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子宮後位怎麼樣才能復位
問題分析: 對有症狀的子宮後位患者,治療關鍵是將子宮復位。常用的子宮復位方法有雙合診復位法、三合診復位法、宮頸鉗牽引復位法、胸膝卧式位復位法、手術復位法等。
⑵ 做完引產醫生說是子宮後位 過了半年了能自行恢復過來嗎
這種情況是有可能恢復的,子宮後位指的是子宮縱軸不變,子宮體向後方傾倒,容易使子宮頸上翹,也就是子宮後傾,這種情況常見於多次流產,或者先天性子宮韌帶鬆弛,一般可以在流產後,做胸膝卧位等,可以促進子宮復位,必要時可以通過手法復位或者手術復位。
⑶ 子宮後位
子宮體向後倒向直腸者稱子宮後位。子宮後位有子宮後傾與子宮後傾後屈兩種。凡子宮縱軸不變,整個子宮倒向後方者,稱為子宮後傾。子宮後倒且宮體與宮頸交界處形成一個銳角者,則稱子宮後傾後屈。前者較為多見,後者較少見。常見原因為多次分娩造成韌帶鬆弛、盆底隔膜及闊韌帶底部損傷。 子宮後位一般不會影響性生活,但子宮後位有可能會影響懷孕。您若有打算受孕的計劃,可在性交時改變體位,採取背後跪式,以便將精液射到陰道前穹窿處距離子宮頸口較近,盡量為精子能夠進入子宮內創造條件或性交時採用正常體位,待性交後女方即刻變為俯卧位,腹部墊上枕頭,靜卧30分鍾,以便能使精子順利地進入子宮頸口,這樣的方法都可以提高子宮後位的受孕率。
⑷ 子宮後傾有什麼危害該注意什麼
子宮在盆腔內的位置可呈前位、中位和後位,並有傾和屈之分。正常情況下,子宮的位置是前傾前屈的,即子宮體向前傾斜,子宮頸側向後向下,使子宮體呈前屈狀。所謂「子宮後傾」,即子宮的縱軸不變,整個子宮向後方傾倒,容易使子宮頸呈上翹狀態,致使子宮頸不易浸泡在精液池中而影響受孕,但並非所有的後位子宮都會引起不孕。輕度的後位子宮一般無症狀,嚴重者就會引起盆腔淤血、月經過多、經血排出困難以及白帶過多、小腹疼痛、腰酸背痛、肛門墜脹等症狀,有些婦女甚至有性交痛或性交不適。 疾病病因 出現子宮後傾的主要有下列原因: 一、由於子宮先天發育不良,造成子宮韌帶鬆弛,使子宮底部向後方或向左右兩則傾倒。 二、多次施行人工流產,或人工流產後未能很好保養,致使子宮向後方傾倒。 三、子宮、輸卵管或卵巢發生炎症,導致子宮體和後方的直腸之間組織粘連,使子宮在牽引作用下脫離原來位置並向後傾倒。後位或後屈子宮容易使子宮頸呈上翹狀態,致使子宮頸不易浸泡在精液池中而影響受孕。 補救措施 子宮後傾的補救措施:子宮後位希望懷孕時可採取補救措施,方法有: ①性交後臀部抬高:性交時或性交後在女方臀部墊置枕頭,使女方呈頭低臀高位,這樣,可使精液積聚於後穹窿,使子宮頸浸泡在精液池中,有利於受孕。 ②性交後俯卧或性交時採取背後跪式,使精液向陰道前穹窿部積聚,可使上翹的子宮頸容易浸泡在精液中。 ③子宮圓韌帶縮短術或子宮懸吊術:此類手術效果不肯定,數年後又可復發,目前多不主張使用此方法。 ④子宮托糾正法:個別婦女可先用手法復位成子宮前位,然後短期內放置一個子宮托,可起到暫時的糾正作用。 預防方法 預防子宮後傾的方法:平時應注意體育鍛煉,特別是通過鍛煉增強骨盆腔內各對韌帶和盆底肌肉的張力,盡量不使它鬆弛。同時,還應養成良好的排大小便的習慣,不使膀胱過度充盈,不因習慣性便秘而經常增加腹壓。避免患慢性支氣管炎時,導致咳嗽時向下用力,睡眠時最好採取側卧位 ,避免子宮因重力原因倒向後方。
⑸ 子宮後位如何恢復求答案
(1)兩下肢輪流向後直舉; (2)同時抬起兩下肢。 2、肘膝位(肘膝著地)運動 (1)胸部向前向下伏地; (2)兩下肢輪流向後上伸直; (3)兩膝輪流向前向後爬行; (4)足尖支起,兩膝伸直,抬高臀部。 3、手膝位(手膝著地)運動 (1)兩下肢輪流伸直向各方向運動; (2)屈肘、胸向前下伏地; (3)右上肢、左下肢同時舉起,左上肢、右下肢同時舉起; (4)足尖支起,兩膝伸直,抬高臀部。 4、手足位(手足著地)運動可以解決 (2)兩下肢輪流向前屈膝。 5、跪位運動 跪位,身體直立,兩臂上舉後身體向前下屈俯而臂仍伸直,手著地。產後要慎防子宮後位大多數子宮後位是可以預防的。關鍵是要讓產婦在產後得到充分休息,使盆腔組織及時復原。在休息期間要特別注意卧位姿勢,要避免長期仰卧位。側卧、仰卧和俯卧多種姿勢應輪換交替。可以解決 的問題,從產後第三天起,可以在床上做一些腹部、四肢和盆底肌運動的保健操,有利於產後的康復。在流產後或因其他原因引起盆腔感染,並形成粘連時會促使子宮後位的形成,故應及早積極治療。嚴格執行產後檢查,對產後子宮恢復不佳的,應及時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