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長壽之理

長壽之理

發布時間:2023-12-30 05:27:10

⑴ 孫思邈《養生銘》的解釋

孫思邈《 養生 銘》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

神疲心易疫,氣弱病來侵。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

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亥寢鳴天鼓,寅興漱玉津。

妖邪難侵犯,精氣自全身。

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

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

壽夭休論命,修行在本人。

倘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孫思邈《養生銘》的解釋如下:

怒甚偏傷氣,思多太損神。神疲心易疫,氣弱病相因。

這一節總體上是講精神 養生 的,怒之所傷,肝氣也;思之所傷,脾胃之氣也;喜之所傷,心氣也。氣乃肺、腎所主,神依氣血所存,正氣損傷,豈不心「疫」、病「因」嗎!對於此,孫思邈在他的《千金方》中曾引用魏晉時期 養生 學家嵇康的話說:「 養生 有五難,名利不去為一難(實乃最大的心病),喜怒不除為二難,聲色不去為三難(確為耗心神、傷腎氣之大慮),滋味不絕為四難(吃也是非常費腦筋的活),神慮精散為五難。五者必存,雖心希難老,口誦至言,咀嚼英華,呼吸太陽,不能不回其操、不夭其年也。五者無於胸中,則信順日躋,道德日全,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壽而自延,此 養生 之大旨也。」在孫氏反復論證的這段話中,重點強調的都是情志對 養生 的決定性作用。

就孫氏詩中所說之怒傷肝言,它是人情志受損的一種表現。《黃帝內經》中有明確地論述:「大怒則形氣絕,而血菀(涌)於上。」(《素問·生氣通天論》)「怒則氣逆,甚則嘔血及飱泄。」(《素問·舉痛論》)也就是說,怒因氣生,氣則怒發,生氣——發怒——生氣,構成了一條惡性循環鏈。正如《淮南子》所言:「人之性,有所侵犯則怒,怒則血充,血充則氣激,氣激則發怒」。唐代詩人白居易在他在一首制怒詩中也闡明了雷同的觀點:「自知氣發每因情,情在何由氣得平,若問病根深與淺,此身應與病齊生」。

怒氣大發,相應的疾病就會因之而生,受害最直接的是肝膽系統。因怒導致的機體的氣血逆亂,會使人出現頭痛、目脹、面紅、耳赤、嘔血、憋氣等症狀。甚則使人昏厥卒倒,因此致死者也不罕見。《三國演義》中諸葛亮三氣周瑜的故事,就是一個典型的案例:血氣方剛的周瑜性情急躁,容易發怒。深諳心理學的諸葛亮故意用計讓他動氣,結果沒有用真槍實彈就放倒了這位年僅36歲的英雄漢。臨床上遇到的因突然動怒而導致血壓升高、不省人事,甚至發生腦溢血死亡的病例,在國內外媒體上都不時有過報道。「氣是殺人賊」,老百姓的說法一語道破了生氣對人類 健康 的嚴重危害。

美國醫學專家的一項調查說,一個人經常發怒或心身承受的壓力太大,機體會分泌出一種代謝類固醇 皮質醇,它會直接損害人的記憶力和對事物的專注力。不良情緒還會增加胃中鹽酸的流量,影響人的食慾,使人發生胃痛、惡心,甚至導致潰瘍病的發生。發怒和絕望的情緒是造成血壓升高的主要原因,引起血管收縮,導致舒張壓明顯上升。芬蘭科學家的研究證實了這一點,他們對616名男性對象的調查發現,每發一次怒或絕望值增加1分,高血圧的危險性就增加16%。而高血圧又可成為新的病因,引發其他更嚴重的疾病發生。癌症的發生也與經常發怒有直接聯系,有統計證實,癌症患者中易發怒的人明顯高於性格溫和的人。

再說孫氏詩中說的思傷神,神指的是人的精神意識,是人類區別於其它動物、獨具聰明智慧表現的主要指征之一。神志的主宰者是心,《靈樞·大惑論》中有「心者,神之舍也」的話。思為心所主,《孟子·告子上》中「心之官則思」的話。心的主神、主思功能處於正常狀態,人就表現出聰明、理智、敏捷、靈活, 健康 長壽的機會相對就多;反之,人就會表現出愚笨、粗魯、遲鈍、固執,疾病和災難的發生率相對就要高些。實踐證明,大凡有雄心壯志的人、聰穎靈透的人、豁達大度的人、善於處世的人,都是有「心計」的;而那些碌碌無為、傻頭笨腦、雞腸小肚、無朋無友的人,或多或少都缺了點「心眼」。很顯然,心的這些功能里,包括了大腦的某些功能。把心與腦的部分功能混而談之,不能片面地歸結為古人認識上的局限性,重要的是如何透過這一現象去認真挖掘其中存在的必然性聯系。在現代臨床上,一些心腦疾患在發病機制上表現出的相關性和對心腦疾病同治收到的理想效果,越來越使人們認識到心與腦關系的不可分割性和中醫認識的科學性。

