。李岩說:「姥姥嫁給姥爺時,姥爺是水泥廠技工,每月工資有70多元錢,也算得上是高收入。可是姥姥總是『私錢公用』,把家裡的錢拿出去幫助社區的人。所以,姥姥和姥爺一生都很清貧,很節儉,從來沒把錢看得很重。姥姥活著的時候,對貧困的居民一向很大方,自己不吃不喝也得讓他們吃上喝上。他們的這個舉動我不意外。」
告別講台投身十委社區
譚竹青去世後,長春市組織了一個由譚竹青的親人、同事和幫扶對象組成的報告團。報告團原本是讓李岩的媽媽去。李岩說:「我媽要是去,每場報告會都得哭,身體肯定受不了。我心疼我媽,而且我對姥姥的感情很深,就決定還是我去吧。」隨著譚竹青先進事跡報告團一路走下來,李岩對姥姥的一生有了更多的理解,她開始有了一個想法,就是為姥姥畢生忙碌的事業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2006年,李岩離開了重點中學教師的崗位來到東站十委社區。她說:「做老師是個不錯的職業,但是我覺得姥姥這輩子不容易,我也想為姥姥傾注了大量心血的這個社區貢獻點力量。」
在許多人心中,居委會只有「掃街、跑道、收費、發票」的職能;居委會主任,也不過就是一個居民自治組織的工作人員,甚至都算不上是個「官」。可譚竹青把48年的歲月專注在這一方小小的崗位上,用近半個世紀無怨無悔地付出,改善了幾千人的生活。沒有轟轟烈烈,沒有驚心動魄,然而,譚竹青卻用數不盡的「雞毛蒜皮」的小事,贏得了百姓的擁護和愛戴,印證了區領導所題「小巷無名驚天下,竹到凌雲老更青」的贊譽。
扶貧幫困
20世紀80年代初,她為創辦服務網點無償拿出自己的微薄積蓄,為解決社區居民孩子入托無償把自家住房拆掉一半擴建幼兒園。十幾年來,她把政府發給自己的獎金10多萬元全部用於社區建設和扶貧幫困。譚竹青把畢生精力都獻給了摯愛的社區居委會事業,用崇高的精神境界和高尚的人格魅力,贏得了廣大居民群眾的尊敬和愛戴,被群眾親切地稱為「小巷總理」。她是優秀共產黨員的傑出代表,是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典範,是社區工作者的楷模,是廣大黨員幹部學習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