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道教講究長生不老,可是這是根本不可能的啊
長生不老(肉體,佛家也能做到)是可以的,長生不死要光明身(如極樂世界阿彌陀佛身體),因為是依於法身,故能不死,理論上不死,但不成佛總會死。
❷ 初禪天人壽命3.2萬歲,人修到初禪仙人壽命可以這么長嗎
我不知道。
我只是說我的理解。
天人,和現在俗世的人,生活差異很大。
天人,差不多就是現在小說說的神仙那種了。所以,你無法理解。
在不同層次的天(欲界,色界,無色界等等,四禪二十八天)情況是差異很大的,很難文字描述。那裡感受和狀況,是你現在無法想像的。
那個時候,時間其實完全不重要。
當人處禪定中,是超越人的理解和境界的。定中幾十日不吃喝不動,也是有記錄的(虛雲和尚?太虛和尚?不記得了,有入定幾十天的記錄。)
請不要用世俗生活去想像天界。
二十八天指欲界的六欲天、色界的四禪十八天、無色界的四無色天。
二十八天天名、身長、壽命>>
一大千世界中三界二十八天的概況大略如下。
【欲界共六天,故稱為六欲天】
1.欲界天,因共有六層,故稱「六欲天」。最下層四天王天,居須彌山腰,為六欲天中國土幅員最廣者。此天分東南西北四大天區,每天區各有一天王,故稱四天王天。四大天王,即佛寺中天王殿內的四位威武天神,俗稱「四大金剛」。他們是:東方持國天王,梵文名提頭羅吒(Dhrtarastra),手持琵琶,領乾闥婆、毗舍闍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東勝身洲;南方增長天王,梵文名毗樓勒*(Virudhaka),手持寶劍,領鳩槃荼、薛荔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南贍部洲(即我人所居);西方廣目天王,梵文名毗流博*(Varupaksa),手上纏龍,領龍及富單那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西牛賀洲;北方多聞天王,梵文名毗沙門(Vaisramana),右手持傘,左持銀鼠,領夜*、羅剎神將,護四大部洲中的北俱盧洲。四天王各有八大名將、九十一子,其職責是守護四大部洲,管理各種鬼神,不令侵損人類,維持天下太平。《金光明經》等說,若四天王失馭,鬼神作亂,則日月星宿失度,風雨不調,人間必有戰亂災荒。四天王所統人民眾多,除本天國土外,還散居於須彌山周圍的諸小山。四天王所居城池,庄嚴富麗,《長阿含經·四天王品》描述東方增長天王所居賢上城:」縱廣六千由旬(一由旬當10—15公里),其城七重,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周幣校飾以七寶成,乃至無數眾鳥,相和而鳴。……」四天王天的天眾,身高半里,衣重半兩,壽五百歲,其天中一日當於人間五十年,其天壽五百歲,合人間912.5萬年。
第二忉利天(Trayastrimsa),意譯「三十三天」,以有三十三個天國而得名。居須彌上頂巔,中央為主國帝釋天,為三十三天之主釋提桓因(帝釋)所居,八方各有八個天國,四角四峰,有帝釋天保護神金剛手居止。帝釋所居善現城,周長一萬由旬,中有殊勝宮殿,周千由旬,外有眾車、雜林、粗惡、喜林四苑,城外東北有圓生樹,花香熏百由旬,西南有善現堂。為帝釋之禮堂、會議廳。三十三天人身高一由旬,衣重六銖(約合2.4錢),壽一千歲,一日當人間百年,其天壽命合人間三千六百五十萬年。此天天主帝釋,為三十三天、四天王天之主,中國佛教徒多說他便是道教所奉玉皇大帝。
