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上真的有所謂的氣功嗎
您好,答案為有
大雁氣功是一個歷史悠久的上乘功法體系。據說大雁氣功創自晉代的道安法師,及後輾轉流入道家昆侖派中秘傳,至今已有一千六百餘年。在道家的養生哲理長期熏陶下,大雁功的體系不斷完善和發展。它大概可分成前三百年武功,和後五百年養生和治療。因此,大雁功的體系不單只是非常完整,而且其功法類別也相當廣泛,包羅有養生、治病的動功、靜功、醫功和武功等,共七十餘套的功法。
大雁氣功是建基於我國道家哲學和養生理念。功法都是按著陰陽變化、五行八卦及經絡氣路特性而編排。它是以動作導引為主的一種自然功法。在湖南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出土的西漢初期《帛書》44幅《導引圖》彩繪,更好證明了我們遠在西漢時代的祖先,已盛行以氣功導引作為養生之道。漢代名醫華佗以氣功導引的基礎,模仿虎、鹿、熊、猿、鳥,創造的「五禽戲」更膾炙人口。大雁氣功就是模仿大雁這種高能和長壽鳥的形態、動作、起居、習性,按照氣在人體內運化的原理編排而成。後期,再承繼道家的丹道修煉方法,發展成一門上乘的養生氣功功法體系。」
大雁氣功雖功法高深,但簡單易練,入門容易,深造也不難,老幼皆宜,沒有禁異,而且安全性極好。中老年人練此功有明目醒神、疏經和血、祛病健身之功效,年輕人修煉則可改善人腦的智能,能增強記憶力和提高學習能力。年紀越小,效果就越顯著。
大雁氣功以練本、治本為主,激導人體主要經絡穴位,加強整個人體的功能,優化神經和體液調節系統,調節臟腑機能,平衡陰陽,調和氣血。因而可治療各種慢性病和其它疾病,諸如:神經、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統的各種疾病,還可治療精神病、癲癇病、各種結石症、各類內外關節炎、皮炎、婦科病、糖尿病、胰腺病、尿毒症、胸膜炎、腦瘤.五官疾病、耳聾、青光眼、白內障、各種毒症、紅斑狼瘡、梅毒、艾滋病、癌症以及腰腿四肢的疾病等。久練可以防止各種毒症和癌症的發生。
大雁氣功總部的歷史.
大雁氣功總部始創於1982年,是中國氣功研究會和北京氣功研究會的會員單位。由大雁氣功第二十七代傳人楊梅君親任掌門,主理大雁氣功健身事業。
1997年5月,「大雁氣功」通過全國徵集體育健身方法辦公室的審定:成為中華體育健身方法。
1998年10月,「大雁氣功」被國家體育總局審定為:可向社會推廣的健身氣功功法。並頒發證書。
至今已經有計劃地傳授功法20種。其中,基礎功法包括前、後六十四式、拍打健身功、大雁健美功、五行靜功、排毒靜功等6套;高中級功計有昆侖纏手八卦、八字拔腰功、三叉螺旋功、大雁掌、綿掌、五行八卦拳、開胸放香功、開發拳以及安位靜功、遙視煉丹靜功、高級秘傳靜功、開穴靜功、佛禪收氣靜功等14套。
大雁氣功的發展和未來
目前,大雁氣功已在全國大部分省市普及,取得良好效果,練功者已超過二百萬人。在香港、日本、東南亞、美國、加拿大、西北歐等國家和地區也贏得大批愛好者,並深受贊譽。
大雁氣功宗師楊梅君雖已去世,但她為人類健身事業服務的精神,將永遠留在後人心中,成為大雁氣功發展史上一座不朽的豐碑。
現階段大雁氣功總部由楊梅君入室弟子、大雁氣功第二十八代傳人王泰力主理日常事務。本著繼承大雁氣功,研究大雁氣功、發揚大雁氣功,造福人類的精神,實實在在的工作態度,來開展各項大雁氣功健身活動。為了能使大雁氣功走上一條遵紀守法、真正為廣大群眾服務的健康發展之路,望廣大有志之士獻策獻力,共創大雁氣功輝煌!衷心祝願全國人民身體健康!氣功是我國傳統體育活動之一。古稱氣功為吐納、導引、行氣、服氣、食氣、練氣、靜坐、作禪或內功等。
氣功大致是以調心、調息、調身為手段,以防病治病、健身延年、開發潛能為目的的一種身心鍛煉方法。調心是調控心理活動,調息是調控呼吸運動,調身是調控身體的姿勢和動作。這三調是氣功鍛煉的基本方法,是氣功學科的三大要素或稱基本規范.
