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50歲老頭古漢語稱謂

50歲老頭古漢語稱謂

發布時間:2024-05-02 04:11:22

⑴ 古文中如何稱呼五六十歲的老人

古代男子二十行冠禮,身體尚弱,故稱弱冠。
孔子《論語 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花甲,指60歲。花甲一詞出自中國古代歷法,以六十年為一循環,一循環稱為一甲子,又因干支名號繁多且相互交錯,又稱花甲。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歲
古稀之年:指七十歲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歲
期頤之年:一百歲

⑵ 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古漢語中對各個年齡的稱呼:

  1. 初度:小兒初生之時。《離騷》:皇覽揆余初度兮,肇錫余以嘉名。後也代稱生日。

  2. 湯餅之期:指嬰兒出生三日。舊俗小兒出生三日,設筵招待親友謂之「湯餅筵」,也作「湯餅宴」、「湯餅會」。

  3. 赤子:本意是指初生的嬰兒,因為嬰兒的皮膚呈赤色。顏師古:赤子,言其新生未有眉發,其色赤。

  4. 孩提:指2—3歲的兒童。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5. 始齔:男孩8歲,女孩7歲。根據生理狀況,男孩8歲、女孩7歲換牙,脫去乳齒,長出恆牙,這時叫齔,《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6. 垂髫:亦作垂齠 。3、4歲至7歲(女)、8歲(男)的兒童。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7. 總角:8、9歲至13、14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詩經》中就有總角之宴,言笑晏晏。

  8. 黃口:10歲以下。本指幼鳥,後指兒童。《孔子家語·六本》:孔子見羅雀者,所得皆黃口小雀。夫子問之曰:大雀獨不得,何也?羅曰:大雀善驚而難得,黃口貪食而易得。

  9. 幼學:10歲左右。《禮記·曲禮上》:人生十年曰幼,學。

  10. 金釵之年:指女子12歲的年齡。南朝梁·武帝《河中之水歌》: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

  11. 豆蔻:女子13、14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杜牧有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

  12. 二七之年:女孩14歲。取二七一十四之意,如南朝陳後主《車飛伯勞歌》:年時二七猶未笄,轉顧流眄鬟鬢低。

  13. 及笄(jī):指女子15歲。笄,即女子束發用的簪子。古時女子十五歲盤發插笄,表示已到出嫁年齡,故稱。

  14. 舞勺之年:指男孩子13—15歲期間。《禮記·內則》: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

  15. 志學之年:指男子15歲。《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

  16. 束發:男子15歲。到了15歲,男子要把原先的兩個總角解散,紮成一束髻。歸有光 《 項脊軒志 》:余自束發讀書軒中。

  17. 舞象之年:古代男子15歲-20歲時期的稱謂。舞象原本是古武舞名。《禮記·內則》:成童,舞象,學射御。

  18. 破瓜之年:舊時文人拆「瓜」字為二八以紀年,謂十六歲,詩文中多用於女子。

  19. 加冠:古代男子20歲行加冠禮,表示成年。宋濂《送東陽馬生序》:即加冠,益慕聖賢之道。

  20.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代漢族男子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

  21. 弱冠:年滿20歲的男子。古人20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22. 花信年華:指女子的年齡到了24歲。也泛指女子的年齡正處在年輕貌美之時。范成大《元夕後連陰》:誰能腰鼓催花信,快打揚州百面雷。」

  23. 而立:男子30歲。立,「立身、立志」之意。語出《論語·為政》「三十而立」。以後稱30歲為「而立」之年。

  24. 始室:30歲。《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25. 不惑:男子40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論語·為政》:四十而不惑。

  26. 艾:50歲。《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27.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男子50歲。知命,「知天命」之意。

  28. 六九年:即54歲。

  29.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30. 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31. 古稀、從心之年:70歲。孔子曰: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

  32. 耄耋:七八十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33. 期頤:指百歲高壽。《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

  34. 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35. 雙稀、雙慶:140歲。古稀是70歲,雙稀即140歲。

總結:漢語中之所以有如此多關於年齡的稱呼,源於中國文化和中國思維方式:

總之,年齡稱謂的多樣化,反應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和豐富多彩。

⑶ 【常不爽】古代對老人的稱呼都有哪些有什麼用法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眼之年、大衍之年
60——花甲、平頭之年、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致之年
80——杖朝之年
80——90耄耋之年
90——鮐背之年
100——期頤
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黃發指長壽老人頭發由白轉黃

