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長壽老人 > 形容70歲年紀的詞

形容70歲年紀的詞

發布時間:2023-07-23 23:37:04

『壹』 七十古稀

是有40不惑。

弱冠:指男子20歲。弱,弱小。

而立:指30歲。

不惑:指40歲。

艾:指50歲

花甲(耳順):指60歲

古稀:指70歲

耄耋:指八九十歲。

期頤:指百歲。

(1)形容70歲年紀的詞擴展閱讀

年齡稱謂的來歷

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經常會碰到一些表達年齡稱謂的詞,如:「弱冠」、「耄耋」等。學生往往對此很費解。其實類似這樣的詞還很多,都是我們在閱讀古文的過程中所必須了解的知識。古人的年齡稱謂來源不一,大多根據不同年齡的生理特徵而命名,但也有一些是因襲前人所言而成為固定稱謂的。

在所有的年齡稱謂中,「九十」的稱謂可謂最多最有趣。或叫「鮐背」,鮐是一種魚,背上的斑紋如同老人褶皺的皮膚。又人到暮年,皮膚上生出老年斑如凍梨之皮,故又稱「凍梨」。

還有依據生理特徵命名的,如:人初生叫「嬰兒」,是因為人初生需要抱在胸前餵奶。嬰可與膺通假,膺者胸也。嬰兒即為抱在胸前之兒。七歲除叫做「悼」外,還叫「齠齔」也叫做「毀齒」,因為正是換牙時期,所以有此稱呼。十五歲叫做「童」,「山無草木曰童」。古代十六歲成年,十五歲男子未加冠,女子未及笄。此處用的是比喻意。

另外,我們現在常說的「而立之年」、「不惑之年」、「知命之年」,則來自於《論語·為政篇》的記載:「子曰: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

漢人戴聖所輯《禮記·曲記篇》中說:「人生十年曰幼,二十曰弱,三十曰壯,四十曰強,五十曰艾,六十曰耆,七十曰老,八十、九十曰耄,百年曰期。」其中還有耄年有罪不加身的說法。但後人卻常把「幼學」、「弱冠」等作為年齡稱謂,這恐怕是後代詞彙由單音節向雙音節發展的原因吧

我國還有干支紀年的傳統,六十年為一輪,故又有六十歲為「花甲之年」的說法。杜甫有詩句曰:「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於是,七十又有了「古稀之年」的別稱。

當然,古代年齡稱謂並不止這些,還有許多散見於各類古書中,因較少使用而未被流傳下來。上面所述這些因使用頻率高,生命力強而被後人沿用了下來。有些還已經進入了我們的日常交際之中,如:「三十而立」。再如,從「嬰兒」和「兒童」兩個詞中,我們已看不出歷史和今天的區別了。

『貳』 形容七十歲的成語有哪些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成語多為四字,亦有三字,五字甚至七字以上。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形容七十歲的成語有哪些,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寶刀未老】形容人到老年還依然威猛,不減當年。

【白發紅顏】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白發婆娑】婆娑:紛披的樣子。形容滿頭白發的老年人的樣子。

【鬢絲禪榻】鬢絲:鬢發如絲;禪榻:僧床。本指老僧的生活。也指老年人所過的近似僧徒的清靜生活。

【白首如新,傾蓋如故】白首:老年;傾蓋:停車,初見。有人相識到老還是不怎麼了解,有人初次見面卻一見如故。

【白首相知】白首:白頭發,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白首之心】老年時的壯志。

【不知老之將至】不知道老年即將來臨。形容人專心工作,心懷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

【炳燭之明】點燃蠟燭,用以照明。形容人到老年,好學不倦。

【遲暮之年】遲暮:黃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垂暮之年】垂:將,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大化有四】化:變化。人生的最大變化有四個,即人生的嬰兒、少壯、老年和死亡。

【反老成童】反:同「返」,歸,還。道教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返老歸童】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同「返老還童」。

【反老還童】反:同「返」,歸,還。道教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返老還童】反: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風前殘燭】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風中之燭】在風里晃動的燭光。比喻隨時可能死亡的老年人。也比喻隨時可能消滅的事物。

