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訪談九十歲老兵的內容
記杞縣沙窩鄉孔寨村90歲老兵孔繁明
早兩年就聽宗親們說起,杞縣有一個90歲的孔家傷殘老兵,很值得尊敬。令奇曾多次看望他,我也很想去看看。 我曾經也是個軍人,和這個未曾謀面的老革命神交了一年多,也暢想了無數次他現在的狀態,只是由於事情太多,未能抽時間及時探望,每每想起,心中便有不安。
國慶節剛過,丟下手頭所有的事情,迫不急待地和令奇趕往杞縣,了此心願。
一路上,隔窗遠望,白的棉花,金黃色的柿子、玉米穗,在田間勞作的農人……一幅幅農家豐收圖始終掛在車前,讓久住城裡的人覺得到農村接接地氣也能升華一個人的精神境界。
兩個小時的車程,便到了杞縣沙窩鄉孔寨村。
這是一個孔子後裔聚住地,據介紹,2000多人口的大村,只有四戶外姓人,其餘的全姓孔。
村裡的孔廟,誰也說不清是那年建的,因年久失修,已經破敗。前些年,村裡孔家人集資在舊址上復建了三間大殿供奉聖祖,門樓上寫著「東魯世家。」
「居處恭,執事正,與人忠」;「德不孤,必有鄰,當仁不讓於師。」;「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不爭權奪利。」等等二十條孔子語錄鐫寫在大門兩側。
行輩、家廟、《論語》等這里有散居外地孔子後裔聚居地的一切世家標簽。
走在街上,多次前來的令奇遲疑找不到地方,繁明老人原來所住的兩間草房如今已被一座面闊三間的二層小樓替代,令奇看著正坐在門口曬太陽的繁明老人,才確定了這里真的是他的家。
老人的侄孫孔令山很熱情地把我們迎到屋裡,他不需要在農村再建房屋,但為了老人住得舒適,令山去年決定,給老人建新房,讓老人安享晚年。
看著剛剛裝修好的新房,繁明老人心裡暢亮,滿心歡喜寫在臉上。
簡單的寒喧過後,令山把我們帶到飯店,和老人邊喝茶邊聊天。
老人叫孔繁明,生於1925年元月,讀過幾年私熟,入伍前當過教師。那年代,這是「標准」的文化人。
老人耳有點背,需要靠近大點聲才能聽清,但他思路清晰,至今仍能記得過去歲月的細節。
他1944年入伍,最初在杞縣跟著吳芝圃(毛澤東在廣州農運所的學生、原河南省委書記)打游擊。入伍後不久,在扶溝縣四所樓鄉一個叫歐陽崗的地方,他參加過伏擊日本輜重車輛的戰斗。當時敵人有6輛車,被消滅了四車,逃跑了二輛。
那時,他是戰斗小組長,帶三個兵。在那片桃樹林里和敵人周旋了一上午,一個被擊傷後倒在地上的日本兵,當他和戰友去繳他的槍時,他突然站了起來,拒不繳槍,他和戰友用刺刀迅速把他刺倒。
他說,當班長,眼得看事兒、耳得聽事兒、心裡得揣摩事兒,子彈可不長眼睛。談起過去的戰斗歲月,他說的最多的一句話就是:怕死是不行的,革命真的不是請客吃飯!
後來部隊整編被編入劉鄧大軍二野11縱隊獨立旅二營4連1排。
在隴海線黃口車站的一次戰斗中,子彈從後面把他的帽子打飛了,他邊說邊做著手勢。也是在這一次戰斗中,機槍子彈打中了右上臂從右前臂穿出。說著老人挽起右手衣袖,我看到傷痕至今還在,右手小手指、無名指從受傷時起從未能伸展過。還是在這次戰斗中,一個敵人刺中了他的右小腳,他轉身一槍把敵人擊殺了。他說,戰斗可不是說著玩的,一個閃念,倒下的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老人1946年入黨,同年由班長提升為排長。他反復強調:「己正才能正人」,那時候的「官」可不是好乾的,很多人不願當官,你得吃更大的苦,受更大的罪,你得以身作則!沖鋒號響聲起後,你得帶頭沖啊,團長也是一樣。天上飛機,地上大炮,陣地上是機槍掃,雲梯豎起,你第一個得往上沖,上面敵人的子彈和下雨一樣,隨時都會犧牲,但你不能怕呀……
他邊說用手勢做著沖鋒的動作,思緒又穿越到了戰爭年代。老人參加過淮海戰役,他稱為決心戰役。當時上上下下只有一個口號:有我沒你,有你沒有我。
