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古人為何說「多壽則辱」這是什麼意思
多壽則辱的意思是壽命多了之後容易受到很多的屈辱。人生過於長壽,由於種種原因,難免蒙受病痛之辱、無用之辱、不敬之辱,失去人生尊嚴,長壽實在是一種痛苦。盡管中國自古倡導忠孝仁義,但不孝的現象屢見不鮮。老來確實挺容易不受人待見。
出自《莊子·外篇》——戰國·莊子。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1)長壽多辱了擴展閱讀:
莊子簡介
莊子(約前369年—前286年) ,漢族。
莊子名周,字子休(一說子沐),後人稱之為「南華真人」,一般認為其是《莊子·外篇·天地》的作者。戰國時期宋國蒙(今安徽省蒙城縣,又說今河南省商丘縣東北民權縣境內)人。中國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展者,先秦莊子學派的創始人。
思想
莊子的思想包含著樸素辯證法因素,核心思想是「天道無為」,認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他認為「道」是「先天地生」的,「道未始有封」(即「道」無界限差別),屬主觀唯心主義體系。主張「無為」,放棄一切妄為。
認為一切事物的本質雖然有著千差萬別的特點,但其「一」本同,安時處順,逍遙無待,窮天理、盡道性,以至於命。在政治上主張「無為而治」,反對一切社會制度,擯棄一切假慈、假仁。
他的學說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還是歸依於老子的哲學。後世將他與老子並稱為「老莊」,他們的哲學為「老莊哲學」。
後世道教繼承道家學說,經魏晉南北朝的演變,老莊學派取代黃老學派成為道家思想的主流。對於莊子在中國文學史和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封建帝王尤為重視,莊子其人並被神化,奉為神靈。
唐玄宗天寶元年(七百二十四年)二月封「南華真人」,後人即稱之為「南華真人」,被道教隱宗妙真道奉為開宗祖師,視其為太乙救苦天尊的化身。宋徽宗時被封為「微妙元通真君」。所著《莊子》一書也被詔稱為《南華真經》。其文章具有濃厚的浪漫色彩,對後世文學有深遠影響。
B. 壽則多辱是什麼意思
「壽則多辱」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shòuzéōrǔ。意思是長壽就會多受辱,舊時為老人不幸遭遇的寫照。出自戰國·莊子《莊子·外篇》。
原文: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
C. 古人說「壽多則辱」,怎麼理解呢
“壽則多辱”一語出自《莊子》:“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這樣的,堯說:“多個兒子就多了一層負擔和擔憂懼怕,財富多了麻煩事也就多了,壽命長了就會受到許多的屈辱。這三種事情,都無助於培養德行,所以啊,你們就不要對我表示祝福了吧。”
長壽老人由於自然規律,身體功能總是會有所退化的,即使沒有什麼疾病,體能也會下降,腿腳也會變得不太靈活,從而造成行動不便。每每回憶起自己年輕時的生龍活虎,叱吒風雲,自然會有失落感。可是,老了就是老了,人老以後,一切的一切都必然會心有餘而力不足。無論是過去戰勝過天地大自然,還是馳騁過疆場立過戰功等等,現在再想去故地重遊,都會因為走不動而成為泡影和美好的回憶了,只能重溫舊夢了。因此,就可能會使老人們產生了“好漢不提當年勇”、“無可奈何花落去”的感慨和惆悵。
D. 古人常說「壽則多辱」,這句話究竟做何解
古人說的「壽多則辱」與當時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低下有著直接的關系。下文我們來做詳細分析。
如果家庭經濟條件不好,「壽多則辱」這種事情多半就會發生;這一點在很多古代小說都有非常明顯的體現答納。
比如《紅樓夢》中『富貴大家族的賈母』和『普通農家的劉姥姥』;賈母是錦衣玉食、養尊處優、子孫繞膝,是人人奉承的老壽星。而劉姥姥則因家中沒錢置辦過冬之物,偌大的年紀,還得拉下臉來去賈府打秋風。
又比如《駱駝祥子》中的劉四爺和拉洋車的小馬兒的祖父;劉四爺快七十歲了,身體還非常棒,他也不差錢,所以即便不是整壽,依然可以紅紅火火地大操大辦。
而小馬兒的祖父才五十幾歲,兒子當兵一去不回,媳婦又改嫁了,孫子小馬兒後來也死了。他只好挑著個大瓦壺和一個破筐子滿街吆喝,通過賣茶和燒餅賺幾文錢度日。
結語:所以綜合以上我們就可以知道,『壽多則辱』其『辱』的主要原因和家庭經濟條件有關。我們常說希望老人們能『安度晚年』,可見想要老人們有安穩的晚年可度,首先要在經濟方面有所保障,否則就會發生「壽多則辱」這種事情。
E. 為何古人說「壽多則辱」古人想告訴我們什麼
「壽多則辱」用現代通俗的話來講,就是人的壽命過長,會受到困辱。
這句話出自《莊子.外篇.天地》,典故來自:堯視察的時候,百姓祝他高壽,而堯覺得人老了並非好事,而是會受折辱。
那古代所說的「壽多則辱」,在現在社會依舊存在嗎?