【棺材瓤子】指快死的老年人。

【華發蒼顏】顏:容顏。頭發花白,面容蒼老。形容老年人的相貌。

【黃發駘背】指長壽的老人。後亦泛指老年人。同「黃發台背」。

【黃發台背】指長壽的老人。後亦泛指老年人。黃發,指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台背,指老年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台,通「鮐」。

【黃發鮐背】黃發:老年人頭發由白轉黃,後常指老年人。鮐背;鮐魚背上有黑斑,老人背上也有,因常借指老人。指長壽老人,也泛指老年人。亦作「黃發台背」、「黃發駘背」。

【鶴發童顏】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黃梅不落青梅落】比喻青年人比老年人早亡。

【皓首蒼顏】皓:白色的樣子;首:頭發;顏:面孔。雪白的頭發,灰暗的面孔。形容老年人的容貌。

【紅顏白發】顏:面容,臉色。頭發花白,面色紅潤。形容老年人身體健康。指紅顏少女和白發老翁。

【矜貧恤獨】矜:憐憫;恤:周濟;獨:老年無子的人。憐憫救助貧苦和孤獨的人。

【君子三戒】戒:戒規。君子有三條戒規:少年時戒美色;壯年時戒毆斗;老年時戒貪圖。

【康強逢吉】康強:安樂強健;逢吉:遇到吉利。祝賀老年人身體健康,子孫吉利。

【枯楊生華】枯:乾枯;華:同「?花」。枯萎的楊樹重新開?花。比喻老年女子嫁了做官的.丈夫,好景不長。

【老蚌生珠】原比喻年老有賢子。後指老年得子。

【老而益壯】老:老年;益:更加;壯:強壯,雄壯。年紀雖老而志氣更強壯。

【鄰父之疑】鄰父:指鄰居的老年人。比喻那些心存偏見而喜歡主觀用事的人。

【年華垂暮】垂:將,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老將出馬,一個頂倆】老年人經驗豐富,做起事來,一個能頂得上兩個人。

【老馬戀棧】戀:留戀;棧:馬棧。老馬不妒忌離開馬棧。比喻老年人戀念舊情。也指年老還貪戀官位。

【老來俏】衣著打扮如青年人的中老年人。

【年迫日索】老年逼近,餘日不多。

【老氣橫秋】老氣:老年人的氣派;橫:充滿。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現形容自高自大,擺老資格。也形容缺乏朝氣。

【老天拔地】形容老年人動作不靈活。

【年已及艾】艾:代指五十歲。老年頭發花白如艾。指已到老年。

【老嫗能解】嫗:老年婦女。相傳唐朝詩人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就念給老年婦女聽,不懂就改,力求做到她們能懂。形容詩文明白易懂。

【龍鍾潦倒】龍鍾:行動不靈便的樣子;潦倒:失意頹喪。形容老年人衰老頹喪的樣子。

【耆宿大賢】耆:老。指有名望有學問的老年人。

【日薄桑榆】猶日薄西山。比喻老年的時光。

【日落西山】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人到老年將死或事物接近衰亡。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年輕力壯的時候不奮發圖強,到了老年,悲傷也沒用了。

【鮐背蒼耈】鮐背:指老人背上生斑如鮐魚背,因用以稱長壽老人;耈:老年人。泛指老年人。

【童顏鶴發】顏:臉色。仙鶴羽毛似雪白的頭發,孩子似的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雪鬢霜鬟】白發。借指老年人。

【雪鬢霜毛】指老年人。同「雪鬢霜鬟」。

【西山日薄】薄:逼近。太陽快要落山。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亦作「日薄西山」、「西山日迫」。

【西山日迫】比喻事物接近衰亡或人近老年。同「西山日薄」。

【養兒代老,積谷防飢】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穀物為防備飢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飢」。

【養兒待老,積谷防飢】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穀物為防備飢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飢」。