原始的氣功沒有名稱,以後一部分稱為「舞」,如《呂氏春秋》所說的「筋骨瑟縮不達,故作為舞以宣導之」。春秋戰國時期,氣功被概括於「導引按蹺」之中,如《素問·異法方宜論》的「痿厥寒熱,其治宜導引按蹺」,而散見於歷代名家著作中的靜坐、坐忘、禪定、胎息、行氣、服氣、調氣、周天、內丹等也都屬於氣功的內容。至於「氣功」一詞,最早見於晉代道士許遜所著《凈明宗教錄》一書,即使這是後世託名之作,那麼最晚也在隋唐時期。在隋唐以後才出現的《中山玉櫃服氣經》記載:「氣功妙篇,氣術之道略同……」,但在內涵上與我們現在所說的氣功不完全一致。現在所通用的氣功,則是在50年代建立了北戴河氣功療養院之後才逐漸得到推廣的。
氣功是人們在生產、生活、醫療保健等多種實踐中,逐漸總結而形成的。氣功療法與體育療法有聯系又有區別,它可以包括體育療法,但體育療法卻代替不了氣功療法。肢體運動始終只是氣功調心的手段之一,呼吸運動也是為調心服務的,三調是統一的整體,必以調心為核心。內練與外練是結合的,應以內練為主。氣功之氣是指「內氣」、「真氣」,具有更深刻的含義。氣功療法具有綜合性的特點,至少它是心理療法與體育療法的綜合。
氣功療法包含心理療法,但是與心理療法有區別。心理療法一般是指醫生用語言、表情、姿勢、態度等,對覺醒狀態下的病人進行說理、暗示治療;或用一些特殊的誘導方法,使病人引起一種表面上有些類似於睡眠的催眠狀態,再對呈催眠狀態下的病人進行暗示治療。故病人始終是被動的。而氣功療法的特點是發揮病人的主觀能動性,病人在醫生指導下,通過自我鍛煉從而加強自我控制能力而收效。
氣功與宗教有著本質的區別。氣功作為一門科學,不涉及各教派的宗旨與教義,只從教徒的修煉實踐中提取科學的內涵。這反映在道藏、佛經中也記載了不少古代氣功的資料;另外宗教中的一些理論,也常為練功者所借鑒。
氣功的一些特點
第一、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中國傳統醫學包括豐富的內容,氣功是中國傳統醫學寶庫的一顆瑰麗的明珠。
經絡、穴位、氣血學說,是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論,是中國氣功的理論基礎。
經絡、穴位、氣血是非常復雜的人體現象。可以簡單而形象地解釋: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穴位是氣血運行的出入口。
氣功健身祛病的道理在於穴位受到良性刺激,氣血在經絡中運行通暢。
第二、中國氣功體現了天人合一,人和自然合一、形神合一的整體觀。
中國氣功強調天人合一,人和自然界有著密切不可分割的聯系,人的機體受到氣候、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中國氣功重視人與自然界的動態適應。
中國氣功強調人與社會的統一。社會環境對人的健康和疾病有著密切的關系,中國氣功修練強調人要適應社會。
中國氣功強調形神統一。氣功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自我身心鍛煉方法。它既可以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又能提高人體的心理功能。氣功提高人體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是同時進行的,二者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第三、中國氣功受道家、儒家、佛家和醫家的影響。
中國氣功在其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吸取了道家、佛家、儒家和醫家的一些理論及健身祛病的技術,逐步形成中國氣功博大精深的理論體系和豐富多彩的養生技術。