第三夜摩天,全稱蘇夜摩(Suyama),意譯「善分」、「時分」、「妙善」,在忉利天之上十六萬由旬的虛空中,該處「日月光明上照不及,是諸人等自有光明」(《楞嚴經》卷八)《正法念處經》說此天天人女多男少,《佛地經論》卷五說:「夜摩天者,謂此天中隨時受樂」,此天人身高一里半,衣重三銖(約合1.2錢),壽二千歲,一日當於人間二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一億四千六百萬年。
第四兜率天(Tusita),亦譯「睹史多」、「兜率陀」等,意譯「妙足」、「知足」,在夜摩天之上三億二萬由旬處。此天天人身有光明,高二里,衣重二銖(約合0.8錢),壽四千歲,一日等於人間四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五億八千四百萬年。此天宮殿分內、外兩院,內院是一生補處菩薩(候補佛)所居凈土,現由彌勒菩薩住持;外院為欲界天。佛教認為對修道者來說,兜率天是欲界天中最好的地方,尤其兜率內院,為不少佛教徒嚮往的歸宿。《涅槃經》說:「兜率陀天,欲界中勝,在下天者,其心放逸,在上天者,諸根暗鈍」,皆不及此天眾生清凈少欲,自在無為。上下界諸天,皆來此天聽佛菩薩說法。《楞嚴經》卷八稱此天「不接下界諸人天境,乃至劫壞,三災不及」,是個清靜安全的去處。
第五化樂天,梵文名尼摩羅(Nirmanarati),亦譯「樂變化天」、「化自樂天」、「妙變化天」,在兜率天之上十六億四萬由旬處。此天人身高二里半,衣重一銖(約合0.4錢),壽八千歲,一日當人間八百年,其天壽合人間二十三億三千六百萬年。名「化樂」者,謂此天人能隨意變化出種種悅意器物,隨意娛樂。
第六他化自在天,梵文婆令跋提(Paranirmitavasavartin),略稱「他化天」,在化樂天之上十二億八千由旬處。此天人身高三里,衣重半銖(約合0.2錢),壽一萬六千歲,一日合人間一千六百年,其天壽共合人間九十三億四千四百萬年。《大智度論》卷九說:「此天奪他所化而自娛樂,故言他化自在。」大概是享受別人變化的東西。其天主為常與佛作對的魔王波旬,《大智度論》卷五六說,波旬雖有福德,而懷諸邪見,「見欲界人皆往趣佛,不來歸已,失供養故,心生嫉妒,是以佛菩薩名為怨家」,又說波旬為六欲天之主。《瑜伽師地論》卷四等則說此天中別有魔天,處所高勝,乃魔王(波旬)所居。
六欲天人,不僅壽數甚長,而且享受諸樂,無病無苦,衣食自然,不勞而得,不憂生計。其相貌皆端嚴美麗,世人常喻美女美如天仙,佛經中則說人中最上佳麗,比起天女,猶如獼猴與人相比。欲天的宮殿園林器物,率皆清潔典麗。佛經中所描述的欲天勝妙五欲(色、聲、香、味、觸),完全是人間富貴者物質生活的理想化,如《瑜伽師地論》卷四說欲天們游戲娛樂於雅潔可意的園林池館,「常聞種種歌舞音樂、鼓噪之聲、調戲言笑談謔之聲,常見種種可意之色,常嗅種種微妙之香,恆嘗種種美好之味,恆觸種種天諸婇女最勝之觸,恆為如是樂牽引其意,以度其時」這確是許多人,尤其是現代人艷羨的幸福生活。欲天還有凡人所無法企及的諸多自在,如《長阿含經》卷二十說欲天有十事:一飛去無限數,二飛來無限數,三去無礙,四來無礙,五其身無有皮膚骨體筋脈血肉,六身無臭穢的大小便,七身無疲累,八天女不產,九其目不眴(眨眼),十身色隨意,好青則青,好黃則黃,赤白等色,隨意而現。