在心境平和的狀態下,充足的心血供應和靈活的神志發揮,使人的五臟六腑處於平穩運行中,人體這個小天地保持著相對平衡的環境,疾病就很少發生。一旦人的這種平和心境被打破,心理因素造成的機體失衡狀態立即就會發生了。各種不平靜因素形成的興奮灶不時成為人思維中的優勢中心,並不斷通過大腦皮層的作用操縱植物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發揮作用,使人生出多種疾病來。有人對應考的高中畢業生進行了膽固醇濃度變化的系統測定,發現在高考前一年的平靜狀態下,其濃度處於最低值;在備考的一年中,處於不斷升高的變值;在參加高考的前夜,達到最高值;然後,又逐漸下降。日常生活中這樣的例子也不少見,當一個人心情不好時,常表現出山珍海味也難下咽、暖床柔被也難入睡、幽默逗笑也難開心等現象,由此引發的疾病就在所難免了。糟糕的心境輕則使人食慾減退、大便紊亂、月經不調、頭痛眩暈、心慌汗出、失眠健忘,重則形成神經官能症、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結腸炎、高血壓病、血管硬化症等疾病,其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對於這些由於心境不好造成的疾病,葯物治療是很難奏效的,最好還是通過心理療法。《黃帝內經》對這一問題,頗具高見,在它的第一篇《上古天真論》中就為人們開出了「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的心理處方,讓人們用平常心看待平常事,進而達到體健不病或少病的目的。

勿使悲歡極,當令飲食均。再三防夜醉,第一戒晨嗔。

在這一節所談的內容中,孫氏既說到了在上節中未說盡的情志因素「悲歡極」,又進一步強調了怒的危害,提出了「戒晨嗔」的告誡。可以肯定地說,這些都是符合科學道理的至理明言。「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恐驚。」(《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情志為病多多,這里不再多費筆墨去全面論述它。而孫氏提出的另外兩個問題「飲食均」和「防夜醉」的問題,倒是需要我們重點加以論述一下的。

何謂「飲食均」?狹義地講,就是飲食要合理。廣義上說,是包括衣食住行在內的全方位科學。關於這一點,孫思邈在他的《千金方》和《千金翼方》中都有過相應的說法。如說到穿衣,孫氏說:「衣服但粗縵,可禦寒暑而已,第一勤洗浣,以香沾之。」「濕衣及汗衣,皆不可久著,令人發瘡及風瘙。大汗能易衣佳,不易者急洗之,不爾令小便不利。凡大汗勿偏脫衣,喜得偏風、半身不遂。春天不可薄衣,令人傷寒、霍亂、食不消」等。其義非常明確,衣料是棉織的好,勤洗換是衛生的基本要求,在衣物上用點芳香之品對機體有利,汗出時要及時換衣、防止受風吹,春天的棉衣不能脫得過早,衣服不衛生或穿著不科學是許多疾病發生的根源,這里孫氏所說的內容與現代人們追求的穿要純棉,勤洗勤換,以香料辟汗、殺菌及出汗時不要馬上對著電扇、空調納涼,春捂秋凍等穿著上的習慣有何兩樣?說到住處,孫氏說:「山林深遠,固為佳境。」「背山臨水,氣候高爽。」「居處不得綺靡華麗,令人貪,目禁無厭,乃患害之源。」「衣食寢處,皆適能順時氣者,始盡 養生 之道」等。智者愛山,仁者愛水,孫氏所倡,與現代人提出的居住要環境優雅、污染少、空氣負粒子多、回歸自然的標准如同出一轍。

孫氏對飲食與 養生 的關系論述最多,也頗為精闢。如「勿使脯肉豐盈,常令約儉為佳」,說的是「食宜儉」,渾食不可少,但要少而精;「所有資身,在葯菜而已。料理如法,殊益於人」,說的是「食宜素」,「菹醬而已,其人少病而壽」;「若得肉,必須新鮮,似有氣息,則不宜食」,說的是「食宜鮮」,食用新鮮食物的營養、不新鮮食物的危害盡都說到了;「若貪味傷多,人腸胃皮薄,多則不消,彭亨短氣,必致霍亂」,說的是「食忌過量」,暴飲暴食或過食肥膩必然傷及脾胃,出現病變;「魚膾、生菜、生肉、腥冷物多損於人,宜常斷之」,說的是「食忌生冷」,背逆季節、背逆正常吃法,一味吃生、吃冷是有害身體 健康 的;「咸則傷筋,酢(醋,可引申為酸味)則傷骨,故每學淡食」,說的是「食忌咸酸」,口味偏嗜都是對機體有害的,要養成以淡味為主的生活習慣。凡此等等,無法將孫思邈對飲食科學的論述逐一進行列舉,僅透過以上說的「三宜」、「三忌」,不也足可以反映出他說的「飲食均」的廣泛含義了嗎?大家知道,機體需要包括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水和纖維素在內的多種營養物質,這些物質都是通過廣義的「飯」——飲食物獲得的,它們包括糧食、蔬菜、肉類、豆類、蛋類、奶類、魚類等食品。在通常情況下,一般性食物在胃裡只能停留3 5小時,高脂肪的肉類、油炸食物可能稍長一些,但最多在6個小時內排空。此時,胃就開始收縮,飢餓感隨之也就產生了。正常的進食時間大體在4 5小時之間,一日三餐是比較科學的飲食模式。長時間飢餓,會引起對胃黏膜的惡性刺激,影響胃的正常收縮功能,造成胃的病變,有可能導致胃痛、胃炎、胃潰瘍、胃癌等疾病的發生。如累及到腸、膽、肝、脾、胰等整個消化系統,發生的疾病會更多、更嚴重。一次性進食過多或過食魚香肉美的油膩性食物,會加重胃腸的負擔,造成消化過程的速度加快、質量下降,消化不良、急性胃腸炎、胰腺炎、膽囊炎、泄瀉、痛風等疾病都有隨時發生的可能。還會使胃在短時間內極度膨脹,導致急性胃擴張的出現,極有喪命的危險。有調查認為,50%以上的胃腸病患者與不良進食習慣有關,其中主要的就是時飢時飽和暴飲暴食。過食生冷和飲食不潔造成的危害顯而易見,這里就不再陳述。

