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明代長壽佛

明代長壽佛

發布時間:2023-08-30 23:38:58

1. 木製佛像的類別


木製佛像造像分為:
如來相:釋迦佛、旃檀佛像、燃燈佛、彌勒佛、阿彌陀佛、葯師佛、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盧舍那佛等。
菩薩相:觀音菩薩(含度母)、彌勒菩薩、文殊菩薩、普賢菩薩等八大菩薩、思惟菩薩像(或彌勒、或釋迦太子)、菩薩形的阿彌陀佛(長壽佛)等。
天部諸神:四天王、梵天、帝釋、韋馱天、摩利支天等天部諸神。
憤怒神像:佛、菩薩所化現的各種憤怒像和其它各種忿怒形的諸神。
比丘相:羅漢、祖師、弟子、布袋和尚,地藏菩薩等。
其它神怪:西藏本地諸神、財神,羅喉星、墓葬主、各種吉祥動物等。
人間相:長壽老人、各種供養人、施主等。
如來相
如來相的特徵:如來即釋迦佛的另一稱呼。不管什麼佛,只要是佛的階次,就一定頭上有肉髻,有右旋螺發或水波紋佛發,兩眉之間的白毫可有可無,即僅從頭部也可分辨出是不是佛陀。
佛陀一般不戴冠,但9世紀後屬於密宗系統的佛陀像,也有將佛陀頭上加上冠,但佛發仍是高肉髻和螺發。
佛陀的大衣在早期,均為通肩式和袒右肩式,這兩種大衣一直到今天仍為西藏系的佛教造像所繼承,是藏傳造像的主流大衣樣式。
但漢傳佛像則不然,北魏晚期造像由於受文人士大夫穿著的影響,多穿所謂褒衣博帶式大衣,以後又發展出所謂雙領下垂式等。
只要是具備佛陀的高肉髻、著大衣的造像(不可以袒裸上身),不論是何尊佛,都屬於如來相,統稱為佛像既可。
三佛:在我們參觀佛寺時,常常看到在大殿內三尊佛像並排而坐。不論漢傳、藏傳佛教,當供奉三佛並坐時,一律都是如來相。諸佛可從手印和標識以及座次來確認。
三世佛∶燃燈佛(過去)、釋迦佛(現在)、彌勒佛(未來)
三方佛∶阿彌陀佛(西方)、釋迦佛(中)、葯師佛(東方)
三身佛∶盧舍那佛(報身)、毗盧遮那佛(法身)、釋迦佛(應身)
這些佛沒有太多的固定標識,阿彌陀佛一般是雙手重疊置膝上作禪定手印;毗盧遮那佛雙拳握抱,兩手食指相並,稱智拳印;葯師佛右手往往捻一葯丸,或左手托一小缽;其它的佛或作說法印或作施無畏印。按佛經上說,只要有降魔印、說法印、禪定印、施無畏印、與願印等基本手印,各佛都可通。
旃檀佛像:佛經說優填王是用牛頭旃檀木(木質的一種)造釋迦像,稱為優填王像,為立像,其胸前有如樹輪一樣的衣紋,多為木雕,至今日本京都清涼寺還完好的保存著中國北宋雍熙二年(965)張氏兄弟所造的旃檀像,傳世品以明清所造為多。
藏傳佛像也喜仿此典故作銅旃檀像,樣式也仿木雕像 。
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至於佛經上形容釋迦佛有所謂「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有許多「相」、「好」在造像上是無法具體表現出來的。一般只有所謂「眉間白毫相」、「頂髻相」(即肉髻)等,能明確顯示出來。