先是一夜160多里的急行軍,實在走不動了就拽著馬尾巴走一會兒,有時被甩到路邊的水溝里,數九寒冬,水深沒膝,但當時一點冷的感覺都沒有,至今,僅有的傷殘右腿即使在夏天還是冰諒。
淮海戰役最慘烈的雙堆集戰斗,他的腿就是在這場戰斗中被炸掉的,說起自己的傷,他沒有說更多,只是平淡地說左腿被炮彈炸掉了,後來在永城戰地醫院截了肢。
在永城的戰地醫院有6個休養所,在那裡他認識了鄧長順、康留剛、李民等傷殘軍人,那時,傷員每人每天補助三斤麥。
那場戰役,一起負傷的還有他們團長馬明,他是傷著腰了。老人和他的團長馬明同是杞縣人,兩個人一起因殘轉業到杞縣,前些年,兩個人還經常見一見,聊聊過去的事情。 馬團長在杞縣可是名人,不怕死,會打仗,沖鋒號一吹,就是向前沖,帶頭爬雲梯,去世前在杞縣很有名望。說起他的團長,他一臉自豪。
談話間,我給老人敬茶,看著面前的茶水,他說,最緊張的時候,渴了就喝路上馬踢兒印里的馬尿。說起那時的苦和累,老人家身子挺了挺,渾濁的眼睛裡透射出堅定和剛毅。
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和老人緊挨著坐在一起,老人家牙全沒了,出於對老人的尊重,我只給他夾些他能嚼爛的菜。其實,老人家手還挺靈便,生活完全可以自理,他夾菜的時候,我看了他受傷的右手指,細小而彎曲,多年的練習他早已習慣了殘肢給他帶來的一切。
美好的心靈可以跨越一切。也許在他心裡,他一點殘疾都沒有!我想這也是他長壽的秘訣。
席間,他喝有一兩酒,我和他邊吃邊聊家常。
1948年,那年他才23歲,因傷殘復轉到地方,和哥哥一家一起過日子。由於身殘,老人一生沒有娶上媳婦,哥嫂亡故後,他隨侄兒孔祥良一家一起過日子,侄子是縣水利局退休幹部,如今侄子、侄媳都已經是七十多歲的老人,他們幾十年如一日無微不至地照顧他。如今每逢節假日,在北京工作的侄孫都要從北京飛回老家,看望90歲的他。
不但孝順,而且還有學問,是個博士呀!說起他這個侄孫,那神態,比自己立軍功章都高興。
我問起老人的優撫。
老人一臉嚴肅地說:「不向政府伸手,不去敬老院」!
前些年,縣民政部門動員他去敬老院,他就是不肯。他說︰「感謝政府、家人對他照顧,和家人在一起是最大的幸福,沒有侄兒一家的照顧就沒有他的今天」。
他的侄兒孔祥良說,前些年,他的優撫金民政部門總是拖,有時都拖到第二年,無論有沒有優撫金,他們都會贍養老人。
他的侄孫孔令山說,如今條件好了,老人現在每月3400.00元優撫金,前些天蓋新房,民政部門還給資助老人3萬元,他投資20多萬元,給家裡老人按裝了水電氣暖等城裡能享有的一切。幾位老人是家裡最好的「寶貝」,要讓他們的晚年過得更美好。
我問起老人的軍功章,傷殘證。
令山說,優撫證、傷殘證民政部門統一收繳保管。由於時間久遠,軍功章也不知放在哪裡了。
這次來,沒有看到老人的任何證件,覺得有點遺憾。
村裡的很多年輕人都是聽著他的革命故事長大的,看到繁明老人在飯店吃飯,一會兒來了幾個孔家人,老人一一給我介紹著這是祥字輩的,令字輩的,還有德字輩的。
幾代人共同圍著老人家,老人心裡樂開了花。
「七十從心所欲而不逾矩。」聖祖只給出了七十之前的人生境界。看著其樂融融的一家人,我想,對於九十歲的老人,人生最大的幸福也許不在於年輕時的絢麗綻放,而在於晚年像夕陽一樣平靜而自信地徐落。
臨走時,我用手摸了摸老人系在上衣左胸前鼓鼓的布袋,老人說,這裡面都是侄子,孫子孝敬的錢,雖然他也花不著,但孩子們執意讓他放在這里,這樣他花著更方便。
回鄭州的路上,老人哪些刀傷、槍傷、炮傷不斷地浮現在我眼前,我想,從23歲的青春年華到90歲的耄耋老人,他的奉獻不僅僅停留在生命的意義上。
他永遠被記錄在共和國的史冊里,鐫印在每個人心中。
90歲老兵,你過得好嗎?