主副搭配,以主為主;葷素搭配,以素為主,是中國人在長期生活實踐中總結出的科學飲食規則,也是孫思邈反復強調的 養生 法則,與《黃帝內經》中提出的「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靈樞·五味》)的原則一脈相承,與現代研究得出的結論是完全一致的。素食的構成主要是指糧食、蔬菜、水果、豆製品類,它們含有豐富的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纖維素、果膠和微量元素,具有增強對腸蠕動的良性刺激、促使機體排毒過程的順利進行和卵磷質的充分合成、膽固醇的正常代謝等作用。以素食為主確實具有減少血管硬化、凈化血液、調整血脂和降低膽固醇、避免機體中毒的效果,從而使人們從中獲得 健康 。但素食中缺乏含高熱值的營養素——脂肪,它的缺乏和不足會嚴重影響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從導致性激素含量降低、影響性器官成熟開始,就為人的低質量種下了禍根。同時,也影響蛋白質、維生素和其他營養物質的代謝、吸收和利用,使機體無法得到充足的養分。如人體中的鐵質有80%來自肉類和蛋黃,鈣質80%來自奶類食品,它們都屬於葷食的內容。

孫思邈非常重視這類食物的攝入,指出:「魚酪酥等,常食之令人有筋力膽干,肌體潤澤。」「牛奶性平,補血脈,益心長肌肉,令人身體康健,潤澤,面目光銳,志氣不衰。故為人子者,須供之以常食。」「此物勝肉遠矣」。看來,提倡食素為主又同時適量配以葷食的思想是中醫所倡導的一貫飲食模式。說白了,葷食長期攝入不足,人就不可能長出健壯的身體來。因此,必須保持葷食在飲食結構中的適當位置,使膳食中脂肪的含量控制在總熱量的25%左右,以維護機體運轉的正常需要。

權衡利弊,科學家們的結論性建議是:在合理安排好素食與葷食比例的前提下,限制葷食的攝入量是必要的,雞鴨魚肉之類的動物性食品不僅含的脂肪多、膽固醇高,而且大都屬於酸性食物,食用過多勢必會導致機體肥胖,增加血管負擔,使血液中的膽固醇增高、血液粘稠度增大,從而導致高血圧、冠心病一類的疾病發生。同時,會因血液酸鹼度的改變,導致胃腸和腎臟的功能受損,使大量的氨基酸在腐敗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毒素危害機體,造成人的疾病和短命。按照近期編制的《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建議的標准,營養全面的飲食比例是,每個成人每天應進食谷類食物300 500g,蔬菜400 500g,水果100 200g,魚蝦類50g,畜禽肉類50 100g,蛋類25 50g,奶類及奶製品100g,豆類及豆製品50g,油脂類25g。我們在研究孫思邈 養生 思想之際,不妨把它再特色化一些。

亥寢鳴雲鼓,寅興漱玉津。妖邪難犯己,精氣自全身。

孫思邈在《 養生 銘》里鄭重提出了兩條 養生 的具體措施:「鳴雲鼓」和「潄玉津」,並且指出了它們與正常睡眠、祛邪防病和保精全神的關系。

何謂「鳴雲鼓」?就是叩齒。何時鳴雲鼓?孫氏也明確規定了時間,「亥」時,即夜晚的21 22時。在《千金方》中,孫氏還提出過早晨叩齒的方法,曰:「每旦以一撮鹽納口中,以暖水含,揩牙及叩擊百遍,為之不絕,不過五日,口齒即牢密」。可見,孫氏對叩齒與護齒的關系看得是很重的。叩齒何益?用現代的話說,它可以增強牙齒的力量和防病抗病能力,促進牙周組織及根尖組織的血液循環,同時通過牙與經絡的聯通關系對全身的 健康 起到調節作用。在連接人體的主要經絡中,有13條干線與牙齒及其周圍的口腔部位有關,其中手陽明大腸經和足陽明胃經兩條是直接入於人的上、下齒中的。

在孫氏的 養生 詩中,他特意用一個「寢」字標明了睡眠的時間,這正是孫思邈重視睡眠的佐證。「卧起有四時之早晚,興居有至和之常制。」孫氏認為,夜晚的睡眠時間以9 10時為好,這是非常科學的觀點。翻開他的《千金》兩方,其中也不乏有關睡眠問題的科學論述,如睡眠時「不可當風卧」、「勿濕頭卧」,「人頭勿安火爐」、「冬夜勿覆其頭」,睡姿宜「屈膝側卧,益人氣力,勝正偃卧」,睡眠要達到「睡不厭跛,覺不厭舒」的效果等,說得都十分得體。