【養兒防老,積谷防飢】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穀物為防備飢荒。

【養小防老,積谷防飢】積:聚,儲蓄。生養兒子是為了方便老年生活,儲存穀物是為了防備荒年挨餓

【養子防老,積谷防飢】指養育兒子以防老年無依靠,保存穀物為防備飢荒。同「養兒防老,積谷防飢」。

【尊年尚齒】年:年齡。尚:崇尚。齒:歲數。指尊重老年人。

【丈人行】丈人:古時對老年男子的尊稱;行:行輩。指長輩。

【朱顏鶴發】朱顏:紅潤的臉。紅潤的臉和像鶴羽毛一樣白的頭發。形容老年人精神煥發的樣子。

『叄』 形容70歲老人的詞語

和藹 慈祥 歷盡滄桑 閱盡世事 滿臉皺紋 明白事理 有講不完的故事

『肆』 年齡超過了七十多歲了用什麼詞語形容

古稀之年、年逾古稀、花甲之年、耳順之年、耄耋之年。
一、古稀之年
【解釋】:稀:少。指人到七十歲。
【出自】:唐·杜甫《曲江二首》:「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譯文】:雖然欠了很多酒債,但是該喝還得喝,人能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語法】:偏正式;作賓語;指男性70歲
【近義詞】年逾古稀
二、年逾古稀
【解釋】:指年齡已超過七十歲。
【出自】:唐·杜甫《曲江》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譯文】:雖然欠了很多酒債,但是該喝還得喝,人能活到七十歲,古來也是很少的了。
【反義詞】風華正茂
三、花甲之年
【解釋】:花甲: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第六十六卷:「(趙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譯文】:(趙牧)特別大中、咸通年間江敩(效果)李賀是短歌,對酒說:『……手相當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同弄珠。
【近義詞】耳順之年
四、耳順之年
【解釋】:六十歲時聽別人言語便可判斷是非真假。指60歲的代稱。
【出自】:先秦·孔子《論語·為政》:「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譯文】:我十五歲開始有志於學問,到三十歲,知書識理,能夠做事合於禮,到四十歲,對自己的言行學說堅信不疑,到五十歲,懂得世事發展的自然規律,到六十歲,已能理解和泰然地對待聽到的一切,到七十歲,可以從心到身自由運作。
【近義詞】花甲之年
五、耋壽
【拼音】:[ dié shòu ]
【解釋】:高壽之人;老人。
【出自】:宋·曾鞏 《衛尉寺丞致仕金君墓誌銘》:「帝用慨然,尊祀明堂,顧襃耋壽,風示九有。」
【譯文】:上帝用慷慨,尊祀明堂,看著王褒老壽,風給九有。

『伍』 描寫七十年的詞語

1.描寫老人五十、六十、七十歲的四字詞語

知命之年:指五十歲;花甲之年:指六十歲;古稀之年、杖圍之年和懸車之年 :指七十歲。

1、知命之年

出自:孔子《論語 為政》:「五十而知天命。」

釋義:知道自己命運的年齡,指50歲。

2、花甲之年

出自:宋·計有功《唐詩紀事》第六十六卷:「(趙牧)特大中、咸通中敩(效)李長吉為短歌,對酒曰:『……手埒六十花甲子,循環落落如弄珠。」

釋義:花甲:舊時用天乾和地支相互配合作為紀年,六十年為一花甲,亦稱一個甲子。花:形容干支名號錯綜參差。指六十歲。

3、古稀之年

出處:唐·杜甫《草堂詩箋》十二《曲江二首》詩:「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釋義:稀:少。指人到70歲的時候。

反義詞:錦瑟年華

近義詞:年逾古稀

相關成語:年近古稀、年逾古稀、不惑之年、而立之年、有生之年、摽梅之年、垂暮之年。

4、杖圍之年

出處:《禮記·王制》:「五十杖於家,六十杖於鄉,七十杖於國,八十杖於朝,九十者,天子欲有問焉,則就其室,以珍從。"

釋義:杖圍之年是指70歲。

5、懸車之年

出處:《晉書·劉毅傳》:"昔鄭武公年過八十,入為周司徒,雖過懸車之年,必有可用。"

