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尼姑拿千年佛像鑒寶,專家:贗品!尼姑笑問:你可知貧尼是誰
是誰又能怎樣?弘揚佛法我認可,但通過這種方式來弘揚佛法,這是我不能接受的,所謂的千年佛像只不過是「前年佛像」而已,雖然這位尼姑的做法和想法是好的,但我依然不贊同她的做法,畢竟這是鑒寶的節目早灶,在明知道自己東西是假的的情況下,依然拿著它來鑒寶,這是對節目和專家的不尊重。
說句不好聽的話,這個所謂的千年佛像就是一眼假,稍微懂點古玩知識,了解古代佛教鑄造工藝的,是都可以直接判定其真假的,而佛像本身的真假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其作為供養存在的器物,供佛教度膜拜,這本身的價值就是巨大的,如果是個無神論者或者不是佛教徒的人拿出這尊佛像去鑒定,還旦槐情有可原,但如果是一名佛教徒的話,不管是什麼理由和原因,拿佛像去鑒定真偽,都有些說不過去,也可能是我的認知有限,領悟有限吧,希望佛祖不要怪罪我。
2. 圓明園中收藏的歷史文物
1、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
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的噴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間的紅銅鑄像。1860年英法聯軍侵略中國,火燒圓明園,獸首銅像開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為止牛首、猴首、虎首、豬首、和馬首銅像已回歸中國,收藏在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3年4月26日,法國皮諾家族在北京宣布將向中方無償捐贈流失海外的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青銅鼠首和兔首。此次捐贈的鼠首、兔首,為北京圓明園流失的十二生肖青銅像中的兩件。
目前,圓明園十二大水法中的十二大生肖獸首已經有8個回歸中國,其中龍首目前在台灣保存完好,不過蛇首、雞首、狗首、羊首則下落不明。
2、《圓明園四十景圖》
《圓明園四十景圖》由清代宮廷畫師沈源、唐岱繪制,並由乾隆題詞。這四十幅圖真實地紀錄了圓明園當年的盛況,每一幅繪畫代表了園中(僅僅是圓明園本園)的一組景色。
在乾隆繼位不久後,繪制工作就開始了。畫師最初畫了三十多幅,但乾隆不斷對圓明園大規模擴建,畫師們又另外繪制了幾幅,同時修改了已經繪制的作品,前後歷經幾十年,終於完成這些繪畫。
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京西五園三山時,將這四十幅畫掠奪走。現藏於法國巴黎法國國家圖書館。
3、王作左守鼎
王作左守鼎高41、口徑38厘米:口沿外折,上立粗壯的兩耳,頸部略收,腹部稍鼓,腹下置三蹄足。頸和足的上部均有短棱脊,形制與小克鼎相似,但小克鼎的腹部似乎更深些。
該鼎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後被中國保利集團公司購回,現收藏於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
4、緙絲佛像
清乾隆年間製品,幅面6×4平方米,題名「無量壽尊佛」。構圖由上至下分為四個部分:第一層為天宮伎樂。
第二層為主體的「三世佛」,即正中的主尊釋迦牟尼佛和協侍的迦葉、阿難兩尊者,左為東方世界的主尊葯師佛,右為西方世界的主尊阿彌陀佛,也就是梵語原意的「無量壽佛」、「長壽佛」。
第三層為十八羅漢和四大天王,左邊一組為北方多聞天王和西方廣目天王,右邊一組為南方增長天王和東方持國天王;最下層為祥雲普照。
上鈐「乾隆御覽之寶」朱文方印,中有「乾」、「隆」分體朱文印,為皇宮舊物。 該佛像採用中國傳統織造工藝——緙絲技法織造。
具體做法是採用平紋組織,先將圖案底稿描繪在經線上,再用多把小梭子按圖案色彩分色線挖織,即俗稱的「通經斷緯」。
因這種織法有鏤刻效果,人稱「承空觀之如雕鏤之像」,故又稱「刻絲」、「克絲」。