顯著的晝夜節律性變化,是人生存過程中的一大特徵,白晝清醒勞作、夜晚安靜睡眠是人類進化過程中形成的嚴格生物節律。在這個節律的調控下,人體的呼吸、消化、血液、排泄、內分泌等生理活動都隨之發生著相應的規律性變化,有節奏地支配著人體的各種生理活動,這就是人們常說的人體的生物鍾效應。需要睡眠時,它就會積極發揮作用,發出機體自我保護的信號,使人睏倦,促人入睡。如果在睡意產生之時強撐著不睡,對機體的損傷就開始發生了。所以,有關專家呼籲:要想減少疾病的發生、保證機體 健康 ,千萬別打亂人體的生物鍾!關於這一點,注重 養生 之學的唐代詩人白居易還寫過專門的詩:「目昏思寢即安眠,足軟何妨便坐禪。身作醫王心是葯,不勞和(醫和)扁(扁鵲)到門前。」當一個人有睡意的時候,就應當去睡眠;當體力不支的時候,就應當去休息。一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力不能及時用硬「撐」的辦法是純害無益的。必須學會自我調整,才能確保機體 健康 。

「寅興潄玉津」,與上面說的「鳴雲鼓」有異曲同工之妙,也是對口腔乃至機體的重要保健措施之一。寅時,就是凌晨3 4時,「玉津」,是對唾液的別稱,還有金津、玉漿、玉泉、玉液、甘露等諸多叫法,都是對唾液重要性和價值高的誇大性表述。「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育我度殘年。」(孫思邈《衛生歌》)孫思邈認為,唾液為養人之物,與人的壽命有關。它的分泌主要是在人的清醒狀態下進行的,中午和進食時是分泌的高峰期,夜晚入睡時幾乎不分泌。因此,早晨起床後人們往往有口咽乾燥之感。有人把早晨一杯涼白開水作為 養生 的一種方法,這也不無道理,與孫氏提出的起床前「潄玉津」的方法具有淵源關系。

對於唾液養精益壽的作用,古人比較重視,古籍中多有記載。如魏晉時期,有位活了178歲的蒯京老人,他長壽的秘訣之一就是起床後反復潄唾液和叩齒。而活了100多歲的孫思邈是否也與其長年堅持的潄唾液、叩齒措施有關,我想是不容置否的。

若要無諸病,常當節五辛。安神宜悅樂,惜氣保和純。

在這一節里,孫思邈提出了與 養生 相關的三個問題,即「節五辛」、「宜悅樂」、「保和純」,讓我們一一剖之。

「節五辛」,實際是節制多種辛味的泛詞,不只是指的蔥、薤、韭、蒜、興瞿(即中葯「阿魏」)這五種辛味的蔬菜。辛味一方面具有發散、行氣、行血的正面功能,過食後亦有耗氣、生熱、傷津的負面效應,孫氏提出的「節制」觀點就是針對後者而言的。

節制不等於不用,孫思邈在食療和葯療中是非常善於使用辛味的。如麻黃、薄荷、木香、紅花、胡椒、蒼術、肉桂之類,都是辛味的葯物,孫思邈在發汗、活血、辟穢、化濕、暖胃、開竅等治療中都是使用過的;就是被稱為「五辛」代表的五種蔬菜中,也有被孫氏引為葯用的。始於唐代的立春吃「五辛盤」(亦稱「春盤」)之俗,也是以蔥、蒜、椒、姜、芥絲之類為代表的,開始是皇帝以春盤賞賜近臣的,後來民間也仿效此風互相饋贈。杜甫「春日春盤細生菜,忽憶兩京梅發時」詩中說的,就是這回事。孫氏的提法,是否與當時這種吃法太過有關也未可知。

「宜悅樂」,既可以理解為提倡愉悅的情緒,也可以理解為「以樂為悅」,即以音樂 養生 。在說不清孫氏的真實用意時,筆者以為在理解上還是寬泛些好。

音樂 養生 ,古已有之。如《周禮·膳夫》中有「以樂侑食」的話,說的是音樂有促進飲食的作用;《黃帝內經》中有將五音配五行的論述,是運用音樂療疾經驗的直接總結;《理瀹駢文》中有「看花解悶,聽曲消愁,有勝服葯者矣」的形容,把音樂治病的作用說絕了。實踐證明,音樂療法除用於 養生 、胎教外,對精神抑鬱性疾病、狂躁症、痛症、癌症等都有直接或間接的治療效果。

「保和純」,就是要保持人的和順、純美之性,也就是孫氏反復強調的「性養」說,這在第一節「思多太傷神」中已說及。

孫氏提倡的要點是,每個人都要少私慾、增愛心,成人之美、助人為樂,以逐步建立起和順、純美的和諧 社會 。他對此的論述很多,如他說:「善攝生者,常少思、少念、少欲、少事、少語、少笑、少愁、少樂、少喜、少怒、少好、少惡(注意,此「少」乃適度之意)。此行十二少者,養性之都契也。」他又說:「德行不克,縱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年。」唐代詩人白居易有首詩也是說此事的:「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富隨貧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痴人。」去除白氏說這些話的政治背景,從 養生 學觀點來看,應該說他的話是對的。(「壽夭休命論,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在本詩的最後一節里,孫思邈總結了他對 養生 問題的宏論,批評了以命論壽夭的錯誤認識,提出了「修行本在人」的積極 養生 思想,展示了積極 養生 可以提高人類的 健康 水平和壽命,使人成為「真人」的光明未來。