第四,中國氣功功法豐富多彩。
中國氣功功法種類繁多。中國氣功功法眾多,表現了中國氣功理論內容和技法的豐
以中國氣功流派劃分,可分為道家功、儒家功、佛家功、醫家功和武術五大派別。
以練功的動靜劃分,可分為靜、動功。一般認為太極拳就是一種動功。
以練功的姿勢分,有卧功、坐功、站功與活步功。
以練功的手段分:側重意念鍛煉的意守功;側重呼吸鍛煉的呼吸功;側重姿勢鍛煉
從70年代未到現在,全國各地推行與普及的氣功功法是以動功為主,並且不少是群體練功。
第五、中國氣功具有預防和治療相統一的特點。修煉中國氣功有病祛病,無病健身。練功祛病與練功健身是統一的,二者不可分離。
第六、中國氣功能夠調整人內在的生理與心理功能。中國氣功能夠調整人體的生理功能與心理功能;能夠充分調動人體生理的積極性與心理的能動性;能夠充分發揮人的生理潛力與人的心理潛力。
第七、中國氣功對人體身心具有整體性和雙向性的調節特點。
中國氣功,不僅對人體生理功能具有多層次的調整作用,而且對人的心理功能也有多層次的調節作用。它既可對人體的神經系統進行調節,也可對人體的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進行調節。
中國氣功既可調節人的情緒,又可調節人的情操。
中國氣功既可使高血壓調整到正常水平,又可使低血壓調到正常水平,又可使低血壓調到正常水平。既能調整便秘,又可調整腹瀉。
中國氣功既可把抑鬱情緒調整到正常,又可把煩躁情緒調整到正常。
第八、中國氣功包含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
中國氣功蘊藏著豐富的心理學思想,特別是蘊藏著豐富的健康心理學思想和醫學心理學思想。這些寶貴的醫學心理學思想,是建立與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心理學和醫學心理學思想的來源之一。
中國古代詩人練氣功,得到了心理體驗,寫成詩文。這些詩文反映了練功的心理效應。
白居易在《冬夜)詩中寫道:家貧親愛散,身病交遊罷;眼前無一人,獨掩村齋卧。
冷落燈火暗,離披簾幕破;策策窗戶前,又聞新雪下。長年漸省睡,夜半起端坐;
不學坐忘心,寂寞安可過。兀然身寄世,浩然心委化;如此來四年,一千三百夜。
陸游在《秋懷十首)之一中寫道:辟塵當以犀,沼纓當以水;龜堂一柱香,世念去如洗;
人生天地間,太倉一秭米;哀哉不自悟,役役以至死。孰能從我游,跌坐燔柏子。
夜半清磬聲,悠然從定起。
第九、心理因素是氣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
氣功的機制是復雜的。它是由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生化因素所組成。心理機制是氣功機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意念、情緒、暗示、認識與信心是氣功心理機制的基本要素。這五個基本要素之間也是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
練功效應的大小與環境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等都有關系。而心理因素是影響氣功效應的大小的主導因素。情緒穩定、心平氣和、對氣功充滿信心,堅持不懈,對氣功效應有很大作用。
第十、中國氣功對心理功能有很大的調節與改善作用。
修煉氣功,不僅對人體生理功能具有調節。改善作用,而且對人的心理功能也具有調節與改善作用。氣功能對人的情緒、意志、性格、智力等具有調節與改善的作用。
氣功與一般的體育鍛煉有何異同?
