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描述百歲老人的詞語有哪些
一、老人的別稱:
100歲:期頤:指百歲高壽。期頤
108歲:茶壽:茶字上面廿,下面為八十八,二者相加得108歲。
二、形容老人的漢字
公 倪 華 叟 龐 宿 嫗 姁 姥 娭 婆 孤 旄 老 耄 耆 耋 柭
眲 矍 癃
三、形容老人的詞語
阿媽 阿母 艾孀 安車 尊老 自老 尊宿 燭武 致仕官 諸公 諸君 育鞫
鬻駱 遺棄罪 遺叟 憂葵 引老 引年 堯禪 燕骨 一鶴 養老 養老金 朽衰 延英殿 朽邁 秀頂 休致 鄉杖 西夕 西傾 兀首 五更 翁媼 晩耄 晩年 娭毑 晩暮 頭黑 晩謬 頭童 駘背 歲除 田舍翁 韜樹 歲衰 禿翁 宿昔
退田 宿德 退養 衰耄 衰遲 衰親 衰齒 衰謬 衰鬢 授田 鮐顏 詩叟 太公望 社長 奢香 傷暮 三老 上年紀 日秩 白首 白首郎 白鼠 媼嫗 八法 白頭 白頭親 斑鬢 朝馬 便秘 補唇 巢父 禪讓 陳情表 齒宿 齒豁 齒殲 齒窮 齒邁 吃新節 齒暮 齒耄 齒盡 齒耋 齒衰 辭老 到歲數 垂白 賜香 道嫗 賜杖 待年 耋老 釣文鉤 耳雨 伏老 防老 法定刑 二疏 房老 伏枕 奉祠 告退 服老 負圖 公公 告老 國叟 孤老 皓髯 皓發 皓皤 皓首 皓然 官養 好好兒 胡耇 寒晩 鶴老 黑花 華皓 惛眊 華顛 黃耇 還受
黃鵠 黃發 黃馘 諱老 驥伏櫪 舊儒 鳩形 九老圖 倦勤 老媼 老巴巴 老死 老無知 老頭 老頭子 老相公 老頭皮 老衰 老夫 老疾 老休 老太爺 老太太 老弊 老人婆 老臣 老婆兒 老婢 老不死 老婦 老者 老驥 老視眼 老邁 老盡 老劣 老悴 老翁 老色 老頭兒 老生兒 老軍 老僧 老漢 老校 老丈 老歸 老背悔 老母 老學 老大 老不著 老大娘 老旦 老爹 老將 老來 老病 老奶奶 老昧 老婆子 老聵 老癃 老復丁 老糊塗 老大人 老弱 老憊 老臞 老慵 老口 老來俏 老儒 老嫗 老悖 老大爺 老郎 老臉 老怯 老成人 老牛 老僕 老親 老佣 老鈍 老伙計 老人家 老民 老公公
老爺子 老爺爺 老衲 老農 老患 老窮 老健 老婆婆 老羸 老謬 兩疏 呂望 耄聵 埋年 耄昏 髦蔽 耄荒 耄亂 耄勤 耄耋 耄夫 髦昏 耄學 耄倦 謬耄 暮老 暮耋 暮古 年耆 年高 年衰 耆英會 年邁 年禮 耆指 年艾
僻老 疲癃 婆子 皤皤 婆兒 耆老 耆俊 耆紳 乞骸骨 耆宿 牽鹽 泣杖
窮老 窮人 秋扇 秋娘
㈡ 為什麼有的50歲老頭依然很帥
50歲的老頭依然很帥,說明他年輕時候的顏值就比較高,雖然現在年齡大了,但是顏值還是依然在的。
㈢ 50歲90歲古時候稱什麼急用!!!!!!!~~~~~~~~~~~~!!!!!