「壽夭休命論」,是孫思邈在學術上對消極 養生 思想提出的公開挑戰,體現了他積極進步的 養生 學觀念。他認為,人的壽命既不是由神仙決定的,也不能靠服食丹葯去延長,一些人常說的「生死由命,貧富在天」的說法沒有科學道理,人的 健康 長壽控制在每個人自己的手中。「神仙之道難致,養性之術易崇。故善 養生 者,常須慎於忌諱,勤於服食,則百年之內,不懼於夭傷也。」他說,丹石之劑乃大毒之性,「多皆殺人,甚於鳩毒。平人無病,不可造次著手,深宜慎忌。」他呼籲:「寧食野葛(劇毒之葯),不服五石,明其大大猛毒,不可不慎也。有識者遇此方,即須焚之,勿久留也。」不難看出,他在反對運用丹石 養生 的問題上態度是相當堅決的。在 歷史 上,應用煉丹以求長壽的荒唐做法自唐代之後確實出現了逐漸衰退的局面,與孫思邈的積極主張和極力反對是有直接或間接關系的。

「修行本在人」,在世間所有的因素中,人是最具本能和主動性的。因此,長壽的密碼就握在人自己的手中。孫思邈用「修行本在人」一句話,概括了這一思想,反映出他學術思想中「惟人為貴」的主旨。如何修行?孫氏為人們總結出了被他認為「易則易知,簡則易行」的十則「大要」,即「一曰嗇神,二曰愛氣,三曰養形,四曰導引,五曰言論,六曰飲食,七曰房室,八曰反俗,九曰醫葯,十曰禁忌」,基本上把與 養生 有關的內容都裝進去了。這里,既有孫氏對前賢經驗的整理,又有孫思邈個人的創造,為後世 養生 學的不斷完善、發展夯實了基礎,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仔細對這些內容進行推敲,除我們在前面已經論及到的之外,還包含有一條重要的運動學思想,這也是孫思邈 養生 保健學說的核心。

孫思邈說:「養性之道,常欲小勞,但莫大疲及強所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戶樞不蠹,以其運動故耳。」長壽之理,「極須知調身按摩,搖動肢節,導引行氣。」在 養生 學說中多次直呼「運動」一詞,孫氏把運動與 健康 、運動與長壽的關系說得再清楚不過了。論理之外,孫思邈還親自向人們教導了具體的運動方法,如量力而行的步行鍛煉:擇「四時氣候和暢之日,量其時節寒溫,出門行三里、二里及三百步、二百步為佳,量力行但勿令氣乏、氣喘而已」;導引為主的綜合晨煉:「雞鳴時起,就卧中導引」,起床後「展兩手於腳膝上,徐徐按捺肢節,口吐濁氣,鼻引清氣,良久。」。孫思邈不厭其煩地講說各種運動形式的要領和功能,告訴人們的正是生命在於運動的道理。

何謂「真人」?《黃帝內經》中說得明白:「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敝天地無有終時。」「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孫思邈告訴大家,能夠按照他的《 養生 銘》堅持做的,就有可能成為 健康 長壽者、成為理想中的這種「真人」。

以上我們聯系現代研究和 養生 的實際,對孫思邈的《 養生 銘》作了簡要的詮釋。盡管在剖析孫氏詩歌內涵的同時還結合孫氏的《千金》兩方和其他相關論述說了許多,也終未能將他豐富的 養生 學思想展示一二。透過這些表淺的文字,能對認識孫思邈 養生 學說的全貌有些幫助、對追求 健康 長壽者的行動有所啟迪,這是筆者所期盼的。

壽夭休命論,修行本在人。若能遵此理,平地可朝真。」

什麼樣的脾氣性格,什麼樣的飲食起居,決定了自身的壽命與 健康 。不要自己飲食無節,起居無常,透支 健康 ,反倒推到命上,正如性格決定命運的道理一樣,自身的修養與行為就決定了自己的壽夭,所謂修行本在人也。