氣功和體育鍛煉都是人類自我心身鍛煉方法,都具有健身作用。氣功,尤其是動功,也是一種特殊的體育鍛煉。如果去掉對意念、呼吸的特殊要求,則與體育鍛煉中的體操無異,只是動作柔和緩慢而已。體育鍛煉也包括了「調身」、「調息」、「調心」三方面相應的內容。如「調身」本來就是體育鍛煉的主要內容,而呼吸的調整對於體育鍛煉來說也很重要,就象長跑運動員必須使呼吸與步伐相協調一樣。正確的呼吸方法,是「調身」達到完美狀態的保證。體育鍛煉也很重視心理狀態的影響,幾乎所有的體育項目的競技成績都與運動員的心理穩定性有關,只是影響的程度不同,象射擊、射箭,情緒的任何波動都可能大大影響成績。
傳統體育中的武術,與氣功更是密不可分。所謂「外練筋骨皮,內練一口氣」,就是指武術與氣功的結合。武術發展到今天,最引人注目的還是它與氣功結合而起到的健身治療作用。傳統氣功中的「五禽戲」、「八段錦」等許多功法,往往也同時被歸入體育鍛煉之列。
但是,氣功與體育鍛煉之間仍有很大的區別,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體育鍛煉著重「調身」,即形體的鍛煉,其「調息」的目的是為了在激烈的體育鍛煉過程中得到充足的氧氣供應,並不斷地從體內排除二氧化碳,以保證大腦、肌肉所消耗的能量得以及時的補充,從而保證體育競技順利進行。也就是說其目的在於使形體的鍛煉得到充分的發揮。而「調心」也同樣是為了保證形體的完美發揮。氣功與此不同,氣功的三要素中,「調心」起著決定性的主導作用,「調身」只是順利進行調心、調息的重要條件,「調息」則有助於體勢的放鬆和精神的寧靜。三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達到氣功入靜狀態,並在意識的主導下進行機體內部功能的自我調整和鍛煉,通過特殊的心理過程來改變自身的生理狀態,達到治病強身的目的。
2、與體育鍛煉相比,氣功更強調人的心理狀態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強調通過主動的自我精神活動來調整自身的生理活動。在氣功入靜狀態下調動和培育人體的生理潛力,起到強身治病的作用。
3、氣功鍛煉是在氣功入靜狀態下進行的有呼吸要求的運動,它要求在保持松靜自然的基礎上,全身協調運動,呼吸柔和細緩,使耗氧量降低,心率減緩,血壓降低,在整體上提高身體素質;這與一般的體育鍛煉使呼吸加快,耗氧量增多,心率加快,血壓升高,從而加快身體某些部分的新陳代謝,使形體按特定的要求完美發展等,有著很大區別。
氣功與中醫有什麼關系?
氣功是中國傳統醫葯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在2000多年前成書的我國現存最早的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對氣功鍛煉的方法、理論和治療效果等內容,都有記載。在《素問》的八十一篇中,就有十幾篇直接或間接地談到有關氣功方面的內容。可見,在春秋戰國時期以前,氣功已成為一種重要的醫療保健方法。
從中醫發展史上看,我國歷代醫家對氣功都很重視。不僅在著作中有對氣功的論述,而且許多名醫本人也是氣功實踐家。如漢代名醫張仲景在其名著《金匱要略》一書中說:「四肢才覺重滯,即導引吐吶,針灸膏摩,勿令九竅閉塞」。這里所說的「導引吐吶」就是氣功的一種方法。著名的「五禽戲」,相傳就是漢代名醫華佗所創,流傳到今天仍被氣功愛好者所喜愛。其後晉代葛洪所著《抱朴子》、南北朝陶弘景所著《養性延命錄》、隋代巢元方所著的《諸病源候論》、唐代孫思邈所著《備急千金要方》、王燾所著《外台秘要》、宋代《聖濟總錄》以及金元四大家的著作中都有氣功方面的論述。在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所著《奇經八脈考》中指出:「內景隧道,惟返觀者能照察之」。意思是說,在練某種靜功的過程中能夠覺察出人體的經絡變化。清代著名溫病學家葉天士和吳鞠通,都有氣功的實踐和論述。近代名醫張錫純所著《醫學衷中參西錄》中也有專論氣功的章節,並指出學醫者應參以靜坐。從以上提及的名醫和論著與氣功的關系,即可知氣功養生學歷史之悠久,又可見氣功在中醫學中的重要地位。