六欲天的社會制度,大略也是人間階級社會的翻版。《大吉義經》說六欲天皆有君臣、尊卑、上下之分,有龍、象、孔雀等為其坐騎。《正法念處經》說忉利天以下,有貧富之別,夜摩天以上直至色界諸天,貧富皆等。
六欲天的家庭體制,諸經論皆說有夫妻、嫁娶之事,亦不乏一夫多妻的現象,據稱帝釋的姬妾多達億數。然其性生活的方式,與人間有別。《俱舍論》卷十一有偈概括此事:「六受欲交接,執手、笑、視淫」。意謂四王天、忉利天男女交合,與凡人無別,只不過不泄精液,只泄「風氣」而已,用道家丹功術語來講,這是「體交氣交」了。夜摩天男女擁抱即得性滿足、兜率天僅行握手、化樂天唯相對一笑,他化自在天更是互遞秋波便成欲事,這可謂「體隔神交」了。
六欲天的生育,與凡人不同,無懷胎接生之事,「隨彼諸天男女膝上,有童男童女(焱+欠)然化生,即說為彼天所生男女也。」(《俱舍論》卷十一)比人類胎生是要簡便干凈多了。初生時的形貌,從四王天到他化天,依次如人中五、六、七、八、九、十歲孩童,生後不久即迅速長大成人。
六欲天的業因,共同者是行十善業、守戒、布施。《佛為首迦長者說業報差別經》說:「復有十業能令眾生得欲天報:所謂具足修行增上十善。」依所修十善的品級而有上下天之別。其次是不同程度地節欲禁慾,如《楞嚴經》卷八說,人若未能離妻妾恩愛,只是「於邪淫中心不流逸」'一點也不想有婚外性關系,則能生四王天」;於已妻房淫愛微薄,於凈居時,不得全味」(獨居禁慾時還不能完全沒有性的想望),能生忉利天」,逢欲暫交,去無思憶,於人間世,動少靜多」,能生夜摩天(《正法念處經·觀天品》也說:「若能離婦女,則生夜摩天」);更進一步,「一切時靜,有應觸來,未能違戾」(雖堅持禁慾生活,但對送上門的美色不能力拒),能生兜率天,「我無欲心,應汝行事,於橫陳時,味如嚼臘」,能生化樂天;「無世間心,同世行事,於行事交,瞭然超越」,能生他化自在天。另外,兜率天以上,還須修禪達初級定,方得往生。《涅槃經》說:「修施、戒、定,得兜率身。」
【色界天,共18天】
2.色界天。色界十八天的共同業因,是行上品十善且修禪入定。《業報差別經》說,「修行有漏十善,與定相應」,能令眾生生色界天。依所入禪定的深淺,有初二三四禪天之階差。因以禪定伏欲界之欲,故雖有身體,而無男女之欲,無家庭,恆處於禪定中享受「禪悅」,可以想像,那是一個清凈離欲的禪定、瑜伽修行者們各自坐禪的社會,自然是安靜異常,超然世外,沒有人間和欲天的各種紛擾,是瑜伽行者生活的理想化。
初禪三天,為成就初禪者所生。第一梵眾天,為大梵天王治下的人民百姓,該天身高半由旬,壽命以中劫計算(一中劫略當三十二億年),為半劫。第二梵輔天,為大梵天王的輔弼臣僚,身高一由旬,壽一中劫。第三大梵天,所居為大梵天王,身高一由旬半,壽一中劫半。《楞嚴經》卷九說,修禪定者「但能執身不行淫慾,若行若坐,想念俱無,愛染不生,無留欲界,是人應念身為梵侶,如是一類,名梵眾天。欲習既除,離欲心現,於諸律儀(戒律)愛樂隨順,是人應時能行梵德,名梵輔天。身心妙圓,威儀不缺,清凈禁戒,加以明悟,是人應時能統梵眾,為大梵王,如是一類,名大梵天。」大梵天王的業因,除增上十善、禪定外,還有慈、悲、喜、舍「四無量心」。此王為一小世界主。道德高尚,清凈仁慈,但因生於天地萬物之先,自以為天地萬物是他所創造,以眾生之父、之主自居。《大日經》卷六說:「所謂大梵天,名我慢自然。」佛典中認為天父創造萬物的信仰,即出自大梵天。如晚近太虛法師《真現實論》說大梵天先天而生,超越陰陽,即是基督教等一神教信仰的上帝。