知命---五十
耄耋---九十
古代年齡稱謂
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 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學習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距。」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後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後代詞彙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二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另外還有:
襁褓:不滿周歲。 孩提:兩至三歲。 始齔、韶年:男孩八歲。
總角:幼年泛稱。 垂髻之年:指兒童。 黃口:十歲以下。
幼學:十歲。 舞勺之年:十三至十五歲 志學:十五歲。
舞象之年:十五至二十歲。 弱冠:二十歲。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天命、知非之年:五十歲。耳順、花甲之年:六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杖朝之年:八十歲。 耄耋:八十、九十歲。
期頤:百歲之人。 始齔、髫年:女孩七歲。 金釵之年:女孩十二歲
豆蔻年華:女子十三歲 及笄:女子十五歲。 碧玉年華、破瓜之年:女子十六歲。
桃李年華:女子二十歲。 花信年華:女子二十四歲。 標梅之年:出嫁
幼學之年.10歲 舞勺之年.13歲 志學之年.15歲(單髻.及髻.抓髻.)而立.壯室之年.30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40歲 艾老.服官政.50歲杖鄉之年.耆年.60歲 杖國之年.致仕之年.70歲杖朝之年.80歲 齯齒.鮐背.凍梨.黃發.90歲
破瓜之年.瓜字初分.碧玉年華.女子16歲風信之年.花信之年.24歲
在我國傳統醫學文獻裏,關於「天年」(人類自然的年壽)的記載------如黃帝《素問.上古天真論》道:「盡其天年,度百歲乃去」;《靈樞經.天年》三度提到人的天年為「百歲」,還說「人之壽百歲而死」;又如《尚書.洪範篇》以百二十歲為壽-----推算人的自然年齡在一百至一百二十歲間,此與現代科學的測算大致相符,說明人類的自然壽命,是可以活到百餘歲的。
但是遺傳、自然環境、文化教育、天災人禍、疾病、意外事故及個人生活方式和習慣等因素影響,往往使人天年不遂,留下遺憾,故一般祝壽之辭,多以堅定之喻,獻上祈願。通俗者,若「壽比南山」、「壽比松齡」、「日月長明」、「福如東海」等。其實在這些制式外,社交場合中有些長壽的象徵性用語,更富隱喻之雅趣呢!
「喜壽」指七十七歲:草書[喜]字看似七十七,故借指七十七歲。「米壽」是八十八歲:將[米]字拆開彷如八十八的模樣,故借指八十八歲。「白壽」指九十九歲:一百減一為九十九,[白]是借用百字少一橫,以此借指九十九歲。「茶壽」呢,稍稍難解,[茶]字的草頭看似二十,余者可拆成八十八,二者相加得一百零八,故借指一百零八歲。
另外,「六十歲」有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的說法;「七十歲」又稱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國之年;朝杖之年、耄耋之年指的是「八、九十歲」;期頤之年,則是「百歲」了。
始齔---指剛到換齒的年齡,約七、八歲左右。
志學之年---十五歲(男)。
及笄之年---十五歲(女)。
二八年華---十六歲。
花信之年---二十四歲。
春秋鼎盛---壯年時期。
而立之年---三十歲。
不惑之年---四十歲。
知命之年---五十歲。
耳順之年---六十歲。
花甲之年---六十歲。
懸車之年---退休之年。
從心之年---七十歲。
古稀之年---七十歲。
耄耋之年---七十至九十。
㈣ 形容老人的詞語。
一、容光煥發
白話釋義:臉上的光彩四射。形身體健康、精神飽滿。
出處:清·蒲松齡蒲松齡《聊齋志異》:「妝畢;容光煥發。」
譯文:打扮化妝完,臉上的光彩四射
二、老驥伏櫪
白話釋義:比喻人雖年老,仍有雄心壯志,也形容人雖然年老,但身體依舊健康
出處:三國·曹操《步出夏門行》詩:「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譯文:年老的千里馬雖然伏在馬槽旁,雄心壯志仍是馳騁千里。
三、老當益壯
讀音:[ lǎo dāng yì zhuàng ]
釋義:年紀雖老而鬥志更堅,干勁更大。 當:應該。益:更加。
出 處:《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四、白發朱顏
讀音:[ bái fà zhū yán ]