唯有自己救自己,除此之外,都是治標之舉也。

⑵ 長壽的長壽條件

健康長壽是小康社會的重要標志之一。一個偶然的機會,聽說鍾祥市80歲以上的老人過萬人,其中,百歲以上老人達48位,被稱為全國的「長壽之鄉」。該市居民何以如此長壽?帶著濃厚的興趣和幾分疑惑,我們前往實地進行了調查。 調查發現,該市「長壽之鄉」的稱號源自兩次全國人口普查。中國人口監測中心公布長壽之鄉的標準是:每10萬人中百歲老人至少達到3人。1990年,全國第四次普查統計數據顯示,鍾祥市擁有46位百歲老人,居全國「長壽之鄉」第三位。2000年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資料顯示,該市又躍居全國六大長壽之鄉的第二位:該市人均壽命為75.88歲,高於全國平均水平4.48歲,比世界平均水平高9.88歲,比發展中國家平均水平高11.88歲,已接近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平均水平。截至2003年8月,全市105萬人口中,80歲以上的老人已達10627名,90歲以上人口766人,100歲以上老人48人,其中男性4人,女性44人。該市居民何以長壽?通過調查,其主要經驗和啟示有以下五條: 科學研究表明,地球內部構造中,地殼的組成物質有九十多種天然元素,最主要的是氧、硅、鐵、鈣、鈉、鉀、鎂等八種元素,且地殼與人體血液中的六十多種元素對比分析發現,除原生質中的主要成分碳、氫、氦和岩石中的主要成分外,人體中的元素含量驚人的相似,表明這些元素對人體有著直接或間接的影響。鍾祥礦產資源豐富,已探明的共六類27種,佔全國已探明礦產的1/7,其中磷礦石儲量居全國第二位,而磷礦區域及其輻射圈又剛好是高齡人群密集的地方,據2000年人口普查,其中磷礦鎮15-50歲的人口占同齡段的4.53%,而90歲以上的老人佔全市同齡段的6.35%。
鍾祥水資源豐富。總量為5000億立方米,人均5.6萬立方米,不僅高於全國人均2780立方米的佔有量,也高於世界人均12900立方米的佔有量;地下水資源年可開采量為16.5億立方米。該市水資源不僅量多,而且水質好,主要水系漢江鍾祥段及三座大型水庫和六座中型水庫的水質都在國家規定的二級標准以上,有的接近一級標准;1/3的鄉鎮有富含鍶、鋁、鉀等多種微量元素的礦泉水;市內90歲以上和百歲以上老人分布比較集中的洋梓、長壽、郢中、胡集、柴湖、豐樂等鄉鎮大部分在漢江及其水質較好的支流岸邊,其中洋梓鎮的主要飲水源--溫峽水庫,接近1類標准,所以這里長壽老人最多,據人口普查統計,該鎮人口總數佔全市的5.8%,80--89歲人口佔全市同齡段的7.75%,90--99歲人口占同齡段人口的9.19%,100歲以上的老人達7人。
鍾祥大氣質量好。由於工業結構和能源結構合理,該市每年向大氣中排放的二氧化碳控制在5000噸以內,最高未突破1萬噸;降水的PH值一直處在7.0--7.2之內;自然降塵量低於10噸/月.平方公里,加上每年92--121個降水日對空氣的清洗,使空氣處於清潔狀態,城區及鄉鎮大氣環境質量的主要指標均控制在國家二級標准以內。
鍾祥陽光充足。太陽輻射年均平均值為112.364千卡/平方厘米,是全省高值中心之一;全年日照時數在1931--2114小時之內,日照率為45--48%,是鄰近各縣的高值中心;降水豐沛,雨熱同季,年降水量878--1097毫米之間,不僅有利於人類生存,而且有利於整個生態系統共生,如森林覆蓋率35.7%,有記載的生物資源總數達1650種,其中動物155種,植物類1384種,天敵資源111種,許多植物可加工成保健食品。
鍾祥土壤環境質量好。鍾祥總面積居全省縣市第四,人均耕地居全省第一,土壤種類齊全,包括水稻土、潮土、黃棕壤、石灰岩土、紫色土五個土類,12個亞類,186個土種;土質好,耕地中,一、二級地佔95%,荒地中95%以上能種草種樹;土壤質地好、酸鹼度適中,為多種植物的生長提供了條件,也為人們提供了多種營養條件。鍾祥市在老百姓中流傳著這樣一段精闢的諺語,即「自然平衡宇宙行,生態平衡萬物興,心理平衡心舒暢,身體平衡無疾病」。這正是人類長壽的至理名言。 鍾祥市古稱長壽縣,自古就是長壽之鄉。西漢時稱郢縣,東漢時稱石城縣,南北朝南朝時稱萇壽縣,明朝嘉靖十年改為鍾祥縣。顧名思義,長壽者多才稱長壽縣。據《宋書州郡志》記載,南宋明帝泰始年間人口統計表明,萇壽縣的長壽老人占縣內總人口的1/4。
這種敬老與長壽的遺風,一直流傳至今並發揚光大。溫峽水庫的村民盧克定因贍養三位孤寡老人被授予「國家敬老金榜獎」。農村評比「十星農戶」中,有一顆星就是「尊老愛幼星」,凡不孝敬老人的電視台予以曝光。為了適應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多年來,鍾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解決老有所養的問題,逐步完善了國家、社會、家庭三結合的老年社會保障體系。特別是對百歲老人實施「五個一」的「惠老工程」值得稱道:凡百歲老人由政府每月發100元的營養費;每年檢查一次身體;百歲時做一次百歲壽宴;免費送一台彩電;市鎮領導每年登門慰問一次。同時,鍾祥市崇尚長幼有序、祖孫同堂的風尚和習俗,形成了尊老愛幼、家庭和睦的良好家風。據調查,48位百歲以上老人中,只有2人獨居(靠侄兒侄女供養),2人住福利院,其餘44人分別與子女、養子女、孫子女共同生活,多數四世同堂,其中5戶五世同堂。 「生命在於運動」。48位百歲以上老人大都生活在農村,年輕時都從事農田耕作和體力勞動,即使年老體邁,仍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或輕微的農活。如洋梓鎮蔣灘村六組102歲的陳秀英老人整天不停幹活,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先將屋裡屋外打掃干凈,然後為退休後開河沙場的兒媳做早餐,閑下來就侍弄菜園子、喂雞,或者把撿到的柴禾整齊堆好,晚上協助兒媳做飯,中午從不午休,隔三岔五就要走1-2公里路程到集市上買些日用品或探望76歲的女兒,而且從不拄拐杖。南湖農場公議集大隊103歲的王道英老人,至今眼不花、耳不聾,喂豬、燒飯、洗衣服、輕微農活樣樣都干。她說:「我們農村有句俗話,人越做越英雄,越玩越狗熊。我勞動了一輩子,習慣了,歇下來就渾身不舒服,心裡就像缺少什麼。」這些百歲老人用一生的勤勞印證了健康格言:「生命在於運動」,「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經常運動,百病不碰」。
另外,中外生物學、醫學研究成果表明,人類壽命長短,遺傳因素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方面。通過對全市百歲老人普查,發現80%的百歲老人都有家庭長壽史。原胡集麗陽壽星張德亮,107歲,老伴高傳英103歲。張德亮的祖父是百歲壽星,父母活到80多歲,二弟、三弟都已90多歲。張的三個子女,也都年過70歲,個個身強體壯。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鍾祥已形成眾多長壽家庭群。這些生命體的優化組合,是人類自身發展規律的體現。
中國老年學學會2011年11月7日公布,2011年7月1日,全國(不包括港、澳、台地區)健在百歲老人已達到48921人。在談到中國十大壽星長壽共性規律時,專家指出:一是心態平和、凡事順其自然;二是粗茶淡飯、生活儉朴;三是勤勞好動,終身勞作;四是子女孝順,家庭和睦;五是居住地環境、水質和氣候特殊;六是有遺傳因素,家族長壽。 日本新聞報道,安靜的生活居住環境是日本長壽的秘訣。他們在商店、機場、飯店等這些人群集中的場所沒有喧鬧聲,而在中國,稍有交通堵塞的現象駕駛員就拚命的按喇叭,大聲謾罵,為自己和他人造成了浮躁喧嘩的不利環境。
日本不僅是位居世界第一的長壽大國,而且全國人民健康情況也比我國好。據國外調查發現:日本平均壽命達81.98歲,而中國醫學最發達的城市北京平均壽命僅75.85歲,明顯低於日本,而且老年健康狀況也不如日本,我國僅高血壓造成腦卒中而致殘的人數就達260萬。
日本人不僅長壽,而且十分注重提高生活質量。他們是如何做到的呢?其中一點就是我們現在最缺少的——安靜。