二禪三天,為成就二禪者所生,此天常受發自深心的禪定「喜」樂,超離了一切由外而來的感覺經驗,其壽數以大劫計算(一大劫略當一百二十八億年)。第一少光天,身長二由旬,壽二大劫。第二無量光天,身高四由旬,壽四大劫。第三光音天,身高八由旬,壽八大劫。《楞嚴經》卷九說:「統攝梵人,圓滿梵行,澄心不動,寂湛生光,如是一類,名少光天。光光相然,照耀無盡,映十方界,遍成琉璃,如是一類,名無量光天,吸持圓光,成就教體,發化請凈,應用無盡,如是一類,名光音天。」是則二禪天特以光明為著。光音天,即已離語言,以放光代音聲以交流信息之意,此天天王,為一小千世界主。
三禪三天,為成就三禪者所生,此天常受發自深心的禪「樂」,此樂自內源源而出,綿綿寂靜,被稱為三界中最上之樂。第一少凈天,身高十六由旬,壽十六大劫。第二無量凈天,身高三十二由旬,壽三十二大劫。第三遍凈天,身高六十四由旬,壽六十四大劫,此天天王,為一中千世界主。三禪天蓋由身心清凈為著,《楞嚴經》卷九稱此天眾生「身心安隱,得無量樂」。
四禪九天,分凡、聖二級,皆為成就四禪者所生。此天恆處於「舍」的定心中,苦樂雙亡,心如明鏡止水,無絲毫擾動。其中凡夫天有四:一無雲天,身高125由旬,壽125大劫;二福生天,身高250由旬,壽250大劫。第三層並列二天,一廣果天,是由三禪無量凈天中福德圓明而上升者所居;二名無想天,乃外道人雙厭苦樂,力舍一切念想,「身心俱滅,心虛灰凝」,生於此天,雖如廣果天,亦身高500由旬,壽500大劫,但因「既已生滅為因,不能發明不生滅性,初半劫滅,後半劫生。」(《楞嚴經》卷九),被佛教斥為因地不正的「無想外道」,其所入定稱「無想定」。
廣果天以上五重,為佛教中修證到第三「不還果」(阿那含),已斷欲界煩惱的聖者所居,稱「五不還天」(再不復返欲界受生),其名目為:無煩天,身長一千由旬,壽一千大劫;無熱天,身長二千由旬,壽二千大劫;善見天,身長四千由旬,壽四千大劫;善現天,身長八千由旬,壽八千大劫;色究竟天,梵文名阿吒尼迦(akanistha),身高一萬六千由旬,壽一萬六千大劫。此天為色界之頂巔,故名色究竟,又名魔醯首羅天,意譯「大自在天」,其天王摩醯首羅(Mahe svara),乃三千大千世界主,是諸神中最尊者,其形相為八臂三目,騎白牛,即婆羅門教信仰的至上神濕婆。佛經說釋迦牟尼佛的報身,亦居色究竟天,為諸十地菩薩恆常說法。
【無色界,共4天】
3.無色界。此界四天,依所入定而區分,皆恆處禪定中,連固定的形體亦消失,壽命甚為綿永。說無色,也非完全沒有物質身體,只不過其形質極為微細,如《俱舍論》卷二八所言:「由彼色微故名無色,如微黃物,亦名無黃。」據說此界眾生只有佛才能看見。第一空處,住「空無邊處定」,定中唯見一無邊虛空,壽二萬大劫;第二識處,住「識無邊處定」,定中唯見心識無量無邊,「唯留阿賴耶識,全於末那半分微細」(《楞嚴經》卷九),壽長四萬大劫;第三無所有處,住「無所有處定」中,「空色既亡,識心都滅,十方寂然,迥無攸往。」