氣功作為中醫學的一個分支,在理論上主要以中醫理論為基礎,在創編功法和氣功鍛煉中也應用陰陽、五行、臟腑、經絡、精氣神等學說作指導;對氣功鍛煉產生的效應及氣功作用機制等認識,到目前為止,也主要以中醫理論來闡述。當然,由於自古以來,氣功實踐不只為醫家獨有,儒、道、佛、武等各家在各自不同的實踐中,分別對氣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也構成了氣功理論的一部分。
氣功實踐的結果也為中醫學提供了新的內容,如明代醫學家李時珍、張景岳等分別對奇經八脈和丹田命門理論的系統闡發,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氣功實踐的基礎上的。氣功強調對意念的運用,是對中醫調神理論和情志學說的補充和發展。掌握了氣功心身同練的特點,有助於深入理解中醫「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的整體觀,而氣功作用機制的探討,亦有益於對中醫「氣化論」、「精氣神」理論和臟腑心理相關性等的深入認識。發掘整理氣功與葯物配合應用,氣功針灸、氣功按摩等傳統治療方法也可提高臨床療效、開拓新的治療途徑。
❷ 孫氏太極簡介
深圳弘武武術俱樂部——孫氏太極輔導站一、孫氏拳的起源與傳承孫氏太極拳是武術百花園中的一朵艷麗的奇葩。 孫氏太極拳是中國近代著名武術家、 一 代宗師孫祿堂先生集形意、八卦、太極之大成,冶三家於一爐,所創立的優秀拳種之一。 孫氏太極拳由孫祿堂先生所創,孫祿堂(1860,12—1933,12)諱福全,晚號涵齋。河北 省定縣(今順平縣) 。孫祿堂先生自幼酷愛武術,曾拜李奎元為師,實從郭雲深(李之師) 習形意拳,後從程廷華習八卦掌。孫祿堂先生年復一年,潛心研究,使拳合於道,五十歲時 向郝為真學習太極拳,有所得後將形意、八卦、太極三家融會貫通,博採眾長,獨樹一幟, 創孫氏太極拳。 此拳練習時上下相隨,邁步必跟,退步必撤,每轉身則以開合相承接如行雲流水,綿綿 不斷。該拳拳式至簡易學,而每一拳式之內意至深,主張不求呼吸以致真息孫氏簡介,式正氣從,以 形意拳三體式為整套全架之基礎,要求重心上下無起伏,始終在一個水平面上運動,培育體 內一觸即發之本能。以八卦拳之邁步必跟,退步必撤作為該拳基本運動形式,要求重心始終 在兩足上交替變換,利用重心的連續變化協調、混融周身的虛實、陰陽、求中和而達至靈, 至空。 故孫氏太極拳既有形意拳的整實猛烈, 又有八卦拳的靈活巧變, 並將此融蓄在太極拳的 柔順中和之中使之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使練習者逐漸產生極盡猛烈整實之能,極盡靈活巧 變之能,極盡柔順空化之能。
孫氏太極拳是采形意、和八卦、證太極混融升華後的結晶。是 近代武學發展的至高成就。孫祿堂先生合畢生心力所創的《太極拳學》 《拳意述真》等五部 武學著作,為中國武術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是中國武學發展史上的里程碑。孫祿堂演練孫氏太極拳 郭雲深:孫祿堂的早年師傅 孫氏太極拳第二代掌門人為孫存周(子) 、孫劍雲(女)深圳弘武武術俱樂部——孫氏太極輔導站孫存周先生(1893 一 1963 年)是近代武術界具有極深造詣的實踐家。孫祿堂之子,在武 學上深得其父之精髓,武林中亦負盛名只因未逢其時,中年在民族生死存亡的抗戰中度過, 孫劍雲,(1914 年-2003 年)任北京武協副主席、北京武協孫氏太極拳研究會會長、首屆「全 國武林百傑當代武林十大名師之一」、中國武術院特邀研究員、北京市西城區政協委員。 孫劍雲老師全面繼承和發揚了先父、 著名武術家孫祿堂宗師創立的孫氏太極拳。 孫老師 七十多年來,守武德、遠名利、重潔行、自強不息,以其年近九旬的高齡奔走在長城內外、 大江南北、桃李滿天下,熱心推廣中華武術和太極拳。孫老師高尚的武德、高超的武藝和健 康的體魄,當選為中國當代十大武術名師和健康老人,被國家體委授予中國武術高段位、八 段武師。