釋義:懸車:古人一般至七十歲辭官家居,廢車不用。 指七十歲。

2.描寫晚年的詞語

描寫晚年的詞語有:老態龍鍾、鶴發童顏、老當益壯、暮景桑榆、遲暮之年

1、老態龍鍾

讀音:lǎo tài lóng zhōng

釋義:指行動不靈便。形容年老體衰,行動不靈便。

出處:宋·陸游《聽雨》詩:「老態龍鍾疾未平;更堪俗事敗幽情。」

譯文: 年老體衰身上的疾病還沒有痊癒,又有世間的煩心事打亂自己的幽靜的心情。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狀語、定語;用於人等。

例句:他雖然已經是老態龍鍾了,走路時卻仍然步履矯健。

2、鶴發童顏

讀音:hè fà tóng yán

釋義:仙鶴羽毛般雪白的頭發,兒童般紅潤的面色。形容老年人氣色好。

出處:唐 田穎《夢游羅浮》詩:「自言非神亦非仙,鶴發童顏古無比。」

譯文:說自己不是神也不是仙,鶴發童顏自古以來無人能比。

用法: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我看見一些鶴發童顏的科學家,奮發挺進,拾級而上。

3、老當益壯

讀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釋義:形容年紀雖大但志氣豪壯。

出處: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丈夫為志,窮當益堅,老當益壯。」

譯文:大丈夫的志氣,不得志的時候應當更加堅定,年老的時候應當越發豪壯。

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含褒義。

例句:在六七十歲的老前輩中,我們可以看到富有斗爭精神、老當益壯的夥伴。

4、暮景桑榆

讀音:mù jǐng sāng yú

釋義:夕陽斜照在桑樹和榆樹頂端,一派黃昏景象。比喻晚年的時光。桑榆,古人以為是日所入處。

出處:三國·魏·曹植《贈白馬王彪》詩:「年在桑榆間,影響不能追。」

譯文:歲月抵達桑榆之年的遲暮,光影和聲響都已無法追回。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例句:桑榆暮景的人總愛回憶往事。

5、遲暮之年

讀音:chí mù zhī nián

釋義:比喻晚年,形容人至老年。

出處:近代孟森等《清朝野史大觀·第九卷·兩大文章》:「痛思臣母遲暮之年,不幸身嬰殘疾。」

譯文:悲痛的思念承德母親晚年,不幸身患殘疾。

用法:作賓語。

例句::他雖然到了遲暮之年,但是學習的熱情絲毫不減。

3.古人形容年齡的詞

年齡的來別稱

孩提

幼兒時期自

總角

童年時期

及笄

女子15歲

弱冠

男子20歲

花信

女子24歲

而立

30歲

不惑

40歲

知命

50歲

花甲

60歲

古稀

70歲

喜壽

77歲

米壽

88歲

白壽

99歲

耄耄

80-90歲

期頤

100歲

4.描寫年齡的成語大全

1.金釵之年:女子十二歲。

例1:懵懂的金釵之年,留下的印跡斑斑駁駁。

例2: 已過金釵之年的我已不再無憂無慮,憂傷離我越來越近,歡樂離我越來越遠。

2.豆蔻年華:女子十三四歲。豆蔻是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高約丈許,在春末夏初開花,成穗狀,初為嫩葉所卷,葉漸展而花漸開,二月正是含苞期,在文學作品中常常被用來形容少女的純潔天真。「豆蔻年華」一語出自杜牧的《贈別》一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詩中的「十三餘」明白無誤地確定為十三四歲的少女,一如豆蔻的含苞待放。

例:「一遇到女人,可就要發揮才藻了,不是『徐娘半老,風韻猶存』,就是『豆蔻年華,玲瓏可愛』」。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論人言可畏》

5.描寫人年齡的詩句

您好:

