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0歲活埋是哪個朝代
人到60歲就活埋出現在秦始皇時期。
當時秦始皇還沒有統一六國,國家的實力也不是最強大的,百姓難免要餓肚子!60歲以上的老人都過了大半輩子了,對國家的幫助比較小,他們喪失了一定的勞動力,而且每天還需要吃糧食!所以秦始皇便頒布了一道法令,內容就是人到60歲沒死就要被活埋。
關於廢除這個規定:
秦始皇之所以那麼輕松的就廢除了這個規定,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這個原因就是,如今的秦始皇已經統一了六國,國家在他的帶領下逐漸向好的方向發展,百姓也越來越富裕了,60歲老人就算不死也不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就算老人完全喪失了勞動力,國家也是可以養得起他們的,把糧食分給他們一些根本無關緊要。
而且,秦始皇還認為這些老人能夠為國家的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所以便爽快的廢除了這個規定。
2. 六十歲不死就活埋是哪個朝代
六十歲不死就活埋是秦朝。
民間有很多謠言說秦始皇會殺死一位60歲的老人。只要這位老人活到60歲,並且沒有死,他就會被活埋。這樣的事情聽起來很殘忍。這是真的嗎?還是危言聳聽?自古以來,古人就提倡孝道,注重倫理道德。
例如,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注重「仁」的思想,提倡「一切以善孝為先」。後朝大多尊崇儒學,自然崇尚孝道。這位60歲的老人怎麼可能被活埋?那麼這些謠言是如何產生的呢?它們出現在哪個朝代?現在讓我們來看看。
秦朝規定
兒子給母親送飯的劇照遲早會激怒周王,並下令殺害許多大臣。最後,一位大臣建議張貼皇帝名單,讓人們思考它是什麼。孝順的兒子回到家裡,與母親分享了這個消息。出乎意料的是,他的母親知道了答案。
她說,她曾聽老一輩人說:「西老鼠像牛。它是老鼠或牛。你可以通過貓來了解它。」。因此,孝順的兒子把貓藏在衣服的袖口裡,去法庭查看寶藏。在孝子的驗證下,像牛一樣大的動物確實是一隻老鼠。
孝順的兒子受到周王的贊揚,孝順的兒子也說了實話,這是他母親的功勞。這時,周王突然意識到,嘆了口氣:「人老了,還是越來越壞。」因此,又發布了一項命令,廢除「60歲後免於死亡」的規定。
此外,秦始皇時期也有「活埋60歲」的相關非正式記錄。那麼秦始皇為什麼要頒布這部法律呢?事實上,有兩個主要原因。首先,秦世皇認為60歲以上的老人經歷了他們上半生的經歷,比年輕人年輕,這將動搖他統治的基礎。
另一個原因是60歲以上的老年人幾乎沒有勞動力,這將減緩社會的發展。當然,這種說法只存在於非官方歷史中,官方歷史中沒有相關記錄。據說當時秦始皇主張修建長城以抵禦外敵,而修建長城是一項龐大的工程,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人力方面,18至59歲的男子應征入伍。
3. 60歲活埋是哪個朝代的事
據說是元朝。這也成為元朝虐待漢人的一個證據。其中,另外一個暴政是,元朝派到各地的達魯花赤享受當地女子出嫁之後的初夜權。所謂,殺父之仇,奪妻之恨,是也。因此,元朝也成為中國歷史上,民族矛盾最激烈的一個朝代。所謂「胡無百年之運」,從忽必烈1271年建立大元,到1368年元順帝退居大漠,享國98年。
4. 中國歷史上那個朝代60歲老人被活埋它的典故是什麼