⑶ 長壽的秘訣是什麼

人的長壽秘訣是什麼
長壽秘訣一:充滿善意

充滿善意的人和樂於助人的人,可得到他人的感謝和友情,使自己內心產生一種滿足感,這將有助於解除精神緊張造成的傷害,並能提高自身的免疫功能。而對有侵害行為的人,永遠不寬恕別人的人,甚至總想伺機報復的人,就相對容易發生心理傾斜而致病。
長壽秘訣二:睡得好
人們經常聽說睡眠與健康是緊密聯系的,每天多睡一會兒,睡足起來的話,會感覺到神清氣爽,渾身有勁,特別是老牛朋友,他們總有早期的習慣,如果睡眠時間不夠,會有疲憊感,精神也不好,還會影響抵抗力的下降。
長壽秘訣三:吃得好
健康的人要全面攝取營養物質,而不宜偏於某一種。如皋百歲壽星中93%以上既吃大米、麵粉等細糧,又吃玉米、大麥、元麥等粗糧;他們吃的稀飯主要是粳米、玉米面、大麥糝。粗糧、細糧、蔬菜、水果、花生等,既有正餐,又有小吃,還有零食,五花八門,葯補不如食補,壽星們幾乎異口同聲地回答:「樣樣都吃不揀嘴。」

長壽秘訣四:堅持運動
合理膳食,堅持每天走上一萬步。控制每天總熱量很重要,吃飯只吃八成飽,食鹽不超過6克(相當於兩啤酒瓶蓋),少吃超市熟食,以免熱量、鹽等攝入超量。減少膳食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五穀雜糧。少食用味精、蚝油、鹹菜、醬油,多食用醋、蔥、蒜、芥末、辣椒,每天要保證飲水1200毫升。鍛煉完全可以做到見縫插針。其中,走路是所有鍛煉里最容易做到的。
長壽秘訣五:戒煙限酒
想要獲得更長久,更健康,平時一定要戒煙,煙對人體的危害是非常大的,我國每年因吸煙導致疾病死亡的案例有很多,吸煙是疾病和死亡首要的可預防病因,酒平時可以適量的少喝點,但不喜歡的喝酒人也不要勉強自己,對於喜歡喝酒的人來說,男性每天1兩白酒,葡萄酒每天不超過2兩,啤酒每天不超過300毫升,女性喝酒的量都要在男性喝酒的量的一半以內。
人要想長壽千萬別想這六件事
1.不想年齡
人到了六十歲,年齡對很多人來說就是一個禁忌,不允許他人輕易提起,自己也開始怕老。其實怕老的消極心態才是健康益壽的大敵。因此,到了六十歲,就不要太過在意年齡,生老本就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積極一點應對更好。
2.不想怨恨
人到了六十歲要耳順,這指的是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即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因此,到了六十歲,凡事不要斤斤計較,要學會聽取不同的建議和寬容待人,心胸大度才有益健康。
3.不想氣憤