該佛像工藝精湛,有數十名著裝不同、神態各異的人物,圖案色彩多至百種以上,細部極為繁復工緻,整體幅面闊大恢宏,堪稱緙絲藝術的登峰造極之作。
由圖案內容可推知,應特為清宮禮佛祈福而造,如此巨幅清前期緙絲佛像存世已較為罕見。
1860年「火燒圓明園」後被掠奪並流失海外,現收藏於法國巴黎楓丹白露宮中國館。
5、《綺春園射柳圖卷》
道光皇帝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皇帝,他不但文才出眾,騎射嫻熟,還能繪一手好畫,寫一手好書法。《綺春園射柳圖卷》,即是他親手所繪的在圓明園三園之一的綺春園射柳實景圖,全卷高70厘米,長621厘米,設色紙本,繪工精細,道光作三次題詩跋署,珍藏於圓明園中。
在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沖入圓明園,一萬多英法官兵對這座富麗堂皇的宮殿園林,進行了瘋狂的掠奪,這幅珍貴的道光皇帝《綺春園射柳圖卷》也被掠往法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圓明園文物
3. 佛像收藏的價值分析
佛像是當今 收藏 界的熱門收藏品,那麼佛像收藏的價值如何?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佛像收藏的價值,一起來看看。
佛像收藏的價值
中國金銅佛製作大約有兩千年歷史,但具體始於何時,尚無定論,需進一步研究。現代人將中國古代金銅佛分為“漢傳”和“藏傳”兩大類。漢傳金銅佛自東漢始造,歷經魏晉、南北朝、唐宋……歷史跨度漫長;藏傳金銅佛像則以元明清傳世品多見。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時期的佛造像都具有與當時社會習尚和精神相一致的特徵。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瘦骨清像”,讓人們想起了“建安風骨”。唐代造像的華嚴大氣,則體現出唐代雍容大度、海納百川的輝煌氣象。宋代的佛造像已完全世俗化,佛彷彿已走入了人間,成了人們自己身邊的你、我、他,顯得非常可親、可敬。
佛像製作最初從五胡十六國開始慢慢興起,至魏晉南北朝時達到了一個高峰。據了解,現存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金銅佛像是後趙建武四年(公元338年)的一尊鎏金銅佛坐像。這些佛像不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對象,也是珍貴的民族藝術遺產,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愛。據觀察,在拍賣市場中創出高價的,大多是明清時期的金銅佛像。在現在的市場上,一尊銅質佛像小品,其市場價格至少在5萬元左右。品質上好的銅佛像,價格可達1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
佛像收藏的價格
北京2016年春季拍賣剛剛落幕。由拍賣結果看,金銅佛像市場依然十分火爆。其中,嘉德拍賣的“萬法歸一——宮廷造像精粹”專場的成交率為80%,“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成交率達到了88%;“帕拉11-12世紀至稀至珍雙色銅合鑄釋伽牟尼成道像”以2530萬元成交,“17世紀銅鎏金財神護法一組”成交於2300萬元;北京東正的佛像專場中,“明銅鍍金道教水將像”以8970萬元的價格成交;保利拍賣的一尊明宣德觀世音菩薩坐像以4830萬元成交,清雍正綠度母坐像3795萬元被人請走;匡時公司的“十五世紀銅鎏金無量壽佛”以2817.5萬元拍出,“十五世紀銅鎏金釋迦牟尼佛”成交於2127.5萬元。
佛教是中華民族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對人們的影響歷史悠久,根深蒂固。兩千年的佛教傳播歷程,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贖,平撫世間的種種困惑與焦慮。而佛教工藝品作為佛教思想的載體,體現了宗教、歷史、 文化 、工藝等多重價值,更是受到人們世代的尊崇。佛教工藝品一般可分為佛像、唐卡、法器三大類,佛像作為古代的雕塑藝術品,相對於其他古董,更多的體現出製作年代的社會風貌和人物精神。尤其明清時期的金銅佛像,更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藝術特點,工藝、材質更加講究,也最具有觀賞性,把佛教高深的哲學、美學思想都凝聚在了佛像里。