中國歷史上秦朝、宋朝、元朝都有過60歲老人活埋的說法。
典故:
1、秦朝
有關於秦始皇的說法是,秦始皇下了一個六十歲不死就活埋的命令。其原因非常可笑,居然是嫌棄老者沒有勞動能力,白白浪費國家糧食。
還有一種說法,秦始皇擔心老者當中有經歷過戰國洗禮的賢能之人,怕他們因為暴秦而謀反。於是很多老者被活埋,直到有一天咸陽城出現一隻怪物,像老鼠又有點像貓,便稟報到了皇上那裡,皇上下令貼出告示:誰能認出這是什麼野獸,就賞賜給他多少地畝和銀兩。
再說這城裡有一家人,父親已60多歲,怕官府知道了被活埋,兒子便將他壘在了牆的里邊,留出一個洞每天送飯和水給他吃喝。城門那裡發現了怪獸和官府貼出告示後,兒子告訴了壘在牆里的父親,父親讓他於袍袖內藏一隻狸貓,暗地裡到怪獸眼前露一下。
如果那怪獸看見貓全身顫抖,那就是一隻老鼠。老鼠在某種情況下也會長的很大,叫做「成了精」,天下所有老鼠都怕貓,這就是證明,你就揭告示,要賞你地畝銀兩時,你都不要,你只要朝廷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
兒子照著父親說的去一試驗,果然那怪獸顫抖,便揭告示去領賞,官府里問他是誰指教的這個辦法,他如實說了一遍,並提出不要一切獎賞,只要求朝廷不再活埋60歲以上的老人,咸陽官府稟報朝廷,結果皇上採納了這個建議,從此廢除了「60歲不死就活埋」的法令,民眾歡呼「萬歲」。
但是史料就連「活埋」的事也沒查到,更沒廢除「活埋」的事了。
2、宋朝時期
宋遼檀淵之盟後,戰爭停止了,北宋王朝卻失去了黃河以北的大面積國土。十年生聚,加上不願做遼奴的人大量回遷到中原地帶,到宋真宗時代,中原地區人滿為患,社會也逐漸進入了老齡化階段。六十歲的老人既不能戍邊,也不能勞動,只有吃飯的份,還得兒女照顧著。
成為了社會經濟發展的極大負擔。突然有一個皇命傳遍了中原的大地,人到六十歲一律活埋。有仁義者,忍悲含淚,給自己的父母准備了棺木和食品,送他們去了九泉;有不孝者,乾脆就那樣活埋了自己六十歲的雙親。但是正史上也沒有記載。
3、上古時期
由於土地貧瘠,社會資源匱乏,而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由於失去勞動力成為社會的負擔,所以凡是年滿60歲的老人,一律要被處死、活埋,或被拋棄在荒郊野外任其凍死餓死,這叫「花甲葬」,或叫「六十還倉」。
4、元朝
元朝統一中原後實施殘酷的高壓政策,不但把中原人分為幾等,而且還對老年人採取六十不死活埋的政策以達到羞辱漢人和減少人口的目的。
(4)活到60歲埋是哪個朝代擴展閱讀:
除了上面說的這些,還有一種叫瓦罐墳的風俗,即是孝子要把年滿60歲的父親安置在村外的預先建好的瓦罐墳中,每天送一次飯並加上一塊磚,待360天後磚把墳的窗口堵死了就算安葬了父親。
日本歷史書《楢山節考》也記載了「棄老風俗」:日本古代信州一個貧苦的山村中,老人活到70歲時,為了節約糧食,養育幼童,家裡長子就會把他們背到村子附近的楢山上,讓其自生自滅。
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不人道,即使真的發生過,也只能存在在不發達歷史階段(根據野史,可能在史前時期至秦朝時期),隨著社會進步、糧食的豐富、禮儀的完善,自然就取消了。
一位研究民俗學的中國學者說,韓國、中國、印度、日本、印尼等國家均有同類故事傳世。由這樣的故事推斷,遺棄沒有勞動能力的老人,在古代可能是遍及各個民族普遍現象。
一位歐洲學者曾經詳細介紹了古代社會處死失去健康的國王、巫師、祭司的習俗,有的民族的巫師年邁以後甚至挖個坑讓後代將自己活埋。
5. 人到60歲就活埋是哪個朝代