年齡詞語

少年:含苞欲放、豆蔻年華、純真無邪、掌上明珠、乳臭味甘、聰明伶俐。

成年:青春年華、大展宏圖、而立之年、年輕力壯、壯志滿懷、儀表堂堂。

老年:飽經風霜、飽經滄桑、老眼昏花骨瘦如柴、古稀之年、年逾花甲。

嬰兒:人初生 襁褓:0歲

孩提、總角、垂髫:童年

金釵之年:女子12歲

豆蔻之年:女子13歲

及笄之年:女子15歲

弱冠之年:男子20歲

而立之年:30

不惑之年:40

知命之年:50

花甲之年:60

古稀之年:70

喜壽 77歲

耄耋之年:80

米壽 88歲

鮐背之年:90

白壽 99歲

期頤之年:100

年齡詩句

曹操《步出夏門行·神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

6.形容老人的詞語

原發布者:欣雅網路科技

形容老年人的詞語

篇一:形容老年的成語【1】

白發紅顏

讀音:báifàhóngyán

釋義:頭發斑白而臉色紅潤。形容老年人容光煥發的樣子。

出自:宋·佚名《宣和畫譜·道釋四》:「(徐知常)舊嘗有痼疾,遇異人得修煉之術,卻葯謝醫,以至引年,白發紅顏,真有所得。」

白首相知

讀音:báishǒuxiāngzhī

釋義:白首:白頭發,引申為時間長。意謂老年知己。

出自:明·孫仁儒《東郭記·頑夫廉》:「君家朋友何須道,翻騰雲雨都常套,抵多少白發相知,按劍同袍。」

白首之心

讀音:báishǒuzhīxīn

釋義:老年時的壯志。

出自:唐·王勃《滕王閣序》:「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遲暮之年

讀音:chímùzhīnián

釋義:遲暮:黃昏,比喻晚年。指人至老年。

造句:痛思臣母遲暮之年,不幸身嬰殘疾。(《清朝野史大觀·第九卷·兩大文章》)垂暮之年

讀音:chuímùzhīnián

釋義:垂:將,快要;暮:晚,老年。快要到老年。

出自:宋·張元干《廬川詞·醉落魄》:「年華垂暮猶離索。」

反老還童

讀音:fǎnlǎohuántóng

釋義:反:回。由衰老恢復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滿了活力。

出自:漢·史游《急就篇》:「長樂無極老復丁。」《舊唐書·宦官書》:「可愈痿弱重膇之疾,復能返老還童。」風中之燭用法:主謂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形容老練而自負的神態姥爺,祝您永遠快樂健康,笑在

7.形容80歲老人的詞

古人創制了各式各樣的年齡稱謂,很多今天還在繼續使用。

0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 襁褓:未滿周歲的嬰兒。

2歲 孩提:指初知發笑尚在襁褓中的幼兒。也有寫作「孩提包」或「提孩」的,韓愈詩中就有「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句。

孩提:指2——3歲的兒童 8歲 總角:古代幼童把垂發紮成兩結於頭頂把頭發紮成髻,形狀如角,因而也用「總角」來代指人的幼童階段。借指幼年。

在這里,「總」就是聚攏束結的意思。總角之交(幼年就相識的好朋友)。

總角是八九歲至十三四歲的少年(古代兒童將頭發分作左右兩半,在頭頂各紮成一個結,形如兩個羊角,故稱「總角」)。 童齔[chèn]:齔,《說文》中有「男八月生齒、八歲而齔;女七月生齒、七歲而齔」的說法。

可以看出,孩子乳牙脫落,長出恆牙,稱為「齔」。「童齜」,往往是指人的兒童少年時期。

也有說成「髫齔」的,如《後漢書·董卓傳》:「其子孫雖在髫齔,男皆封侯,女為邑君。」 9歲 九齡:為9歲。

13歲 豆蔻:指女子十三歲。豆蔻是十三四歲至十五六歲(豆蔻是一種初夏開花的植物,初夏還不是盛夏,比喻人還未成年,故稱未成年的少年時代為「豆蔻年華」)。

十三:為13歲。 15歲 及笄:笄[jī],本來是指古代束發用的簪子。

古代女子一般到15歲以後,就把頭發盤起來,並用簪子綰住,表示已經成年。「及笄」即年滿15歲的女子。

及笄:指女子十五歲。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志學:為15歲。

志學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15歲為「志學之年」。 束發:古人以十五歲為成童之年,把頭發束起來盤在頭頂。