在我國,以往,佛像主要被供奉在寺院和信徒家中。20世紀60—70年代,收藏佛教工藝緩櫻品的藏家主要以外國人為主,拍賣場上很難見到華人的蹤影。直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人、新加坡人和中國台灣藏家開始收藏佛像。而內地人士收藏佛像大約是在90年代中期以後。
在1996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曾以7.92萬元拍出過一尊“乾隆粉彩無量壽佛像”,由於乾隆皇帝自稱為“長壽佛”,因此御窯廠燒制了一批精緻的無量壽佛像供宮中使用;在1997年翰海春拍中,一尊“明木雕金漆佛像”成交於2.75萬元,當年秋拍,翰海的一尊“明銅蓮花坐佛”拍出了26.4萬元;1998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一尊“晚隋鎏金銅佛坐像”以398萬港元成交;1999年春拍,翰海將“明永樂銅鎏金佛像”拍出了66萬元,創出當時內地佛像拍賣的最高價。
當時文物部門有規定,藏傳佛像因為涉及民族問題不能拍賣,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佛像市場的發展。
那時內地拍賣會上的精品佛像多來自天津市文物商店。10-20厘米高的清中、早期佛像的價格一般在1萬元左右,好一些的品類在2萬元左右,相對於同時期陶瓷類、書畫類的紅火,佛像還處於冷門藏品。
隨著內地逐擾沖叢步放開藏傳佛像的拍賣限制,佛像收藏開始出現明顯升溫,其價格也出現快速飆升,佛像工藝品開始以判帶專場拍賣的形式出現。2004年,嘉德公司在其秋季拍賣會上,第一次推出了“尊崇之美——佛像藝術”專場,135件佛像集體亮相,這是中國內地的首個佛像拍賣專場。其中有十多尊為藏傳佛像,全場總成交額1200餘萬元。一尊明末清初的“銅鎏金松贊干布坐像”最為罕見。這尊藏傳佛像在1905年被法國藏家收藏,銅鎏金松贊干布坐像題材罕見,造型完美,工藝精湛,是一尊保存極佳的佛像精品,最終成交於110萬元。
2006年,佛教藝術品尤其是藏傳佛教藝術品成為市場新寵,上拍數量和價位都有大幅度增加。2006年10月,香港蘇富比秋拍成交的13件倫敦斯皮爾曼家族收藏的佛像總成交額高達3.4238億港幣,當其中一尊“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憑借1.166億港元的成交價創下單尊佛像的世界拍賣紀錄之後,佛像收藏出現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2006年11月,北京匡時秋拍推出“般若光輝—古代佛教文物專場”;2006年12月,北京翰海進行佛教藝術品專拍,首推“永樂氣象”金銅佛像專場,上拍11件明代永宣時期的佛像,多件成交價超過百萬元。北京翰海在2007年春拍和秋拍中分別推出“經辯金銅佛像專場”和“菩提主義金銅佛像專場”,成交率均在80%左右,兩場總成交額1.3億元。
2008年的佛像拍賣呈現降溫趨勢,其中金融危機的影響直接造成藏家的惜售心理,從而導致佛像市場精品數量銳減。佛像拍賣市場在經歷了前兩年的跳躍式發展後,進入盤整階段,調整大約用了兩年時間。
在香港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鋈金銅無量壽佛坐像”以7010萬港元成交,為2010年開了個好頭。北京翰海2011年春拍上拍了大量佛像,其中有3件佛像成交價逾千萬元人民幣;北京保利在當年秋拍中推出“觀自在中國佛教造像專場”,有63件拍品成交,成交總額高達7388.86萬元,其中有兩件達千萬元級別。
自2013年春拍,從拍品成交情況來看,打破了兩年來國內佛像市場躊躇不前的局面,再次掀起國內佛像市場的收藏熱潮。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最終以2.36億港元成交,刷新中國單體佛像成交紀錄,被佛像收藏家鄭華星先生請走。在北京翰海2013春季拍賣會“五覺——金銅佛像”專場上,鄭華星先生一人獲得了9尊佛像,其中以1978萬元請得金銅佛像專場的封面標的——倫敦斯皮爾曼家族舊藏的“宋代銅鎏金蘇頻陀尊者”。