第五相中所謂的「手足指縵網相」,也稱「鵝王掌相」說佛陀的手、足指間有縵網相連,像水禽的腳蹼。我國北魏早期佛教造像上也可看到此種情況,北魏以後,此種鳥蹼形的手基本上看不到了,偶爾在唐代大型像上可以見到。
釋迦多寶二佛並坐像:據《法華經.見寶塔品》釋迦佛說法時,多寶佛從地下湧出贊嘆,分坐席一半與釋迦佛與之並坐。北朝石窟和單尊像多見。
誕生像:表現釋迦誕生時一手指天,一手指地的形象,寺廟浴佛節時使用。為了供奉於水盆,一般多用銅鑄,所見遺物以明清時代為多。
苦行像 :表現的是釋迦在開悟前在雪山修行的情形,造型上呈瘦骨形象,明清時的銅、石苦行像尚有可見。
涅盤像:即俗稱的卧佛,表現釋迦佛圓寂的情景,宋代大型木雕像較多,早年多流失海外,市場所見絕大多數所謂宋代木雕多為贗品。
菩薩相
所謂菩薩,是指天國中低於佛的階次的諸神,又,釋迦沒成佛前也是菩薩的身份。菩薩束發,袒上身,下著大裙,飾有項鏈、瓔珞、耳環、手鐲、腳鐲,肩上搭帔帛等等,一般情況下,菩薩的身份是不能穿大衣的。
觀音菩薩:早期的觀音菩薩像多是蓄須的男性。觀音像的小胡須一直保持到五代,到明代還有時可見。據《妙法蓮花經·觀世音普門品》說,觀音有三十二種應化,是非男非女的。觀音都可根據對方身形幻化,和他平等對話。所以造像中還有豐髯長須老者形的所謂男相觀音。
還有一種是觀音三十三身,基本上是女性的戴著風兜的形象,類似明代的德化磁觀音形,但有各種職能,如送子觀音、青頸觀音、葉衣觀音、魚藍觀音等,在明清時最受歡迎。
唐以前的觀音,都是一手拿蓮花,一手提個凈瓶,多為立像。唐朝中晚期開始出現一條腿翹著,坐在岩石上,像在休息的形象,稱水月觀音或南海觀音,自在觀音等,都是表現觀音在南海普陀山紫竹林道場休憩的樣子,形象上大同小異。宋代最流行這種樣式的觀音。如果有刻款是北魏的自在觀音,肯定此像有問題,一種是純粹的偽造,或者是真品加刻的偽款。
觀音菩薩在藏傳佛教中也最受尊崇、除二臂外,還有四臂、八臂、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 等等。
度母:據說是從觀音的眼淚變化來的,有二十一位,是藏傳佛像。二十一度母身色不同,最受尊崇的是白度母和綠度母。白度母的特徵是雙腿跏趺坐,額上、雙手心、雙腳心各有一眼,身色白。綠度母只有兩眼,右腳垂下踏蓮花。
彌勒菩薩:彌勒像的造型比較復雜。因彌勒是未來世界的佛,現時身份還是菩薩,在北朝石窟上或者石碑造像上經常是位於最上方。姿態有思惟坐姿,一條腿搭在另一條腿上,右手支腮思惟狀;還有交腳坐姿的彌勒菩薩。除了思惟彌勒,還有思維太子,是釋迦佛出家前的形象。二者在外形上沒有什麼區別,有的要靠銘文和在石窟及造像碑上的位置判斷。
唐時對彌勒信仰趨熱,又宣揚武則天即彌勒化身,故彌勒多以佛裝束出現。一般多以倚坐樣式為標准像。表現他倚坐在兜率天宮寶座上,等待在龍華樹下成佛,三會說法。
藏傳佛教對彌勒極為尊崇,多彌勒倚坐像或站立像,呈菩薩妝,肩膀上往往有-或水瓶,這是彌勒菩薩的標幟。