(《楞嚴經》卷九),唯見一無所有,壽長六萬大劫;第四非想非非想處,住「非想非非想定」,「於無盡中,發宣盡性,如存不存,若盡非盡」(《楞嚴經》卷九),沒有任何觀念,但還有分別無念無想的微細心存在(非非想),壽長八萬大劫,為三界中的長壽冠軍。非想非非想處為三界之頂顛,故名「有頂」。《楞嚴經》卷九說生四無色界天者有兩種人:一是從無想天等外道天繼續深入禪定而入,為凡夫,二是從五不還天上升,多住於超越三界的「受想滅盡定」中,而寄居於非想非非想處,為不迴向大乘的鈍根阿羅漢。關於四無色界天的住處,有二說:一說在色究竟天之上;一說無別住處,如元代帕思巴《彰所知論》說:「無色界者無別處所,若有生者,何處命終即彼生處,作無色定,故名無色。」
佛經中述說,人生之時。也有天神隨生。如《華嚴經》說:「如人生已,則有二天恆相隨逐,一曰同生,二曰同名。天常見人,人不見天。」此蓋即所謂記人善惡的善惡童子之類。
諸天雖然長壽快樂,神通自在,為世人艷羨,但也仍有其苦惱,欲界天下二天中,有宿世修福不多而相對貧窮者,或為人臣妾,受他所制,或神通未能如意,或受阿修羅作亂的戰禍威脅;而且不管壽命多長,福報多大,即貴為天主,也終有一死。六欲天臨死前有五種預兆出現:身光消失、不樂本座、花冠枯萎、天衣垢壞、身出汗臭,生平一起嬉戲玩樂的天女們,見到這種「五衰相現」,便皆遠離。又以天眼觀見將生何處,若是墮落,則更是凄惶恐怖,痛苦不堪,如地獄苦。《正法念處經》偈雲:「如蜜和毒葯,是則不可食,天樂亦如是,退沒時大苦」。規誡眾生不可貪著天界之樂,應思出離三界。
❸ 如何打坐入定
觀修應分幾座進行,每座之間有間隔。每天修幾座有許多分座的方法,可以兩座、三座、四座、六座等等,但這里我們考慮一天四座,即白天兩座,夜間兩座,這非常適合初修。大清早公雞啼叫開始黎明一座, 直至天光大亮結束。之後下座休息直至氣溫變暖,期間可以供水多瑪、白煙供、進行日常的本尊修誦等等。然後開始上午一座,直到中午太陽直照頭頂結束,然後吃午飯,作些學習研究、放鬆休息直至大下午夕陽斜照。開始下午一座,到太陽落山結束,之後供養護法、念誦迴向文祈請文、紅煙供。在黃昏時分,能看見人影但已分辨不出是誰,這是開始夜間一座,在深夜時結束。
如此分四座而修對心相續很合適。雖然初修會試圖在座間也進行觀修,但會迷失要點,尤其會出現強烈的昏沉與散亂等過失。因此在座間,主要集中念誦祈請文和做頂禮轉繞等善行,而讓自己的觀修放鬆一下。
每一座都應包括本座的前行、正行與結行。
座上禪修之前行
每座上的前行分二:前行之准備與前行之正修
前行之准備
(每座前)先洗手、洗臉、洗鼻孔等。簡而言之,作好所有準備,這樣直至本座禪修結束之前都不必起於座。之後端坐禪床上,身心放鬆、休息。下定決心不中斷此座禪修,乃至幻覺老父來臨也不放棄,發誓乃至自己身肉被一點一點挖出、折磨至死也不放棄這種決心。
前行之正修
身之要點是毗盧七支坐:雙足交叉結金剛跏趺坐;雙手結平等定印;伸直脊柱猶如一疊硬幣;雙肩微張而放鬆;頸椎略微向前彎曲;舌頭抵上齶;雙目往下看著鼻尖。
語之要點是排除濁氣。可以做九次,即分別是右鼻孔排三次、左鼻孔三次、雙鼻孔三次;或者排濁氣三次:右鼻孔一次、左鼻孔一次、雙鼻孔一次;或者僅由雙鼻孔排濁三次。為排除濁氣,左手結金剛拳印,壓住大腿根部的大脈;右手結三股金剛杵印,壓住右鼻孔。從左鼻孔慢慢吸氣並向下壓氣,觀想自己無始以來在輪回里生生世世中所積累的所有的惡業、煩惱、障礙、違越三昧耶、昏沉掉舉失念三種禪病等等化成黑色煙霧向外蒸發,當呼氣時,強弱過程就如大麥穀子的形狀, 即最初輕柔,然後越來越用力,最後全力呼出。這個修法就如清洗容器。