束發是男子十五歲(到了十五歲,男子要把原先的總角解散,紮成一束)。 16歲 二八:為16歲。

20歲 加冠:指二十歲。古時男子二十歲行加冠禮,表示已成年。

加冠:指男子二十歲(又「弱冠」)。 結發:束發,扎結頭發,古人男20歲束發而冠,女子15歲束發而笄,表示成年。

男女成年的標志分別為「加冠」、「加笄」。 弱冠:古人二十歲行冠禮,以示成年,但體猶未壯,故稱「弱冠」。

指剛成年。指二十歲。

弱冠:古代男子20歲叫作「弱」,這時就要行「冠禮」,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弱冠」即年滿20歲的男子。

後世泛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紀。弱冠是男子二十歲。

30歲 而立(而立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30歲為「而立之年」。而立之年:指三十歲。

而立是男子三十歲(立,「立身、立志」之意)。 始室:三十歲。

《禮記·內則》:「三十而有室,始理男事」。 40歲 不惑(不惑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40歲為「不惑之年」。

不惑之年:指四十歲。不惑是男子四十歲(不惑,「不迷惑、不糊塗」之意)。

50歲 艾:古稱五十歲的人為「艾」。《禮記·曲禮上》:「五十曰艾。」

艾稱年老的。 半百、知天命、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知命:是男子五十歲(知命,「知天命」之意)。「知命」是「知天命」的縮略語。

知天命: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

知命之年: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50歲為「知命之年」。知命之年:指五十歲(又「知天命」、「半百」)。

54歲 六九年:即五十四歲。 60歲 耳順、耳順之年、還歷之年、花甲之年:均指60歲。

因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

——《論語·為政》),所以後代稱60歲為「耳順之年」。 高齡:敬辭,稱老人的年齡,多指六十歲以上。

花甲:天乾地支配合用來紀年,從甲起,六十年成一周,因此稱六十歲為花甲。花甲:我國古代用干支記時間。

所謂干支,是天乾地支的簡稱。天干有十,地支十二,十天乾和十二地支按照順序搭配成六十個單位,通常就叫作「六十花甲子」,也稱「花甲」。

把這種記時間的詞語移用到記人的年齡上,就以「年屆花甲」或「花甲之年」來指人到60歲了。花甲:指六十歲,用干支紀年,錯綜搭配,六十年周而復始。

花甲之年:指60歲。 還歷之年:指60歲。

下壽:古人以六十為下壽,下壽:指60歲以上。 耆[qi]:古稱六十歲的人為「耆」。

耆[qí]艾:古代以六。

『陸』 表示人年齡的詞語 例:60歲 花甲 70歲 古稀

20歲(男)——弱冠;
30歲(男)——而立之年;
40歲(男)——不惑之年、強壯之年;
50歲——年逾半百、知非之年、知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60歲——花甲、平頭甲子、耳順之年、杖鄉之年;
70歲——古稀、杖國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
80歲——杖朝之年;
80~90歲——耄耋之年;
90歲鮐背之年;
100歲——期頤。

閱讀全文

與形容70歲年紀的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體檢完大夫讓拍x光什麼意思 瀏覽:327
從事養老產業做什麼好 瀏覽:978
江西養老保險多少歲不能買 瀏覽:931
子女的房饋贈給父母需要什麼手續 瀏覽:830
80歲老太太眼睛看不見 瀏覽:593
2015年新推出的商業養老保險 瀏覽:851
聊城市醫院體檢怎麼樣 瀏覽:826
孝敬父母的簡筆畫圖片 瀏覽:311
重陽節幫老人掃地 瀏覽:586
養老機構抗風險 瀏覽:397
2019年山東省農村養老保險繳納 瀏覽:214
以孝順為主題的簡筆畫 瀏覽:361
中老年人腳後跟痛怎麼治 瀏覽:231
城市60歲老人一月領多少錢 瀏覽:466
北京國考體檢在哪個醫院 瀏覽:856
老年人額頭涼怎麼辦 瀏覽:983
重陽節去敬老院作文 瀏覽:780
砂鍋養生粥技術培訓多少錢 瀏覽:199
青田第一敬老院號碼 瀏覽:752
社區居委會幹部退休年齡是多少 瀏覽:408