阿彌陀佛:前面談到三佛並坐時,阿彌陀佛作禪定印呈如來相。在藏傳佛教造像中,阿彌佛在佛裝三佛並坐以外,多呈菩薩裝。梵文「阿彌陀」有「無量光」和「無量壽」兩種意思,藏傳佛教據此意造成了兩尊,稱為無量壽佛(或長壽佛)和無量光佛,又最尊崇長壽佛。長壽佛像呈菩薩相,上身暗紅色,雙手捧寶瓶趺坐。
文殊、普賢:文殊是司智惠的,有時騎在綠獅子上,藏傳佛教文殊菩薩的左肩上有經書,右肩上坐寶劍,(或右手舉寶劍)。普賢則騎白象。
文殊、普賢、彌勒、觀音、大勢至、虛空藏、地藏、除蓋障合稱八大菩薩,造型上都大同小異,只有根據冠中或肩上的標幟以及身相來判斷佛名。
金剛五佛:密宗系統的以大日如來為首的金剛五佛(東方阿閦佛、西方阿彌陀佛、南方寶生佛、北方不空佛)一般頭戴寶冠,身飾瓔珞、臂釧等、除了如來相外,也有菩薩裝束的,俗稱為裝飾佛或寶冠佛,結跏趺坐,身形完全一樣,只有根據他們所處的方向、手印、標幟以及坐騎來判斷佛名,在藏傳佛教中多見。
天部諸神
常見的有四大天王、梵天、帝釋、韋陀天、摩利支天等, 天王殿中必有四天王,藏傳佛教寺院的經堂入口兩側必有這四位的壁畫。四天王的形象在中國石窟中是唐以後才逐漸定型化。所持法器,漢藏天王也多大同小異。明清造型中∶
持國天王 白 琵琶 護持東方
增長天王 黑 寶劍 護持南方
廣目天王 紅 絹索 護持西方
多聞天王 黃(綠) 寶幢 護持北方
在這四天王中,信奉者對多聞天王(毗沙門天)更為尊崇,因他又是財寶之神,故往往另提出來單獨供奉。藏傳佛教的多聞天造型上持傘,騎獅,身色黃,手中抱鼠,鼠口中吐寶珠,喻財寶。
韋陀天:韋陀天宋元後始定型,呈著甲武士形,雙手合十,肘間橫金剛杵,或手撫金剛杵,常位於寺廟天王殿的後出口處。
摩利支天:摩利支天則呈天女相,有三種樣式。一種為三個頭,正側二個頭是人首,一側呈豬首。另一種為騎在豬身上,天女手持鈴及繩索。還有一種為坐於七頭豬所拉之車上。
金翅鳥:金翅鳥專門吃龍,常見於石窟的頂部和佛像光背及建築卷門正上方,也是天部諸神之一。
鬼子母:鬼子母是佛經中的女惡鬼,自己生有五百個孩子,但每天還要食王舍城中的幼兒,受釋迦教化而改惡從善。宋以來的塑像多為貴婦人,周圍簇擁著幼兒,又被民間視為送子觀音。
辯才天:辨才天,為天部伎樂之神,常做懷抱樂器演奏狀。
天部的諸神最為復雜,由於所依經典各異,顯密諸宗神格不同,樣式截然異趣,又有漢傳和藏傳造像樣式的區別,增加了我們識別的困難。
憤怒神像
憤怒尊多數是依據密宗教理而來的佛、菩薩的變化身。佛、菩薩平時所呈現的肢體正常的平和相(寂靜相)稱為自性身、當他們以智慧力教令愚頑、警醒眾生、摧破無明業障時,即顯現出多面、多臂、表情凶惡的形象(忿怒相),稱為教令輪身,並且還要曉以咒語,即明言,故也稱明王。
不動明王:是密宗金剛五佛之首大日如來的化現,因他早在大日華台成佛了,但發願要作為釋迦佛的僮僕而盡各種義務,所以常呈現僮僕形而常住不動,故也叫常住金剛。造型上右手持慧刀,左手拿絹索,姿式呈叉立形。