釋義:顏:臉色。頭發斑白,臉色通紅。形容老人容光煥發。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21章:「顧老和大部分中醫一樣,白發朱顏,戴一幅老花鏡,認真地給田福堂號脈。」
五、鶴發童顏
白話釋義:白白的頭發,紅紅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有精神。也說童顏鶴發。
出處:唐·田穎《玉山堂詩文集·夢游羅浮》:「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翻譯:說他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仙,鶴發童顏自古以來無人能比。
【近義詞】紅顏白發、童顏鶴發、老當益壯、鶴發松姿、返老還童
【反義詞】未老先衰、鶴發雞皮、明眸皓齒、老氣橫秋、老態龍鍾
㈤ 49歲的男人長的老像別人都認為是老年人了,心理很苦惱,都不知道該怎麼辦了,活不了了,太倒霉了
四十九歲,已經半百之人,幾十年的風雨,肯定會磨光渾身光鮮的外表。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知天命,五十年的光陰,盡管自己不覺得老,也就是說心裡年齡並不老,但從生理年齡來說,也到了該服輸的時候了,別人怎樣看怎樣說是別人的事,該怎樣做是自己的事。如果僅僅因為別人說你長的像老年人,就要死要活的,也太對不起你幾十年的閱歷了。
㈥ 古代分別稱20歲、30歲、40歲、50歲、60歲、70歲、八九十歲各稱什麼一百歲古人叫什麼名稱
20歲:加冠
30歲:而立
40歲:不惑
50歲: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
60歲: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
70歲:從心之年、古稀之年、懸車之年、杖圍之年
80歲:朝枚之年、朝枝之年、耄[mao]耋[die]之年
90歲:鮐背
(6)90歲50歲容顏老頭擴展閱讀:
兒童稱謂
童孺:兒童。
垂髫[tiao]:指兒童。兒童垂發叫髻。垂髫:髫[tiáo],指古代兒童猶未束發時自然下垂的短發。因而就用「垂髫」稱幼兒或指人的幼童階段。也有說「垂發」的,意思相同,如《後漢書·呂強傳》就有「垂發服戎,功成皓首」句。垂髫:小孩子頭發紮起來下垂著,指幼年。垂髫:指幼年兒童(又叫「總角」)。垂髫(tiao)是三四歲至八九歲的兒童(髫,古代兒童頭上下垂的短發)。
齠[tiao]:兒童換牙。齠年:童年。
髫[tiáo]年:童年。
髫[tiáo]齡:童年。
束發:是指青少年。
稚:稱年齡小的為稚。
膝下:幼年,言子女幼年僅能依附父母的膝下。《孝經聖治》:「故親生只膝下。」
孺子:兒童。《孟子離婁上》 :「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也用作老人對年輕後生的稱呼。《史記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復還,曰:『孺子可教矣。』」
成人稱謂
冠者:指成年人。
待年、待字:指女子成年待嫁的年歲。「愛自待年金聲夙振」(《文選宋文皇帝元皇後哀策文》)。「女子許嫁,笄而字。」(《禮記·曲禮上》)
有室、有家:男子娶妻、女子出嫁之年。《孟子·滕文公下》:「丈夫生而願為有室,女子生命而願為有家。」朱熹集註:「男以女為室,女以男為家。」
怨女: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女子。〈孟子梁惠王下:「內無怨女,外無曠夫。」
曠夫:指年齡大而沒有結婚的男子。
老人稱謂
杖家之年:五十
杖鄉之年:六十
杖國之年:七十
杖朝之年:八十。
《禮記·工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問焉,則就其室。」
斑白:老人。老年人頭發斑白,因代指老人。
黃發:是指長壽老人。:指老人,老人的頭發由白變黃。「黃發」是枯黃的頭發。人老了,頭發上由黑變白,白發則黃。
皓首:白頭,指年老。
久壽:長壽。
眉壽:耄[mao]壽,長壽。人老了眉毛長,所以稱眉壽。
姥[mu]:年老的婦人。
暮齒:晚年,暮年。
暖壽:舊俗在過生日的前一天,家裡的人和關系較近的親友來祝壽。
萬壽:大壽,高壽之意。
遐齡:指人長壽高齡。
㈦ 怎樣稱贊九十歲的老太太的容顏
90歲的老太太保養得非常好。耳不聾眼不花走起路來雖然有些顫巍巍地,但是精氣神十足,還能在廣場上跳廣場舞呢。
㈧ 古人稱20歲為_____之年,30歲50歲,60,70歲100歲分別為_______之年.
童年稱為垂髫之年,來10歲稱為幼學之源年,男子20歲稱為弱冠,30歲稱為而立之年, 40歲稱為不惑之年, 50歲稱為知命之年, 60歲稱為花甲之年,
70歲稱為古稀之年, 77歲稱為喜壽之年, 88歲稱為米壽之年, 99歲稱為白壽之年, 80、90歲稱為耄耋之年, 100歲稱為期頤之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