生氣一次對身體有多大的危害,相信大家也都知道,簡單來說,生氣是萬病之源。因此,到了六十歲,過了知天命的年紀,就要懂得拿得起、放得下和想得開,遇到生氣的事情先冷靜思考一下,血暢氣順才是長壽之道。
4.不想憂愁
俗話說得好:「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頭。」六十歲也算是人生的一個分界線,什麼事情似乎都比不上享受人生來得重要。因此,到了六十歲,不要胡思亂想,不要為未發生之事煩心,樂觀積極才是長壽之道。
5.不想疾病
人到了六十歲,身體機能下降,很多疾病容易找上門來。為此,不少人會陷入巨大的精神焦慮中,其實現代醫學很發達,大多數疾病都有解決方法。因此,到了六十歲,要學會面對衰老,正確對待疾病,減輕精神壓力才能長壽。
6.不想名利
年輕時追名逐利是上進的表現,但到了六十歲,本該盡享天倫之樂,卻還想著名利,就不大利於身體健康。其實生財必有道,名利不需要刻意追求。因此,到了六十歲,應學會忘掉名利,知足常樂、安度晚年才能實現益壽延年。

⑷ 十二句長壽口訣是什麼

1、 食如蟻:

螞蟻在人們眼裡,是一種非常「卑賤」的物種,其生命價值幾乎可以忽略不計。可是,同樣是生命,它們對生命的堅持反倒是更「不屈」的。所謂「螻蟻尚且偷生」,意思是它們也知道趨利避害。

蟻類值得我們借鑒的一個「生活習慣」,就是它們的「飲食」,什麼都能吃,只要對它們沒有身心上的影響,也不會追求什麼冷、熱、精、細、美味,而且吃得也慢,但每天吃很多餐。

當然,學習童年,並非讓我們懵懂無知,而是指童年的那份童心。天真無邪,無憂無慮,所謂「赤子之心」,沒有任何欺損騙惡之念,有一顆快樂陽光之心,每一天都是樂觀和精神飽滿的。

學習童心、保持童心,對健康長壽很有積極意義。因為內心積極樂觀,精神上充滿溫暖和活力,也懂得更好地關愛別人,從外界獲得更多的溫暖。也不會滋生害人之心,「敬人者人恆敬之」,投桃報李,自己也就絕少煩惱、樂觀無憂。從而更利於健康長壽。

⑸ 廣西巴馬長壽村老人長壽的秘訣

一、水源富含礦物質

巴馬的水,多是地下水和富含礦物質的山泉水,又稱小分子水,更容易被人體細胞吸收,山泉水呈弱鹼性,含有大量的微量元素,對健康有益。

巴馬的水很細,極易進入人體細胞膜被人體吸收,用巴馬的水泡茶,可以真正泡出茶味來。不少妙齡少女把巴馬水作為柔膚水,肌膚有光澤,這就是小分子水的作用。

二、土壤有豐富優質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

巴馬的土壤有豐富優質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專家公認,全世界最純正、最原始的乳酸菌在巴馬,巴馬的土壤中含錳和鋅很高,是其他地區的幾十倍。

巴馬土壤中含錳和鋅都很高,農作物通過吸收土壤里的錳的鋅,儲藏在莖葉或果實里,人又通過食物吸收而進入人體。因此,巴馬的百歲老人無心臟病和腦血栓,絕大多數都是無疾而終。

三、空氣中的高負氧離子高

在巴馬,空氣的負氧離子很高,著名的水晶宮、百魔洞和百鳥岩等旅遊景點,每立方厘米的負氧離子竟高達2萬到5萬個。盤陽河兩岸達3000個以上,縣城城區的負氧離子也高達2000個以上。

四、地磁高

地球的一般地區地磁約在0.25高斯,而巴馬的地磁高達0.58高斯,是一般地區的一倍多。人們生活在恰當的地磁場環境中,身體發育好,血清清潔且循環好,心腦血管發病率低,身體免疫力高,能協調腦電磁波,提高人的睡眠質量。

五、日照時間短

巴馬在高磁場的作用下,不僅日照時間平均5小時,而且80%以上是被譽為「生命之光」的4至14微米波長的遠紅外線。在烈日下,也不會感覺毒辣。遠紅外線不僅能激活水,更能不斷地激活人體組織細胞,增強人體新陳代謝,改善微循環,提高人體免疫力。

閱讀全文

與長壽之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老年人陽萎圖片 瀏覽:881
男孩女孩誰孝順 瀏覽:562
養生食物有多少個做法 瀏覽:938
我叫養老金多少年了 瀏覽:720
父母晚年鬧離婚怎麼辦 瀏覽:184
臨泉養老金怎麼查詢 瀏覽:833
徵兵體檢心率看哪裡 瀏覽:871
空保體檢都有什麼程序 瀏覽:606
高考全面體檢包括哪些項目 瀏覽:734
父母有社保怎麼辦 瀏覽:212
正常身體檢查都檢查什麼 瀏覽:696
古漢養生酒哪裡賣 瀏覽:591
衢州老年大學招生簡章 瀏覽:670
農村70周歲農民養老保險 瀏覽:892
q波異常怎麼通過體檢 瀏覽:946
無錫體檢檢查什麼 瀏覽:364
垂體檢查需要怎麼做 瀏覽:52
父母安裝什麼軟體好 瀏覽:250
80歲老人困難補助申請書範文 瀏覽:377
養老金發不起怎麼辦 瀏覽: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