大威德明王:藏語稱「雅曼達嘎」,牛頭,多頭多臂多足,各面都呈忿怒相,惟最頂部(頂嚴)的佛頭是寂靜相的阿彌陀佛,以示是阿彌陀佛的教令輪身。
馬頭明王:馬頭明王逆發中必有一個或三個馬頭;西藏的大輪金剛嘴中橫貫有一長蛇如輪狀;金剛手是叉立的,袒腹,右手高舉金剛杵。
大黑天神(瑪哈嘎拉):為古代印度的軍神、戰神,身披象皮,腰圍虎皮裙,腳下踏著仰卧的白象。有二臂、四臂、六臂和帶翅的、除黑色外有各種身色形象。
地獄主:即蒙語的卻爾吉,是主管地獄的,也即閻魔王,形象為牛頭,站立在牛背上,牛身下鎮壓著一仰卧男子,象徵著鎮壓邪惡,地獄主也有雙身的,明妃正在向他獻骷顱碗內的人血。
吉祥天母:為女性護法神,她騎在一匹黃色騾子上,騾臀上又生一眼,故民間俗稱其為騾子天王。
雙身佛像:俗稱歡喜佛,是源於古代印度教的性力思想而表徵於造型美術,不能據此認為藏傳佛教是縱欲的,稱為雙身造像較妥。
藏傳佛教中,任何一尊佛都可以是雙身的,這其中有忿怒相的,也有寂靜相的,著名的如時輪金剛,勝樂金剛,喜金剛,威德金剛等都是雙身的忿怒像。
女伴稱為空行母、明妃、佛母。空行母種類很多,常見的佛母有獅面佛母,亦名獅面空行母,藏語名「森多瑪」,為獅子頭女性護法神。還有熊面空行母、虎面空行母,金剛亥母等等。
祖師也有雙身的,如蓮花生大師。
比丘相
大凡是剃發、著僧服(有的戴僧帽)的出家人形象都可歸入比丘相。早期造像,多常見的阿難、迦葉二弟子像,一老一少,侍立佛旁。十六羅漢是唐末五代才開始流行的。以後又有十八羅漢、五百羅漢等等。比較特殊的是地藏菩薩,雖是菩薩的級別,但也是髡頭的比丘相,也有頭戴毗盧帽的形象。
布袋和尚:五代(十世紀中葉)後粱時浙江奉化有個瘋和尚整天提個破口袋,自稱彌勒下世,死後人們塑他的像,即布袋和尚,俗稱大肚彌勒,這是中國化的彌勒,布袋和尚一般供奉於天王殿正面。(
祖師像:主要是藏傳佛教常見,如宗喀巴、米拉日巴等等,還有些形象怪誕、不修邊幅的大成就者,他們是用種種瑜伽修練法來得到成就的。
其它神怪
藏傳佛教中還有許多神格各異的神怪,如財神、墓葬主等等,可逐步認識。
財神:與毗沙門天的造型和神格近似的,是西藏佛教中的財神,其造型為袒腹的胖漢,嘴上有上翹的小胡須,手中托一碩鼠,鼠口中吐珠。財神有多種造型和身色,有騎龍、騎狗等形象、以黃色身相的胖漢稱為「黃財神」的最受尊崇。
人間相
長壽老人、松贊干布、文成公主、男女供養人、宦官、施主等現實生活中各類人物形象。這類像的數量也較多,有些並不屬於佛教的范圍,或者是佛道兼用的,遇到具體情況可再查資料。
由於作偽者缺乏起碼的佛像常識,於是往往在作偽時張冠李戴,導致佛像的身份不倫不類,稍加註意就會識別出是偽造。例如這尊石雕像,上半身是佛的高發髻和通肩式大衣,理應該是釋迦牟尼佛禪定或者說法的形態,可是此像作出菩薩形的交腳坐姿(真品佛像極各別的情況也有交腳形的),這還不說,釋迦牟尼佛竟然突然降格為伎樂天人的身份,膝上放置著琴, 稚弱的小手在彈琴。縱觀古今的佛教美術,從沒有也不可能出現釋迦牟尼佛彈琴的情形,稍有些佛教美術的常識一眼就可識破此像是無須深究、不值一駁的胡鬧之作,可竟然出現在佛像鑒賞的圖錄中。