B. 89歲好萊塢傳奇自導自演90歲「毒騾」傳奇,人生沒有回頭路,你怎麼看
除了時間,我可以用錢買到一切;"
「除了親情,我可以用錢買任何東西;」
「我可以用錢買到一切,但自由。」
——《騾子》厄爾·柊司
《騾子》在全國藝術聯合會線上如期上映,89歲的伊斯特伍德還能在屏幕上看到,一定要珍惜。
毒販邀請厄爾做「自己人」後,一切迎來了轉機,厄爾徹底進入了「事業」。在宴會上,他勸說胡里奧離開,並被熨燙成「習慣了舒服的時候跑腿」。
入行容易,出行難。他活了快90年了,這輩子犯了這么多錯,所以他希望他認識的「朋友」和「孩子」能走上正道。
在收到孫女含淚的抱怨後,厄爾終於意識到時間是不能節省的,金錢和風景的外表怎麼能和家人相比。
於是他放下一切,回到妻子的床上,陪伴她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但是這一次,他被盯上了。對,就是他們。
庫珀和邁克爾·佩納扮演緝毒署特工的角色,給這部電影增添了很多色彩。
(尤其是已經轉型的庫伯,可以算是還了伊斯特伍德對他的好感。)
七天後,厄爾受到了法律裁決的迎接。在法庭上,他供認不諱,阻止了律師的辯護,並認罪。
他心裡鬆了一口氣。他選擇了「離職」,回到妻子身邊。他被家人和十二年不和自己說話的女兒原諒了。
在他看來,這一生浪費了答案。
03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有幾段話厄爾想回到家人身邊:
「以前我覺得在外面做個『大人物』比在家裡做個失敗者重要多了。」
「家庭是最重要的,不要做和我一樣的事情——把工作放在家庭之前。」
伊斯特伍德之前的電影里有多少煩人的雜念不常見。
伊斯特伍德本人和他妻子的女兒艾莉森·伊斯特伍德在這部電影的結尾扮演了一個與父親和解的女兒的角色。這部電影可能是伊斯特伍德的一些自白。
就像《老爺車》里的一大片亞洲情節一樣,厄爾一生最愛在Mule里喂養的萱草,原本就是上世紀初從東亞移植到美國的花。
現實中的動物「騾子」本身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混血兒。
影片內部給出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比喻。
一切值得珍惜的東西,他們可能根本沒有邏輯,而是人性本身的本性。
影片中的伯爵,雖然有著浪子之心,熱衷於參加雞尾酒會,調戲美女,甚至拿幾個P換PC,但是作為一個老兵。
他腦子很清楚,知道F毒是違法犯罪的。
第一次知道自己在送毒品後,心慌得沒火了。
如果說第一次是為了孫女的婚禮,第二次是為了贖回園藝園,第三次是為了幫助朋友,那麼最後越陷越深的原因是什麼呢?
就是存在感!就是尊嚴!
然而,最大的誤解之一是,厄爾只是在用金錢的道具來證明自己的有用性。
這是世界上所有男人都會犯的錯誤,也是人們可以引以為豪的錯誤。
即使是厄爾這種年近90的老人,慢慢來還是會犯錯。
當伯爵最後陪伴他垂死的妻子時,她對他說:
「你在這里對我來說就是全世界」(你對我來說就是全世界)ps:這里的真TM讓人難以忍受,對一個有良知的人來說太致命了!
「我愛你,瑪麗」這幾個字,是在無奈、內疚、不再說話之後,被千言萬語收集起來的,出現在他的臉上。
那種倔強了一輩子,爭強好勝,享受的人們的關注已經褪去,剩下的只是蒼老,想陪妻子度過餘生。
但是時間是買不回來的。太晚了。
從《老無所依》到《綠林好漢》,厄爾在電影中的墮落令人尷尬。瀕臨絕望的救贖值得原諒嗎?
也許這個故事在某種意義上是重獲「第二次機會」的白日夢。如果一個90歲的老人可以輕松實現財務自由,他會怎麼做?
《騾子》中的悲劇意識似乎遠不止《老爺車》的結局。沃爾特把灰塵吐成十字形,讓人覺得他的字好,他的歌悲傷。
諷刺的是,這也很有趣:
夏普在現實中一夜成名。
最後他被判了三年徒刑,但他實際上是在服刑一年後才出來的。
因為名氣大,當時的美國總統喬治·w·布希還特意邀請他到白宮,讓他指導園藝知識...
打敗他事業的互聯網終於讓他出名了。
然後,他仍然在照料他最喜歡的萱草,無論是在監獄里還是為小布希。
其實伊斯特伍德想在電影里給厄爾無非是「價值」這個詞!
但最後發現,所謂的價值和尊嚴,並不值得珍惜!
這是這部電影的主題...
感謝騾子,感謝伊斯特伍德,你是傳奇!
