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五十歲是什麼之年
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古來稀,七十花甲之年。五十歲知天命內之年,《論語》容: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五十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指50歲。語出《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老年頭發蒼白如艾。《民國通俗演義》三十七回:「……我年已及艾,還有什麼不滿意的事?五十歲一般稱「知天命」。
20歲稱「弱冠」,30歲稱「而立」;40歲稱「不惑」;50歲稱「知天命」;60歲稱「花甲」或「花甲子」;70歲稱「古稀」77歲稱「喜壽」,80歲90歲稱「耄耋」;88歲稱「米壽」,99歲稱「白壽」;100歲稱「期頤。
② 50歲稱為是什麼之年
50歲被稱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俗言道,知非之年三不親,指跨入50歲,凡事看淡,親戚感情亦是,與眼重錢財、無情無義、勢力心重之親戚毋需再親,少許走動,不然於己身晚年運勢影響頗大,難以安度晚年。
知非之年,子女多已成家立業,毋需操心,孝淑亦好,不孝也罷,其不惑之年以後所持財帛足以安享天年,應安心陪伴那伴其一生之人。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③ 五十歲是什麼之年
哈嘍,大家好,我是棉言麻語,每天都會有不同的精彩資訊分享給你。
今天我們就來討論一下,十三歲為豆蔻二十歲是弱冠,那五十歲又被稱為什麼年?
五十歲是知命之年。下面我們來具體說一下。
④ 50歲稱為是什麼之年
50歲稱為是知命之年。意思是到了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知命之年是形容男子的,當男子到了五十歲,通過歲月的積累,此時他已經能明辨事理且不容易被迷惑,並且知道自己的命運,所以人們常說五十知天命。
年齡:年齡,指一個人從出生時起到計算時止生存的時間長度,通常用年歲來表示。年齡是一種具有生物學基礎的自然標志,一個人出生以後,隨著日月流逝,年齡也隨之增長,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人在進行自身再生產的同時,也進行著年齡的再生產,它總是由不同年代出生的不同年齡的個人所組成。此外,各種人口現象,如結婚、生育、求學、就業、遷移、死亡等,都與每個人的年齡密切相關。所以,正確計算年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另外,一個城市或者一個國家從成立時起到計算時止存在的時間長度,也可稱為「年齡」。
⑤ 50歲是什麼之年
50歲被稱為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出自春秋時期孔子著作《論語·為政》,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
翻譯為:孔子說:「我十五歲就立志學習,三十歲能夠自立,四十歲遇到事情不再感到困惑,五十歲就知道哪些是不能為人力支配的事情而樂知天命,六十歲時能聽得進各種不同的意見,七十歲可以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卻又不超出規矩。」
古人的年齡有時不用數字表示,不直接說出某人多少歲或自己多少歲,而是用一種與年齡有關的稱謂來代替。垂髫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弱冠是男子二十歲。而立是男子三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知命是男子五十歲。花甲是六十歲。古稀是七十歲。耄耋指八十歲。鮐背之年指九十歲。期頤指一百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