2015年,佛像市場繼續走強,越來越多的拍賣企業開始嘗試金銅佛像的拍賣運作。秋拍中,北京保利古董板塊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斯皮爾曼家族秘藏梵像聚珍”專場中,共推出12件佛像,總成交額達到1.9億元。其中,一尊“十四世紀釋迦牟尼”以1.035億元成交,“十四世紀交腳彌勒菩薩像”和“清乾隆燃燈佛”分別以3910萬元,3392.5萬元成交。
佛像收藏的行情
佛教作為中華民族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對國人的影響根深蒂固。佛教藝術品作為佛教思想的載體,更是受到人們的敬愛。兩千多年的佛教文化歷史,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贖,平撫世間種種困惑。通過藝術,呈現的是一門集宗教、歷史、工藝價值的綜合體,所依託的文化將隨我們民族精神而存在,其生命力永無止境。
藏傳佛教藝術尤以其精湛的工藝,特殊的歷史背景,神秘的派系傳承而得到社會的關注。藏地佛像多以金銅鑄造,稱為利瑪。精選的材質所塑成的雕像,均謂以製作人名號或地區名稱前綴,如扎什利瑪、桑塘利瑪等。
尤其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的藏傳金銅佛像,藏地稱其為永樂利瑪。因受尼泊爾紐瓦爾藝術的影響,人物造型准確自然,工藝精湛,細微處纖毫畢現,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旨趣。藏傳佛教藝術品較之漢傳佛教藝術品存世量大,藝術特色也更加鮮明,並擁有國際化的收藏和市場背景,近年來藏傳佛教藝術品在市場上備受追捧,大量競買資金湧入這一領域。
市場上的佛教藝術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類為主。佛像做為主流,應該重點關注藝術審美價值高的金銅佛教造像精品,13世紀前的早期金銅佛像,以及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佛像藝術品;唐卡方面,早期唐卡作品、與宗教歷史文化相關的作品,以及藝術審美價值高的唐卡作品較有收藏價值;法器也有三類值得關注,製造工藝精美、用料考究的法器,與宗教歷史文化相關的法器,以及 雕刻 精美的護經板等。近幾年來,拍賣市場上的主流拍品是明代永宣時期的佛教藝術品,尤其有題款的精品市場更為關注,其次是清代宮廷風格佛教藝術品,以出自六品佛樓的佛像最受歡迎。
2004年以來,佛像精品一直都集中在中國境內交易,成交價格最高的佛像連續三年在中國境內產生。2004年中國嘉德[微博]、北京翰海首推金銅佛像專場,總成交額達4000多萬元,翰海金銅佛像專場中藏式風格佔73%。2004年奪得中國佛像成交第一名的是香港佳士得[微博]秋拍中的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金銅佛像,以1798.375萬港幣成交。次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明代銅葯師佛以1100萬元成交。
4. 這副唐卡是什麼佛
長壽三尊圖常見於藏傳佛教寺院殿堂和民間居家經堂的壁畫、唐卡、雕塑中專。畫面布局一般以屬長壽佛為中央主尊,左下是白度母,右下是尊勝佛母。三尊佛像供奉在一起被認為是福、壽、吉祥的象徵,故深受藏族人民的喜愛。
參考自網路
在寺院殿堂入口處門楣上方或供奉舍利塔的靈堂里,這三尊佛像是必須供奉的,同時,有的壁畫還書以長壽三尊咒語:「嗡阿瑪熱尼仔萬布耶梭哈」。信徒們相信修持此法或持誦長壽佛咒語,能增長壽命,增長福慧,避免意外身亡,消一切罪業。
5. 葯師佛和長壽佛什麼區別
葯師佛,又作葯師如來、葯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據《葯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載,月光遍照菩薩與日光遍照菩薩同為葯師佛的二大脅士。月光菩薩與日光菩薩同為無量無數菩薩眾之上首,次補佛處,悉能持葯師如來之正法寶藏。