心之要點是調正發心。捫心自問:「我此座上禪修的發心是為尋求救怖,希望減輕此世的病苦之類,還是為了增加自己的財富,得到利益與贊嘆呢?」如果你有其中任何一種發心,則應象毒葯一般把它們丟棄。如果自己是無記念發心,則應改變之。下士發心是平凡老人的發心,其動機並沒有入道。中士發心也屬於自私希求的動機,也應避免。上士這樣發心: 「我將觀修暇滿難得,以便所有眾生都能遠離痛苦與痛苦因並證得圓滿佛果。」這個圓滿清凈的發心是自己應當生起的。
其次是祈請上師。觀想自己的頭頂上有一朵盛開的白色千瓣蓮花,在其舒展的橙色花蕊上有一獅子座,上敷厚厚的錦緞坐墊,其上端坐自己的根本上師。觀想上師就是他自己的體相,身著法衣或咒士衣,心中憶持視師即佛的五種方法,念誦祈請文: 「三世諸佛之本體,大寶上師眷顧我!……」等等。祈請偈頌的開始與結尾章包含轉心厭離輪回的四種思維。當你以虔誠的信心祈請時,上師以大悲化光融入自身,他的意與自心完全融為一體。不追憶過去、不妄想未來、也不延長當下的意識流,盡自己的能力安住於此定境中,時間越長越好。
以上是每座禪修的前行。
座上禪修之正行
思維本性閑暇
思維八有暇時,從四種不在人道的無暇開始。首先是地獄道。
觀修分四個主題:處所、身體、所受痛苦與壽量。
在諸熱地獄,處所稠密昏暗黝黑地上到處都是燒紅的熱鐵,就象火炬上燃燒的煤炭,乃至沒有一立錐之地不是如此。暗紅的火山噴發有一肘高,閃亮的余燼、熔岩與武器從上方雨下。
地獄道眾生的身體是此間人類的四倍大,膚色為煮熟的血色。他們的皮膚象剛出生的王子那麼嬌嫩,如羊毛縷薄紗一樣脆弱。他們的全身都是細嫩的肉,就象眼睛一樣對觸覺異常敏感。他們的頭發向上捲曲,眼睛是三角形的,體毛豎立,有著大手大腳與大肚子。僅僅瞥見這些地獄眾生,就彷彿見到忿怒本尊一般,會足以讓此世界的人們昏厥。
至於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地獄眾生白天沒有空閑,晚上沒有睡眠。對他們而言就沒有白晝與黑夜。被利器剖膛開肚,被熾熱的火土熔岩之雨從頭到腳焚燒,等等諸如此類,他們的痛苦得不到一秒鍾的緩解。
地獄眾生必須忍受的壽量長得沒法用年計算,他們的壽命有諸如一中劫那麼長。
寒地獄充滿雪山冰川,其中眾生被暴風雪冷凍。這些眾生的身體與熱地獄眾生相似。他們遭受著嚴寒的折磨,並且他們不得不長壽至無量歲。
對此再三反復思維,捫心自問轉生於寒、熱地獄的眾生是否有閑暇修持殊聖的佛法。當自己對此觀察修感到疲勞而不能繼續深入時,則不假造作地安住修,不追憶過去,不妄想未來,也不延長當下的意識流。當念起時, 再觀察修,感到無法再觀察時,又安住修。如此觀察修與安住修交替進行。
其次觀修餓鬼道。他們所在的處所充滿大小石塊,有很多燒焦的樹樁,粗糙、堅硬、有毒的荊棘遍布大地,乾涸的河床、乾枯的沼澤坑坑窪窪。
餓鬼的身體就猶如年代久遠的骷髏、乾枯的蘑菇或或堅硬的酥油皮袋。他們的頭大如漢地的水缸,喉嚨細如馬尾之毛,肚子大如整個山谷,四肢細如衰草。當有餓鬼走過時,發出的聲響就如五百輪子的馬車被拉著走,諸關節處進出紅色的火星與噼啪聲。