2. 佛像收藏的價值分析

佛像是當今 收藏 界的熱門收藏品,那麼佛像收藏的價值如何?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佛像收藏的價值,一起來看看。

佛像收藏的價值
中國金銅佛製作大約有兩千年歷史,但具體始於何時,尚無定論,需進一步研究。現代人將中國古代金銅佛分為“漢傳”和“藏傳”兩大類。漢傳金銅佛自東漢始造,歷經魏晉、南北朝、唐宋……歷史跨度漫長;藏傳金銅佛像則以元明清傳世品多見。

隨著社會的發展,各個時期的佛造像都具有與當時社會習尚和精神相一致的特徵。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瘦骨清像”,讓人們想起了“建安風骨”。唐代造像的華嚴大氣,則體現出唐代雍容大度、海納百川的輝煌氣象。宋代的佛造像已完全世俗化,佛彷彿已走入了人間,成了人們自己身邊的你、我、他,顯得非常可親、可敬。

佛像製作最初從五胡十六國開始慢慢興起,至魏晉南北朝時達到了一個高峰。據了解,現存最早的有明確紀年的金銅佛像是後趙建武四年(公元338年)的一尊鎏金銅佛坐像。這些佛像不僅是佛教徒膜拜崇奉的對象,也是珍貴的民族藝術遺產,受到中外收藏界的深愛。據觀察,在拍賣市場中創出高價的,大多是明清時期的金銅佛像。在現在的市場上,一尊銅質佛像小品,其市場價格至少在5萬元左右。品質上好的銅佛像,價格可達10萬元至100萬元之間。
佛像收藏的價格
北京2016年春季拍賣剛剛落幕。由拍賣結果看,金銅佛像市場依然十分火爆。其中,嘉德拍賣的“萬法歸一——宮廷造像精粹”專場的成交率為80%,“旃檀林——佛教藝術集萃”專場成交率達到了88%;“帕拉11-12世紀至稀至珍雙色銅合鑄釋伽牟尼成道像”以2530萬元成交,“17世紀銅鎏金財神護法一組”成交於2300萬元;北京東正的佛像專場中,“明銅鍍金道教水將像”以8970萬元的價格成交;保利拍賣的一尊明宣德觀世音菩薩坐像以4830萬元成交,清雍正綠度母坐像3795萬元被人請走;匡時公司的“十五世紀銅鎏金無量壽佛”以2817.5萬元拍出,“十五世紀銅鎏金釋迦牟尼佛”成交於2127.5萬元。

佛教是中華民族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對人們的影響歷史悠久,根深蒂固。兩千年的佛教傳播歷程,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贖,平撫世間的種種困惑與焦慮。而佛教工藝品作為佛教思想的載體,體現了宗教、歷史、 文化 、工藝等多重價值,更是受到人們世代的尊崇。佛教工藝品一般可分為佛像、唐卡、法器三大類,佛像作為古代的雕塑藝術品,相對於其他古董,更多的體現出製作年代的社會風貌和人物精神。尤其明清時期的金銅佛像,更代表了佛教造像成熟的藝術特點,工藝、材質更加講究,也最具有觀賞性,把佛教高深的哲學、美學思想都凝聚在了佛像里。

在我國,以往,佛像主要被供奉在寺院和信徒家中。20世紀60—70年代,收藏佛教工藝緩櫻品的藏家主要以外國人為主,拍賣場上很難見到華人的蹤影。直到20世紀80年代,日本人、新加坡人和中國台灣藏家開始收藏佛像。而內地人士收藏佛像大約是在90年代中期以後。

在1996年嘉德春季拍賣會上,曾以7.92萬元拍出過一尊“乾隆粉彩無量壽佛像”,由於乾隆皇帝自稱為“長壽佛”,因此御窯廠燒制了一批精緻的無量壽佛像供宮中使用;在1997年翰海春拍中,一尊“明木雕金漆佛像”成交於2.75萬元,當年秋拍,翰海的一尊“明銅蓮花坐佛”拍出了26.4萬元;1998年,在香港佳士得春拍上,一尊“晚隋鎏金銅佛坐像”以398萬港元成交;1999年春拍,翰海將“明永樂銅鎏金佛像”拍出了66萬元,創出當時內地佛像拍賣的最高價。