孫劍雲老師曾和北京武術院吳彬院長一起出訪香港。當孫劍雲老師在體育館出場 表演孫氏太極拳時, 香港各界觀眾為這位八十多歲的老太太熱烈鼓掌, 驚嘆她不僅身體健康, 而且表演孫氏太極拳,精神抖擻、瀟灑自如,真是一位「武壇明星」。 孫叔容(祖父孫祿堂、父親孫存周) ,幼承家學,得祖父、父親教導,獲益良多。1953 年即隨父在北海公園習武授徒。63 年其父去世,改往北京月壇公園定點義務教拳授徒。多 年來她搜集整理祖傳武學資料:已發表了: 《形意拳淺說》《八卦劍》及《八卦拳》今譯; 、 《孫氏雪片刀》《孫氏太極劍》《孫氏太極劍對練》合訂本。 、 、 《孫祿堂武學著作大全簡注》 等,對武術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二、孫氏拳的風格特點孫氏太極拳的風格特點主要是:進步必跟、退步必隨、動作敏捷、圓活緊湊孫氏簡介,猶如行雲 流水,連綿不斷,每左右轉身以開合相接。 孫氏太極拳最本質的特點是將形意拳之內外合一和八卦拳之動靜合一融蓄在太極拳的 中和狀態之中。走架時重心無上下起伏、無左右晃動的問題,通過活步使重心不斷地在轉換 當中。 孫氏太極拳,從起式到收式,各種動作要求中正平穩、舒展圓活、緊湊連貫、一氣呵成。 使全身內外平均發展, 一動無不動, 一靜無不靜。
正因為中正即不前俯後仰, 又不左偏右倚, 使得軀體手足上下呼應,內外一體。所以,行拳盤架要守規矩。 在練拳時不可越出一個「中」字。習練者若能悟透這個「中」字,便能掌握自己的重心,重深圳弘武武術俱樂部——孫氏太極輔導站心不失,呼吸就能保持正常,呼吸正常,才能百脈通暢。 進步必跟、退步必撤,是孫氏太極拳的第二個特點。進步必跟、退步必撤,這種移步的 方式,有利於培養習練者重心潛移和動靜合一的能力,還有利於上下相隨、手足相顧,使習 練者在移步中,不失六合之要。 孫氏太極拳的第三個特點是:每逢轉身,多以開合手相接。孫氏太極拳中有十二個開合 手,將套路分為十三節。每逢轉身以開合手相接,可以引導習練者身體隨重心的虛實轉換、 內氣的自行運轉(稱為圓研) 。開合手便於引導習練者體會體內氣息的運行與重心轉換相協 調。開合手的安排,在練拳時,還有利於習練者經絡疏通和血脈通暢。 孫氏太極拳的第四個特點是:蓄神待機,神不外張,虛實分明,始終不失六合的要點。 習練孫氏太極拳時, 要處處因勢利導, 各種勁法隨重心變化而轉換, 如行雲流水, 連綿不斷, 輕緩勻靈之中寓以隨機待法之勢。 孫式太極拳講究「避三害守九要」,避三害是要求練拳時,切忌努氣、拙力和腆胸提腹; 守九要是要求練拳時必須「一塌,二扣,三提,四頂,五裹,六松,七垂,八縮,九起鑽落 翻要分明」。
總之,孫氏太極拳是中華武術的一種柔和、緩慢、輕靈的高級拳術,具有防身、健身、 養生、修身的作用。孫氏太極拳把形體運動與意念活動相結合,以意念導引形體運動,導引 氣血運轉,達到形神兼備、精神與形體雙重的修煉,可以使習練者祛病延年、健康長壽。三、孫氏太極劍孫氏太極劍由孫祿堂根據拳理,以形意八卦為基礎演變而來。劍法以意、氣為主,眼、 手、身、步各法均同於拳術,劍如臂之加長,而不為使劍所拘,達到身劍合一的境界。 孫氏太極劍單練套路分上下兩路。 上劍套路從第一式至第三十八式, 下劍套路從第三十 九式至結束。上、下劍合二為一可單練,也可分而練之互為攻防。 