關於他們所遭受的痛苦,夏天甚至月光也覺得炎熱,冬天甚至太陽也感到寒冷。有時他們看到遠處有果樹林,但當他們走到近前時,果樹林卻消失不見了;有時他們看到大海的波濤象水晶念珠一般閃閃發光,但正看之時它就乾枯了,他們只有比以前感到更痛苦絕望。
這些餓鬼的壽命可以長達人間十萬歲,而最短的壽量則不定。
思維自己若生於餓鬼道是否還有閑暇修持佛法,交替進行觀察修與安住修。
然後觀修傍生道。傍生大多居於各洲之間,黑暗之處甚深連自己屈伸肢體也無法看見。
關於傍生的身體,有些特別種類的魚和蛟龍身長可繞須彌山三周,而有的小含生則如微如灰塵、針尖。
它們遭受著無明與愚痴之苦,無法分別對錯。尤其是經歷著被啖食的無量痛苦:小傍生被大動物囫圇吞噬,大傍生被寄生其上的小含生穿刺嚙咬。
長壽天居於四禪天東北方的城中,其中有煤黑色的樹樁,彷彿被火烤焦了。他們的身體是宛如在夢中的意生身,就象在深度昏睡狀態中,他們並不覺知歡樂痛苦或善業惡業。「他們居於四禪天」是不了義的解釋,但根據「為什麼不與他們去世的處所相同呢?」這句,不論在何處去世,若處於無有意念、無想之中,那他會在其中呆上八萬大劫一一沒有聖教的光明、沒有閑暇修持正法。
以觀察修與安住修兩者,對所有這些都如理思維。
對生於人道的無暇處,按照如上方法,結合觀察修與安住修進行修習。
座上禪修的結行
把自己此座禪修的功德,以及自己在過、現、未三世積聚的功德、諸佛菩薩無漏的善根、諸眾生有漏的善根,為眾生遠離痛苦與痛苦因並證得圓滿正覺之佛果而迴向。
迴向時想著:「諸佛菩薩以三輪體空圓滿清凈地迴向我也如是迴向功德。」並念:
「文殊師利勇猛智,
普賢慧行亦復然,
我今迴向諸善根,
隨彼一切常修學。
三世諸佛所稱嘆,
如是最勝諸大願,
我今迴向諸善根,
為得普賢殊勝行。」
之後,不要急著起身下座,要回頭檢查一下自己,此座禪修是否落入妄想迷惑,是否有違上座時所發之誓言。如果你此座禪修很圓滿,沒有一剎那的妄念,你也許會感到高興並生起傲慢,但你應調服自己的傲慢,方法是對自己說:「事實上你能夠做好一座禪修僅僅是一些微弱善根的暫時顯現,但這沒有什麼可值得傲慢的。看看你下一座是否能修得好!」
另一方面,如果(此座禪修時)自心被妄念占據,你也許會為自己連一個善念都沒有而灰心失望,並想著「我什麼也做不好。」打算放棄。這時要鼓勵自己: 「剛才自己被妄想占據當然不好,但也沒有必要沮喪。從無始以來你就一直被妄念所迷惑,而且甚至現在你還需要每天幾座禪修、座間需要休息。
倘若不是這樣,而是你一開始就沒有迷惑,那你早就成佛了。雖然你現在被迷惑所困,但下一座你一定不會心猿意馬的!」這樣發誓盡力而為。
然後慢慢起身下座,開始做座間活動。但是,如果你在座間之時毫不思維自己在座上觀修的八種閑暇,那你就象燒紅的熱鐵塊出了鍛鐵爐馬上就會冷卻 下來,你的心相續在座上禪修時也許會 有一點改變,但在座間則為此生的世間 雜念而散亂,這樣會有可能變成對佛法 無動於衷的佛油子一一即使在座上觀修 暇滿等(對調服自心)也將毫無作用。
本篇文章選自《普賢上師言教筆記》,是寧瑪派近代著名的傳承祖師阿格旺波尊者著,文章的題目是編者所加,選其中的這段(閑暇難得)的目的,在於作者於此處指示了座上禪修的要點,也就是為了使每座修法圓滿而必要履行的「三殊勝」竅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