C. 90歲抗戰老兵沒法證明自己身份,指著博物館照片說這就是我,後來怎樣了
在當今社會處處都需要能夠表明身份的證明,這是從出生開始就無法避免的,為了不成為黑戶必須在出生就著手辦出生證明,之後就是身份證。國家發展迅速,為了更好地管理這種政策也已經持續很多年了。而在抗日戰爭時期,那些為新中國建立拋頭顱灑熱血的將士們在槍彈雨林中活下來後,雖然隱姓埋名了,但是國家為了給予他們該有的榮譽,因此他們會有著軍人獨屬一份的軍人證。但是如果丟失了,又該如何去證明自己軍人身份呢?今天要介紹的就是一位遺失掉了軍人證明的老人,他又該如何向眾人證明自己的身份呢?
總結
郝志全現在常說自己是替那些戰死的戰友們看新中國的發展,回憶起過往的他仍舊帶著對戰友們的懷念和感傷。有些人年紀輕輕的就戰死沙場,同樣也有和郝志全一樣苦於沒有身份證明的無名英雄,他們沒有一張照片可以證明,同時也會因為時間久遠而遺失證明,但是卻是實實在在浴血沙場和敵人廝殺過的,在和平之下的我們對這些老兵必須致敬。
並不是想要得到特殊待遇,並沒有麻煩國家的想法,只是想在有生之年得到自己真正經歷過那段歲月的認可。這個願望如此的微不足道,不為名不為利,這是一種特有的歸屬感作祟。工作人員可以在老人沒有相關證明,等同於大口說白話的情況下將事情重視對待應該也是出於對老兵的敬畏吧?而能夠得到公眾關注,應該也是想要這些老兵們可以得到一個好的結果吧?
D. 並不遙遠的戰場:90歲老兵回憶70年前的朝鮮戰爭,你知道嗎
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這首老歌中所承載的歷史,是沉甸甸的。在湖南懷化懷仁晉源老年公寓里,老兵張青松總愛哼唱著這首歌,因為,他的青春深深藏在了這首當年出征的戰歌中,歌聲雖算不上慷慨激昂,但正是那段烽火硝煙的歲月給他留下了深刻的記憶。
記者手記:
談起那段在朝鮮的歲月,張青松老人神采飛揚,那首志願軍戰歌也是反復吟唱。張老說,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都不是英雄,只是一名軍人,盡著軍人應盡的義務。但從另一個視角看,他雖然沒有在一線沖鋒陷陣,但是軍人的犧牲奉獻又豈止在一線啊。在朝鮮的3年裡,他和眾多的志願軍戰士一樣,默默無聞卻做著意義非凡的事情,獻出了自己的美好青春與一腔熱血,他們都無愧於志願軍戰士的稱號!
E. 90歲抗戰老兵,因證件丟失不能自證身份有多讓人心酸
「我不願意給祖國添麻煩,我只想在有生之年證明自己曾經是個兵」,這句話出自一位90多歲的抗戰老兵,他飽含著熱淚說道。沒有其他的要求,就是想證明過去是個兵,90歲的老人為什麼這么說,這背後又有什麼樣的故事?今天我們來介紹一下山西抗戰老兵郝志全的故事。
他叫郝志全,山西省晉中市榆社縣楊桃村人。
1931年,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在此之後,戰火逐漸蔓延到大半個中國,有血性的中華兒女發揚不屈不撓的抗爭精神,自發參軍到前線,為維護祖國的山河拋頭顱灑熱血。1944年,郝志全16歲,這一年他他懷著滿腔熱血入伍,被編入當時的129師的385旅。
在國家需要時挺身而出,戰事結束選擇解甲歸田,這正是中國英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精神的體現,不求別的,只求一個證明,讓我們向郝志全老人致敬。
F. 山西90歲老兵,證件遺失無法驗證身份,後來怎樣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地大物博有著豐富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國家,在以前有很多國家都對中國伸出了魔爪,想要來侵略中國的資源,所以經常對中國發動戰爭。歷史上最令人痛心的戰爭,就是發生在近代的日軍侵華戰爭,整個中國一時之間陷入了泥濘,很多百姓流離失所無家可歸,那是中國經歷過的最黑暗的時期。但後來全國人民萬眾一心,不畏艱難險阻,很多人為取得抗戰勝利拋頭顱灑熱血,因此在戰爭期間也出現了許多的抗戰英雄。
生活在現代社會,我們過著安穩的生活,並不能體會他們老一輩人的感受,只能從歷史書上面去了解那一段光榮歲月,「勿忘國恥,振興中華」並不是一句口號,我們這一代人有這一代人的責任和使命,需要我們做出實際行動來使國家變得更好。
G. 90歲志願軍老兵冒雨接戰友回家,背後有著怎樣的感人故事
我覺得這個故事還是非常感人的,體現了濃厚的戰友情,而且英雄的功績,功不可沒,正所謂山河錦綉,英雄歸來,向英雄們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