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名老中醫談養生 教你如何長壽
曾任甘肅省中醫院院長、甘肅省針灸學會會長等職。著名針灸專家、主任醫師,有隴原神針之稱。張老年已八旬,卻鶴發童顏、思維敏捷、耳聰目明、步履穩健,至今仍堅持帶徒傳藝、治病救人。張老曾患過數次重病,並經歷過三次手術創傷,但身心依然健康。張老養生講究調攝心神、運動肢體、生活規律、無病預防、節欲養神,他的養生方法頗值得我們借鑒。 一、調節心神,保養正氣 人生活在大自然中,受自然環境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外界因素的刺激可以導致七情變化而發生疾病。人不可能與世隔絕,關鍵是如何正確對待外界環境對人的影響。我認為只有注重精神調攝,才能保持人體正常協調的生理活動,這是養生保健的重要環節。所以心理上保持平衡、精神上保持樂觀,節制喜、怒、憂、思、悲、恐、驚七情,祛除不正常的慾望和名利思想,使真氣充盈內守,就可減少疾病。 遇事不怒,笑口常開,是大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我性格暴躁,對看不慣的事易發火動怒,但多採取節怒的辦法,以免怒而傷肝。為了將往昔的憂愁變得淡漠,擬在早晚做太極氣功,以使意守丹田,排除雜念,保持心神寧靜,真氣內存。茶餘飯後看電視、聽廣播、欣賞音樂、京劇等,以消除精神緊張,驅散愁悶。 二、運動肢體,疏通筋脈 我自幼形瘦體弱多病,14歲拜師學醫,17歲練氣功和拳術。後因體質虛弱,根據老師指點,除堅持練氣功外,主要是練太極拳、太極劍。為保持功力,幾十年如一日,堅持早晚各練半至1小時的氣功、太極拳、太極劍。這就是我延年益壽的原因。 運動保健就是經常活動,但要保持勞而不倦、動而有節。我的保健格言是勤動身康健,常樂壽自高。我除了早晚堅持鍛煉外,平時經常外出活動,如上街買菜、飯後散步等,就是在病中或手術後體弱眩暈不能戶外活動時,也採用練氣功、室內活動、用手按摩腹部的辦法來促進胃腸的活動,以助食物的消化、吸收和排泄。 三、飲食有節,起居有常 我一日三餐很有規律,飢而食、渴而飲,進食細嚼慢咽,細心品嘗食物滋味。飯前不生氣,飯時少說話,不暴飲暴食、恣縱口腹。飲茶是我的嗜好,喜歡茉莉花茶。我認為清晨飲茶可醒、提神,飯後飲茶可除油膩助消化。我反對食後睡卧的不良習慣,飯後當漱口、散步,用手按摩腹部。 四、無病預防,有病早治 我主張安不忘危、無病先治、患病早治。初生小病當及時治療,切勿存在僥幸心理,一旦發生大病更應積極治療,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不可思前想後、顧慮重重而增加思想負擔,加重病情。有病早治要合用葯,切勿無病用葯、小病大治和濫用補葯。素日無病,只要注意養生保健就可以了,不必妄用葯物。 五、節制性慾,養精益壽 性慾無度是養生之大戒。只有節欲遠房幃,才能保精固腎,利於健康長壽。節欲並非違背生理需要而獨房。夫妻恩愛,和睦相處,相互關照,少生優育是有益於身心健康的。老年喪偶,生活不便而孤獨,再婚是很有必要的,既有益於精神上的寄託,又有益於健康長壽。
2. 國醫大師張大寧的長壽秘訣—2
腎的黃金搭檔——心
補腎效果不明顯?專家告訴您:不能只補腎,還要養護它的黃金搭檔!腎的黃金搭檔到底是什麼呢?
腎是生命之本,另外還有一個臟器影響著腎,這個臟器就是心。
中醫認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醫學的心臟不單單是實質的心臟,還是思維意識的中心,大腦皮層的功能,中醫學的心包括心臟和腦子兩大部分。長壽老人就是第二個功能——大腦的功能,她是非常包容舒暢的,所以情緒調節可以養心,對腎臟有調節作用。
心腎軸心系統學說
唐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用非常恰當的語言敘述了二者之間的關系「心腎相交,水火既濟」。心為火,腎為水,心火必須下降,腎水必須上升,心腎水火融為一體,人體生命活動正常。
腎是生命之本,另外還有一個臟器影響著腎,這個臟器就是心。
中醫認為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醫學的心臟不單單是實質的心臟,還是思維意識的中心,大腦皮層的功能,中醫學的心包括心臟和腦子兩大部分。長壽老人就是第二個功能——大腦的功能,她是非常包容舒暢的,所以情緒調節可以養心,對腎臟有調節作用。
心火上炎階段
從心腎的失調來講,下圖中左邊相對輕右邊相對重。左邊的屬於腎陰虛以後心火上炎,腎陰虛,沒有足夠的腎水上盛於心,心火就不降,表現為原生態的火性炎上,虛火上炎,口舌生瘡,起潰瘍,舌尖紅,心煩,手心熱,腳心熱,失眠等都會出現。
早期是一種虛性的亢進狀態,就是陰虛,機體的功能處於衰退了,就是陽虛。高血壓、甲亢都屬於虛性的亢進,大體上算陰虛火旺,當這個階段過去以後,出現手足冷,大便溏泄,嗜眠等,處於機能衰退的狀態。
心腎陽虛症
心腎陽虛常見症狀就是慢性腹瀉,心衰也屬於心腎陽虛,整個機體衰退,抵抗力下降。
惡寒多因外邪襲表,從外來的,畏寒多因陽虛生內寒,是內在的。
如果您經常腰膝酸冷,畏寒,神疲乏力,唇甲青紫,那很可能已經出現了心腎陽虛的情況。
3. 長壽十大秘訣口訣
葯王孫思邈的養生長壽妙法
葯王孫思邈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活到141歲才仙逝,其長壽心得必有過人之處。但事實上幼時的孫思邈體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學醫,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葯方》和《千金翼方》。孫思邈的養生之法相信會對您有所裨益。
發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各做10次。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梳發」,可以防止頭痛、耳鳴、白發和脫發。
目常運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復3次。有助於眼睛保健,糾正近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做36下。可以通上下顎經絡,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做12圈。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可以強健腸胃。(摘自:求醫問葯網 http://www.jk58.com)
耳常鼓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放手,應該有「噗」的一聲。重復做10下;雙手掩耳,將耳朵反折,雙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復。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揉的范圍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穀道(即提肛)
吸氣時,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可以強化膝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應由雙腿做起。
腳常搓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