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耆60歲

耆60歲

發布時間:2023-11-17 20:48:41

1. 60歲稱什麼

六十歲,別稱為花甲之年或耳順之年。

更多信息:

1,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2,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3,耄耋:指八九十歲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5,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7,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1)耆60歲擴展閱讀: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後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後代詞彙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2. 60歲 70歲 八九十歲分別稱為是什麼之年

60歲:花甲之年。

70歲: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八九十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拓展資料: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

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十老人為耆。

70歲

從心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70歲為「從心之年」。

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杜甫有詩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後人就多依此詩,稱70歲為「古稀之年」。

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耋[dié]: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mào]耋[dié]之年。

杖圍之年:指70歲。

懸車之年:指70歲。

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耄:指八九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老耄、耄耋之年。

耄耋:耄[mào],《鹽鐵論·孝養》中寫道:「七十曰耄。」《禮記·曲禮》說:「八十九十曰耋。」耋[dié],《爾雅·釋言》註:「八十為耋。」把上面幾種說法合起來,我們可以看到,「耄耋」是指人的高壽,大約是「七老八十」了。耄[mào]耋[dié]:泛指晚年。耄,八九十歲的年紀。耄,七八十歲的年紀。耄(mao)耋(die)指八九十歲。毛傳又雲:「耋,老也,八十曰耋。」後人因稱八九十歲的老人為「耄耋」。

耄[mao]耋[die]之年:指八九十歲。九十歲也可稱耄耋之年。

3. 古人對「六十歲」年齡人的稱呼是

耳順、耳順之年、花甲之年、耆均指60歲。

1、耳順是六十歲的代稱。是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是聽得進逆耳之言,詈罵之聲也無所謂,無所違礙於心。

2、花甲: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3、耆是一個漢字,讀音qí,意思是六十歲曰耆,亦泛指壽考。出自《釋名·釋長幼》、《莊子·齊物論》、《周禮·秋官·大行人》、《禮記·曲禮》、《詩·魯頌·閟宮》。

(3)耆60歲擴展閱讀

1、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60歲以上。

2、下壽:古人以60為下壽,指60歲以上。

3、還歷壽:61歲的壽辰。

4、從心之年:70歲。

5、古稀:古代人活到70歲,也就很不容易了。

6、懸車之年、杖圍之年:均指70歲。

7、耋:七八十歲的年紀,泛指老年。如:耄耋之年。

8、喜壽:指77歲,草書喜字似七十七,故特代指77歲。

9、朝枚之年、朝枝之年:均指八九十歲。

10、傘壽:80歲壽辰。因傘字的草體形似八十,故稱「傘壽」。

11、中壽:指80歲以上。

12、米壽:指88歲。因米字拆開好似八十八,故借指88歲。

13、上壽:90歲為上壽。

14、白壽:指99歲,百少一為99,故借指99歲。

15、期頤:指百歲高壽。

16、茶壽:指108歲。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17、雙稀、雙慶:140歲。

4. 60歲叫什麼名稱

六十歲,別稱為花甲之年或耳順之年。

更多信息:

1,古稀:指70歲。

語出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亦作「古希」。

2,皓首:指老年,又稱「白首」。

《後漢書·呂強傳》:「故太尉段潁,武勇冠世,習於邊事,垂發服戎,功成皓首。」

3,耄耋:指八九十歲

語出《漢·曹操·對酒歌》:「人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5,黃發: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魯頌· 宮》「黃發台背」。老人頭發由白轉黃。曹植《贈白馬王彪》:「王其愛玉體,俱享黃發期。」陶淵明《桃花源記》:「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

6,鮐背:指長壽老人。

語出《詩經》,如《詩·大雅·行葦》「黃台背」,「台」與,「鮐」通用。《爾雅·釋詁》:「鮐背,壽也。」老人身上生斑如鮐魚背。

7,期頤:指百歲。

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謂百歲老人應由後代贍養。蘇軾《次韻子由三首》:「到處不妨閑卜築,流年自可數期頤。」

(4)耆60歲擴展閱讀: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

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

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後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後代詞彙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5. 有些人認為,人六十歲以上方能用壽字,如六十歲叫耆壽,七十歲叫稀壽,八十歲叫耋壽等等。但有些資料又

二十歲以上弱壽,三十歲以上壯壽,四十歲以上強壽,五十歲以上艾壽,六十歲以上耆壽,七十歲以上稀壽,八十歲以上耋壽,九十歲以上耄壽,一百歲以上頤壽。

閱讀全文

與耆60歲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養老院監護人的權利和義務 瀏覽:133
旅居養老服務有哪些 瀏覽:19
老人腳腫用什麼中葯洗才能消腫 瀏覽:178
事業單位離退休人員的工資怎麼發 瀏覽:10
如何解開父母的思想 瀏覽:119
中老年人怎麼練習頸椎 瀏覽:51
重陽節陪老人逛嶗山 瀏覽:146
老人如何挑土狗 瀏覽:585
老年人買保險的年齡 瀏覽:460
養老金轉一毛錢什麼意思啊 瀏覽:490
軍人轉業養老保險年限怎麼算 瀏覽:514
健康長壽的詩 瀏覽:690
醫院體檢哪些環節最無用 瀏覽:854
退休人員社保卡啟用時間 瀏覽:512
老人養生常吃的蔬菜有哪些 瀏覽:400
老人一天多少個蘋果 瀏覽:387
養生安眠貼的價格是多少 瀏覽:791
出嫁的女兒孝敬父母天涯 瀏覽:605
哪些詞語來形容失敗的父母 瀏覽:266
女人50歲性生活每幾天一次最合適 瀏覽: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