當時文物部門有規定,藏傳佛像因為涉及民族問題不能拍賣,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佛像市場的發展。

那時內地拍賣會上的精品佛像多來自天津市文物商店。10-20厘米高的清中、早期佛像的價格一般在1萬元左右,好一些的品類在2萬元左右,相對於同時期陶瓷類、書畫類的紅火,佛像還處於冷門藏品。

隨著內地逐擾沖叢步放開藏傳佛像的拍賣限制,佛像收藏開始出現明顯升溫,其價格也出現快速飆升,佛像工藝品開始以判帶專場拍賣的形式出現。2004年,嘉德公司在其秋季拍賣會上,第一次推出了“尊崇之美——佛像藝術”專場,135件佛像集體亮相,這是中國內地的首個佛像拍賣專場。其中有十多尊為藏傳佛像,全場總成交額1200餘萬元。一尊明末清初的“銅鎏金松贊干布坐像”最為罕見。這尊藏傳佛像在1905年被法國藏家收藏,銅鎏金松贊干布坐像題材罕見,造型完美,工藝精湛,是一尊保存極佳的佛像精品,最終成交於110萬元。

2006年,佛教藝術品尤其是藏傳佛教藝術品成為市場新寵,上拍數量和價位都有大幅度增加。2006年10月,香港蘇富比秋拍成交的13件倫敦斯皮爾曼家族收藏的佛像總成交額高達3.4238億港幣,當其中一尊“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憑借1.166億港元的成交價創下單尊佛像的世界拍賣紀錄之後,佛像收藏出現了一個新的發展高峰。

2006年11月,北京匡時秋拍推出“般若光輝—古代佛教文物專場”;2006年12月,北京翰海進行佛教藝術品專拍,首推“永樂氣象”金銅佛像專場,上拍11件明代永宣時期的佛像,多件成交價超過百萬元。北京翰海在2007年春拍和秋拍中分別推出“經辯金銅佛像專場”和“菩提主義金銅佛像專場”,成交率均在80%左右,兩場總成交額1.3億元。

2008年的佛像拍賣呈現降溫趨勢,其中金融危機的影響直接造成藏家的惜售心理,從而導致佛像市場精品數量銳減。佛像拍賣市場在經歷了前兩年的跳躍式發展後,進入盤整階段,調整大約用了兩年時間。

在香港佳士得2010春拍中,一件“明宣德制鋈金銅無量壽佛坐像”以7010萬港元成交,為2010年開了個好頭。北京翰海2011年春拍上拍了大量佛像,其中有3件佛像成交價逾千萬元人民幣;北京保利在當年秋拍中推出“觀自在中國佛教造像專場”,有63件拍品成交,成交總額高達7388.86萬元,其中有兩件達千萬元級別。

自2013年春拍,從拍品成交情況來看,打破了兩年來國內佛像市場躊躇不前的局面,再次掀起國內佛像市場的收藏熱潮。在2013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一尊“明永樂鑄銅鎏金釋迦牟尼坐像”最終以2.36億港元成交,刷新中國單體佛像成交紀錄,被佛像收藏家鄭華星先生請走。在北京翰海2013春季拍賣會“五覺——金銅佛像”專場上,鄭華星先生一人獲得了9尊佛像,其中以1978萬元請得金銅佛像專場的封面標的——倫敦斯皮爾曼家族舊藏的“宋代銅鎏金蘇頻陀尊者”。

2015年,佛像市場繼續走強,越來越多的拍賣企業開始嘗試金銅佛像的拍賣運作。秋拍中,北京保利古董板塊的“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斯皮爾曼家族秘藏梵像聚珍”專場中,共推出12件佛像,總成交額達到1.9億元。其中,一尊“十四世紀釋迦牟尼”以1.035億元成交,“十四世紀交腳彌勒菩薩像”和“清乾隆燃燈佛”分別以3910萬元,3392.5萬元成交。
佛像收藏的行情
佛教作為中華民族信奉人數最多的宗教,對國人的影響根深蒂固。佛教藝術品作為佛教思想的載體,更是受到人們的敬愛。兩千多年的佛教文化歷史,以其特有的精神救贖,平撫世間種種困惑。通過藝術,呈現的是一門集宗教、歷史、工藝價值的綜合體,所依託的文化將隨我們民族精神而存在,其生命力永無止境。