上節: 起式──白鶴晾翅──雙龍出水──鷂子翻身──單舉鼎──仙人指路──青龍 返首──太公釣魚──青龍 頭──單 鼎──雲龍現爪──鳳點頭──天邊掃月──猛 虎截路──青龍縮尾──黑虎出洞──平沙落雁──青龍出水──懷中抱月──孤雁出群 ──鷂子束身 (又名單展翅) ──鴻雁捎書──蜻蜓點水──回頭望月──拜劍式──妙手 背斬──大鵬展翅──推窗望月──順勢撩腕──蜻蜓點水──磨盤劍──片膀撩腕── 青龍縮尾──黑虎出洞──懷中抱月──鷂子翻身 下節: 單舉鼎──躋步黑虎出洞──偷梁換柱──外截劍──懷中抱月──白蛇伏草─ ─夜叉探海──封金掛印──鷂子束身 (單展翅) ──鴻雁捎書──烏龍絞柱──青龍縮尾 ──躋步黑虎出洞──裏截劍──鷂子束身 (單展翅) ──鴻雁捎書──蜻蜓點水──磨盤 劍──鷂子入林──懷中抱月──片膀撩腕──插花蓋頂──鷂子翻身──收式。
❸ 肌肉是老年人的長壽「助力器」,該怎麼鍛煉
鍛煉方法有:負重訓練益心臟。姿態訓練護脊柱。量訓練健肌肉。平衡訓練防摔跤。
負重訓練益心臟。包括走路、跳舞、慢跑、爬樓梯、健身操、跑步等。這些訓練有益心臟健康和骨骼力量,能減少骨折風險。建議每周鍛煉至少150分鍾,可以分3- 5天來做。每次持續20-60分鍾或一次10分鍾, 一天2-3次。鍛煉強度建議是中度至強烈(有些氣喘吁吁,但是仍然可以講話)。
姿態訓練護脊柱。姿態訓練能幫助老人保護脊柱,減小脊柱壓力,降低控跤和骨折,特別是脊椎骨折的風險。姿態訓練應該貫穿在每日生活中,坐、立、行都要注意保持良好姿勢。可以先利用鏡子來練習。
加強膝關節周圍的肌肉、韌帶、肌腱的力量能保護膝關節。如股四頭肌的訓練,隨時可以做:身體坐在椅子上,把兩腳抬高,抬到與大腿平行, 腳尖往上翹,緊綳10秒鍾。然後放鬆5秒,接著緊綳10秒鍾。反復動作,直到膝關節有點酸脹感為止。該訓練每天一次, 每次20~ 30個動作。此動作還能拉長跟腱,使肌肉靈活性加強,不容易扭傷腳踝。
❹ 怎樣鍛煉五臟六腑
我們大家每天用雙手吃飯、幹活,所以說如果一個人失去了雙手,真得令人無法想像。而且近些年人們對於身體健康越來越關注,所以在工作之餘經常進行運動養生,食療養生,達到健體強身的作用。人的手部有不少與人體各器官相邊的穴位,中醫按摩雙手的方法由來已久。大家只要學會下面這6個動作,就能調節你的五臟六腑,朋友們快來試試吧。
1虎口平擊(治療面部疾病) 動作要領:雙手虎口相對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功效:治療視力模糊,鼻炎,牙疼;對預防感冒有非常好的效果。
2手掌側擊(防止骨退化) 動作要領:雙手打開側面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功效:治療頭痛、頸痛;對預防骨刺、骨退化有非常好的效果。
3拳擊掌心(消除疲勞)動作要領:一手握拳,一手張開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功效:提神消除疲勞。
4十指交叉互擊(緩解手足麻木) 動作要領:雙手十指交叉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功效:有效緩解手麻、腳麻等末梢循環的問題。
5手腕互擊(緩解心肺疾病症狀) 動作要領:兩手手腕處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功效:有效緩解心臟病、胸悶、胸痛等症狀。
6手背互擊(調整內臟機能)動作要領:兩手相背保持勻速來回撞擊36次是一個小節。功效:可有效調整內臟機能,預防五臟六腑疾病的發生。
看完了以上這段養生保健的知識,大家肯定感覺很神奇吧,原來養生變得這么簡單易行了,因為學會這6個動作能調節你的五臟六腑,而且只要一雙手就能搞定。只要朋友們在空閑之時就可以做,調理身體,治療疾病,養生保健作用都有一定效果。
❺ 為什麼練八卦掌的人普遍長壽,練太極拳的大
並沒有證據證明練習八卦掌的人普遍長壽。
沒有定量的數據來證明是無法得出定性的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