人到60歲就活埋是在秦朝。秦始皇統治中國後實行了暴政,他焚書坑儒,修建長城,興修水利,動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那個年代生產力低下,在調走了大量的勞動力後,糧食產量下降,因此出現了糧食不夠吃的現象。
這時有人進言說,60歲的老人年老失去勞動力,又耗費著糧食, 要是老人能少吃一點那將有效地緩解糧食不夠的情況。說者無心,聽者有意。在秦始皇聽了之後,他來了更狠的,直接修了條鐵律叫六十還甲,就是將60歲以上的老人活埋,違令者全家都要被斬頭。
鐵令一出人們急了,趕緊將家中60歲的老人隱藏了起來,但全國60歲的老人太多了,有很多家庭將老人隱藏起來被發現後,全家都被拉去砍了頭。最後實在沒有辦法,只能將60歲的老人提前送入墓中,這個墓被稱為活人墓,也稱花甲葬。
人到60歲就活埋的其他簡介。
人活到60歲被活埋具體到哪個朝代是無據正可查,因為中國文化歷史幾千載,注重禮、孝,即便哪個朝代有這60歲活埋先例也不敢記載,這可是要背負千古罵名的,每個人從出生,由長輩養育而大,在至老後均無法免於一死,生老病死,乃是自然法則,不可怠慢養育之人,乃是孝悌之禮,豈敢有記載。
即便古代食物缺乏所致,有個別案例習俗,但也不敢被史料記載,反正正史里是無相關史料記載,然而,事實里,卻是有這活埋之事,但均是長輩傳下來的,也是後世考究出來的,例如當今很多深山老林里,還會有一些「棄老墓、寄死窯」,這些棄老墓與寄死窯高均不過許尺,寬不過許尺,就是用於活埋老人之用,據傳,秦朝、宋朝、元朝、明朝皆有此流傳。
6. 在古代,曾經有過人到60歲被活埋的惡俗,這究竟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
人不到60歲就被活埋在民間叫「瓦罐墳」也叫「花甲葬」,這種埋葬方式出生在哪個年代,眾說紛紜,但是大多數民間流傳在秦朝、元朝和宋朝曾出現過人不到六十歲就被埋葬,然而經過科學家研究,元朝和宋朝推崇孝為先,且沒有發生過以上兩種埋葬典故,出現最多的就是秦朝,而根據史書典故,人不到60歲被活埋的惡俗,發生在秦朝早期。
只是這一習俗,在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就慢慢地摒棄了,因為統一六國以後,秦國的威望和勢力與以前大不相同,百姓們的物資豐富,不在缺吃少穿,久而久之,這樣殘酷的刑法就消失了,由此可見,一些殘酷的惡俗刑法還是從人心出發。
7. 人到60就被活埋的真相是什麼出現在哪個朝代
人到60就被活埋出現在秦朝,真相是01.物資不豐富,為了節省糧食。02.元朝強制出台政策,後成民間習俗。03.制度不合理。
人到了六十歲,就是經過了一循環,稱為一甲子,也叫做花甲。人好不容易活到了六十歲,沒有死也要被活埋,簡直喪心病狂。很多國家其實都有這種類似的傳聞,遺棄老人。
03.其實不間斷的時期都有類似活埋的老人的事情,只是形式不一樣。這種制度本身就不合理,現在關於這方面的記載已經非常少。故意用這種制度完全是一種羞辱,有減少當地人口的目的,隨著社會的發展,必定消失。
8. 人到60歲被活埋到底出現在哪個朝代
出現在秦朝時期,那個時候嬴政為了抵禦外敵,要修建長城,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修長城是個苦力活,百姓為了逃避苦役,紛紛謊稱自己60歲了,嬴政得知後,便制定了滿60歲活埋的政策,嚇唬百姓,防止他們逃避勞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