葯師佛之形像,據葯師琉璃光王七佛本願功德念誦儀軌供養法載,左手執持葯器(又作無價珠),右手結三界印,著袈裟,結跏趺坐於蓮花台,台下有十二神將。此十二神將誓願護持葯師法門,各率七千葯叉眷屬,在各地護佑受持葯師佛名號之眾生。又一般流傳之像為螺發形,左手持葯壺,右手結施無畏印(或與願印),日光、月光二菩薩脅侍左右,並稱為葯師三尊。
葯師佛面相慈善,儀態庄嚴,身藍色,烏發肉髻,雙耳垂肩,身穿佛衣,坦胸露右臂,右手膝前執尊勝訶子果枝,左手臍前捧佛缽,雙足跏趺於蓮花寶座中央。身後有光環、祥雲、遠山。
藏語音:「桑給眉拉」。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凈琉璃世界,其國土庄嚴如極樂國。此佛誓願不可思議,若有人身患重病,死衰相現,眷屬於此人臨命終時晝夜盡心供養禮拜葯師佛,讀誦葯師如來本願功德經四十九遍,燃四十九燈,造四十九天之五色彩幡,其人得以蘇生續命。
長壽佛:
阿彌陀佛的梵文原意是「無量光」和「無量壽」兩種意思,具有空間和時間兩種性質,本來是阿彌陀佛一身所兼具的。但喇嘛教內卻將兩種含義分別作為兩尊佛供奉。
喇嘛教認為無量光佛是原生的,無量佛是他的化身。在喇嘛廟里無量佛的壁畫、雕塑、唐卡畫像可以說是比比皆是,特別是在靈塔殿里,長壽佛是不能缺的。
長壽佛著菩薩裝,具文靜的女性特徵。頭戴天冠,梳著高髻,上身袒露,呈現橘紅或土紅色,身上有瓔珞、項圈等庄嚴的器具。最典型的特徵是雙手作禪定印,即雙手上下折疊放在屈盤的雙膝上,手中拜一個生長著吉祥花卉的寶瓶。他的頭微低,表情靜穆高潔,掠過一絲神秘的微笑。體態勻稱,象一位端莊的女性。
長壽佛(Amitayus),一頭二臂,身紅色,盤發成髻,戴五佛寶冠,上穿天衣,下著綢裙,身佩珍寶瓔珞,具足一切報身佛的種種庄嚴,雙手結定印於膝上,手上置長壽寶瓶,兩足以金剛雙跏趺安住於蓮花月輪上長壽佛,為息增懷誅四事業空行母圍繞,以勾召五大精華、壽命、福智等。佛經中說:持誦長壽佛咒語,能增長壽命及福德智慧,避免非時而死及夭折或意外身亡,消除一切罪業,證無死成就或住生西方極樂凈土。人身是無常的,出生於此世間當中,往生也是必然存在的。修持長壽佛,現生可消除疾病、延長壽命,善業善緣增長,惡業惡緣縮短,令世間法之事業長壽。當我們往生的時候,對我們有利益的只有佛法。命終亦可往生長壽佛凈土。
葯王,梵名Bhais!ajya -ra^ja ,音譯鞞逝舍羅惹。為施與良葯,救治眾生身、心兩種病苦之菩薩。為阿彌陀佛二十五菩薩之一。據觀葯王葯上二菩薩經載,過去無量無邊阿僧只劫,有佛號琉璃光照如來,其國名懸勝幡。彼佛涅盤後,於像法中,有日藏比丘,聰明多智,為大眾廣說大乘如來之無上清凈平等大慧。時眾中有星宿光長者,聞說大乘平等大慧,心生歡喜,以雪山之良葯,供養日藏比丘及眾僧,並發願以此功德迴向無上菩提,若有眾生聞己名者,願其得滅除三種病苦。時長者之弟電光明,亦隨兄持諸醍醐良葯供養日藏及諸僧眾,亦發大菩提心,願得成佛。其時,大眾贊嘆星宿光長者為葯王,電光明為葯上,後即為葯王、葯上二位菩薩。同經並載此二菩薩久修梵行,諸願已滿,葯王菩薩於未來世成佛,號凈眼如來(梵Vimala -netra );葯上菩薩亦成佛,號凈藏如來(梵Vimala -garbha )。
6. 觀音廟的介紹
觀音堂之名聞遐邇,除在於其悠久歷史以外,更是簽署中美《望廈條約》的地方。 禪院為中國古代的佛教建築,具中國名山古剎的特色,禪院的首座是大雄寶殿,次殿是長壽佛殿,後座正殿是觀音殿。院後還有廣闊幽深的後花園,是一座頗具規模,港澳罕有的佛寺建築群。大雄寶殿正對禪院,庄嚴宏偉,供奉三尊三寶佛像,皆為丈八金身,魁梧雄偉,其中之一為佛祖釋迦牟尼;殿旁懸有一個銅鍾,古色斑駁,已有三個半世紀的歷史。殿頂檐頭瓦脊,鑲有明朝琉璃瓦及精工鑲嵌的石灣公仔,栩栩如生,維肖維妙。 次殿是長壽佛殿,供奉長壽佛,佛像安詳,象徵佛陀普渡眾生的精神。進入主殿觀音殿,供奉觀音大士蓮台,樟木雕塑,十八羅漢分列主殿兩旁,雕工精細,造型神態活現,其中位於左面的一尊羅漢,眼睛浮突、鼻骨高隆、鬢發捲曲,極像外國人,據雲就是義大利威尼斯人馬可孛羅,他曾在中國研習佛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