中國古代在相互稱呼時很有禮貌。常用的對稱詞有「 爾」、「 而」、「 若」、「汝」、「乃」等幾個詞,表示你、你們的意思。常用的敬稱詞古漢語中主要是「子」,親昵的對稱詞有「吾子」,還有夫子、夫君、夫公等表示對男子的尊稱。在稱呼自己的親屬時,常用「家」、「舍」、「先」、「亡」這幾個字。家、舍有謙恭平常之意,而先、亡含有懷念哀痛之情。在稱呼對方親屬時,常用「令」、「尊」、「賢」三字。令含有善與美之意;「尊」相當於今天的「您」,用在尊稱長者;「賢」相當於公或君,用在稱呼對方叔父以下者。在用對方職務相稱時,我國封建社會里有嚴格的規范,如對帝王尊稱君、人君、人主、天子、君王、皇上等;對宰相敬稱君侯、丞相、相公、中堂等;對將帥敬稱主帥、主將等。
古代尊稱

父: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父」本義不是父親,而是父系氏族社會中司火的長者,後成為對男子的尊稱。大約至周代,「父」才成為父親的別稱。

公:古代對男子的尊稱。甚至父親對兒子說話,有時也以「公」相稱,用來表示鄭重或愛重。

子:古代尊稱,男女皆可稱之。學生對老師也稱「子」。夫妻之間又互稱「內子」和「外子」。

長者:古代尊稱。指有德行受尊敬的人。

卿:古代尊稱,古時使用較廣,君稱臣為「卿」,夫妻之間稱「卿」或「卿卿」。

先生:古代尊稱,多稱師長、老人或有德行的人。

閣下:是舊時對一般人的尊稱。常用於書信之中。原意也是由於親屬同輩間互相見面不便直呼其名,常常先呼其閣下的侍從轉告,而將侍從稱「閣下」,後來逐漸演變為對至友親朋間尊稱的敬辭。

足下:在古代稱謂上,或同輩相稱,都用「足下」,足下意為「您」。

麾下:是對將帥的尊稱。

陛下:「陛下」的「陛」指帝王宮殿的台階。「陛下」原來指的是站在台階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進言時,不敢直口乎天子,必須先呼台下的侍者而告之,後來「陛下」就成為對帝王的敬辭。

殿下:和「陛下」是一個意思,原來也是對天子的尊稱。漢代以後演變為對太子、帝王的尊稱,唐代以後只有皇子、皇後、皇太後可以稱為「殿下」。

令尊:舊時稱對方父親的敬詞。令有善、美之意,故用為敬詞。

尊公:亦稱「尊大人」、「尊大君」。舊時稱對方父親的敬詞。尊與卑相對,指地位或輩分高,故用敬詞,如「尊翁」、「尊駕」。

令堂:舊時稱對方母親的敬詞。

令郎: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原稱「令郎君」。

令嗣: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同「令郎」。

令子:舊時稱對方兒子的敬詞。

令愛:並作「令嬡」。舊時稱對方女兒的敬詞。

令正:舊時稱對方嫡妻的敬詞。

令兄:舊時稱對方之兄的敬詞。

令弟:舊時稱對方之弟的敬詞。

令坦:舊時稱對方大婿的敬詞。

仁兄:舊時對同輩友人的敬稱。常用於書信。

賢兄:舊時對同輩友人的敬稱,賢指德才之眾,故用為敬詞。

仁弟:舊時對同輩中青年者的敬稱。師長對學生,年長者對幼子亦常以之為稱,表示愛重。

賢弟:賢弟意為「仁弟」,賢有德行好、才能出眾之意,故習以為敬詞 。

閱讀全文

與50歲老頭古漢語稱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為什麼太監沒有長壽 瀏覽:619
小孩對父母有哪些抱怨 瀏覽:416
中建退休職工待遇 瀏覽:937
父母養大孩子要多少精力 瀏覽:936
看圖寫話孝敬父母圖片 瀏覽:144
職工養老保險手冊丟了怎麼查詢 瀏覽:515
上海養老保險回老家 瀏覽:394
關愛長壽老人 瀏覽:671
喜喪與長壽碗 瀏覽:342
案例分析一名退休人員 瀏覽:124
養老保險滿 瀏覽:878
今年養老保險如何漲法 瀏覽:680
父母雙亡的孩子怎麼活出自己 瀏覽:182
上海老年公寓出租 瀏覽:766
父母把房子轉給子女需要交哪些稅 瀏覽:475
84歲老年痴呆不吃飯 瀏覽:452
城裡沒退休金的 瀏覽:920
養老護理證怎麼領補貼 瀏覽:39
家中老人眼球變棕色是怎麼回事 瀏覽:789
退休職工追悼會領導講話 瀏覽: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