藏傳佛教藝術尤以其精湛的工藝,特殊的歷史背景,神秘的派系傳承而得到社會的關注。藏地佛像多以金銅鑄造,稱為利瑪。精選的材質所塑成的雕像,均謂以製作人名號或地區名稱前綴,如扎什利瑪、桑塘利瑪等。

尤其是明朝永樂、宣德年間的藏傳金銅佛像,藏地稱其為永樂利瑪。因受尼泊爾紐瓦爾藝術的影響,人物造型准確自然,工藝精湛,細微處纖毫畢現,符合現代人的審美旨趣。藏傳佛教藝術品較之漢傳佛教藝術品存世量大,藝術特色也更加鮮明,並擁有國際化的收藏和市場背景,近年來藏傳佛教藝術品在市場上備受追捧,大量競買資金湧入這一領域。

市場上的佛教藝術品以佛像、唐卡、法器三大類為主。佛像做為主流,應該重點關注藝術審美價值高的金銅佛教造像精品,13世紀前的早期金銅佛像,以及具有歷史文化意義的佛像藝術品;唐卡方面,早期唐卡作品、與宗教歷史文化相關的作品,以及藝術審美價值高的唐卡作品較有收藏價值;法器也有三類值得關注,製造工藝精美、用料考究的法器,與宗教歷史文化相關的法器,以及 雕刻 精美的護經板等。近幾年來,拍賣市場上的主流拍品是明代永宣時期的佛教藝術品,尤其有題款的精品市場更為關注,其次是清代宮廷風格佛教藝術品,以出自六品佛樓的佛像最受歡迎。

2004年以來,佛像精品一直都集中在中國境內交易,成交價格最高的佛像連續三年在中國境內產生。2004年中國嘉德[微博]、北京翰海首推金銅佛像專場,總成交額達4000多萬元,翰海金銅佛像專場中藏式風格佔73%。2004年奪得中國佛像成交第一名的是香港佳士得[微博]秋拍中的15世紀大威德明王鎏金銅佛像,以1798.375萬港幣成交。次年北京翰海秋拍中,明代銅葯師佛以1100萬元成交。

3. 這尊佛像年代有多久

你這尊是銅鍍金白度母。在藏傳密教中,綠度母與白度母是二十一尊度母之中流傳最廣的。而藏密又常以長壽佛、白度母及尊勝佛母等三尊合稱為:「長壽三尊」。
白度母有7隻眼睛,雙腳掌、雙手掌、額頭上各有一隻,加上她自己的兩隻眼睛。結跏趺坐在仰蓮瓣的蓮台上。
品相不錯,但具體是什麼年代的不好判斷。

閱讀全文

與明代長壽佛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重陽節去敬老院作文 瀏覽:780
砂鍋養生粥技術培訓多少錢 瀏覽:199
青田第一敬老院號碼 瀏覽:752
社區居委會幹部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408
別人父母吵架如何勸說 瀏覽:558
孝順兩字真言 瀏覽:144
養老院一個月花費多少錢 瀏覽:490
體檢結果通過後怎麼辦 瀏覽:175
公職人員退休死亡後其配偶有待遇嗎 瀏覽:437
車禍死亡怎麼賠償父母 瀏覽:415
南岸怡心園老年公寓 瀏覽:553
搜老年人舞 瀏覽:481
胃癌晚期80歲 瀏覽:820
養生茶認證選擇什麼行業 瀏覽:35
青島台養在敬老院的孩子 瀏覽:162
荊門市靈活就業人員養老保險 瀏覽:596
教職工養老保險個人交 瀏覽:244
山西省職工退休何時發放 瀏覽:39
老年痴呆吃的特別多 瀏覽:188
兒子不孝怎麼形容父母 瀏覽: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