的確存在。
去年,老人去世了,在她的葬禮上,同村老人討論的最多的是:受了這么久的折磨,終於解脫了。
如果說是身體康健,能長壽自然是最好。
但如果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顧,這種折磨,怕是自己都適應不了。
都說「久病床前無孝子」。
古人所說的「壽多則辱」對於現代的我們來說,還是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的,也是具有一定的道理的。
F. 老而不死壽則多辱是什麼意思
老了之後不死,壽命多了之後容易受到很多的屈辱。
老而不死,壽則多辱出自《莊子》。意思是說,人生過於長壽,由於種種的原因,難免蒙受屈辱,失去人生尊嚴,人生長壽實在是一種痛苦。
G. 孔子在哪裡說長壽多辱
原文:
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回堯曰:「辭。」答「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
譯文:
堯在華巡視。華地守護封疆的人說:「啊,聖人!請讓我為聖人祝願吧。」「祝願聖人長壽。」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富有。」堯說:「用不著。」「祝願聖人多男兒。」堯說:「用不著。」
守護封疆的人說:「壽延、富有和多男兒,這是人們都想得到的。你偏偏不希望得到,是為什麼呢?」堯說:「多個男孩子就多了一層憂懼,多財物就多出了麻煩,壽命長就會多受些困辱。這三個方面都無助於培養無為的觀念和德行,所以我謝絕你對我的祝願。」
出處:《莊子·外篇》——戰國·莊子
H. 莊子「壽多則辱」的背後故事是什麼呢
莊子曾揭露過一個真相,即“壽命多則恥辱”,這句話的意思也許字面意思是人壽命長反而會遭受更多的痛苦。其實,就像莊子說的,人的年齡、腿、心都不行,有些人甚至需要年輕人照顧,在這里,不可避免地可以沒有自己年輕的力量幸福地生活,遇到不那麼孝順的後輩,可能會受到一些“羞辱”。“長壽多侮辱”一詞來自《莊子》。“姚說:“男人多恐懼,有錢人多事,壽命多侮辱人多。
事實上,古代有一句類似的話:“老不死的是小偷。”也就是說,當你足夠老,不再有價值的時候,如果你還沒死,孩子們就會把你當成“小偷”。所以很多長壽的人,活這么久是什麼意思,受委屈和屈辱也是討厭的。但是莊子的“長壽就侮辱”不是揭露“長壽的人反而更不容易受到尊重”的人性真相,而是告訴我們有很多“好的”。反而有害。因此,莊子在宣傳道家的“滿足知識”,同時莊子的“壽命多則恥辱”理論經典不是強調“滿足智慧”,而是告訴我們“停止”的“善”在哪裡,這“善”
I. 古人說「壽多則辱」,怎麼理解
先說一則實例,2年前澳大利亞最年老的科學家,104歲的大衛·古達爾,雖然並未身患絕症,但隨著年老體衰,大衛·古達爾也覺得生活質量愈發下降,自我難以忍受。因此,這位科學家決定接受安樂死,由於他的國家不能進行安樂死,所以在2018年,他穿著一件印有「可恥地老去」字樣的T恤,遠赴瑞士巴塞爾,結束了自己的生命。看到這個新聞我在想,作為一位退休的科學家,應該說經濟不錯,生活物質條件也不差,為什麼不再留戀這世間了?難道是感覺到「壽則多辱」了?
互相對比人一生的每個階段,就會發現一個問題,也是自然法則:生命的長度(長壽),並不能帶來生命的厚度和寬度,終歸有盡頭。所以你看,生老病死就是人生的宿命,想開了,長壽難得,固然是好事,坦然面對,頤養天年就好。
J. 孔子在哪裡說長壽多辱
你好,「長壽多辱」是莊子說的。准確來說是「壽則多辱」,出自於《莊子·外篇·天地》。堯觀乎華,華封人曰:「嘻,聖人!請祝聖人,使聖人壽。」堯曰:「辭。」「使聖人富。」堯曰:「辭。」「使聖人多男子。」堯曰:「辭。」封人曰:「壽,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獨不欲,何邪?」堯曰:「多男子則多懼,富則多事,壽則多辱。是三者,非所以養德也,故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